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999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倒计时 9天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上实行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上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规律。4.评价:(1)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上胜利。(2)消极: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限度,带来弊端的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政治、经济危机。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上

2、实行粮食税;工业上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 “斯大林模式”1.确立:20 世纪 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3.评价:(1)积极

3、: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2)评价: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结果失败。2.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生产者,允许个体经济政治体制改革。(2)结果:1991 年苏联

4、解体。1.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 (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解析】选 C。材料“内战”“ 无产阶级经济政策” 等信息表明此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实行的,故 B错误;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胜利了的” 表明了对政策的肯定,故 C 正确;材料中认为“战时共产主义” 在战

5、后依然适用,不可能推动新经济政策,故 D 错误。2.“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列宁的这一政策 ( )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 B.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C.在苏联被长期贯彻 D.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解析】选 D。根据题干材料,俄国农民此时已获取了苏维埃政府许可的自由贸易权,很显然这是战后的新经济政策而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错误;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而非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故 B 错误;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只执行七年左右的时间而非长期执行,故 C 错误

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苏联经济并修复和巩固工农联盟,故 D 正确。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 )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解析】选 B。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 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 B 正确。4.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该表反映了苏联( )1928 年“一五”计划初步方案“一五”计划最终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 3 550 6 800 7

7、500 6 440石油(万吨) 1 160 1 900 2 200 2 140生铁(万吨) 338 800 1 000 616钢(万吨) 430 830 1 040 592棉织品(亿米)26.78 57 62 26.94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忽视商品价值规律C.经济发展很缓慢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解析】选 A。与 1928 年相比,“一五”计划期间煤、石油等重工业的实际完成数均大幅增长,而棉织品增幅很小,这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是否忽视商品价值规律,故 B 错误;重工业增长很快,故 C 错误;材料无法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情况,故 D 错误。【备选训练】1.尤布

8、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 。列宁的“改良”是 (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解析】选 B。在一定程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是列宁采用的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采用向社会主义缓进而非激进的措施,故 B 正确。2.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这一思想(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解析】选 D。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 D 正确。3.有学者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认为:“出发点本是国富民强的改革计划最终导致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毁灭。 ”其中“社会毁灭”主要指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两极格局瓦解 D.环境污染【解析】选 B。东欧剧变是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次严重困难,故 A 错误;材料“整个社会的毁灭” ,指代苏联原有的制度的覆灭,故 B 正确;材料“整个社会” 指代苏联的制度,而非国际格局,故 C 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与环境污染无关,故 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