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5几种重要的盐》课时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396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5几种重要的盐》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5几种重要的盐》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5几种重要的盐》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5几种重要的盐》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十五) 几种重要的盐(建议限时:30 分钟)|夯实基础|1.2018黄石 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农作物增产的途径之一。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a3(PO4)2 B.CO(NH2)2C.K2CO3 D.NH4H2PO42.2018梧州 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B.可用于洗涤油污C.受热易分解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3.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硝酸铵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B.纯碱既可以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以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C.用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得生石灰4.下列选

2、项中,各组内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和盐酸 B.Ba(OH)2和 K2SO4C.NaCl和 AgNO3 D.Na2CO3和 KNO35.2018徐州树德二模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现有硫酸铜、熟石灰、硫酸铵、硝酸钾、纯碱、烧碱六种物质,从中选取合适的物质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 (2)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 (3)可使农作物叶色浓绿,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的化肥是 。 (4)面发过时蒸出的馒头常发酸,为避免蒸出的馒头发酸,可加入的物质是 。 6.2018宜昌 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在河道上设置拦污网拦截漂浮垃圾,是应

3、用了 操作。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它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2018邵阳 X 是常见的碳酸盐,可发生如图 Z15-1所示的变化,部分生成物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Z15-1(1)C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 |能力提升|8.2018扬州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 2SO4B.KCl、NaClC.CaCO3、Na 2CO3D.NH4NO3、NaNO 39.2018舟山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

4、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 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图 Z15-2A.-Mg B.-MgCl 2C.-H 2SO4 D.-Mg(OH) 210.2018徐州树人一模 如图 Z15-3,A、B、C、D、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蓝色溶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 Z15-3A.E可以用于泳池杀菌消毒B.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分解反应C.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11.化学李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

5、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 500 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 1 000 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 12 min。提出问题 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探究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作出该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 。 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步骤A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步骤B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有 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

6、(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 。 另取同样的碳酸钙固体用普通酒精灯加热 12 min,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此时加热后的固体成分为 ,发生该情况的原因是 。 12.2017徐州二模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碳酸钠、碳酸氢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受热能否分解实验步骤 (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适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并在试管内壁粘贴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2)按图 Z15-4连好实验装置,并调节杠杆处于水平状态。图 Z15-4(3)点燃酒精灯,先加热左端试管里的碳酸钠 2分钟,杠杆保持水平,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7、不变色。说明碳酸钠受热 (填“分解”或“不分解”)。 (4)然后加热右端试管里的碳酸氢钠 2分钟,发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杠杆右端 (填“上升”或“下降”),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拓展延伸 (1)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也可用图 Z15-5所示的装置。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 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物质是 (填俗称)。 图 Z15-5(2)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不难作出如下三个猜想:仅有碳酸氢钠;仅有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

8、合物。实验验证 (1)取碳酸氢钠受热后的残留固体 1.68 g,充分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再次称量固体质量,约为 1.23 g。(2)通过推算可知,猜想 成立。 参考答案1.D 2.C 3.A 4.D5.(1) (2) (3) (4)6.(1)过滤 (2)CaO+H 2O Ca(OH) 2(3)NaHCO 3+HCl NaCl+H2O+CO27.(1)CaCO 3(2)Ca(OH) 2+Na2CO3 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解析 X是常见的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A,则 A为二氧化碳,沉淀 C为碳酸钙;X 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C和氢氧化钠,由此推断,X

9、为碳酸钠;X 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 C和 B,则 B为氯化钠。 (1)C为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O3。 (2)图中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Na2CO3 CaCO3+2NaOH,该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8.B 解析 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解时温度均无明显变化;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9.B10.C 解析 E是蓝色溶液,故 E可能为硫酸铜溶液;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故 B是氧

10、化铁;由于 A和 E能反应,故 A为铁;B 与 C能反应、C 与 D能反应,故 C属于酸(如稀硫酸等);又因为 A、B、C、D、E 为不同类别物质(单质、酸、碱、盐和氧化物),故 D是碱。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杀菌消毒,A 正确;反应是稀酸(如稀硫酸)与铜的化合物发生的复分解反应,C 错误;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能放热,D 正确。11.猜想一:CaO CaCO 3 CaO+CO2 取加热后的固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碳酸钙全部分解猜想二:CaO 和 CaCO3 CaO 存在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底部不溶物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CaCO 3 酒精灯提供的温度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解析

11、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中只含氧化钙;若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根据步骤 B中现象可知上层清液呈碱性,这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从而证明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步骤 A的方案设计不合理,是因为没有考虑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对实验的干扰。将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碳酸钙并没有分解,这是因为普通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太低,不足以使碳酸钙分解。12.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3)不分解 (4)上升拓展延伸 (1)小苏打(2)2NaHCO 3 Na2CO3+H2O+CO2实验探究:提出猜想 碳酸钠实验验证

12、(2)解析 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杠杆保持水平,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4)结合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变轻,故发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杠杆的右端上升。拓展延伸 (1)小苏打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能,根据 A、B 试管中现象可知,乙物质是小苏打。提出猜想 根据碳酸氢钠分解的程度可知,猜想为碳酸钠。实验验证 (2)假设残留固体全部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x,则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1061.68 g x= x=1.06 g1.23 g由此可知,残留固体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