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化学部分(pdf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888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化学部分(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化学部分(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化学部分(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化学部分(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化学部分(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1 页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 )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以下 简称 “ 高考 ” )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 照 招生章程和 计划 , 德智 体 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 实施 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 具 有重要意义

2、。考试大纲 依 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 思想道德品质 、 科学 文化素质的要求 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 德智体 美劳全面培养教育 体系 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 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 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 高考评价体系 。 高考评价体系 由 “ 一核四层四翼 ” 组成 ,包括 考查 目的、 考查 内容、和

3、考查要求 。 “ 一核 ” 为 考查目的 ,即 “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 , 是对素质教育中 高考核心功能 的概括 , 回答“ 为什么考 ” 的问题; “ 四层 ” 为 考查 内容 ,即 “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 , 是素质教育 目标在 高考 中 的 提炼 , 回答 高考 “ 考什么 ” 的问题; “ 四翼 ” 为 考查 要求, 即 “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 , 是素质教育 评价维度在 高考 中的 体现 , 回答 高考 “ 怎么考 ” 的 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体现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 方向 和 阶段性 成果 。 考试大纲是制定

4、考试说明的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 结合本 地 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 制 定适用的 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 闭卷、笔试 形式 。试卷满分 300 分 ,其中 物理 110 分、化学 100 分、生物 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 、 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三、试卷结构 1、试卷分 为两部分。 第 一部分是 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 21 题,每题 6 分,共计 126 分。其中生物 6 道题(单项

5、选择题),化学 7 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 8 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 2 页 /共 31 页 第 二部分 由生物、化学、 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 值 均 控制在 15 分左右。 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 结构 组成 试卷类型 题量 赋分 第 一部分 选择题 (一) 13 题 78 分 选择题 (二) 8 题 48 分 第 二部分 必考题 11 题 129 分 选考题 6 选 3 45 分 注: 选择题(一)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择题(二)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

6、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 2 道物理试题、 2 道化学试题、 2 道生物试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 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试题 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 考核目标、 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 化 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

7、,制定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理科 )(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 化学 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 了有利于 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根据 普通高等学校 对新生 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 文化

8、素质的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将 在测试考生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和 思维 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 量 考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 提 升 , 促进学生 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 。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第 3 页 /共 31 页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例 1【 2016高考全国 卷 T13】 短周期元素

9、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 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0.01 molL1 r 溶液的 pH 为 2, 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 WXY C 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 C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与相关化学反应等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正确得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及其化合物

10、,并进而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氧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等做出正确判断。 (2) 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例 2【 2010全国卷 T22】 某分子 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 “棍 ”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健。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A卤代羧酸 B酯 C氨基酸 D醇钠 【答案】 C 【说明 】 本题给出了一个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要求考生观察模型中不同原子的链接成键情

11、况,从而得知原子的成键状态,并对分子的组成进行分析。 例 3【 2015全国 卷 T13】 浓度均为 0.10 molL1、体积均为 V0 的 MOH 和 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 V, pH 随0lgV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MOH 的碱性强于 ROH 的碱性 B ROH 的电离程度: b 点大于 a 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 c(OH)相等 D当0lgVV =2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M)(R)cc 增大 【答案】 D 【说明】 该题创建了 pH0lgVV 关系图的新情境 , 有所增加查有所增加生从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 , 应用相关知识 ,

12、 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 , 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巧妙地利用图像提供多种信息 , 分别用于选项中的相应问题的解答 , 考查有所增加生的观察能力的思维能力 , 同时 4 个选项呈现多角度的设问 , 综合程度高。 (3) 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第 4 页 /共 31 页 例 4【 1994全国卷 T 35】 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 CH3CH2CH2CH2OH)。 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 )可看成是由( )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 )中的 2位碳原子和 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 )是一种 3羟基醛

13、,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 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给出的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写出反应条件)。 【答案】 (或 ) 【说明】 本题要求考生从醛的 “ 自身加成 ” 反应中,获取该反应的关键信息,并能与已学过的烯烃与水加成反应、醇氧化为醛以及不饱和键的加成等反应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有机反应转化知识块,最后写出由乙烯制备正丁醇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 和 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 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例 5 【 2013高考全国 卷 T10】 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 Ag2S

14、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 Ag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 2Al + 3Ag2S6Ag + 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 Ag2S 转化为白色 AgCl 【答案】 B 【说明】 本题紧密联系生活,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知识的程度。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本题也考查了考生将 “ 三大守恒原理 ” (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

15、电子守恒)应用到原电池中解决实际化学问题能力。考查内容还涉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第 5 页 /共 31 页 属元素性质及应用研究、盐类水解原理等知识,要求考生不仅能够对中学化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再现与辨认的能力,而且具备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 (2) 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 果, 能 正确 地运用 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例 6 【 2016高考全国 卷 T26(3)(5)】 联氨(又称肼,分子式为 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 3) 2O2(g) + N2(g)N2O

16、4(l) H1 N2(g) + 2H2(g)N2H4(l) H2 O2(g) + 2H2(g)2H2O(g) H3 2N2H4(l) + N2O4(l)3N2(g) + 4H2O(g) H4=1048.9kJmol1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 H4=_,联氨和 N2O4 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 _。 (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 AgBr 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 1kg 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 O2_kg;与使用 Na2SO3 处理水中溶解的 O2 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_。 【答案】 ( 3) H

17、4=2H32H2H1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 5) 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1; N2H4 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还原产物为N2 和 H2O,而 Na2SO3 产生 Na2SO4) 【说明】 本题给出了有关联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信息,要求考生从动力和热量的两个角度分析并阐释其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原因;同时根据联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利用化学 术语及文 字说明其作为高 压 锅炉除氧试剂的优点。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例 7 【 2013高考全国 卷 T13】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18、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 KNO3 固体中混杂的 NaCl 重结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 D 【说明】 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具有对中学化学相关实验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与辨认的能力。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方面,本题涉及的物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既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和提纯方

19、法(如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萃取、第 6 页 /共 31 页 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2)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例 8 【 2016广东卷 T21】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 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 +3 的结论。 ( 1)请指出

20、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由 。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 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3 molL1 H2SO4、 3 H2O2、 6 molL1 HNO3、 0.01 molL1 KMnO4、 NaOH 稀溶液、 0.1 molL1 KI、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 1: ; 假设 2: ; 假设 3: 。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 实验过程:根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 3: 【答案】 (1) 该结论不正确。稀 HNO3

21、 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 +2 价,则被氧化为 +3 价同样可使 KSCN 溶液变血红色。 (2)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 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3 价。 假设 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2 价。 假设 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 +3 价也有 +2 价。 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 (见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 1:将适量稀 H2SO4 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 Fe2+或 Fe3+。 步骤 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 溶液。 若 KMnO4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 +2 价;若

22、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 +2 价。 第 7 页 /共 31 页 步骤 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 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 +3 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 +3 价。 【说明】 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 Fe2+和 Fe3+的转化、 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23、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 “ 知其然 ” ,还能 “ 知其所以然 ” 。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 “ 化学 1” 、 “ 化学 2” 和选修模块 “ 化学反应原理 ” 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 “ 有机化学基础 ” 的内容,考生从 两 个选考模块中

24、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 “ 化学 1”“ 化学 2” 和选修模块 “ 化学反应原理 ” 的内容。根据化学 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 (1) 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

25、量变化等规律。 (4) 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 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 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了解 “ 绿色化学 ”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第 8 页 /共 31 页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

26、素的化合价。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 n)及其单位摩尔( mol)、摩尔质量( M)、气体摩尔体积( Vm)、物质的量浓度( c)、阿伏加德罗常数( NA)的含义。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 溶液 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

27、计算。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4)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 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以 A 和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

28、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 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焓变( H)与反应热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 9 页 /共

29、 31 页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 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 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 电解质溶液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

30、念。 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 Kw) 。 了解溶液 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 ( Ka、 Kb、 Kh) 进行相关计算。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 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8)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 常见金属元素(如 Na、 Mg、 Al、 Fe、 Cu 等) 了解常

31、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 H、 C、 N、 O、 Si、 S、 Cl 等)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 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4)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 了解氯乙

32、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 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 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 了解常见高分子 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第 10 页 /共 31 页 5化学实验 (1) 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5) 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

33、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设计实验方案; 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掌握控 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和 “ 有机化学基础 ” ,考生从中任意选一个模块考试。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 136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 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

34、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 (4) 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 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 键和 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 (3) 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5) 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 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

35、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晶体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 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3) 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第 11 页 /共 31 页 的堆积方式。 (6) 了解晶胞的概念 ,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

36、合物的分子式。 (2) 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 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4) 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 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 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 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2) 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 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4) 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

37、线。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 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 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 (1) 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 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含义。 (3) 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 三、题型示例(注 : 题号为蓝色的题目是 2017 年 增加的题目 ;题号为 紫 色的题目是 2018年 增加的题目 ) 例 1 【 2016全国 卷 T8】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38、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 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 CaCl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 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 (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与 NH4Cl 混合使用 K2CO3 与 NH4Cl 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FeCl3 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 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答案】 C 【说明 】 本题紧密联系社会与生活,体现了化学在社会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题目以油污洗除、漂白粉变质、农业施肥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等相关现象或事实为基础,并利用第 12 页 /共 31

39、页 离子水解、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置换反应及平衡移动原理等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解释,内容还涉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考查考生对相关元素知识与反应原理的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 例 2 【 2016全国 卷 T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C4H9Cl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说明 】 本题是关于有机化合物基本概念的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必考内容中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应用。 例 3【 2016

40、全国 卷 T12】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3、 Al(OH)3 B AgCl、 NaHCO3 C Na2SO3 、 BaCO3 D Na2CO3、 CuSO4 【答案】 C 【说明 】 本题是关于混合物的成分鉴别的实验题,通过对混合物的性质探究,由实验现象判断、归纳并形成实验结论。本题从知识层面考查了考生对碳酸盐、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氯化银、铜和铝的化合物等相关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涉及的

41、内容不仅覆盖面广,而且都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 例 4 【 2013大纲 全国 卷 T12】 如图表示水中 c(H+)和 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 c(H+)c(OH) KW B M 区域内任意点均有 c(H+)Z 【答案】 B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与相关化学反应等内容进行综合运用,要求正确得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及其化合物,并进而 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相关化合物水溶液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做出正确判断。 例 8【

42、 2015全国 卷 T13】 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 中溶液滴入 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中物质 中物质 预测 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答案】 B 【说明】 本题将物质性质实验探究设计的试剂选择和预测的实验现象以表格形式呈现,第 14 页 /共 31 页 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问题结构表述简洁清晰。从内容方面看,涉及的都是高中最常见的一些微粒之间的反应,但问题的设计在于打破考生的思维定式,所以

43、选择了或者是混合中加入试剂时离子的反应顺序,或者是相同的物质反应,改变了加入试剂的顺序等问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物质性质的探究方法、探究原理的设计能力,还考查了考生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例 9 【 2013海南 卷 T17】 实验室制备 1, 2二溴乙烷 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CH2=CH2+H2O CH2=CH2+Br2 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 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 1, 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 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 gcm

44、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 备 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 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 C 中应加入 _,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_; (4)将 1, 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_层 (填“ 上 ” 、

45、“ 下 ” );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 Br2,最好用 _洗涤除去;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_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 D,其主要目的是 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 (如用冰水 ),其原因是 _。 【答案】 (1) d 第 15 页 /共 31 页 (2) c (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 (5) b (6)蒸馏 (7)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1, 2二溴乙烷 的凝固点较低(9 ),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说明】 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例 10【 2015全国 卷 T26】 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1=5.4102,K2=5.4105草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