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二则,矛与盾,作 者 简 介,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一书,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评论韩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里,留下了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事。,学习 目 标,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弄懂课文内容,讲讲这个寓言故事。,3、知道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读课文:注意字音、 语气、停顿!,y 鬻 :卖。,鬻 矛 盾 誉 吾,y,modn,y,w,矛与盾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又誉其矛曰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指他的矛和盾,没有,表示语气,可不译,于,介词,可不译。物,东西。,用你,不,卖,有人,看图复述课文,讨论: 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请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矛盾:,(1)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2)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3)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 习。(4)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你今天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3、,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要求:语句通顺,表意清楚,200字以上),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深感愧疚,恨不得钻地三尺,只想放弃这难做的生意,但又想到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都指望着他,于是,他在家冥思苦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夜目不交睫,他发现,现在社会处在大动荡之中,百姓首先是要保护家人的人身安全,因此,他决定只去卖盾,第二天,他到市场上去卖盾,买的人果然很多,因此他大赚了一笔。后来,诸侯之争波及家乡,几乎是全民皆兵,他连忙搬
4、出所有的矛去卖,这一次真是抢购一空。从此,楚人总是看准时机,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准矛盾的运行变化规律,最终成为楚地赫赫有名的 富商。,鹬蚌相争,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相争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认识一下鹬和蚌吧,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体 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 捕吃小鱼、贝类等。,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5、。,初读课文,曝,p,曝晒,喙,喙嘴,hu,箝,箝钳,qin,禽,qn,禽擒,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再读课文,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一下子啄住了它的肉,蚌立刻闭壳夹住了它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蚌说:“(我怎能放你!)你的嘴今天拔不出去,明天拔不出去,那就会有死鹬了。”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乘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译文,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6、鹬蚌相争,要求: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思考,1、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河蚌张开壳儿晒太阳, 鹬(啄),蚌(夹),双方(互不相让) 结果(渔翁得利)。,说一说,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说? 鹬这样生气的说,蚌会害怕么?它的表现是怎样?如果你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练一练,大家同桌之间练习模仿鹬和蚌的对话,要读出它们彼此毫不示弱的语气。,想一想,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呢?鹬和蚌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最后让渔夫毫不费力气的捉走了,体会到如果互不相让,就会让他人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而使第三者得到利益。,鹬蚌相争告诉人们:凡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就会两败俱伤,人别人钻空子。,续编故事: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鹬和蚌一齐捉住了,提示:渔夫会说些什么?鹬和蚌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续编完整。,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