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596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1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 2 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液化 B动植物呼吸 C蒸馏净水 D石蜡熔化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稀释浓硫酸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D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尿素4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当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可以直接排放D适度食用瘦肉、鱼类预防贫血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

2、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物质的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碱的溶液 pH 值大于 7,所以 pH 值大于 7 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6美国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 ”之谜,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C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碘原子的中子数约为 1277将一定量的丙烷(C 3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容器中引燃,测

3、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 丙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反应前质量(g) 4.4 12.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 可能含有氢元素CX 只含碳元素 DX 是纯净物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 点表示 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 3 中 N 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 1 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 2 中甲、乙两

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9从氢、碳、氮、氧、钙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2)非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3)具有 10 个电子的原子团 ;(4)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 ;(5)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 ;(6)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10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当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它们都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 )(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 2 和NH3 可以合成CO(NH 2) 2

5、,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4)前面(2)中提到的氨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据此判断: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写一条即可)11一天,小明的爸爸正在清理祖传宝物时发现: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圆铜镜表面有少量铜锈,而铁弓则锈迹斑斑请你帮忙解开他心中的疑问(1)同是金属物件,受损程度不同,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铜锈的主要成

6、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 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3)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你的建议是 (写一条即可)12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E 为黑色固体, H 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E 转化为 G 的化学方程式为 (2)D 转化为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 F 物质的一种用途: 13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b 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 装置中 a 旋钮的作用是

7、14实验中学九(2)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 ”为课题进行探究小颖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提出猜想一、小洁认为溶质只有 CaCl2;二、小冰认为溶质有 CaCl2 和 Ca(OH) 2;三、小进认为溶质有 CaCl2、HCl 和 Ca(OH) 2;四、你认为溶质还可能有 讨论交流小冰认为小进的猜想不合理,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1)取烧杯中的溶液 12mL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 NO3) 2 溶液,无明显变化,则 的猜想不成立(2)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设

8、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所用仪器、试剂自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反思评价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拓展应用事实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 ,充分反应后再过滤15将质量为 22.3g 的氯化钠和纯碱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 131.4g 水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溶液中无晶体析出)2015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

9、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 2 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液化 B动植物呼吸 C蒸馏净水 D石蜡熔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蒸馏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0、理变化故选 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稀释浓硫酸【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

11、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推动活塞时,气体压强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中操作正确;C、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且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在称取氢氧化钠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容器内称取,图中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以防液体溅出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醋

12、酸、葡萄糖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D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尿素【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B、常见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C、根据指示剂的使用分析;D、根据复合肥的概念以及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来分析【解答】解:A、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均为有机物,故正确;B、常见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错误;C、品红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并不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不能用作酸碱

13、指示剂,化学中的品红经常出现在鉴定氧化性气体的实验里,主要是二氧化硫,品红的化学结构不稳定,可以被这些氧化性气体氧化掉而褪色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以为品红可以当酸碱指示剂,故错误;D、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而尿素中只含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错误故选 A【点评】物质的分类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之一,但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时应正确理解概念,了解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4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当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可以直接排放D适度食用瘦肉、鱼类预防贫血【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的污染与

14、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答;B、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C、根据水体的污染分析;D、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检验里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法正确;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说法正确;C、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 因此禁止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的排放不会引起水域污染,说法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

15、元素,缺乏会患贫血,食用瘦肉、鱼类等含铁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难度不大,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物质的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碱的溶液 pH 值大于 7,所以 pH 值大于 7 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

16、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条件;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 CO2 和 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灭火

17、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说法错误;D、有些盐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6美国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 ”之谜,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C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碘原子的中子数约为 127【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

18、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人体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故正确;B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正确;C碘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也是 7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D.126.9 是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约为:126.95374,故错误故选 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

19、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将一定量的丙烷(C 3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 丙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反应前质量(g) 4.4 12.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 可能含有氢元素CX 只含碳元素 DX 是纯净物【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可分析丙烷、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 X 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20、【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丙烷的质量减少了 4.4g,故丙烷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烷的质量为 4.4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12.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 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 X 的质量为4.4g+12.8g7.2g4.4g=5.6g,故表中 a 的值为 0g+5.6g=5.6g;故 X 应是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丙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0.8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 100%=0.8g,氢元素的质量

21、相等,故 X 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 克,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100%=0.8g,而 4.4 克丙烷(C 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4.4g 100%=3.6g,4.4g 3.6g=0.8g,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则 X 中一定不含氢元素;X 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3.6g1.2g=2.4g5.6 克,故 X 还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上述分析,X 是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结合含碳元素的物质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则X 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2、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 点表示 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 3 中 N 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 1 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 2 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

23、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 P 点表示 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A 正确;B、图 1 中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甲有固体剩余,说明在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从图 3 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 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故 B 正确;C、图 1 中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所以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图 2

24、 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依据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图 2 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9从氢、碳、氮、氧、钙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Ca ;(2)非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H 2 2 ;(3)具有 10 个电子的原子团 OH ;(4)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 NH 3H2O ;(5)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 2H 2+O2 2H2O

25、;(6)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H 2CO3 H2O+CO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汉字的偏旁可知,钙属于金属元素,其符号为:Ca;(2)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

26、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故可表示为: H2 2;(3)具有 10 个电子的原子团是氢氧根,符号为 OH;(4)氨水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其化学式为:NH 3H2O;(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6)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的反应,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满足题中的要求,故答案为:H 2CO3 H2O+CO2故答案为:(1)Ca;(2)H 2 2;(3)OH ;(4)NH 3H2O;(5)2H 2+O2 2H2O;(6)H2CO3 H

27、2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当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它们都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 )(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 2 和NH3 可以合成CO(NH 2) 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 2) 2+H2O (3)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节约

28、用纸 (4)前面(2)中提到的氨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据此判断: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 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迎着风弯腰跑 (写一条即可)【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

29、能源进行解答;(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等进行解答;(4)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在高温高压下,CO 2 和 NH3 可以合成尿素CO (NH 2) 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 CO(NH 2) 2+H2O;(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等;(4)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因为氨气是气体,逃生时应该迎着风跑;

30、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逃生时应该弯腰跑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 (2)CO 2+2NH3 CO(NH 2) 2+H2O; (3)节约用纸;(4)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迎着风弯腰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的问题环境问题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热门考点,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应的防治措施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一天,小明的爸爸正在清理祖传宝物时发现: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圆铜镜表面有少量铜锈,而铁弓则锈迹斑斑请你帮忙解开他心中的疑问(1)同是金属物件,受损程度不同,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Fe、Cu、Au

31、(或铁、铜、金)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 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CO2 有关(3)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你的建议是 涂油 (写一条即可)【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金属与氧反应的难易与金属活动性有关,根据金属锈蚀程度判断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3)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解答】解:(1)由题中信息: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说明三种金属在相同环境中铁更容易发生反应,铜次之,金则不发生反应,即

3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故答案为:Fe、Cu、Au(或铁、铜、金);(2)根据铜锈中的元素组成,可以知道铜生锈还与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关,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CO 2;(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故填:涂油(答案合理即可)【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金属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E 为黑色固体, H 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

33、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E 转化为 G 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 2SO4CuSO4+H2O (2)D 转化为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Na2CO3CaCO3+2NaOH (3)写出 F 物质的一种用途: 作化工原料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H 为蓝色沉淀 ”为氢氧化铜而猜测物质 G 为硫酸铜、物质 F 为氢氧化钠作为推断的突破口,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A 高温生成 BC,则推测 ABC 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完成所涉及物质及反应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解

34、答】解:若物质 G 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铜,而物质 E 既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又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判断 E 物质为黑色的氧化铜,而 C 是二氧化碳;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A 高温生成 BC,则推测 ABC 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 F 物质为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图,D 与碳酸钠生成 F 物质氢氧化钠,则物质 D 应为氢氧化钙;DF 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E 转化为 G 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物是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

35、学方程式为:CuO+H 2SO4CuSO4+H2O;故答案为:(1)CuO+H 2SO4CuSO4+H2O(2)Ca(OH) 2+Na2CO3CaCO3+2NaOH(3)作化工原料【点评】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作为推断类问题的突破口,是解决转化关系推断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此对于常见物质颜色的掌握则是很重要的13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b 的名称: 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3)A 装置中 a 旋钮的作用是 固定试管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

36、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b 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2)熟记常用的化学方程式,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3)根据试管需要固定分析【解答】解:(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 b 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收集可用排水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K2MnO4+MnO2+O2;故答案为:AC; 2KMnO4 K2MnO4+MnO2+O2;(3)A 装置中 a

37、旋钮的作用是对试管进行固定,故答案为:固定试管;【点评】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另外还要考虑气体是否有毒、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等等14实验中学九(2)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 ”为课题进行探究小颖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提出猜想一、小洁认为溶质只有 CaCl2;二、小冰认为溶质有 CaCl2 和 Ca(OH) 2;三、小进认为溶质有 CaCl2、HCl 和 Ca(OH) 2;四、你认为溶质还可能有 HCl、CaCl 2 讨论交流小冰认为

38、小进的猜想不合理,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取烧杯中的溶液 12mL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 NO3) 2 溶液,无明显变化,则 小冰 的猜想不成立(2)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所用仪器、试剂自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反思评价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拓展应用事实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 过量的碳酸钙 ,充分反应后再过滤【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学习中

39、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 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氢氧化钙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讨论交流根据小进的猜想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探究(1 )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氯化钙溶液显中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或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等,进行分析解答拓展应用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提出猜想 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稀盐酸

40、有剩余,也可能氢氧化钙有剩余,故溶质可能只有 CaCl2;溶质可能有 CaCl2 和 Ca(OH) 2;溶质还可能有 HCl、CaCl 2讨论交流小进的猜想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小进的猜想不合理实验探究(1 )氢氧化钙溶液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取烧杯中的溶液 12mL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NO 3) 2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则小冰的猜想不成立(2)氯化钙溶液显中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取烧杯中的溶液 12mL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或加入锌粒),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稀盐酸,则我的猜想成立为了使反应后溶

41、液中的溶质只有 CaCl2,拓展应用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过量的碳酸钙, HCl 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答案为:提出猜想 HCl、CaCl 2;讨论交流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 )小冰;(2)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烧杯中的溶液 12mL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你的猜想成立拓展应用过量的碳酸钙【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中和反应、反应后溶液的可能组成、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将质量

42、为 22.3g 的氯化钠和纯碱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 131.4g 水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19.7 g(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溶液中无晶体析出)【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图,当加入 100g 氯化钡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形成 19.7g 碳酸钡沉淀,此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和与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即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图,当加入 100g 氯化钡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形成 19.7g 碳酸钡沉淀;(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x,Na2CO3+BaCl2BaCO3+2NaCl106 197 117x 19.7g y解得 x=10.6g y=11.7g反应后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100%=10%答案:(1)19.7;(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点评】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混合物质量+所加水质量+所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可以使溶液质量的计算更为简单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