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考点知识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01 思维导图02 考点速记【考点1 长度及其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单位换算:1km=103m,1m=103mm=106m=109nm;1m=10dm=100cm。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直尺(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记录数据时:要由数字和单
2、位组成特别注意:(1)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2)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所示,甲读数为3.2cm,乙读数为3.18cm)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系统误差:仪器不够精密造成。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偶然误差: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粗心等。但错误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考点
3、2 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单位换算:1h=60min=3600s(1min=60s)。2.时间测量:(1)测量常用工具:钟表、秒表。(2)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时、分、秒顺序读数!(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转一周,小圈转一格)(如图所示时间为4.5s) 【考点3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
4、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可任意选取(研究对象不能选作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考点4 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的快慢三种方式(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
5、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2.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2)速度单位:速度的国际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5)路程时间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
6、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路程时间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与时间轴夹角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如图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6)速度时间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考点5 平均速度的测量】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
7、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如:甲乙两地6000m,开车用10分钟,那么,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2.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步骤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步骤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步骤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步骤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步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
8、小车运动的时间t。步骤利用公式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步骤整理器材;03 素养提升一、易错点辨析 机械运动常考易错分析辨析一: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物体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例如,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是速度平均值辨析二: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
9、静止的。辨析三: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解答图象题的方法步骤:(1)识图:弄清图象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并根据图象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析图: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收集和概括相关信息。(3)用图:由问题入手,从图象中寻找相关信息解题。辨析四:误差与错误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二、典例精讲【例题1】小明去上学,
10、以v1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v2的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v1+v22B2(v2v1)C2v1v2v1+v2Dv1v2v2v1【例题2】中国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909m,“奋斗者号”手臂靠近并成功抓取岩石状物体样本后,遥控抛下压载铁后安全上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后,以海面为参照物,“奋斗者号”是运动的B“奋斗者号”手臂靠近岩石状物体样本时,以手臂为参照物,岩石状物体样本是运动的C以海面为参照物,上浮的“奋斗者号”是静止的D以抛下的压载铁为参照物,上浮的“奋斗者号”是静止的【
11、例题3】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乙与丁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例题4】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甲图所示把小车放到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到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橦击金属片的时间t1,停表记录的时间如乙图所示,由以上测量即可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1)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 s1= cm,t1= s, v1= m/s (保留三位小数);(3)用同样的方法可测量并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2,则v1 v2(选填“”“三、素养提
12、升【强化1】李军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B1.25 m/sC2 m/sD2.5 m/s【强化2】如图为我国航天员首次跨出空间站面向太空站立不动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航天员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航天员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D航天员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强化3】暑期,学校要租甲、乙两辆客车送八年级的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若乙客车从学校出发先行18km后,甲车才沿相同路线从学校出发追赶,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若它们都
13、是匀速行驶,则如图所示中,不能正确地描述两车行驶状态的是()A B CD【强化4】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
14、偏小”)。【答案】 加速 50.0 偏大 04 单元小结一、考点考向1.长度与时间测量(1)考向:刻度尺、秒表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估测。(2)熟悉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技巧;长度与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认识生活中常见长度与时间的大体数值。2.运动的描述(1)考向:参照物、运动相对性、物体运动的描述。(2)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参照物的选取与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描述不同。3.速度与平均速度(1)考向: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2)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解答有关平均速度的问题,首先要分清要求的是哪段路程或哪个
15、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说一定要对平均速度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4.速度的测量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二、常考题型(1)选择题:常考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和平均速度的计算。(2)填空题:常考热点集中在长度测量、运动描述、参照物和平均速度计算。(3)实验题:常考热点集中在长度测量、小测速度的计算。(4)作图题:常考热点集中在x-t图像、v-t图像的转换绘制。(5)计算题:常考热点主要集中在对平均速度的计算、小车追及相遇等。第二章声现象01思维导图02考点速记【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例如:发声的音
16、叉把悬挂的泡沫球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如图所示);敲鼓发出声音时,放在鼓面上的纸屑在跳起,说明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如图所示)。2.声音的传播(1)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如水波向四周传播。3. 声速(1)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速与介质的关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4.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
17、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发声体超过17m 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考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1)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乐音的一个特性。音调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如下图)频率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频率高,声音的波形密集,频率低,声音的波形稀疏,如图所示(3)超声波:高于200
18、00Hz的声叫超声波,如蝙蝠发出的声;可听声: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频率20Hz20 000Hz; 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波,如大象用以交流的声。2.响度(1)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振幅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如下图所示。(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3)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同样大小的声音,我们距离发声体近时听到的声音比远时的大,可见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越弱。3.音色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有品质。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19、。“闻其声而知其人”,也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各自的特征,即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听到说话声便可分辨出是谁。【考点3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 B 超可以诊断病情。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人们利用超声检测技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大象用次声波交流,声学仪器接收到地震、台风、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进行预报等。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如海啸、地震、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摧毁坚固的钢板、建筑物等。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除污垢、打碎结石等。【考点4声音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来源(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20、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噪声(如机器的运转声等)、交通噪声(如机动车辆的鸣笛等)、生活噪声(如人们大喊大叫、家用电器发出的声音等)。2.噪声的危害声音有强有弱,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可超过 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50 dB。3.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从声源处)(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2)阻断噪声传播(从传播过程中)
21、(隔声、吸声,如植树造林等);(3)防止噪声进人耳朵(从入耳处)(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03素养提升一、易错点辨析声现象常考易错分析辨析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辨析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
22、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辨析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辨析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s=12vt。辨析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
23、易错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二、典例精讲【例题1】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例题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
24、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例题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要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包含的物理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通过音调来辨别青蛙的叫声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例题4】龙年元宵晚会精彩纷呈,春生潇湘节目中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美妙的音乐。观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25、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例题5】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例题6】2024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们用中国大鼓、排鼓等乐器打响开场表演鼓舞龙腾,铿锵有力的鼓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噪音 B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演奏时敲击不同位置的鼓面,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D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
26、调越高【例题7】渔用声呐是一种水声探测仪器,专供渔船对鱼群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定位和测距,实现瞄准捕捞之用,如图所示某渔船在某次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1.2s接到回波,若已知此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为1500m/s,则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大约为多少?900m三、素养提升【强化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强化2】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的传播不需
27、要介质B“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闻犬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强化3】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强化4】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驱蚊器发声体通
28、过振动发出声音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D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强化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开篇曲目便是大家熟悉的东方红。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B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敲击力度越大音调越高【强化6】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
29、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 。【答案】 电磁波 声波 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强化7】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
30、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答案】(1)68m;(2)34m;(3)超速【详解】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所以汽车的车速为所以汽车
31、在此路段超速。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68m;(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34m;(3)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04单元小结一、考点考向(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在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运用了推理法。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介质。一般的V固、V液、V气的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当回声比晚
32、0.1s以上时,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回声比原声晚0.1s以内时,人们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4.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固体能传声且传声效果好。5.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这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方法叫推理法 。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放大音叉的振动 ,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方法叫转换法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每秒
33、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HZ)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男低音女生声音高”、“ 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人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引吭高歌嗓门高”、“勿高声喧哗”、“ 震耳欲聋”。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特征。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悦耳动听用来形容。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 20000Hz。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
34、Hz的声音叫次声波。5.在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两次钢尺伸出桌边长度不相同,但两次拨动钢尺的用力程度相同,(两空都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即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用相同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边长度越长,振动得越 慢,钢尺发出的音调就越低;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三)声的利用1.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实例有用 B 超可以诊断病情。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声还可以传递能量 ,实例有超声波用来去除污垢、打碎结石。2.次声波的应用有:对地震、台风、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进行预报;3.超声波的应有:制成声呐来判断距
35、离、确定方位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是否为噪声的判断标准有两个:(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 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也属于噪声。2.人们以响度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防止噪声的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强弱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的强弱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的强弱不能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主要是:(1)在声源处 (防止 噪声的产生),相关实例有:禁止鸣笛;(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 噪声的传播),相关实例有:路边设立隔音
36、板;(3)在人耳处(防止 噪声入耳),相关实例有:戴防声耳罩 。二、常考题型(1)选择题:常考热点主要集中在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以及声音的危害与控制。(2)计算题:常考热点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传播的计算。第三章物态变化01思维导图02考点速记【考点1温度】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温度常用的单位,用符号“”表示。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
37、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4.温度计的使用:(1) “看”:使用前要看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2) “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记”:注意“数字+单位”。5.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
38、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考点2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且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通常指的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3)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
39、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3)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4)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5)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6)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考点3汽化和液化】1.声汽化和液化:物
40、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不仅与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也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还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
4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4.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4)沸腾比蒸发剧烈。5.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6.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7.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考点4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
42、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03素养提升一、易错点辨析 物态变化常考易错分析辨析一: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1.量程与分度值容易在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量程和分度值。正确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保被测温度不超过量程,并正确读取温度值。2.读数方法少数同学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或视线与液柱上表面不平齐。通常情况下,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辨析二:几个基本概念与定义容易混淆1.
43、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2.汽化与液化误认为汽化仅指沸腾,液化仅指凝结。实质上,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都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液化则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3.升华与凝华容易忽视升华与凝华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变。实质上,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华则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辨析三:物态变化的过程与条件1.熔点和凝固点容易误认为所有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实质上,熔点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
44、态时的温度。对于晶体来说,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但对于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容易忽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实质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例如,在高山上煮鸡蛋不容易煮熟,就是因为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降低。3.熔化和沸腾的条件容易混淆熔化和沸腾的条件。熔化需要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沸腾需要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两者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和热量条件。辨析四:物态变化的实验现象1.白气与水蒸气的区别容易误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实质上,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2.冰雹的成因容易忽视冰雹形成的复杂过程。实
45、质上,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固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融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辨析五:晶体熔化时的状态容易误认为晶体在熔点时一定熔化。实质上,晶体在熔点时是否能熔化取决于是否能继续吸热。如果能继续吸热,则开始熔化;否则保持固态。二、典例精讲【例题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例题2】(22-23八年级上四川宜宾期末)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结成无暇的冰B草叶上的露珠C胖雪人逐渐变小D树叶上的霜【例题3】(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诗句中,对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雪消冰又释”,冰雪消融是凝华现象B“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白露暖秋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山明水净夜来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例题4】(2022广东梅州模拟预测)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玻璃熔化特点的是()A BC D【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