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钙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 B银 C铜 D铁5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锌 B硫酸铜 CC 60 D金刚石8下列行为会增
2、加空气中 PM2.5 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9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和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B装置和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C装置和 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D装置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1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不锈钢 B聚氯乙烯 C玻璃钢 D天然橡胶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离的水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C用
3、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试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D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 2+、Na +、Cl 、OH BH +、K +、NO 3、SO 42C Na+、NH 4+、NO 3、OH DAg +、Ba 2+、NO 3、Cl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 2 溶液( 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KCl 固体(KClO 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C CO 气体(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DNaCl 溶液(MgCl 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
4、中加稀盐酸至中性15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 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 CuSO4 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不可能是(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3 分)16(6 分)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填“ 物理变化” 或 化学变化” )(3)甲烷(CH 4)可
5、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呈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 AH 2 和 CO BH 2 和 C2H2CC 2H2 和 C2H4DCO 和 C2H417(7 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1g/cm3)(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t 2时,若从甲
6、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 或“乙” )物质的饱和溶液(4)按图 2 所示装置,将液体 X 注入装有固体 y 的试管中,会导致 U 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选项 x yA 水 氧化钙B 水 硝酸铵C 浓硫酸 水D 稀盐酸 镁三、(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4 分)18(14 分)核电菏数为 1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间题、(1)2017 年 5 月 9 日,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 115 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2)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
7、变化规律是 (3)利用上表中给出的元素,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并标出所写化学式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4)以钠和氯为例,简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国产 C919 大型客机上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Al 2O3)得到铝和氧气、试计算电解 102t 氧化铝最多能生成铝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四、(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2 分)19(5 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汞在加热
8、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中,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 4/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20(7 分)如图中 AI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A、B、D 、H 均为单质;F 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H在 B、F、G 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
9、Cu2(OH) 2CO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F ,H (2)实验室常用 E 制取 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和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4)写出 A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1 分)21(11 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 pH 如何变化?【实验探究 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
10、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查阅资料:pH 7.59 10 11.9 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得出结论 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实验探究 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 5mL 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 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得出结论 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实验探究 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
11、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 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2、图 3 所示【交流与反思】b 点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将图 2 和图 3 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 点的溶质 (写化学式)【得出结论 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 pH 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2017 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钙【考点】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
12、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 A【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等【解答】解:A、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错;B、状态不
13、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错;C、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C 错;D、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考点】HH: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分析】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
14、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 B银 C铜 D铁【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 、Na 、Mg、 Al、Zn、Fe 、Sn、Pb 、(H)、Cu、Hg、Ag、Pt、Au,则可知答案【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Mg、Al、Zn、Fe、Sn 、Pb、(H)、Cu、Hg、Ag 、Pt 、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铁铜银金,所以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金故选 A【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且要学会应用5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考点】41:
15、用于加热的仪器【分析】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解答】解:A、漏斗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选项错误B、量筒不能用作药品反应,也不能加热,故选项错误C、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选项正确D、烧杯热需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
16、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考点】51: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故选项错误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了 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项正确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故选项错误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17、锌 B硫酸铜 CC 60 D金刚石【考点】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锌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 C60 是由 C60 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
18、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 PM2.5 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析】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 2.5m 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 PM2.5 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解答】解:A、治理工地扬尘,能减少 PM2.5 污染,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物,会增加 PM2.5 污染,故选项正确C、使用公共自行车,能减少 PM2.5 污染,故选
19、项错误D、禁止焚烧秸杆,能减少 PM2.5 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能减少 PM2.5 污染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受热升华,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 CO2 分子体积
20、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干冰受热升华,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CO 2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干冰受热升华,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干冰受热升华,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和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B装置和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C装置和 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D装置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21、【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氢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装置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不能进行分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C
2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D、装置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不能进行分离,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不锈钢 B聚氯乙烯 C玻璃钢 D天然橡胶【考点】IA: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A不锈钢属于
23、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B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C玻璃钢是由玻璃与树脂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故正确;D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故选 C【点评】学生应了解复合材料的概念,认识复合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离的水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试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D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考点】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4I:蒸发与蒸馏操
24、作;9H:盐的化学性质;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棉纤维与羊毛纤维成分的不同来分析;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蒸馏可以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故正确;B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中含有醋酸,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得无壳鸡蛋,故正确;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没有,可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制品和棉制品,故正确;D火灾是否可以用水应根据燃烧的物质确定,电路失火、油类物质失火、活泼金属的失火等不能用水,故错误故选 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净
25、化水的方法与原理、酸的化学性质、羊毛与棉花的鉴别方法、灭火的措施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 2+、Na +、Cl 、OH BH +、K +、NO 3、SO 42C Na+、NH 4+、NO 3、OH DAg +、Ba 2+、NO 3、Cl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Cu 2+、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C、 NH4+、OH 两种离子能结
26、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Ag +、Cl 能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 2 溶液( 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KCl 固体(KClO 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C CO 气体(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DNaCl 溶液(MgCl 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4
27、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H: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过量的铁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ClO 3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 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
28、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MgCl 2 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 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 CuSO4 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不可能是( )A氢气和水蒸气 B
29、氢气和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考点】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题意,持续通入气态物质 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气体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无水 CuSO4 变蓝,说明有水蒸气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或生成了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B、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 CuSO4 变蓝;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C、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
30、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 CuSO4 变蓝;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使无水 CuSO4 变蓝,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氢气具有还原性、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3 分)16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1)可燃冰属于 混合物 (填“
31、纯净物”或“ 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 或 化学变化”)(3)甲烷(CH 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呈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 BCD AH 2 和 CO BH 2 和 C2H2CC 2H2 和 C2H4DCO 和 C2H4【考点】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DA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
32、根据可燃冰的组成分析回答;(2)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解答;(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解答;(4)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1)“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固体混合物,能够燃烧,外形和冰相似,又称为可燃冰;(2)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金刚石薄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4)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00%=75%,CO 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00%=42.9%;C2H2 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00%
33、=92.3%C2H4 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00%=85.7%因为混合气体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80%,而甲烷80%,所以,另两种气体的含碳量一定要80% 才能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达到 80%,A 中 H2 和CO 达不到要求,B 中 H2 和 C2H2,C 中 C2H2 和 C2H4,D 中 CO 和 C2H4;都可以达到要求;故答案为:(1)混合物;(2)化学变化;(3)CH 4+2O2 CO2+2H2O; (4)BC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
34、)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16g ,水的体积为 84 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1g/cm3)(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 t 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乙 (填“甲” 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4)按图 2 所示装置,将液体 X 注入装有固体 y 的试管中,会导致 U 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AD 选项 x yA 水 氧化钙B 水 硝酸铵C 浓
35、硫酸 水D 稀盐酸 镁【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D: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E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析】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质;100g16%=16g,水的质量=100g16g=84g,水的体积= =84mL;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t 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按图
36、2 所示装置,将液体 X 注入装有固体 y 的试管中,会导致 U 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AD【解答】解:(1)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如盐酸的溶质是气体,酒精溶液的溶质是液体,氯化钠溶液溶质是固体;故答案为:D;(2)100g 16%=16g,水的质量=100g 16g=84g,水的体积= =84mL;故答案为:16g;84;(3)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t 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故答案为:40g;乙;(4)按图 2 所示装置,将液体 X 注入装有固体 y 的
37、试管中,会导致 U 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说明试管内温度升高,或有气体产生,则可能的组合是 AD;故答案为:A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液的组成、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三、(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4 分)18(14 分)(2017南京)核电菏数为 1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间题、(1)2017 年 5 月 9 日,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 115 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5 ,核外电子数为 115 (2)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38、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依次增多 (3)利用上表中给出的元素,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并标出所写化学式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单质 2 、氧化物 O 、酸 H O2 或者 H O3 、碱 H3H2O 或者 H4OH 、盐 H4HCO3 (4)以钠和氯为例,简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 7 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结构决定性质 (5)国产 C919 大型客机上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Al 2O3)得到铝和氧气、试计算电解 102t 氧化铝最多能生成铝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考点】G6:
39、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1)在元素的相关数据中,元素序数=原子的核电荷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周期表中,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依次增多(3)注意化合价与化学式的一一对应和答案的不唯一(4)以钠和氯为例,简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 7 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结构决定性质(5)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物铝的质量【解答】解:(1)“镆”为 115 号元素,根据元素序数=原子的核电荷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可
40、知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5,核外电子数为 115(2)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依次增多(3)注意物质的分类,同时要注意根据化合价书写对应化学式,本题答案有的不是唯一的单质 2、氧化物 O(不唯一)、酸 H O2 或者 H O3、碱H3H2O 或者 H4OH、盐 H4HCO3(不唯一)(4)以钠和氯为例,简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 7 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结构决定性质(5)设电解 102t 氧化铝最多能生成铝的质量为 x2Al2O3 4Al+3O2204 108102t x=x=54t故答案为:
41、(1)115 ,115(2)依次增多(3) 2(唯一); O(不唯一,化学式和化合价对应即可); H O2 或者 HO3; H3H2O 或者 H4OH; H4HCO3(不唯一)(4)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 7 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结构决定性质(5)54t【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四、(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2 分)1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g+O 2 2HgO (2)本实验中选择使
42、用汞的优点有: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中,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 4/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 21%、氮气 78%、稀有气体等
43、其他成分 1% 【考点】62:空气组成的测定;G5 :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2)根据题干中所给汞与氧化汞的性质来分析解答;(3)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1)汞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故填:2Hg+O 22HgO;(2)根据资料卡片信息可知,用金属汞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优点是: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故填: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
44、易与汞分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空气中不但含有氮气与氧气,还含有稀有气体等其他气体与杂质;故填: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 21%、氮气 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的实验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中 AI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A、B、D、H 均为单质;F 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H 在 B、F、G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 Cu2(OH) 2CO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
45、写出化学式:F CO 2 ,H Cu (2)实验室常用 E 制取 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3)反应和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4)写出 A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2+Cl2 2HCl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 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 :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F 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因此 F 是二氧化碳;H 在 B、F、G 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铜绿,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其中 A、B、D、H 均为单质,因此 H 是铜、B 是氧气,G 是水;过氧化氢在
46、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 A 是氢气,D 是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都属于置换反应;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解答】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F 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因此 F 是二氧化碳;H 在 B、F 、G 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铜绿,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其中 A、B、D、H 均为单质,因此 H 是铜、 B 是氧气,G 是水;故答案为:CO 2;Cu;(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47、,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 2O2 2H2O+O2;(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都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4)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配平即可;故答案为:H 2+Cl22HCl;【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五、(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1 分)21(11 分)(2017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 pH 如何变化?【实验探究 1】向等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