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60607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基础必背必背答题观点答题角度具体内容人口问题1.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我国人口新的特点)2.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3.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资源问题1.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总体上资源紧缺。(现状/形势)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形成原因)3.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会越来越小。(危害)环境问题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现状/形势)2.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形成原因

3、)3.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原因)2.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敬畏自

4、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课标答题句】(做法)绿色发展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2.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成为每个社

5、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建设美丽中国1.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战略)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理念)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必背答题模板1.(为什么:意义)国家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有何重要意义?适用情境:国家领导立法、出台一系列环保法规、政策(1)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2)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

6、有利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5)有利于引导公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6)有利于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怎么做:做法)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和公民(青少年)应该如何做?适用设问:请你为支招;为提出你的建议(1)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严惩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2)公民(青少年):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爱护花草树木、河流湖泊,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热点解读热点1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热点材料知识解读材料

8、一: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种下绿色,收获幸福。绿色,是美丽中国亮丽的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将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还将不断呈现新的精彩。材料二:丰富植物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兰州新区选择适宜栽植的树种180种,其中有国槐、河北杨、馒头柳等乔木75种,苦水玫瑰等灌木51种。现在,兰州新区正逐步形成集观赏、药用、食用与水土保持于一体的多样化植物体系,丰富

9、了绿化植物品种,由绿化迈向“美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种植了海棠、苹果、沙枣等食源树种,为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提供“口粮”。通过广植苗木、改善水质等措施,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已逐步形成了水、鸟、鱼共存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2024年是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2周年,这座从荒滩上拔地而起的新城绿化景观面积2 500多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6%。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惠民:坚持绿色惠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为什么:原因)请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谈谈我省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2(为什么:意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意义。3(怎么做:做法)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4(怎么做:建议)请你为宣传“丰富植物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热点2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热点材料知识解读材料:编撰生态环境法典,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

11、则文明衰。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21世纪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世纪,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世纪,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世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务,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与信心。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制度化、法治化的重大实践,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认、保障和推进人类

12、生态文明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的法典化立法典范贡献智慧和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一致行动、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厉行法治: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中国担当、中国影响:中国积极有作为,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1(是什么:哪些)从“编纂

13、一部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的法典化立法典范”的角度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为什么:原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党中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务的原因有哪些?3(为什么:原因)为什么说“21世纪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世纪”?新题速递一、单项选择题1今天,黄河奔涌绘就新的“母亲河”故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催人奋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处处孕育新希望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是道必答题。 做好这道必答题需要( )加快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促进生态和经济相协调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经济实施创新

14、驱动发展战略A. B. C. D. 2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这一理念,作为市民应( )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树立低碳理念,自觉绿色出行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A. B. C. D. 二、主题活动3【从“绿”出发 向“新”而行】(8分)2024年9月5日,“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表示,黄河多沙、缺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河流,我国黄河流域治理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进展:突破组织壁垒,组建黄河中心;突破学

15、科壁垒,实现多要素统筹;突破信息壁垒,深入一线调研;突破技术壁垒,形成黄河“增容减污降碳”体系;突破区域壁垒,一市一策、一河一策对症下药。本次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流域生态保护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关键技术的转化落地,凝练“十五五”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科技需求,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产品支撑。(1) 结合材料,请从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经验中谈谈你对发展绿色生产力的认识。(4分)(2) 请你从不同角度,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出谋划策。(4分)答案热点1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

16、生命共同体。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的条件。(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1)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2)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有利于为公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场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1)不购买或食用野生动物制品。(2)努力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文化知识。(3)向周围的人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4)勇于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作斗争。4.(1)在人民广场、公园、火车站等人口聚集的地方,播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

17、告。(2)制作并播放相关纪录片,增强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热点2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1.(1)面对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责任。(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3)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树立了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2.(1)是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崇高事业。(2)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典化成果,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18、3)是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成功经验,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4)为新型法典编纂作出原创性贡献,打造21世纪人类生态文明法治化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世界意义。3.(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3)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4)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5)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新题速递1.D 2.A3.(1) 绿色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注

19、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绿色生产力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绿色生产力要求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力要求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生产力能够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4分)(2) 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黄河流域环境的违法行为。公民: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在日常生活中。(4分)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政治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