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三:世界史(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989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4.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三:世界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三:世界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三:世界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三:世界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三:世界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九 Error!统筹理主干线索(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源头: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其原则被近代西方国家所借鉴;罗马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制建设的基石,很多原则被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所采用。(2)建立:工业革命前,英、美分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形式,成为以后世界各国民主化建设的蓝本,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3)扩展:工业革命后,民主政治进一步扩展。法国历经艰难曲折的历程,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德国在 1871 年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线索(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诞生;19世纪 70 年代

2、,巴黎公社进行了第一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结果失败;一战后期,苏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新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高度析高考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古希腊与古罗马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两大文明体系,其思想文化成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至深。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律制度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比较研究,在“同”中发现“异” ,在“异”中发现“同” ,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新理念,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2019 年是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实施 330 周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 人权宣言颁布 230 周年。理解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

3、,理解适合本国实际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本国文明的发展,宣传民主思想,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和促进我国的民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代表着古代民权的曙光与滥觞的雅典民主政治、影响深远的罗马法、走向有限政府的英美政制以及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考点。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注意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与发展,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审视我国追求民主政治的历程,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又要中西贯通,认识罗马法的精神对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价值,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的独特之路。考点一 古代民权的曙光与滥觞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转换思维的

4、角度1(2018全国卷)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2(2013全国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命题者说强调主干知识两题都定位于教材的核心内容:雅典民主政治中民主的体现。考查角度变化不是直接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而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氛围。注重历史解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历史事

5、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解析:1.选 B 材料中强调的是雅典公民通过谈话、论辩和说服等方式参与政事讨论,说明当时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B 项正确。材料说明具有谈话、论辩和说服能力更容易成功,不是必须能言善辩,A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处于发展、鼎盛期,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积极参政议政,不是内乱引发思想纷争,D 项错误。2选 A 在雅典,公民通过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选票,才能登上城邦政府的领导岗位,这是一切民主制度的一个共同特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3(2017全国卷)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

6、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命题者说纵横联系古代雅典僭主虽政绩斐然,但最终被流放;古代中国成王败寇的现象与理念。逆向思维梭伦改革后,雅典建立了定期选举执政官的民主制度,违反正常程序夺取政权上台执政不得人心。社会热点链接当今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解析:选 D 材料信息表明僭主被流放的原因是 “未经正当选举上台” ,因而尽管僭主政绩斐然也难免遭到流放等惩罚,这体现了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D 项正确;材料信息“一般出身贵族”说明僭主并不都是贵族,因而无法说明

7、贵族垄断国家政权,A 项错误;雅典实行法治,追求法律至上,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表述有误,且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错误;梭伦改革使平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 项错误。考法(三) 拓展教材的宽度4(2016全国卷)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5(2017全国卷)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

8、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命题者说陌生中考陌生均创设全新情境:用红绳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青年男子或行政人员的宣誓仪式,全是教材外内容,是全新的素材。均考查非教材主干知识:前者考查雅典民主制下,参政议政不仅是公民的权利,更是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后者则考查的是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牢记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责任。注重以史为鉴通过古代雅典的宣誓活动,感受当今社会公民应具有的责任与担当。解析:4.选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的一切大事,故 A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

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参政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故排除 B、D 两项。材料“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否则会受到处罚,故选 C 项。5选 D 综合材料信息“依法履行 ”“保证公正” “拥有权利和义务”可知,这些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维护城邦利益,故 D 项正确。A、B 、C 三项对材料解读片面。考法(四) 挖掘认知的深度6(2018全国卷)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

10、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命题者说一种历史现象坏人容易成为富人,好人容易成为穷人。一个思想认识坚守道德比发财致富更重要,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一个价值引领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解析:选 D 根据材料,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具有人文精神,D 项正确。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实行财产等级制,承认贫富差别,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 A、B、C 三项错误。横展纵深提能1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从机构上看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

11、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机构有力地保障了民主的实施从公民权利上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方式上看制定了一整套辩论的章法来保证辩论的实施;克利斯提尼还创立了“陶片放逐法”从物质上看通过发放公职津贴等方法鼓励公民参政2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认识的七个误区(1)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是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2)从民主的程序上看:雅典民主强调民主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属于价值理性,侧重于整体角度阐释民主,但很难保证真正的民主。比如全体公民都有机会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选举方式是抽签选举;司法审判中采取法庭辩论等

12、形式与程序。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相对粗糙,雅典的程序性民主无法保证真正的民主。(3)从局限性上看:古代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不能说成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4)从实质上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5)从影响上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6)对于“陶片放逐法”: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7)关注

13、两个概念的区别:“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在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的职责等方面;“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3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比较雅典 中国积极作用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对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组织和国家经济建设;有利于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统一;封建文化的长期领先,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消极影响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分散,易产生“多数暴政” ,这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

14、认识:文明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各国国情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用现代民主的标准求全责备。考点二 平凡与伟大的罗马法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挖掘认知的深度1(2018全国卷)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2(2014全国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

15、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命题者说传承命题点两题全是考查罗马法演变进程中贵族与平民的斗争。发散思维点罗马平民以集体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逐步做出让步,这种斗争直接推动了罗马的立法工作。建立关联点两道高考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若平时细研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则此题如探囊取物。解析:1.选 C 材料表明,平民与贵族进行长期斗争取得的成就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恩

16、格斯评论的意思是,公民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故 C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仍然享有特权,A 项错误。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6 世纪,自由民获得公民权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均与题干中“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故 B、 D 两项错误。2选 B 十二铜表法虽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但平民不可能制定法律,A 项错误;平民通过拒绝参战来迫使贵族让步,说明平民的斗争方式是有效的,B 项正确;此法的制定是平民斗争的结果,虽有贵族的让步,但这种让步在法制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 项错误;平民与贵族的利益不同,其政治诉求自然也不同,D 项错误。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3(2016全国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 “

17、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命题者说超脱历史的韵味以文学家生动活泼的文笔入题,让枯燥的史料更具文学韵味。超越时空的价值从长时段的视野认识罗马法的影响:奠定了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超乎想象的链接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解析:选 A 题干反映了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被近代以来的欧洲国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

18、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 “不告不理”原则等,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欧洲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故 A 项正确。 B、C、D 三项不符合罗马法的影响,均排除。考法(三) 转换思维的角度4.(2015全国卷)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命题者说素材鲜活 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形象、直观。考点明晰 罗马法的原则:司法公正。价值引领 引导考生树立法制精神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19、,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选 C 本题关键信息是 “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 。题干关键词“裁量公平”“法律的强制力”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威严。双眼蒙布,说明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做出公正的判决,故选 C 项。A、B、 D 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横展纵深提能1罗马法中的和谐因素(1)内容详尽的罗马法,既有利于法官依法处理社会纠纷,也有利于公民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2)在罗马,并非各种纠纷都要上诉以寻求法官的判决,罗马法特别强调当事人和解的重要性,并力倡矛盾双方的当事人进行和解,从而减少诉讼案件并促进社会矛盾的缓和。2罗马法的特点及历史价值(1)特点罗马法渗透着“自然法”精神,

20、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则。注重形式,高度重视法律程序。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2)历史价值对罗马: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基本上都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运转,有效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对后世: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陪审、诉讼等制度都源于罗马法。3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的区别中

21、国古代法律 古罗马法律法律观念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 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法律 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 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地位 人治色彩 法治色彩法律结构民刑不分、以刑为主 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法律内容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 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学家地位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历史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考点三 走向有限政府的英美政制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转换思维的角度1(2016全国卷)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

22、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命题者说考查点“全”国王、议会、责任内阁制、两党制、 权利法案等英国立宪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题巧妙连接,考查可谓全面。切入点“新”大多数考生固化思维,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就处在了“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实际上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解析:选 B 题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 B

23、项正确;1689 年通过的 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 A、D 两项; 1721 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故排除 C 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2(2017全国卷)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24、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命题者说创设新情境美国政治制度运行机制中一个典型的历史现象:总统解职内阁成员。考查老考点美国 1787 年宪法所赋予的总统权力。体现区分度此题是“熟悉中考熟悉”的典型代表,答案直接源于教材,体现了高考梯度设题,选拔人才的功用。解析:选 C 美国 1787 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不仅拥有任命行政官员的权力,也拥有罢免行政官员的权力,因而材料中皮克林被总统罢免职务是总统行使职权的结果,C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是强调总统的权力,A 项错误;美国总统的权力在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权限是

25、明确的,B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皮克林属于其他党派,无法反映美国的党派斗争,D 项错误。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3(2015全国卷)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命题者说强调主干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君主“统而不治”的真正含义。注重回归现场以 18 世纪中叶英国内阁成员的发言为依托创设情

26、境,带着问题设身处地去分析问题。解析:选 D 本题关键信息是 “18 世纪中叶” 。材料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 “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 18 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国王做出决定要有议会的参与,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 D 项。A、B、C 三项不符合 18 世纪中叶英国的情况,排除。考法(四) 拓展教材的宽度4(2014全国卷)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

27、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命题者说突出知识综合将美国 1787 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内容加以联系。强调历史解释通过美国 1787 年宪法中众议院名额的分配,认识其局限性。链接时政热点美国经常以人权问题企图干涉中国内政。解析:选 B 美国独立宣言 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这体现的是天赋人权的原则。而 1787 年宪法中关于“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的规定,显然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原则,故选 B 项。横展纵深提能1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转移、四大特点、四个趋势(1)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

28、颁布)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 。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 年议会改革) ,并下移到全体公民。(2)四大特点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并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3)四个趋势延续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从英国的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渐进性1689 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 年形成责任制内阁;1832 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 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创新性 如君主立宪

29、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法制化 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2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与妥协艺术(1)原则:联邦制(中央集权)、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人民民主 (主权在民)。(2)妥协艺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利益冲突上: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在南北方关系上: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 5 个黑人折合为 3 个白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3英美两国政体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30、1)英国:原是君主专制国家,有王权受议会限制的传统;君主立宪制是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以及新旧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2)美国: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有反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传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通过民族独立战争形式创建(开国元勋反对君主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考点四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1(2017全国卷)雨果在小说 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 “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

31、 D法律至上命题者说情境设置陌生以教材中未重点涉及的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创设情境。文史色彩浓厚以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为背景材料,阅读时应抛开史料的文学成分,认识其本质,如国民公会代表的广泛性和平民化、职能的权威性与大众化等。强化论从史出对材料中国民公会的性质可从政治理念上进行阐释,即代表了革命中全体人民的利益。解析:选 C 从“十字街头” “平民大众”可知材料中的国民公会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不符;1793 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B 项错误;“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与“法律至上”的理念不符,排除 D 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2(2016全国卷)1

32、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命题者说考查主干知识法国代议制的完善。强调时空观念以 1875 年和 1958 年两个不同时期法国的政治体制为命题材料。突出能力培养以“变化”为命题语言,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解析:选 A 1875 年以后,法国的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内阁更迭频繁;戴高乐时期,宪法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国家政治中的

33、权力中心从议会转至总统,使政府有相对独立性,增强了政府的稳定性,故选 A 项。法国 1875 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 B 项;该规定只是强化了总统权力而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排除C 项;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排除 D 项。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3(2013全国卷)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命题者说注重探究能力对 19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和政治民主滞后的现象进行深层次挖掘。强调唯物史观理解

34、19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考查角度新颖从近代化的角度考量德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德国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19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民主政治发展滞后,这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德国是在容克贵族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皇帝和容克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故 A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横展纵深提能1法国代议制政体确立的长期性、曲折性及原因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但这一过程却具有长期性、曲折性的特点。(1)长期性、曲折性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

35、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2)原因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主张君主专制的传统势力强大。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并相对发达,这成为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也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外部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政治上与经济形成鲜

36、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科技上 德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 哲学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3近代德国民主脆弱的原因及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1)原因德国统一是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统一后,保留了深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资产阶级不敢也不愿行使对皇权的制约与监

37、督权,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方针问题上经常“缺位” ,使得民主制度徒有其表。(2)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典例 1 (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 朕即民族” 。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

38、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39、表大会宣言(1924 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 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 分)规范解答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第二步:析材料、联知识,确保答全要点第(1)问:“促进作用”分析 法国大革命更加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宣传了其民族思想主张保分点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宣传了人人平等以及民族主义思想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人民主权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社会等级制度被废除高分点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欧洲

40、启蒙学者的思想为基础制订,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这一点需要考生调用初中所学知识回答,这也提醒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视野开阔,调动一切与之相关内容,不能局限于材料本身第(2)问:相同点、不同点及原因分析 人人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实现民众的自由、平等、民主共同点:二者都追求平等与民主 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保分点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点:法国主要是反对国内的君主专制与独裁;国民党“一大” 宣言则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君主专制、独裁 抨击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人民主权是主要任务 帝国主义侵略

41、让民族经济无发展之地帝国主义侵略让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高分点国民党“一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下召开的,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 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

42、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典例 2 (2013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规范解答第一步:细品材料,找答题角度,析背后道理本题以历史上的建筑为命题载体,考查建筑与政治的关系。材料直观简洁,但问题不简单,需要考生进行抽象思维,从图片背后蕴含的历史知识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强调不同国家的建筑体现不同的政治制度。同时又可通过对不同时期建筑发挥作用的思考,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英政治制度不同的发展趋向。角度一从外形上比较分析:太和殿高大雄伟,白

43、金汉宫工整,唐宁街 10 号朴实。从布局上看:太和殿和白金汉宫都是独立的建筑角度二从建筑的历史传承或变迁上比较分析:太和殿,见证从明朝营建到清朝专制统治的延续,再到西方列强入侵,体现政局的变化;白金汉宫、唐宁街 10 号,见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体现制度的变革角度三从建筑的历史归宿或现实影响上比较分析:太和殿:旅游之地,反映中国政体之变;白金汉宫、唐宁街 10 号依然是政府要地,体现制度的稳定第二步:选定角度,摆不同、讲原委,对比作答示例一:从外形上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

44、,体现民主政治风格。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示例二:从建筑的历史传承或变迁上看:中英建筑都见证了历史的动荡;但太和殿体现了专制体制的延续和被殖民的政局。白金汉宫、唐宁街 10 号见证的是体制的创新。示例三:从建筑的历史归宿或现实影响上看: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白金汉宫、唐宁街 10 号依然是英国治国理政的场所,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稳定。专题跟踪检测(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滨州二模)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旁观,不加入

45、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B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C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D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解析:选 D 题目中并未体现自由平等,故 A 项错误;B、C 两项表述不符合题目中“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均排除;D 项表述符合题目中“ 袖手旁观,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故 D 项正确。2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 “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城邦并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B城居者鄙视乡下人

46、参与民主政治C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D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解析:选 C 题干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对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总是怀有敌意,经常讥讽和嘲笑他们,这表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存在差异,也就是不对等性,故 C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充分体现,故排除。3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 ”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D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解析:选 D 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 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

47、法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并非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故 B 项错误;强调土地所有者的权益正是保护私有财产的体现,故 C 项错误;根据“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可知罗马法明确了物权归属,说明物权保护的规定更加完善,故 D 项正确。4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这里的“陷阱”是指罗马法( )A固化了统治基础 B构建了直接民主C存在着阶级对立 D影响了近代法治解析:选 C 罗马法固化了统治基础,这是造就罗马辉煌的原因,不是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 A 项错误;构建了直

48、接民主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故 B 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加剧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成为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 C 项正确;影响了近代法治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不是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 D 项错误。51830 年,辉格党领袖格雷继任英国首相后立刻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党利用上院的多数两次否决了法案。1832 年,格雷请求国王册封足够数量的改革派贵族,以使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这个请求,辉格党政府辞职,英国局势混乱不堪。不久,国王答应随时准备册封新贵族,而托利党则主动退出了这场斗争。这表明了当时的英国( )A法案通过意味着贵族失势B和平变革的机制依旧存在C下院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政治转型源自两党的妥协解析:选 B 英国通过的法案说明当时仍是延续了英国一直以来的和平方式处理争端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贵族的失势,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国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是在 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不是下院剥夺,故 C 项错误;英国的政治转型源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故 D 项错误。61907 年,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首先使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影子内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