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来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830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来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省来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省来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省来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省来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mm D一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N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1/3.6m/s1.1m/s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

2、大于18cm,在 26cm=260mm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mg=50kg10N/kg=500N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 A【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D发生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3、,声音也停止;(2 )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3 )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也叫音品,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此选项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此选项正确;D、不同材料或结构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此选项正确故选 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音色差别的原因,是声现象基本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平面镜

4、中的像 B路灯下的人影 C天空中的彩虹 D“弯折”的铅笔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解答】解:A、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符合题意D、“弯折”的铅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色散现象的判断,牢记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4.下列实例中

5、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公路上禁止汽车“超速”行驶 C汽车超载时,要卸下部分货物 D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分析】(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 )生活中即要学会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又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解答】解: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提高跳远成绩,故 A 正确;B、禁止汽车超速行驶,是因为速度越大时,汽车由于惯性刹车的距离往往越长,容易带来危险,故 B 错误;C、禁止汽车超载行驶,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卸下部分货物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 C 错误;D、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

6、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由于物体惯性的存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哪些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惯性要加以利用5.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A、阳光中的可见光是电磁波,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B 超”中的超声波是声波,常温下,空气中大约为 340m/s;故 A 错误;B、遥

7、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说话;故 C 错误;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因此,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关键要能区分电磁波和机械波的不同点,熟悉电磁波和声波的应用,属基础题6.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丙的带电情况( )A甲、乙球带异种电荷 B乙、丙球带同种电荷 C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负电荷 D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正电荷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判断,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解答】解: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均带电,由图可知,甲、乙相互排斥,乙、丙相互吸引,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乙带同种电荷,乙、丙带异种电荷,故 AB 错误;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乙球带正电荷,丙球带负电荷,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7.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 C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 D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看到“白气”是

9、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汽化和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放热【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B、矿泉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迅速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此过程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D、“白气”是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

10、此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8.下列是一些与用电安全相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B C D【分析】(1)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低压触电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线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线触电;(2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 )水是导体,不能用湿手去触摸插头;(4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解答】解:A

11、、人体是导体,用手直接触摸插座是非常危险的,故 A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从电线上取风筝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十分危险,故 B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接在电路中的电源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湿手触摸时,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十分危险,故 C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 D 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9.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如图,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车的作用力

12、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解答】解:A、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 A 错误;B、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人对车的推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故 B 错误;C、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C 正确;D、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并

13、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熟知一对平衡力的条件,同时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可对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判断10.如图所示,在密闭性很好的玻璃瓶里装一些水,取一段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面将(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分析】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生变化的是海拔高度,而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分析瓶内外压强的变化可做出判断【解答】解: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由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山顶的大气压比山脚的大气压低,导致玻璃管内液面在瓶内气

14、压的作用下而上升故选 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气压计,涉及了气压和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是解题关键11.如图,用一个重为 2N 的动滑轮,把 G 物 =12N 的物体在 2s 内匀速提升 0.2m(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则( )A绳子的拉力 F=6N B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v=0.1m/s C有用功 W 有 =2.8J 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85.7% 【分析】(1)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n=2,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利用 F=(G 轮 +G 物 )/2 求拉力;(2)物体在 2s 内匀速提升 0.2m,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上升速度,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上升速度的

15、 2 倍;(3)利用 W=Gh 求有用功;(4)利用 W=Fs 求出总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解答】解:A、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n=2,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拉力 F=(G 轮 +G 物 )/2=(2N+12N)/2=7N,故 A 错;B、物体在 2s 内匀速提升 0.2m,物体上升速度 v 物 =h/t=0.2m/2s=0.1m/s,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v=2v 物 =20.1m/s=0.2m/s,故 B 错;C、有用功:W 有 =Gh=12N0.2m=2.4J,故 C 错;D、总功:W 总 =Fs=F2h=7N20.2m=2.8J,机械效率:= W 有用 /W 总=2.4J

16、/2.8J85.7%,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动滑轮拉力、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图确定 n的大小(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利用好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和物重的关系F=(G 轮 +G 物 )/2是本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或工作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甲图可演示发电机工作原理 B乙图可演示电动机工作原理 C丙图可演示电生磁现象 D丁图可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分析】(1)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要先给导体通电,再将其放入磁场中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对照各图进行判断即可;(2)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

17、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3)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磁效应,即电流能产生磁场;(4)电磁铁具有磁性,可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进行判断【解答】解:A、此图中有电源,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即电动机原理,故 A 错误;B、此图中没有电源,即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即发电机原理,故 B 错误;C、是奥斯特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装置,即电生磁现象,故 C 正确;D、是演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演示电流的磁效应,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是电与磁这一单元最典型的四个实验,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学习中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区分才行13.如图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

18、为了检测电路故障,将电压表分别接在 a、b 两端和c、d 两端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将电压表接在 b、c 两端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 L1 短路 B灯 L1 断路 C灯 L2 短路 D灯 L2 断路 【分析】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说明电路是开路;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解答】解: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故排除 AC将电压表分别接在 a、b 两端和 c、d 两端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电流表和 L2 之外有断路故障

19、,故排除 D将电压表接到 b、c 两端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所以电流表、灯 L2 完好,故障为灯 L1 断路,B 项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情况判断串联电路的故障,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故障是开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开路在电压表的两接线柱之间14.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象是( )A B C D【分析】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水和煤

20、油的比热不同,质量相同,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解答】解:AB、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同一石棉网上,同时对两试管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而 AB 图中反映了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 AB 图象错误;CD、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温升高的较小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将物理规律以图象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应该学会分析此类问题15.一个边长为 10cm 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 2/5 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受到水

21、的浮力为 F 水 ;把该物体放入某种液体中,待物体静止时,有 3/4 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此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 F 液 ,液体的密度为 液(g 取 10N/kg),则( )AF 液 =6N, 液 =2.4103kg/m3 BF 水 =6N, 液 =0.8103kg/m3 CF 液 =4N, 液 =0.53103kg/m3 DF 水 =4N, 液 =0.8103kg/m3 【分析】(1)求出正方体的体积,然后可求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 F 浮 = 液 gV 排 计算受到水的浮力;(2)物体在水中和液体中均漂浮,可知在水中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自身重力,已知正方体的体积,然后可求其排开液体的体积,

22、再利用 F 浮 = 液 gV 排 计算液体的密度【解答】解:(1)正方体的体积 V=(10cm) 3=1000cm3=110-3m3,则排开水的体积 V 排水 =(1-2/5)V=110 -3m33/5=610-4m3,受到水的浮力 F 水 = 水 gV 排水 =1103kg/m310N/kg610-4m3=6N;(2)正方体在水中漂浮,则重力 G=F 水 =6N,正方体在液体中也漂浮,则受到液体的浮力F 液 =G=6N,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液 =3V/4=3110-3m3/4=7.510-4m3,根据 F 浮 = 液 gV 排 可得,液体的密度: 液 =F 液 /(gV 排液 )=6N/(

23、10N/kg7.5104m3)=0.8103kg/m3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点评】此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关键是利用物体漂浮条件求出正方体的重力,进而求出其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此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1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内能增加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播到冷的物体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分析】(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2)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判断;(3)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4)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解

24、答】解: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是对铁丝做功,内能增加;故 A 正确;B、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 B 错误;C、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 C 错误;D、炒菜时加点盐,菜很快就咸了,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故D 正确故选 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的实质以及分子的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17.如图所示,在荡秋千时(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B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大 C整个过程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D在

25、向下摆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荡秋千时,当人向最低点做下落运动时,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快,故动能变大,即到达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选项错误;B、C、不计能量损失,人和秋千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也就是机械能是一定的选项 B 错误,选项 C 正确;D、在向下摆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此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选项正确故选 C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及机械能守恒,掌

26、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分析问题的基础18.如图甲的电路中,R 1、R 2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电阻 R2两端的电压U1,通过电路的电流为 I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1;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用 20 的电阻 R3替换 R1,此时 R2两端的电压为 U2,通过电路的总电流为 I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2,则A.U1:U 2=1:2 B.P1:P2=4:5 C.R1:R2=3:1 D.I1:I2=5:4二、作图、实验与探究题19.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请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

27、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总结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可作出平面镜的位置【解答】解:取蜡烛和像其中对应的物点和像点,连接像点和物点,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点评】本题通过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关键要理解对称性的含义。(2)根据图乙中通电螺线管的 N 极,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分析】利用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结合磁感线的特点可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利用线圈的绕向和螺线管的 N、S 极,结合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进一步可以得到电源的正负极【解答】解: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磁感线从磁

28、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所以可以确定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是从左向右的根据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以及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电流方向与电源正负极之间的关系: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回到负极,可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如下图所示:【点评】解决此题关键要抓住此题的突破口:螺线管的右端为 N 极然后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磁感线的方向、小磁针的 N 极、电源的正负极20.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2)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选

29、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1)看清分度值和单位,读出示数;(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水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单位为,此时示数为 84;(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

30、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答案为:(1)84;(2)不变;(3)降低;【点评】该题为热学综合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做功改变内能,熟知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屏上会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当蜡烛距凸透镜 20cm 时,屏上能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像(选填“实”或“虚”);(3)当把蜡烛移至某位置时,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总结可得出此类成像条件是_,应用这乙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

31、仪器有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分析】(1)焦距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1)因焦距指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此时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f=15cm;(2)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 f=15cm,当 u=20cm 时,则 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从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即 uf,并且此时所

32、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根据此规律可以制成放大镜故答案为:(1)15;(2)放大;实;(3)uf;放大镜【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这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2.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三根玻璃管液面相平)(1)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_来比较甲、乙、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2)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比观察_容器中的玻璃管液面变化情况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 Q 与电阻 R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3)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比观察_容器中的玻璃

33、管液面变化情况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 Q 与电流 I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4)请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简要解释“电炉工作时,电炉丝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发热”:_.【分析】(1)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2)分析甲和乙两容器中的电阻丝的连接方式(串联),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得出结论;(3)分析乙和丙两容器中的电阻丝的连接方式(并联),通过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得出结论;(4)根据焦耳定律公式 Q=I2Rt 进行分析【解答】解:(1)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

34、在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液体膨胀程度越大,玻璃管内液面越高,本实验是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来比较甲、乙、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2)甲和乙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甲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由此得出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甲和乙串联,再与丙的电阻丝并联,通过的乙的电流小于通过丙的电流,乙的电阻等于丙的电阻,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丙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由此得出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4)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电

35、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根据 Q=I2Rt,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电炉丝产生的热量较多,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连接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故答案为:(1)高度;(2)甲;乙;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乙;丙;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4)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电炉丝的电阻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而导线的电阻极小,所以几乎不发热【点评】掌握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电流产生热量多少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掌握焦耳定律

36、,而且要学会根据其解释有关现象23.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 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 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

37、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_;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_.【分析】(1)根据天平调平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完成实验步骤;(2)测牛奶的密度需要测出牛奶的质量与体积,(3)根据实验步骤应(1)本实验的难点在于没有量筒,无法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因此,可考虑使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等体积的水来替代等体积的未知液体,利用水的密度已知这一特点,找出这种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即可;【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左偏右调,由图知指针向左偏,所以应该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0;(3)又测出豆浆与烧杯的质量 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 m1-m0;

38、(4)测得量筒中豆浆的体积为 V,则豆浆的密度为 =( m1m0)/V,(5)没有量筒,无法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因此,需使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等体积的水来替代等体积的豆浆,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 m3豆浆密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根据步骤可得水的质量为 m2-m1,则水的体积为 V 水 =(m2m1)/ 水 ;根据步骤可得豆浆的质量为 m3-m1,根据步骤可知,豆浆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同,所以豆浆密度的表达式:= 。水水 12312

39、3V故答案为:(1)右;(3)m 1-m0;(4)( m1m0)/V;(5)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 m3豆浆密度的表达式:= 水 m3m1m2m1【点评】在测密度的实验中,一般依据的原理都是公式 =m/V,即通过测质量与体积最终求出密度,因此,根据本题的特点,求体积成为测量的难点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已知密度的水,等效替代待测的液体,从而求出其体积,这是本题的重要突破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综合应用题2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

40、电压为 3V,R1 为定值电阻,R2 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 S1、S2都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 0.6A。(1)求电阻 R1的阻值;(2)当 S1闭合,S 2断开时,将滑片 P 移到中点,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求电阻 R2的最大阻值;(3)当 S1闭合,S 2断开时,将滑片 P 从 a 端移至 b 端,求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分析】(1)当开关 S1、S 2都闭合后,电路为 R1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即可求出电阻 R1的阻值;(2)当 S1闭合,S 2断开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滑片在中点时电

41、流表的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进一步得出电阻 R2的最大阻值;(3)根据欧姆定律和 P=UI 分别求出滑片在 a 端和 b 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从而得出总功率的变化量【解答】解:(1)当开关 S1、S 2都闭合后,电路为 R1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阻 R1的阻值:R 1=U/I=3V/0.6A=5;(2)当 S1闭合,S 2断开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示数为 0.2A,因此滑片在中点时,电路电流为 0.2A;电路的总

42、电阻:R=U/I=3V/0.2A=15;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因此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15-5=10;则电阻 R2的最大阻值为 210=20;(3)当 S1闭合,S 2断开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当滑片在 a 端时,电路为 R1的基本电路,则电路的电流为 0.6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a=UI=3V0.6A=1.8W;当滑片在 b 端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路的电流:I=U/( R1+R2)=3V/(5+20)= 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 b=UI=3V A=0.36W;325 325故当 S1闭合,S 2断开时,将滑片 P 从 a

43、 端移至 b 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P=Pa-Pb=1.8W-0.36W=1.44W答:(1)电阻 R1的阻值为 5;(2)电阻 R2的最大阻值为 20;(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为 1.44W【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明确开关处于不同状态时电路的连接方式25.如图所示,重为 4N,高为 0.24m、底面积为 0.02m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 4kg 的水(不计容器壁的厚度,g 取 10N/kg,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求:(1)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p 水 ;(2)现将一密度为 2.0103kg/m3

44、的实心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静止后有 0.2kg 的水溢出,此时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求出水的体积,根据 V=Sh 求出容器内水的深度,根据p=gh 求出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2)小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轻轻地放入容器中沉入容器底部,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容器的容积加上溢出水的体积后减去水的体积即为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也是小球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小球的质量,根据 G=mg 求出小球的重力和剩余水的重力,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剩余水、小球、容器的重力之和,求出此时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解答】解:(1)水的体积:V 水 = = =410-3m3,m水

45、 水 4kg1.0103kg/m3由 V=Sh 可得,容器内水的深度:h 水 = = =0.2m,V水S 4103m30.02m2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 水 = 水 gh 水 =1.0103kg/m310N/kg0.2m=2000Pa;(2)因小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会沉入容器底部,溢出水的体积:V 溢水 = = =210-4m3,m溢 水 水 0.2kg1.0103kg/m3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小球的体积:V 球 =V 排 =V 容器 +V 溢水 -V 水 =Sh 容器 +V 溢水 -V 水 =0.02m20.24m+210-4m3-

46、410-3m3=110-3m3,小球的质量:m 球 = 球 V 球 =2.0103kg/m3110-3m3=2kg,剩余水和小球的重力分别为:G 剩水 =m 剩水 g=(m 水 -m 溢水 )g=(4kg-0.2kg)10N/kg=38N,G 球 =m 球 g=2kg10N/kg=20N,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 容 +G 剩水 +G 球 =4N+38N+20N=62N,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F/S=62N/0.02m2=3100Pa答:(1)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2000Pa;(2)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3100Pa【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的综合应用,会判断实心小球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物理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