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934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阅读理解专题【考纲与命题规律】考纲要求 阅读理解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新题型,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新的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它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形式、发展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问题,并对其本质进行概括及迁移发展命题规律 阅读题共有三类:(1)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2)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条件和问题);(3)改错型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分为三步:(1)快速阅读,把握大意;(2)仔细阅读,提炼信息或方法;(3)总结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式【课堂精讲】例 1 阅读例题,模拟例题解方程解方程 x2| x1|10.解:(1)当 x10 即 x1

2、时,原方程可化为: x2 x110 即 x2 x20,解得 x11, x22(不合题意,舍去)(2)当 x10 即 x1 时,原方程可化为: x2( x1)10 即 x2 x0,解得x30, x41(不合题意,舍去)综合(1)、(2)可知原方程的根是 x11, x20.请 你模拟以上例题解方程: x2| x3|90.解析:(1)当 x30 时,即 x3 时原方程可化为: x2 x60.解得 x12, x23.(2)当 x30 时,即 x3 时原方程可化为: x2 x120.解得 x33, x44.经检验, x33, x44 都不符合题意,舍去综合(1)、(2)可知原方程的根为 x12, x23

3、.点评:解决这类题的策略是先理解例题的思想方法,再把这种思想方法迁移到问题中从而得到解决例 2 条件:如下图, A、 B 是直线 l 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 l 上确定一点 P,使PA PB 的值最小方法:作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连接 A B 交 l 于点 P,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模型应用:(1)如图 1,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 E 为 AB 的中点, P 是 AC 上一动点则 PB PE 的最小值是_;(2)如图 2, O 的半径为 2,点 A、 B、 C 在 O 上, OA OB, AOC60, P 是 OB 上一动点,求 PA PC 最小值是_;(3)

4、如图 3, AOB45, P 是 AOB 内一点, PO10, Q、 R 分别是 OA、 OB 上的动点,求 PQR 周长的最小值是_解析:关键在于把握题中的两点:第一是动点在哪条线上运动?这条线就确定为对称轴;第二是画出一个点的对称点,并确定符合条件的动点的位置,再进行解答(1)在图 1 中,点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 是 D,连接 DE 交 AC 于点 P,此时点 P 就符合条件,再进行计算(2)在图 2 中,点 A 关于 OB 的对称点是点 D,连接 DC 交 OB 于点 P,点 P 就是符合条件的点 PA PC 的最小值是 CD,求出 CD 的长即可(3)在图 3 中,作出 P 关于

5、 OB、 OA 的对称点 P和 P.连接 P P交 OB、 OA 于 R、 Q.再连接 PR、 PQ.则 PRQ 的周长最小,此时 PRQ 的周长 P P的长在等腰直角形 P OP中求出 P P的长即可答案: 5 2 10【课堂提升】1阅读材料,解答问题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x22 x30.解:设 y x22 x3,则 y 是 x 的二次函数 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 y0 时, x22 x30.解得 x11,x23.由此得抛物线 y x22 x3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函数图 象可知:当 x1 或 x3 时, y0. x22 x30 的解集是:x1 或 x3.(1)观察图象,直接写

6、出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30 的解集是_;(2)仿照上例,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5x+60 的解集.2.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已知 x y=2,且 x1, y0,试确定 x+y 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解 x y=2, x=y+2又 x1, y+21 y1又 y0,1 y0 同理得:1 x2 由+得1+1 y+x0+2来源:学科网 x+y 的取值范围是 0 x+y2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 x y=3,且 x2, y1,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 y1, x1,若 x y=a 成立,求 x+y 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 a 的式子表示)3.如果三角形满

7、足一个角 是另一个角的 3 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 )A 1,2,3 B 1,1, C 1,1, D 1,2,4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任意两点关于它们所连线段的中点成中心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中,任意两点 P(x1, y1), Q(x2, y2)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12x , 12y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 点 P1(0,1), P2(2,3)的对称中心是点 A,则点 A 的坐标为_;(2)另取两点 B(1.6,2.1), C(1,0)有一电子青蛙从点 P1 处开始依次关于点 A, B, C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

8、次跳到点 P1 关于点 A 的对称点 P2 处,接着跳到点 P2 关于点 B 的对称点 P3 处,第三次再跳到点 P3 关于点 C 的对称点 P4 处,第四次再跳到点 P4 关于点 A的对称点 P5 处,则点 P3, P8 的坐标分别为_、_;(3)求出点 P2012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在 x 轴上与点 P2012、点 C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高效作业本】专题二 阅读理解专题1.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顶点 A(1,3)、 B(1,1)、 C(3,1)规定“把正方形 ABCD 先沿 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 2014 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 的

9、对角线交点 M 的坐标变为( )A(2012,2) B (一 2012,一 2) C. (2013,2) D. (2013,2)2.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 a, b都有 a b=ab a 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例如:24=2424+1=86+1=3,请根据上述知识解决问题:若 3 x 的值大于 5而小于 9,求 x 的取值范围3(1)阅读:探究下表中的奥秘,并完成填空:一元二次方程 两个根 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x22 x10 x11, x21 x22 x1( x1)( x1)x23 x20 x11, x22 x23 x2( x1)( x2)3x2 x20 x1 , x2

10、1 3x2 x23( x )( x1)2x25 x20 x1_, x2_ 2x25 x22( x )( x2)4x213 x30 x1_, x2_ 4x213 x34( x_)( x_)(2)若关于 x 的方程 ax2 bx c0 的两个根为 x1, x2,将你发现的结论一般化,并写出来4阅读下面的例题:解方程 x2| x|20解:(1)当 x0 时,原方程化为 x2 x20解得 x12, x21(不合题意,舍去)(2)当 x0 时,原方程化为 x2 x20,解得 x11(不合题意,舍去), x22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2, x22请参照例题,解方程 : x2| x3|30.来源:学科网【答案】

11、专题二 阅读理解专题答案1.分析:(1)观察图象即可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30 的解集;(2)先设函数解析式,根据 a 的值确定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再找出抛物线与 x 轴相交的两点,就可以画出抛物线,根据 y0 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 x2-2x-30 的解集解:(1)观察图象,可得一元二次不等式 x2-2x-3 0 的解集是:-1x3(2)设 y=x2-5x+6,则 y 是 x 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 y=0 时,x 2-5x+6=0,解得 x1=2,x 2=3由此得抛物线 y=x2-5x+6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 2x3 时,y0x 2-5x+60

12、的解集是:2x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直角坐标系中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可作图利用交点直观求解集2.解:(1)xy =3,x=y +3,又x2,y+32,y1又y1,1y1,同理得:2x4,由+得1+2y+x 1+4x+y 的取值范围是 1x+y 5;(2)xy=a,来源:学科网 ZXXKx=y +a,又x1,y+a1,ya1,又y1,1ya1,同理得:a+1x1,由+得 1+a+1y+x a1+(1),x+y 的取值范围是 a+2x+ya2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理解解题过程,难度一般来源:Zxxk.Com3.分析 A、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不能构

13、成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C、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顶角 120,底角 30的等腰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 90,60 ,30的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B、1 2+12=( )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底边上的高是 = ,可知是顶角 120,底角 30的等腰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 90,60 ,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 9030=3,符合“智慧三角形” 的定义,故选 项正确故选:D点评: 考查了解直角三

14、角形,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智慧三角形” 的概念4.(1)(1,1);(2)( 5.2,1.2);(2,3)(提示:P1(0,1) ,P2(2,3),P3(5.2,1.2),P4(3.2,1.2) ,P 5(1.2,3.2),P6(2,1),P7(0,1) ,P8(2,3)(3)P 1(0,1)P 2(2,3)P 3(5.2,1.2)P4(3.2,1.2)P5(1.2,3. 2)P6( 2,1)P7(0,1) P8(2,3),P7 的坐标和 P1 的坐标相同,P8 的坐标和 P2 的坐标相同,即坐标以 6 为周期循环2012 63352.P2012 的坐

15、标与 P2 的坐标相同,即 P2012(2,3);在 x 轴上与点 P2012,点 C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为(3 1,0),(2,0),(3 1,0),(5,0)【高效作业本】1.分析:首先求出正方形对角线交点坐标分别是(2,2) ,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 1 次、2 次、3 次变换后的点 M的对应 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解答:正方形 ABCD,点 A(1,3)、 B(1,1)、 C(3,1) M 的坐标变为(2,2)根据题意得:第 1 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 1, 2) ,即(1, 2) ,第 2 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 2,2) ,即(0,2) ,第 3

16、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 3, 2) ,即( 1, 2) ,第 2014 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为坐标为(2 2014, 2) ,即( 2012, 2)故答案为 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称与平移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规律性题目,注意得到规律:第 n 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 n 为奇数时为(2 n, 2) ,当 n 为偶数时为(2 n,2)是解此题的关键2.分析:首先根据运算的定义化简 3x,则可以得到关于 x 的不等式组,即可求解解答:3x=3x3x+1=2x2,根据题意得: ,解得:x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理解运算的定义是关键3.(1) 2 3 312 14 14(2)ax2bxca(xx1)(xx2)4.解析:(1)当 x3 3,原方程为 x2( x3)30 x3不符合题意,都舍去(2)当 x30 时,即 x3,原方程化为x2( x3)30解得 x2( x3)0解得 x13 或 x22( 都符合题意)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x13 或 x22.答案: x3 或 x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数学 > 数学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