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60674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6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考向考法、答题模板 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1.思维的特征(选择+大题)(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2.两种思维的分辨(选择)1.抽象思维(1)基

2、本形式: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1)基本形式: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3.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分析的错误(大题)同一律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

3、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犯了“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犯了“自相矛盾”错误。排中律是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犯了“两不可”的错误。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选择)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公式与要求(1)公式:“A是A”。(2)要求:同一律要求人们:在

4、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3.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4.条件性: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1.遵循矛盾律的

5、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公式与要求(1)公式:公式表达:“A不是非A”。(2)要求: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3.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

6、的。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公式与要求(1)公式:“A或者非A”。(2)要求: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科学思维的特征主要特点(大题)(1) 科学思维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思维,科学思维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 科学思

7、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3)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例1: 浙江金华有这样一个女子,连续十次在外卖平台上点了同一家饭店的外卖,但是无一例外都给了差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某一日,该店家在网上接到这样个消息,某个消费者问他可以不可以接受好评返现,但是因为忙碌且没有先例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就不了了之,但是几天之后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外卖平台多了十条

8、差评。由于该女子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店家的生意,于是无奈之下店家最终找到了该女子,随后双方爆发了争吵,根据当时的监控视频记录,当时店家怒怼女子,表示女子在做缺德事,但是女子却反口相驳,表示自己是消费者,有给差评的权利。并且声称“你来找我删差评么?不好吃!给差评是我的事,我是不会删的!”双方越吵越凶,但是归根结底是女子理亏,在得知了店家有一大家子养活,还欠着二百多万的外债之后终于软下来,随后表示删差评只需要打电话联系,并不需要闹成今天这样。最终女子在店家的目光之下删除了视频,同时叮嘱女子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缺德事情。事件一时之间引发了网上的群体热潮。(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的知

9、识,评价该女子的言行。消费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该女子有权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自己接受的服务及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监督。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该女子是属于恶意给的差评,其行为构成民事侵权,有义务删除差评停止侵权,且应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对餐厅的影响。该女子的行为已经影响了餐厅正常经营秩序,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男子可以收集证据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思维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该女子刚开始说不会删差评,后

10、改口说如果给她打了电话就会删除,出现了前后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选择)1.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2.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3.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投身于社会变革、实践创新,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3.总之,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11、,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4.1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义1.概念与属性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性质: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2.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

12、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3)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4.2明确概念的方法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种差+属概念(4)下一个正

13、确定义的要求: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律。逻辑规律: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二、明确外延的方法1.划分:(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方法: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3)构成:由母项和子项两部

14、分构成。 (4)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1.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2.联言判断判断方法(

15、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运用选言判断判断方法(真假)(1)判断方法: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

16、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判断方法)(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则后件真;后件假,则前件假)(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假、则后件假;后件真、则前件真)(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后件真,则前件真;后件假、则后件假)5.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正确进行演绎推理必备的条件: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2 换质推理(1)含义: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

17、新判断的推理。(2)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3.换位推理 (换位法)(1)含义: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 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4换质、换位推理的使用与作用: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

18、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推理1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4)两个否定的前提

19、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1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2联言推理的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1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否定肯定式: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

20、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2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没有后件)(1)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2)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

21、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1)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2)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1)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2)它的规则是: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4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 依据正确反映

22、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7.1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不完全归纳推理特征: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3.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4.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程度要求: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5.因果联系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

23、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方法含义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共变法如果被考

24、察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7.2类比推理(一)类比推理的含义1类比推理的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4.类比推理的逻辑形式表示为: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B对象具有属性d 5提高类比推理的

25、可靠程度的必要性:类比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二)类比推理的方法1.类比推理的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仿生类运用的是模拟方法。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防

26、止犯“机械类比”的错误。3类比推理的作用(1)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总结】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实质和作用实质:都是或然推理。都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作用:归纳推理有助于人们发现认识对象之间的规律。类比推理能够帮助人们获取获取新知识。1.运用“三段论推理”的知识,分析上述推理是否正确?/如何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

27、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否则会犯“双否定前提”的错误。2.判断材料中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解答时要先判断材料中的推理是哪一种推理:联言推理(分解式、合成式)、选言推理(相容-否定肯定式;不相容-否定肯定式、肯定否定式)、假言推理(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然后指出该推理的有效结构,最后分析材料推理的正误。以假言推理为例:/材料中的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该推理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其后件,故是正确的推理。/材料

28、中的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该推理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其后件,故是正确的推理。3.选言判断判断方法(真假)(1)判断方法: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4.联言判断判断方法(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

29、就是假的。5. 假言判断判断办法假言判断: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成立,则假言判断为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6.运用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知识,分析(依据材料选择答题要点)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

30、纳推理,这种推理的是或然推理。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7.复合判断演绎推理(1) 相容选言推理:有效式:否定肯定式,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无效式: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2)

31、不相容选言推理有效式: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另一部分选言支)和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另一部分选言支); (3)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肯前必肯后);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否后必否前);无效式:否前肯后无必然(4)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否前必否后);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肯后必肯前);无效式:肯前否后无必然(5)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8.材料中

32、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关系的方法?运用了求同法,;运用了求异法,;运用了共变法,;运用了求同求异共用法,;运用了剩余法,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剩余法:如果在

33、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共变法: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4.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方法: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例2:1(23-24高二下广西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9月5日,陈某为方便小孩上学

34、,决定承租玉山县某街道东门村村民郭某位于三楼的出租房。双方经协商,约定陈某承租一年,月租金1200元,并按“付一押三”支付三个月的抵押金3600元,双方签订了租房合同,陈某支付房租和抵押金后入住。陈某入住不久,郭某因为嫌弃陈某小孩上下楼吵闹,与陈某发生矛盾,陈某表示要退租,郭某以家具遭受损坏为由,不退租金和押金,并列出近10884元的财物受损赔款清单。陈某表示是因为郭某嫌弃陈某小孩吵闹才提出退租,不是自己违约,不应扣押金。针对此事,朋友吴对陈说:郭某虚报损失,你不但不需要赔钱,还可以追回租金和押金。陈对吴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我需要赔钱,但租金和押金可以要回来。吴反驳陈:你既不

35、同意我的观点,又说可以要回租金和押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最后双方各退一步,陈某支付一个月租金,郭某退还押金。9月27日,双方签订协议书,陈某于当日退租并搬出。(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有关“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发生的“租房行为”。(2)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吴与陈的对话中谁的话不符合逻辑,并说明理由。【答案】(1)郭某与陈某是平等民事法律主体,双方在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租房合同是有效合同。 陈某支付房租和抵押金是履约行为,合同生效,双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履约。双方因陈某小孩吵闹问题而提前解除合同的行为,应通过平等协商解决。郭某和陈某经平等协商,双方意思表示

36、一致,可解除租房合同。签订协议,合同终止。(2)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或者在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吴对陈说:“郭某虚报损失,我们不但不需要赔钱,还可以追回租金和押金。”这是一个联言判断。 或者吴对陈说的话属于联言判断。陈对吴说的话中,陈认为有联言支为假(或者陈认为不需要赔偿为假),所以联言判断为假,陈不同意吴的观点。吴反驳陈的话不符合逻辑。或者陈否定了“不用赔偿”,即认为有的联言支是假的,并没有与“要回租金和押金”自相矛盾。或者“赔偿”与“要回租金和押金”两个联言支不存在自行矛盾。【分析】背景素材:房屋租赁引

37、起的民事纠纷考点考查:订约履约、诚信为本和复合判断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调用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发生的“租房行为”。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陈某和郭某双方经协商签订了租房合同可联系合同的订立,该合同为有效合同。关键词:陈某支付房租和抵押金后入住可联系该行为是履约行为,合同生效。关键词:郭某因为嫌弃陈某小孩上下楼吵闹,与陈某发生矛盾,陈某表示要退租双方因陈某小孩吵闹问题而提前解除合同的行为

38、,应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关键词:最后双方各退一步,陈某支付一个月租金,郭某退还押金,双方签订协议书,陈某于当日退租并搬出可联系经平等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可解除租房合同。签订协议,合同终止。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判断吴与陈的对话中谁的话不符合逻辑,并说明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需要调用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信息入手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郭某虚报损失,我们不但不需要赔钱,还可以追回租金和押金可联系联言判断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我需要赔钱,但租金和押

39、金可以要回来可联系陈认为不需要赔偿为假,联言判断为假。关键词:你既不同意我的观点,又说可以要回租金和押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联系陈否定了“不用赔偿”,即认为有的联言支是假的,并没有与“要回租金和押金”自相矛盾。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23-24高二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案情回顾】未成年人小马11周岁,上网时受到“可以返利”的诱导,用其母亲杜女士手机支付软件在A公司于B购物网站上开设的直播旗舰店购买了价值5000元的星币。小马的购买行为被杜女士发现,杜女士遂向B购物网站投诉,并向河南省镇平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确认小马与A公司之间买卖合同无效,

40、A公司和B购物网站共同返还小马5000元。A公司辩称本案交易是小马母亲杜女士所为或杜女士知情,又辩称小马已将该公司提供的服务消费完毕,不同意返还款项,请求法院驳回杜女士全部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杜女士请求确认小马与A公司之间买卖合同无效,法院予以支持。法院对杜女士要求A公司返还5000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关于杜女士要求B购物网站共同返还涉案5000元的请求,法院认为,B购物网站并非小马合同相对方,不负有返还义务,只需负协助义务即可。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中“联言判断”的知识,说明法院判决小马与A公司之间买卖合同无效的合理性。【答案】本案中,小马11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1、,购买星币并支付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小马的法定代理人亦明确表示对该行为不予追认,因此小马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与A公司之间买卖合同无效。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订立一份有效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在本案中,行为人小马11周岁,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以该联言判断为假,合同无效。 【分析】背景素材:合同纠纷 考点考查: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订立合同学问大、联言判断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

42、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小马与A公司之间买卖合同为什么是无效的”,需要调用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订立合同学问大、联言判断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马11周岁,在A公司购买了价值5000元的星币可联系小马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明确表示购买星币的行为不予追认,因此小马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关键词:订立一份有效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可联系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

43、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行为人小马11周岁,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以该联言判断为假,合同无效。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3(2024福建厦门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瑰宝,需要肩负责任,不懈努力。材料一皮雕作品留给春天的种子荣获2024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这一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的一次返乡经历。作者在返乡途中被一朵逆光下的暗紫色向日葵吸引,这唤起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为了准确呈现作品,作者着手研究不同皮革的韧性和材料性,钻研作品的设计构

44、图。经过多次试验,最终以原始皮革为主要材料,结合了不同皮革造型的工艺和创作技艺,展现了秋日里因果实饱满而垂首的向日葵。作品中,向日葵的生命虽已逝去,却把种子留给了来年的春天,传递出一种薪火相传的希望,引发了观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1)有人认为,艺术家能对感性体验进行灵敏捕捉,就能赋予其作品强烈的震撼力和共情力。结合材料一,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材料二苏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东方美学的活化传承。为了绣制出高质量的作品,“照底稿刺绣”是巧手绣娘们的创作日常,也因此,“针尖上的奇迹”屡屡陷入“版权困境”。知名画家甲绘有工笔人物画华清浴妃图,收录在其出版的个人画集中,但

45、原画作一直未出售。苏绣艺人乙未经许可,在该工笔画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苏绣制品工艺要求,形成苏绣作品,并进行商业性经营。甲以乙侵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并销毁作品。法院经审理发现,被控侵权作品与工笔画作品在表达介质、方式、效果上存在显著区分,应属形成折作品的艺术再创作行为,但在没有获得甲许可的情形下,乙将其改编,仍侵犯甲的民事权利。最终法院判决乙停止侵权,驳回销毁侵权作品的诉讼请求。(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法院判决停止侵权的合理性,并结合文化的知识简述不对作品进行销毁的理由。【答案】(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有后一种事物情况。艺术家对感性体

46、验的灵敏捕捉有助于其在作品展现出更强的震撼力和共情力。但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作品要能引发观众共鸣,为受众带来极富震撼的体验,还需要作者做到立足实践,将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研究材料技法的性质功能,将材料选取、作品情感、技法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2)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乙未经甲允许,擅自改编作品并公开进行商业性经营,构成对著作权的侵害。法院判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有利于平衡刺绣艺人与底稿作品作者的利益,激发创新活力 。不对作品进行销毁肯定了刺绣工艺在创作所付出的智力劳动,有利于促进非遗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鼓励创作者积极正确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分析】背景素材:皮雕作品留给春天的种子、苏绣侵权案考点考查: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尊重知识产权、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政治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