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清二(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887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清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清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清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清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清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得分_ 评价_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2016,云南)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气体是( A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A矿泉水 B纯净的空气 C氯酸钾 D澄清石灰水3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D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 ,又有化学变化5(2016,兰州)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

2、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6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C )A硫粉燃烧 B燃放烟花 C植物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7(2017,模拟)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医疗上用纯氧进行急救 B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C液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D液氧制成炸药,用来开山采矿8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D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 D

3、 )A伸入集气瓶底部 B伸入集气瓶中部 C伸入集气瓶口内 D伸到集气瓶口10(2016,怀化)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燃物常用红磷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1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12(2016,齐齐哈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4、 ( D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1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B )A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B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 燃 点 燃 C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D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 加 热 点 燃 14常温下,将 100 mL 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A )A80 mL B60 mL C40 mL D20 mL15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

5、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C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16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 B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17(2016,安顺)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A B C D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AA BB CC DD18(2016,泰安)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

6、分知识网络 ,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C )氧 气 化 学 性 质 能 支 持 燃 烧 ( ) S、P、Fe等CO、CH4、C2H5OH等 )使 其 他 物 质 缓 慢 氧 化 ( ) Fe等C6H12O6等 )AS、P 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Fe 在、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类反应放出热量,类反应吸收热量19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右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 ),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

7、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0(2016,南京)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B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二、填空题(每空 1 分,文字表达式 3 分,共 33 分)21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空气 B二氧化硫 C红磷 D水 E氧气 F氮气 G稀有气体(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AE _;(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B_;(3)与氧气反应能

8、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C _;(4)属于混合物的是_A_;(5)常温下为液态物质的是_D _;(6)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_F_;(7)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_G_。2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做“木炭的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 ,由上而下_缓慢_( 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如图),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_。(3)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沸点 _不同进行分离的。(4)PM2.5 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 PM2.

9、5 的是_C_。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23(4 分)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 ,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回答下列问题:(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瓶内有氧气,可供小白鼠呼吸 _。(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_。(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_上升_。(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氮气_。24(12 分) 请按要求书写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1)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反应:_硫氧气 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_。 点 燃 (2)有三种物质生成,且其中一种是氧

10、气的反应:_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 加 热 氧气( 分解反应)_。(3)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_ (_化合反应)_。 点 燃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反应:_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 点 燃 应)_。25暗紫色固体 A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B 和 C 以及 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 时分解放出 D,其中 C 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 D 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E。(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_高锰酸钾 _;B_ 锰酸钾_; C_二氧化锰_;D_氧气_;E._ 四氧化三铁_。(2)C 是过氧化氢反应中的

11、_催化剂 _。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 文字表达式 3 分,共 27 分)2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 mL 15 mL 9 mL 15%(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装置二_(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_。(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_铜粉的量不足

12、_;_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_。27(2016,怀化改编)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列装置进行试验 ,请你参与并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试管_;_长颈漏斗_。(2)若用 A 装置制取氧气 ,则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有部分粉末逸散到试管口_(任答一点) ;若用 E 装置收集气体 ,观察到_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_时才能收集。(3)写出用 B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过氧化氢 水氧气_。 二 氧 化 锰 (4)写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_。(5)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最好选择发生装置_C _(填序号,下同)和收集装置_E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