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蜀道难》课件 (共68张PPT)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5171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蜀道难》课件 (共6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蜀道难》课件 (共6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蜀道难》课件 (共6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蜀道难》课件 (共6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蜀道难》课件 (共6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在他的诗里,他的梦里,都都抖掉了尘世的尘埃,以仙人的姿态,吞吐着宇宙的豪气。,蜀 道 难,李 白,让我们一起与他神游蜀道,领略蜀道的奇山峻水,感受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友人的担忧。,谪仙人 贺知章,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蜀道难,秦岭山脉,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二十五岁出三峡、泛洞庭、

2、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

3、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给下列词语中变红的字注音。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 抚膺( ) 飞湍( ) 凋朱颜(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f,zhn,no,yn,tun,dio,wi,shn,ji,蜀道之一,一叹蜀道之难,蜀道之二,二叹蜀道之难,蜀道之三,三叹蜀道之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

4、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树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 险 也 如 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 阁 峥 嵘,而 崔 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 城 虽 云 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 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

5、蜀道之难。,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诗中还有哪些神话?,2.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飞不过 猿猱愁攀援,虚写映衬,神话,3.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4.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点染 点:点明情感。染: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情感。,5.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6、渲染惊险的气氛。,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总结:诗人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 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 走难上加难。 借景抒情、点染: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 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

7、 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 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二)难点探究1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提示: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二、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三、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四、“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2.全诗最后一段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 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 劝人引以为鉴,警

8、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 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 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现实的内涵,3如何理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提示:课本中注释是一种解释,即“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这样,把“狼与豺”理解为“比喻叛乱的人”,而“化为狼与豺”的就是指守关的将领了,这样理解比较曲折隐晦。另一种解释是,“狼与豺”比喻异类,“化为狼与豺”指死亡,即不复为人之意,其主语是“友人”。这种理解比较直接。,4如何理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几句诗的诗意? 提示:这几

9、句诗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不是实指。诗歌的语言本来就有不惊人不足以为美的特点,杜甫就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有些记山野景物的诗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如“前有毒蛇后猛虎”(发阆中),“空荒咆熊罴,乳兽待人肉”(课伐木),“人虎半相居,相伤终两存”(客居)等。,4如何理解“西去”与“西望”? 提示:巴蜀在秦陕的南面,本诗如何说“问君西游何时还”,如何说“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当时的习惯说法。从长安入蜀,先要西行一段,然后南折。古人宏观的地理观念比较淡薄,故而形成了这样的表达习惯。,唐诗中写由长安入蜀而称“西去”的比比皆是 ,而称唐玄宗逃亡到蜀也称为

10、“西巡”“西幸” 或“西迁”。,蜀道上修筑了高速公路,蜀道之四,蜀道之五,蜀道之六,蜀道变为盘山公路,四、总结课文,诗歌主题诗人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创造出了一个“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奇艺术世界。,写作艺术1. 想象丰富,构思卓越。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2直抒情怀,极尽夸张。诗以惊叹发端,未语先嗟,直抒情怀。在极尽的夸张中,在叹词的前呼后拥中,实词“危”“高”得到了无以复加的渲染,给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树立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标格,具有先声夺

11、人的气势。,3比喻奇特,夸张扬厉。把 “狼与豺”比喻异类,“化为狼与豺”是指死亡,即不复为人之意,其主语是“友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几句诗是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不是实指。,五、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