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5264 上传时间:2019-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教学质量抽测考试语文 2019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l50 分,考试用时 l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滋养。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敦煌

2、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有学者把敦煌文

3、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形态各自的合理性。“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 “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变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

4、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我们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绝不希望用中国这一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 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 的精

5、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精神,这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B敦煌曾是多种文明形态的交汇之所,这种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C “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两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用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问题,但并不能以此统一世界各种文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在构建

6、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论证敦:惶文化的精神,更具现实意义。B文章通过和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比较,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的特点。C文章从敦煌文化的形成、传承渊源等多方面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 “和而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唯一没断裂的世界文明。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是错误的。C如果敦煌文化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D相比较于其他中华文化如齐鲁文化,敦煌文化的独

7、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 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梨树沟写意柴福善京东梨树沟,或许是燕山山脉从海底隆起时,在南麓不经意留下的一条沟谷。不知什么时候,一只乌飞来,衔着一颗梨核,不小心滚落沟里。冬去春来,慢慢长出一棵大梨树。更不知什么时候,谁先走进沟里,就在树下住下来,随口就叫这条沟为梨树沟。随着人家越聚越多,便形成一片村落,人们很自然就以沟名而命名村子了。许多年前,我曾走进沟寻找诗意。踏着石阶,走进一户人家。就是石头垒砌外墙、土坯打里的房子,树枝扎一遭篱笆,篱笆上嘟噜着顶花的扁豆、丝瓜、倭瓜,一派田园风光。院子不大,归整得干净利落。

8、主人给我搬个木墩,递上一瓢缸里的凉水。水喝完了,感觉浑身清爽。从此,我记住梨树沟人的热情与淳朴,也记住这一瓢凉水的甘甜与滋润。十几年前,我踏着石阶再来寻找。但见那一遭篱笆围着的房子,显得有些破旧,树枝编扎的梢门虚掩着。院里长满荒草,透着几分人去屋空的荒凉。一打听,原来沟里人家由于泥石流或其他原因,迁往沟外了。尽管离开这道沟谷,起了一排排新屋,过上新的生活,可还叫梨树沟,这是一代代人骨子里的记忆。今春,我又走进梨树沟,像武陵人走进桃花源,贸然间识不得了:平展的山路,两边青砖砌筑的长城一般的垛口。望向沟里,绿莹莹山谷间,一树一树的白,像山间的云,可云没有这芬芳;像冬天的雪,可雪没有这温润。这么想着

9、,也就走近了,原来是一树一树的梨花。梨花三朵五朵簇拥着,伴着清风微微摇曳。细看每一朵,都开得嫩白,仿佛轻轻一缕乌鸣,就会鸣破嫩白的花瓣。多少蜜蜂忙碌着,不失时机地嘤嘤嗡嗡采蜜。这北方的梨花蜜,与南方的荔枝蜜比,应该各有芬芳吧。那些没人居住的房子,一如当初,散落梨树下。我不知梨树沟究竟有多少梨树,但见大的腰般粗,小的腿般细,大大小小随处可见。我想起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那写的是北方边塞八月的飞雪。又想起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而这写的当是唐玄宗苦苦思念的杨贵妃,诗人只是借梨花意象而言他,并非真写梨花。不过,真以此描写梨树沟,倒也贴切自然,生动传神,那么

10、就当是唐代诗人为梨树沟而写了。梨树沟很幽深,转过去,仍不见尽头。梨树间,时有一棵棵犬粟子树,或树干空洞,或主干枯干成一截树桩,旁边酿出新芽围着树桩又长出一棵。这些大粟子树,怎么也得几百年了。沿着平展的路上得山来,一片片一堆堆大大小小黝黝发黑的块石,不是平常山岩崩裂的那种,似是从山底喷涌出来淌落淤积的。怪不得沟里人说这是古火山口。千万年,亿万年,或更久远,我尽情想象着火山喷发刹那吞天吐地的磅礴与壮观。我上山时,随手拄着拐杖,终究山地不比平地,好在累了就随地歇息。比如沟谷间那座湖水坝上一道风雨长廊,尽管没有风雨,我也可在长廊里小憩一番,顺便欣赏一下山泉如何从沟谷聚而为湖,又如何继续从湖口下流为溪,

11、使梨树沟的诗意平添几分灵气。我终于走上山顶,山顶横亘着蜿蜒的长城。明时这里隶属蓟镇,不知总兵戚继光是否督查至此?我没有考证,可那些残存而相望的空心敌楼,即为戚继光所创造。城墙就地取材,以山石垒砌。一些高低错落的垛口尚在,我这才明白山路两边青砖砌筑的垛口,原来依长城而修筑。伫立山顶眺望,沟那边就是京东名胜石林峡,石林飞瀑,自然天成。梨树沟则不同,梨花、湖水、长城及古火山口,融为一体,更具意蕴。曾几何时,山乡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沟谷,如今竞幻化为一道绝妙风景。想梨树沟人在外面一排一排的房子里,应该生活得愈来愈幸福。可我还是想念人家散落、鸡犬相闻的梨树沟,想念那一瓢凉水的甘甜,甚至想把篱笆围着、梢

12、门虚掩的房子简单收拾住下,然后悄悄种下一棵梨树。是啊,梨树经一冬孕育,满沟满谷春天里争先恐后白白地尽情绽放。遥知不是雪,可心底翻来覆去总觉得是雪。怎知这雪,不觉里就有一片飘落我头顶了呢!(摘编自 20 1 8 年 9 月 29 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交代梨树沟的地理特点后,又通过鸟衔梨核的想象写了梨树沟的由来,充满情趣,引人人胜。B文章通过一瓢凉水的甘甜与滋润,写出了梨树沟人的热情与淳朴,与下文呼应,侧面展现了时代的变迁。C作者在不同时期三次造访梨树沟,同梨树沟的梨树一样,经历了人生的寒冬与挫折,愈见生命的豁达与乐观。D本文是一

13、篇借景抒情、意蕴隽永的游记,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引用古诗,增添了文学意蕴。5文章第段为什么写到大栗子树和块石?请简要分析。(6 分)6面对梨树沟。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l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通常被形容为一场“慢行业的小步快跑” ,在当前各行各业都积极参与新技术成果分享的背景下, “教育+AI”的模式呈现出了六个大类的发展趋向: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自动化辅导与答疑、智能测评、模拟和游戏化教学平台、教育决策、幼儿早教机器人。掌门 1 对 l 经过多年的教育市场深耕,在技术融合领域发展出了

14、一套适合自己的模式,将 1 对 l 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与智能化推荐等技术逻辑结合,综合多个维度的技术成果形成了一套高效学习的独特发展路径。利用机器学习所带来的数据和算法上的便捷,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承担了更多辅助性的角色:,掌门 1 对 l 的 Al 体系包含了三大模块:智能测评系统、智能课件、智能作业,其驱动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依赖于掌门 1 对 1 平台平均每天运行的 10 万节课程,每天的 30 万套课件使用数,题库中题目的 l000 万次日均使用次数,Al 的教学能力得以获得智能化、精准化的提升。在塑造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对效率不高的学生和进行l 对 l 教学的老师赋能。(摘编

15、自“凤凰网“)材料二:人工智能可能会倒逼传统教育的整体改革。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训练和应试教育的刷题训练,在训练模式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在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上,人工智能具有人脑无法企及的天然优势。人工智能正逐渐替代流程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教育也应有所改革,现有的数学教育强调计算、题型和公式套用,缺少逻辑推理训练,智能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算”的技能,更要具备“数”的逻辑。传统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边界被打破了,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入任何领域、选择任何层次、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安排学习的节奏和进度。而人为建

16、立起来的固有学科体系正被不断打破,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知识的贯通和综合创造条件,学科越来越趋于综合化 b 其次是教育模式的改变,未来教育将逐渐进入“教学互动”的时代,这就需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摘编自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 光明日报20 1 8 年 9 月 l 8 日)材料三:AI+教育,是教育领域又一个需要关注的“德育场”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促进人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教育领域,德育工作的本质就是一项赋能的工作,是将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的思想精华传

17、递给受教育者。这种赋能是在引领人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尽管一个是技术领域,致力于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一个是精神领域,专注对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引导,但两者本质是相通的。这就需要教育人尤其是德育工作者,主动学习,自觉掌握和运用 Al 理念和方法;同时,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对 Al 的敏感和掌握程度,找到共同语言,建立有效的德育话语体系,这是做好新时代学校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对新思维新技术都要影响甚至主导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随着 AI 的普及应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课的结构等一定会发生变革。我们要深度思考,AI+教育如何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如何重构我们的教学方式?这些教

18、育教学要素的变革,带来的是参与的主体“人”的变革。要强调的是,我们要从教学思想和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主动变革,教育和引导学生不仅掌握“关于世界的知识” ,更要真正掌握“进入世界的知识” 。(摘编自AI+教育,一个需要关注的德育场 , 光明日报20 1 8 年 9 月 l 9 目)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开始了与人工智能结合,掌门 1 对 l 就是这一领域的实践者,它积极探索,综合多个维度的技术成果研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模式。B在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上,人工智能拥有人脑无法企及的天然优势,传统教育下的流程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岗位,正在逐渐被人工智能取

19、代。C在人工智能时代,固有的学科体系被不断打破,学科趋于综合化,教育模式也逐渐进入“教学互动”的时代,具有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等特点的新型教育体系将被构建。D新时代做好学校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对 AI 的敏感和掌握程度,找到共同语言,建立有效的德育话语体系。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凭借强大的驱动核心人工智能+大数据,掌门 l 对 1 的 AI 的教学能力得以获得智能化、精准化的提升,成功地塑造了其产品竞争力。B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必将发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这将为人们带来学习上的便捷,同时也提醒我们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C人工智能

20、技术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也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所以“教育+AI”的教育新模式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D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后,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等随之改变,学生要从掌握“关于世界的知识”转为掌握“进入世界的知识” 。9以上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材料,报道的角度与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l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0l3 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

21、贤良文学士,错在选申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父日:“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日“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日:“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

22、,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握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日:“闻晁错死,昊、楚罢不?”邓公日:“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日:“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日:“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

23、1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谓错日上初即缈公为政用事侵削诸彬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B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C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影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甜何为也D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影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B贤良文学,汉代选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与隋唐开始的科举选拔体制一样。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指朝廷和国家政权。D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

24、称三公。12下列对原文硝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晁错才学出众。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就匈奴战事上书发表意见,得到皇帝赏识;又被举荐贤良文学士,升任中大夫。B晁错大胆改革。他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 属的封地,引起诸侯的强烈不满。C晁错蒙冤被杀。七国之乱爆发,皇上听取爰盎的错误意见,派人在东市杀了还穿着朝服的晁错,七国之乱并未因之结束。D晁错患心为国。他为国家长久巩固发展着想,提出“削藩”政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却触动了朝臣与诸侯的利益而遭到反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错叉言宜削诸侯事,及去令可更定者,

25、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优,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l 4l 5 题。金陵驿其二 【注】文天祥万里金瓯欠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注释】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途经建康,宿于驿站时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中用“失壮图、落泥涂“形象地说明了江山沦丧、皇帝称臣的可悲现实。B诗中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发了南宋亡国之君的凄凉悲惨、空留遗

26、恨。C秋风寒月、人影孤单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因国亡家破而孤寂危苦的心情。D整首诗写诗人经过古都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真切体验和深沉感慨。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时序变迁、新老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2)诗经氓中“ , ”两旬说明男女主人公小时候关系很融洽。经常在一起愉快地玩耍。(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月亮作比,指出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719 题。如今,在现代化、都市化和城镇化建设

27、进程的突飞猛进中,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精英资源流失严重。在城乡转型的阵痛期,农村被城镇化的齿轮碾呈“空心化” ,本土精英和劳动力不断流失,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缺乏生机活力,从而导致农村发展缓慢。对此,我们不能 ,毫不在意。与此同时,中国的村庄 2000 年时约有 360 万个,到 2010 年的十年间,减少到 270万个,平均每天差不多要减少 300 个,农村的衰退由此 。农村数量的大量减少使得乡贤文化在多元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中受到严重冲击。诸如自由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等一时 。中国传统乡贤文化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中互相激荡、彼此角逐,致使

28、彼此覆盖和皴染,( )。乡贤文化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加大传统乡贤的弘扬和发掘,才能让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成为有源之水。这就要求充分挖掘传统乡贤的文化内涵,保护乡贤文化的历史资源,否则就是 。因而发现、抢救、保护珍贵的乡贤故居、遗址、文物,已成当务之急。同时在传统媒体加大宣传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可以在当地学校教育中加入当地乡贤事迹教育,让当地的孩子从小就从传统乡贤身上吸取能量。(摘编自搜狐网新时代下如何用乡贤文化凝聚乡愁?)17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加大传统乡贤的发掘和弘扬力度,才能让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成为有源之水。B加大传统乡贤的发掘和弘扬,

29、才能让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成为有源之水。C加大传统乡贤的弘扬和发掘力度,才能让乡贤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成为有源之水。D加大传统乡贤的弘扬和发掘,才能让乡贤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成为有源之水。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淡化和消解了乡贤中的有益文化因子B被乡贤文化中的有益因子淡化和消解了C乡贤文化中的有益因子被淡化和消解了D淡化和消解了乡贤文化中的有益因子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安之若素 可见一斑 满城风雨 缘木求鱼B安之若素 可见一斑 甚嚣尘上 缘木求鱼C泰然自若 见微知著 甚嚣尘上 刻舟求剑D泰然自若 见微知著 满城风雨 刻舟求剑20对联

30、,也叫楹联、楹帖、对子。下面选取了三幅对联,请结合所学的对联知识,从 A、B、C 中选择恰当的上联或下联。(6 分)(1)玉在椟中求善价, 。(2)闲庭曲槛无余雪, 。(3) ,宿雨还添泪一痕。A流水空山有落霞 B晓风不散愁千点 C钗于奁内待时飞21下面是某班主任在迎新生师生座谈会上发言的初稿片段,其巾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我班的任课教师个个都是精英。语文老师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今年又成功忝列特级教师,成为我们学校的骄傲。数学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其教法被其他老师纷纷效尤。英语老师不光课教得好,还是位作家,今天他为大家送上他的新书,请大家笑纳。音乐老师歌声悠扬,稍后她

31、将为大家献丑唱一首歌,请大家欣赏。最后希望大家在座谈会上不要受拘束,姑妄言之即可。(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作家王安忆在她的散文黄土的儿子)中记述了一次难忘的陕北之行。1990 年,上海作家王安忆一行到陕北看望作家路遥。初春时节,走进山坡,但见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又走过几个山坡,它还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条疏朗,但它用尽全力。开放了花朵。那点点粉红几乎要被汹涌澎湃的黄土颜色淹没,但它却是路遥眼中永远能触动心弦的景色。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思考和联想?请以

32、此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高一教学质量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 1 2 3 4 7 8 1 0 11 1 2 1 4 1 7 1 8 1 9答案 C D B C D D A B D C A D B分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1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错,原文只是说“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2D(“运用对比”错,没有对比手法;“两者的不同“错,只是阐释相同点。)3B(A 项,强加因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原因,文中并没

33、有提及。C项, “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说法过于绝对。D 项, “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于文无据, “首屈一指”指居于第一位的,原文没有相关信息。)4C(“人生的寒冬与挫折,愈见生命的豁达与乐观“。有故意拔高之嫌。)5描写大栗子树和块石存在的时间长,突出了梨树沟的悠久历史;(2 分)写梨树沟资源丰富,丰富了梨树沟的形象;(2 分)表现出作者对梨树沟的喜爱,增强文章的意蕴(2 分)6描绘了梨树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抒发了对梨树沟的喜爱之情;(2 分)赞颂了梨树沟人的热情与淳朴,表达了对梨树沟人过上幸福新生活的祝福;(2 分)追忆了梨树沟之前的山村诗意时光,

34、流露出对简朴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2 分)7D(概括不全)8D(“学生要从掌握关于世界的知识转为掌握进入世界的知识 错误,原文说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不仅掌握关于世界的知识 ,更要真正掌握进入世界的知识 。)9材料一从“教育+AI“发展趋向的角度报道,侧重以掌门 1 对 l 为例讲述人工智能+大数据 的应用:材料二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的角度报道,侧重阐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材料三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角度报道,侧重阐述需要关注并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6 分。每点 2 分,角度和侧重点各占 l 分)10A 11B(“一样”错误,应为“不一样” ,汉代为地方官向朝廷举荐,

35、隋唐为考试选拔)12D(未触及朝臣的利益)13(1)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修定的法令,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削“、 “凡“、 “奇“、定语后置、句意各 1 分)(2)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卒“、 “内、外“、 “杜” 、 “为” 、句意各 l 分)14C(人影孤单是直写,不是衬托)15(1)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3 分)(2)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国亡家破)之悲,告诫自

36、己在生死关头要以大丈夫自勉,表达了诗人的正气凛然,凸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3 分)16(1)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6 分。每句 l 分,添字、错字、漏字等不得分)17A(搭配为:加大力度;语序排列为:发掘与弘扬,传承与宣传)18D19B20答案:(1)C (2)A (3)B21“忝列“改为“评上“;“效尤”改“效仿” ;“笑纳”改为“收下” ;“献丑唱一首歌”改为“高歌一曲” ;“姑妄言之“改为“畅所欲言” 。(5 分,每点 l分)22作文审题参考:桃花尽管单弱,但却用尽全力开放,努力给黄土地增添一抹绿色,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一

37、种倾尽全力的责任,是一种努力向上的态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是一种改变现实的力量等等。只要扣住其中一种立意即可。评分细则:根据材料,可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依据选择的文体可从观点、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评判。45 分切人。打分区间为:一类:5360 分,中间 56 分,评分区间 8 分。二类:45-52 分,中间 48 分,评分区间 8 分。三类:30-44 分,中问 37 分,评分区间 l 5 分。四类:30 分以下视情况而定。附【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 ,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

38、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

39、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 ”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爰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 ”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

40、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 ”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