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课件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712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10.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来描述西湖美景的古诗词,读来让人觉得西湖是那么美,那么描述其他美景的古诗又是怎样的呢,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吧。,古诗三首,教科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寇准 (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980年)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

2、,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庐山,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华山,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3、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白银盘里一青螺,只缘身在此山中,lu,yun,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音字,xin,妈妈在北京照了许多的相片。,xin,识字游戏,畅游山水,洞庭,湖光,潭面,青螺,回首,湖光:原指湖面的波光。本课指月光下的洞庭湖湖面的微光。,波澜壮阔的海面上泛起了白色的浪花。,白银盘:原一般多指月亮。本课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 好似一条蜿蜒的巨龙。,洞庭湖中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 题西林壁中描写了庐山的变化多姿的面貌。 华山中描写了雄奇美丽的华山。,

4、读古诗,说一说三首古诗词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背诵古诗,思考: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表现了诗人们什么感情?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_,表达了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_。,祖国的山川河流,赞美和热爱之情,望洞庭,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互动课堂,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朗诵全诗,湖光秋月两相和 ,,句意:澄澈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皎洁明朗的秋月交相辉映;,相互辉映、交融。,景色描写,句意:湖面上风平浪静,像一面尚未磨拭的铜镜。,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5、这里指月下的洞庭湖风平浪静,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经过打磨才能光亮。,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句意: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洞庭美景尽收眼底,白银盘里一青螺。,青色的田螺。,句意: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白银盘里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灶书君山。,望洞庭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平静的洞庭湖面比做没有磨平的铜镜子;把青翠的君山比做一只青螺;又把洞庭湖面比做一个白银做的盆子,形象地描絵了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

6、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题西林壁,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朗诵,横看成岭侧成峰,,句意:正面看庐山是连绵不断的岭,侧面看庐山是峻峭耸立的峰。,横看:从正面看,角度不同,景象不同,侧:从侧面看,句意: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风貌各不相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句意:不能看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只

7、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句意: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解释缘由,寓意深刻。,大诗人苏轼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分别有怎样的景象呢?用诗句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来解释一种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你被一件事困扰了很长时间,怎么也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别人一句简单的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练笔,赏析:本诗虽为一首山水诗,但风格却与普通山水诗迥异。一般山水诗大都擅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状物摹形,描绘山水画卷,而本诗却以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山水,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对景物

8、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华山,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华山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古诗朗诵,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句意:华山的上面只有天,根本没有别的山能与华山比高。,指一样高,紧扣题目,气势磅礴,句意:抬起头看见太阳很近,回头看看,白云却在很低的远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回头。,读华山,在我们的面前会出现这样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上接蓝天,手可摘日;下临绝壑, 脚可踏云; 高入云霄,无山可齐。,本课诗词相似的古诗。,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9、上人。,赏析:此诗语言风格极为朴素,通俗易懂,有些类似于打油诗的风格,却让人感受到一座雄伟的绝顶高山就在眼前。,洞庭湖,山川河流,庐山,华山,景色优美,比喻生动,千姿百态,说明道理,危峰兀立,无可比拟,说一说:三首古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构梳理,望洞庭,湖光 秋月,洞庭湖 银盘,美丽景色,君山 青螺,题西林壁,写景: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议论: 只缘身在此山中,华山,向上看: 天上云,向下看: 白云低,山高,向四下平视:无山与齐,望洞庭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 再现于纸上,表达了作者对 _。,洞庭湖的美景,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主题概括,题西林壁诗人苏轼描写了庐山

10、_的面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也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_。,热爱中国山河的情怀,变化多姿,华山诗人描绘了 的特点,作者让我们感受到 _,也激发了我们对_。,华山的雄奇美丽,华山的高峻,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拓展延伸,一、默写古诗望洞庭。,课堂演练,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二、选择题。题西林壁中的“此山”应选( )A.庐山 B.华山 C.泰山,A,三、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真相。,四、华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寇准依据自己的视线把自己的感受提供给读者,写出了华山的高, 读者读过之后却不难想象到华山之高,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也表现了作者对华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五、如果请你来当小导游,你想怎样向游客介绍?,望洞庭,庐山的千姿百态,题西林壁,洞庭湖的美景,还可以介绍哪些?,泰山、黄河、美食,雄奇壮丽,华山,祖国山河的热爱,伴你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教科版 > 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