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高考统编版政治二轮复习:政治专题知识整合高考教材范围: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编 制:2024年版(新高考适用)专题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及规律、理论发展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3、五个社会时期的生产关系特点社会形态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石器工具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
2、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奴隶和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奴隶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社会铁制工具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工业革命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计算机人工智能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
3、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4、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区别理论基础唯心史观。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具有空想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研究社会历史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具有科学性变革社会的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变革途径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联系都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并研究资本主义都对未来新社会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
4、想来源5、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6、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第二次飞跃:由理论到实践、制度的飞跃-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发展。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性。专题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建
5、设1、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发展(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期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3)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4)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增加税收: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稳定就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丰富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推动科技创新
6、,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角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动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法治环境。从企
7、业角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从企业家角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爱国敬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3、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无形手+有形手)(1)市场调节的手段/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价值规律起作用)、供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竞争等机制来调节。作用:反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2)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主要方式)。
8、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经济手段的主要方式:财政政策(政府主导)、货币政策(央行主导)两个方面表现:积极的和紧缩性的。目的: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4、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1)一个中心/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 (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创新发展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发展内外联
9、动的问题;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3)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结构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5、世界经济联系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1)经济全球化含义: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
10、高度融合的局面。(特征: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和劳务等要素)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跨国公司。(作用:推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调整机遇: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 促进各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发展。挑战: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问题,全球产业调整带来的冲击; 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3)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中国是经济全球
11、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受益者:为我国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贡献者: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巨大成就,也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机遇;提供更加广阔市场、充足资本; 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促进全球经济更加平衡,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注入重要动力。(4)中国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发展自身经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
12、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坚持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繁荣。专题三国内国际政治与时事【国内政治与时事】1、党的领导(党史)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主心骨、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纵览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核心力量;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执政理念:立党为公
13、,执政为民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江胡习)2、党如何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思想上:以接续推进的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重要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与时俱进(活动的灵魂)坚强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梦想中国梦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内涵(特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是国
14、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将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要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措施: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增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与挑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新时代新青年该如何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思想上,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行动上:脚踏实地
15、,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4、我国政治制度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治体制)(1)政治制度:一根本、三基本一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权力机关的选举产生权利行使: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大代表:提案权、表决权、监督权和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权、立法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全国人大拥有最高权力)注意:党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要通过人大审议通过才能上升为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16、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三基本:人民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注意:人民政协国家权力机关,即不能行使国家权力,没有决定权主题:民主和团结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参与协商、监督全过程,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监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为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行政区域划
17、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注意:自治乡不属与自治地方。自治权:立法自治权、财政管理自主权、经济建设自主权、文化自主权。注意:自治权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组织形式:村委会和居委会注意:村居委会基层政权组织,国家权力机关,基层政府;
18、不能行使国家权力。权利行使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者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即:一个中央,一个宪法,一种法律体系;地方坚决维护和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行政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省市区(县)乡(镇)一般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港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地方要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3)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决定因素: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特点:最广泛(主体)、最真实(过
19、程)、最管用(结果)民主与专政:民主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二者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国家职能:对内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国际政治与时事】1、认识国际政治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影响政体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群主立宪制划分依据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区别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世袭的君主担任(无实权),终身制形成
20、原因遵行民主制原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民主形式掩盖国家阶级性质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典型国家大多数国家,如美、德、法少数国家,英、日、西班牙联 系都是代议制,都是现代国家采用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相对于君主专制有巨大的历史进步。议会制总统制划分依据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政府产生办法由议会选举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当选总统组织产生,向总统负责国家元首地位虚位,没有实权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实权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政府接受议会监督,向议会负责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政府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主要类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日)议会制民主共和
21、制(印度)总统制(美国)半总统制(法国)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和联邦)单一制联邦制含义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成员也有某些外交权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中央与地方分享政治权力,在各自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典型国家中、法、英、意、日、匈牙利、波兰美、德、瑞士、俄、印、缅及巴西国家主权: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
22、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2)国际政治发展格局与趋势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发展潮流/趋势:多极化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措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
23、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外交【认识国际关系】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与冲突。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在维护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
24、展。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
25、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联合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也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用: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鞏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尊重联合国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
26、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国际组织与国际交往【国际组织的认识】含义: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按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分类 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当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地位作用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亚太经
27、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非洲联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
28、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支持。5、政党与利益集团【政党】产生:在阶级基础上产生(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的领导者主要目标: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或积极推广某种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主要手段:参加选举。【利益集团】含义: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
29、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影响政策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专题四哲学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核心观点:实践观点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3)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两个派别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0、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两者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与意识,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客观规律(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原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方法论:要坚持
31、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2)客观规律与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唯物辩证法(辩证观)(1)联系观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在事物固有联系中
32、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多种多样性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看问题要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世界观: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变化;方法论: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要树立系统观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2)发展观
33、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标志: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看事物是否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发展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客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观: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世界观: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
34、新的量变。(3)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世界观方法论矛盾即对立又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懂得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世界观方法论在事物的发展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办事情要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
35、质办事情要抓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即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办事情既要抓住关键主要矛盾,也要抓住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影响。(4)认识论实践与认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获得和发展认识。【认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反之,错误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重视学科理论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认
36、识,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与真理的特征】认识的特征真理的特征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客观的,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是具体的,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明确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4、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
37、,坚持从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人民主体性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38、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价值观【价值与价值观认识】价值:指事物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价值观: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的评价标准:主要看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价值观导向作用】一是对个人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二是人生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做出的选择也不同;三是对国家导向作用:承载着
39、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判断及其特征】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特征:社会历史性客观因素(讲因时而变);阶级性主观因素(地位差别);主体差异性主观因素(讲因人而异);评价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献身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是劳动,要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
40、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包括增长才干,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指引;锤炼品德修为筑牢道德根基。)专题五文化部分(继承与创新、发展和文化自信)1、文化的特点、载体与功能(1)文化的特点: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的载体:器物、行为、制度等。(3)文化的功能: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4)文化特征: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多样性,是发展本
41、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对待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当代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共通的警示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一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42、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地位和作用: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引领作用;(3)在坚持民族平等基础上,尊重差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文化交流为文化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4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4、文化发展(强国)与文化自信(1)判断文化生命力标准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对它有没有需求。决定因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2)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依靠人民(创作源泉),
44、为了人民(人民需要的才是优秀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发展要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征,立足时代解决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综合创新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增强文化自信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支柱; 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