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60325 上传时间:2024-1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抽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李明和王林同学就生鸡蛋是否可以漂浮在水中,引起了辩论.一旁的刘丽同学则取来一个烧杯,倒入适量的水,再放入生鸡蛋,观察浮沉情况.刘丽同学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2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3如图所示,

2、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音调升高B音调降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4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5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声音调变高B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C吹

3、管子时下拉“活塞”,哨声响度变大D悦耳的哨声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成为噪声6下列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中,有可能出现在邳州冬季的温度是()ABCD7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8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9镓是一种金属,它的熔点较低,实验员从恒定温度为20的仓库中,拿起一块固体镓放在手心上,一会儿发现,手心里的镓熔化成银白色的液体,如图所示,则镓的熔点

4、可能是()A20B30C50D6010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A反射了红光B吸收了红光C反射了红、绿、蓝光D吸收了红、绿、蓝光1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蜡烛D三棱镜13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

5、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14红外线和紫外线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A红外线可以通过荧光效应来感知B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紫外线能够灭菌15以下几个研究实例: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

6、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ABCD二、填空题(第24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16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_产生的。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_不同,由于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的_不同。1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甲和图乙的声音_不相同;图甲和图丙声音的_不相同;图甲和图丁的声音_不相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8医院里的B超是利用了_成像来观察人体内部,从而进行诊治;消毒灯主要利用的是_线的杀菌功能;医院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

7、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19市面上有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_并且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成块。(一、三空选填物态变化名称)20如图所示,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_纸的着火点;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_来判断水是否烧开;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21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这是由于_形成的,如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_,B是_。22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学实验,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白纸屏上可

8、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所示,这是_现象,A处是_(选填“红光”或“紫光”),为了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从发出至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m。2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到t2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_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_。24为加强消防安全,在学校楼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备,其中常见的有干冰灭火器。当发生火

9、灾险情时,我们可打开灭火器阀门对准火源根部灭火。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干冰能快速灭火的原理(字数不超过100字)。三、解答题(第25题6分,第2629题每空2分,共44分)25(1)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甲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2)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从冰箱里取出-6的冰,对其进行加热2min时有水出现,然后经过4min冰块完全消失,又经过10min水沸腾至98,请在乙图中画出022min的冰和水的t-T图像;(3)如图丙所示,暗室对面墙上开了一个小窗,室内有一光源

10、A,试作出光源A照亮窗外的范围(完成光路图后用“”表示出范围)。26下列是我们课堂上做过的实验:(1)如图甲,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颗粒,研究鼓面振动发声,可以得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这一结论。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2)如图乙将红、绿、_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3)如图丙,小明想通过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的做法是_;(4)如图丁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射破,则要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_(选填“红”或“绿”)气球能被激光射破,说明了光具有_。27小明按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选填“自下而

11、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当水温升高到93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时间/min0123456温度/93959799999999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水的沸点是_;(3)实验结束后,小明取下烧杯上的盖子,发现盖子上有水珠,请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简要写出水珠的形成过程:_;(4)若按图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28学习了光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

12、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_(选填“A”或“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2)在此装置前放一点燃的蜡烛,则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若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塑料薄膜上的像_(选填“变小”或“变大”);(3)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用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图乙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或“B”);(4)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5)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小华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_。A.

13、“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29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将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

14、eidenfrostpoint)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1)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_(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2)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

15、然无恙,是因为氮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液态氮_(选填“好”或“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4)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使鸡蛋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C【解析】科学研究的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

16、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李明和王林同学就生鸡蛋是否可以漂浮在水中,刘丽同学则取来一个烧杯,倒入适量的水,再放入生鸡蛋,观察浮沉情况,刘丽同学这一行为是实验环节,是进行实验,故选C2B【解析】吹奏“埙”时,通过改变手按压不同的孔,改变发出声音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不同,所以是通过改变振动空气中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频率,即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会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只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抽气的过程中,手机扬声器继续发声,所以它仍在振动;随

17、着抽气盘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弱,音色不变;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其传声效果越差;由此实验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我们就不能再听到声音,这种实验研究的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人们可以得到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4C【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在传递信息,故C正确;D超声波是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潜艇上的舰员不能够听见,故D错误。故选C。5B

18、【解析】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声的振动幅度变大,响度变大,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故B正确;C吹管子时下拉“活塞”,振动空气的长度变长,哨声音调变小,故C错误;D悦耳的哨声如果影响人们的生活或学习,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B6D【解析】深圳的冬季的平均气温-4.015.0。A由图可知,示数72,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示数为32,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示数为28,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示数为4,故D符合题意。故选D。7A【解析】“汤沸”是沸腾的现象,沸腾属于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AB熔化是固

19、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9B【解析】人体正常体温大约37,说明镓熔点在20到37之间,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详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故选C。11A【解析】【详解】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物体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故枫叶呈红色是因为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故A符合题

20、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B【解析】月亮、未点燃的蜡烛、三棱镜自身不能发光,都不是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C【解析】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

21、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A【解析】ACD紫外线的频率高,能量大,有荧光作用和杀毒作用,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但是热效应不显著,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强的特点,可以制成红外线体温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5D【解析】【详解】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将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转换成可以直接观察的激起的水花,采用了转换法。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是通过模型来揭示光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即模型法。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

22、时,观察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将物体的冷热程度,转换成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采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因为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采用了转换法。综上所述,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第24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16振动音调音色【解析】【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2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管的长短不同,筒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PVC管和

23、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PVC管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7音色音调响度【解析】【详解】1由四种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图甲和图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2图甲和图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图甲和图丁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18超声波紫外传播过程中【解析】【详解】1医院里的B超是利用了超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从而进行诊治。2消毒灯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因为紫外线具有杀菌功能。3关上门窗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19汽化吸收凝固【解析】【详解】12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4、叫做汽化,汽化吸热。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温度较低,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20低于气泡的变化温度计【解析】【详解】1水的沸点为100,纸的着火点在130180,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2水烧开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烧开后,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开;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烧开。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烧开后温度是否变化。21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地球【解析】【详解】123日食是一种典型的光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现象,它的产生

25、是由于月球遮挡住了太阳光而形成的,即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时,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就形成了日食,故图中的A是月球,B是地球。22光的色散红光3.84108【解析】【详解】12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因为红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偏折能力最强,所以A处为红光。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v=3108m/s;激光从地球到月球单趟用的时间为由可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6、为s=vt=3108m/s1.28s=3.84108m23中部固液共存见解析【解析】【详解】1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中部。2由图知在t1到t2时间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3在烧杯中也插入一支温度计,在t1到t2时间段,冰熔化过程中,若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变小,说明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24见解析【解析】【详解】当发生火灾险情时,我们打开干冰灭火器阀门对准火源根部,干冰迅速升华,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起到灭火

27、的作用。三、解答题(第25题6分,第2629题每空2分,共44分)25(1)(2)(3)【解析】【详解】(1)当敲击盛水的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说明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变大(即容易振动),所以瓶中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2)冰的初温为-6,2min之前为固态,然后经过4min冰块完全消失,继续加热温度升高,14min到98水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如图所示:(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作出光线AP,AQ它们的范围,即为照亮的范围,如图所示:26见解析蓝眼睛、三个小孔和蜡烛在同一直线上红能量【解析】【详

28、解】(1)1研究鼓面振动发声,通过鼓面上被弹起的泡沫颗粒来反映,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鼓面发生声音响度更大,看到泡沫颗粒跳得更高,由此可得到结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2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如图甲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3)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图乙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眼睛、三个小孔和蜡烛在同一直线上。(4)45红色能够吸收所有绿光,要将此气球射破,应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红色;因为光具有能量,所以气球能被激光射破。27自下而上99见解析不能【解析】【详解】(1)1组装器材时,烧杯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

29、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烧杯,最后挂温度计,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2由表格数据知,第3min起,温度为99摄氏度不变,此时水沸腾,沸点为99摄氏度。(3)3盖子上的水珠,是水先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盖子而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盖子上。(4)4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至沸点,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内的水温度达到沸点温度,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无法沸腾。28A倒立变大A没有C【解析】【详解】(1)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塑料薄膜相当于广平,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应该在圆筒的A端蒙

30、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2)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3若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即增大了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大。(3)4小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光线从小孔直射入“相机”,在半透明薄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故正确的观察像的方法是A,眼睛紧贴在薄膜上看不清图象。(4)5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和小孔的形状无关。(5)6A“E”形光源只能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左右对调,观察不出上下是否对调的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B“W”形光源只

31、能观察像与物体是否上下对调,观察不出左右是否对调的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C“R”形光源,既能看出像和物体左右对调,又能看出物体上下对调,故C符合题意。故选C。29不变差D B【解析】【详解】(1)1由于水的沸点跟大气压有关,发生莱氏效应时大气压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不变。(2)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所以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液氮和人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氮蒸气膜,人安然无恙,说明氮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液态氮的导热性能差。(3)3A由题意可知,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故A错误;B由于莱顿弗罗斯特现象,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故B错误;

32、C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摄氏度,并不是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故C错误;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更慢,故D正确。故选D。(4)4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时,手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铁水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冰块放入铁锅中,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却没有变化,是因为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吸热较快,熔化较快,不属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故B符合题意;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手指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火焰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D烧红的普通铁锅打入鸡蛋,鸡蛋中的水分急剧汽化,在鸡蛋和铁锅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鸡蛋,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苏科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