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 中档 稍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3 1、2、4、7 6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5 8一、选择题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 t1至 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 1至 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 12 题。1图示 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 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
2、是 ( )。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 B C D解析 第 1 题,从示意图来看,t 1至 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第 2 题,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故选 D。答案 1.A 2.D2011 年 5 月 16 日晚上 21 时 20 分左右,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
3、坡突然滑坡,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 4 号楼两个单元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据此回答 34 题。 3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抗震能力差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解析 本题组以时事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滑坡,其发生和人类在坡面建设大量人工工程,使坡
4、面载重过大有关,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促使其发生,这也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体现。答案 3.C 4.D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B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C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D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解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和经济密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自然灾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二者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片面地说原始社会抗灾能力弱,灾情比工业社会大,也不能说工业社会经济密度大,灾种多,灾情比
5、原始社会大。答案 C二、综合题6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_,原因是_。(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_,河水的变化是_。(4)图示地区应怎样“缩小”灾情_。(5)根据受灾体的数量、质量,分析同强度自然灾害对东、西坡地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开采,森林砍伐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以及如何缩小灾情。建筑用地易损程度大,地下水如果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森林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人类应该合理开采资源,也可迁出
6、灾害高风险区,来缩小灾情。答案 (1)西坡 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2)过度开采地下水 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3)水位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变大,洪水水位升高,枯水水位降低(4)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5)受灾体的数量多、密度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大,西坡有城镇分布,受灾体数量大、密度高,因此,西坡较东坡损失更大。7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
7、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灾害种类粮食损失(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干旱 200250 150200洪涝 100 150200风暴潮 2.55 5060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森林火灾 / 50100崩塌、滑坡、泥石流 2.55 2030风沙和沙漠化 2.55 2030(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 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8、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1)题,从表中分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变率大,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因而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以及渭河的一些河段成为地上河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不明显的结果。第(3)题,可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放”作用三方面分
9、析。答案 (1)干旱与洪涝。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 。(3)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加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进入
10、 2011 年 12 月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地区突降大雪,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克州边防支队迅速投入官兵 200 多人次抗雪救灾,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抗击雪灾渡难关。12 月 8 日,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通往别迭里冬牧场的山路被大雪封堵,积雪最厚处达 70 多厘米,放牧点无法补给生活物资,56名牧民被困。得知情况后,阿合奇边防大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官兵运送物资。经过 3 个多小时的道路疏通,面粉、食用油、衣被等生活物资被送至放牧点,3 名冻伤群众被送到县医院救治。(1)材料中哪些行为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小”?(2)材料中所述的各项活动将会使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解析 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的稳定程度增加,积极的人类活动将进一步使受灾体的易损性减弱,并使灾情“缩小” ,这些在材料中都有体现,具体如:紧急转移安置移民,调运饲草料、煤、面粉、大米、棉衣,启动应急预案等。答案 (1)紧急转移安置移民,调运应急物品,启动应急预案等。(2)降低。 安置灾民,运送人畜生活、取暖用品可降低人类及财产的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