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9647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第9-15课,表格式)课题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分封建制的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秦统一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形势图”提问:1.战国时期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2.为什么秦有条件完成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大任?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并得出:(1)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2)长平之战后各国已无力抵抗秦国。一、秦灭六国教师简单介绍秦统一六国的过程。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经过商鞅变法以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领国的土地,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各国已无力抵抗秦的进攻,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2.秦灭六国的意义;教师总结秦灭六国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3)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重视人才:秦统一六国和秦王的用人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王在用人上有什么特殊之处“李

3、斯”“尉缭”2秦统一中国的措施(1)中央集权制 多媒体展示(2)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措施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同轨延伸:秦长城和灵渠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角度秦是如何灭六国的。“合纵”“连横”学生分组讨论秦灭六国的意义:学生可以就老师总结出来的意义加以讨论,落实到当时实际的社会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用人政策。学生概括中央集权制的三方面内容:最高统治着: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影响深远。让学生通过课堂剧的形式展现,关键要使学生明白这些措施的意义和重要性。课堂小结视频加

4、图片的形式首先展现秦始皇的威武,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长城,首先让学生感受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的风貌和伟大功绩,让学生从心底赞美这位君主,再大致回忆秦王的这些伟大功绩,完成本课学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新格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练习和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

5、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难点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传,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又是怎样被推翻的?观看视频资料【兵马俑】新课教学一、秦的暴政阅读教材资料,思考以下内容:秦暴政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再联系【兵马俑】中的数据,这么巨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才能建造完成呢?【兵马俑】1.徭役、赋税繁重大量农民刚刚脱

6、离了战争,却又陷入了大量的修建工程当中,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是修建大量的工程又需要大量的财力,不得已,对农民加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生产的60%上缴国家。2.刑法残酷教师讲述焚书坑儒,连坐,秦朝的各种刑具3.秦二世胡亥的残暴统治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变本加厉,对民众的剥削更加残酷,且肆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地步二、陈胜吴广起义阅读思考,回答一下问题:(1)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3)起义的过程和结果?(4)起义的意义?三、秦的灭亡阅读思考:教材49页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时,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讨论: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在

7、秦灭亡前后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2)教师活动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又是什么?【阿房宫】观看【阿房宫】资料,你能发现这其中包含什么有用的信息吗?110万人修建阿房宫,几十万工人修建秦始皇陵,最后却被秦二世全部杀死在墓穴里陪葬。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在大规模的工程建筑和大量缺乏劳动力的社会中,人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学生讨论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让学生充分认识秦朝的暴政统治通过阅读资料,并小组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有条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表达以上问题的答案。学舍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巨鹿之战以及对巨鹿之战的评价。计算秦

8、朝存在的时间秦朝灭亡后,刘项两人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1.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他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课堂小结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经二世而亡。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无限制的搜刮,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残暴程度超过了秦始皇,他与赵高相勾结,使社会更加黑暗,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9、。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结果,掌握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认识到休养生息政策适应了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教学难点文景之治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导入新课:视频大风歌【探究问题一】:这位平民皇帝在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新课教学【活动一】熟悉教材,熟悉内容 视频片段楚汉传奇“四面楚歌”片段教师点拨:家里长达四年的楚汉

10、之争,项羽兵败,刘邦取得最后的胜利。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即“汉高祖”俗话说“得天下易,守天下难”,刘邦(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教师总结:汉高祖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汉高祖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活动二】阅读教材,并交流讨论探究问题教师总结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汉高祖刘邦在位时

11、,为了与民休息,除了让士兵复员生产,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把卖身作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规定十五税一之外,还采取了下列措施:(1)调整和建立新制度。(2)压抑商贾。规定商人不准作官,禁穿丝织品,禁带兵器、骑马,并向商人征收重税。(3)对匈奴和亲。(4)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谋反罪名杀韩信和彭越。汉高祖与民休养生息,一方面调整了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汉王朝的一套统治制度,恢复和完善了自秦以来建立的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从而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文景之治】(1)教师活动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学生活动 措施1:以农为本;措施2:轻徭薄赋

12、;措施3:勤俭治国;措施4:保障温饱。(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4)学生活动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5)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结合所学和下则材料,分析“文景之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6)学生活动政治清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活安定。【记笔记】“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

13、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奠定物质基础。楚汉之争与秦末农民起义有何不同?“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探究问题二】1.以上史料说明什么问题?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广泛发言。学生回答:(1)反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2)由于勤的残暴统治,秦末的农民战争以及楚汉战争造成【探究问题三】(1)什么是修养生息政策?(2)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什么?(3)政策的根本目的?(4)这一政策的结果和影响?学生回答:目的:巩固政权和社会局势措施:士兵返乡务农影

14、响: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用人政策。学生归纳整理文景之治的要点 措施1:以农为本;措施2:轻徭薄赋;措施3:勤俭治国;措施4:保障温饱。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政治清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活安定。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楚汉战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部分内容关系密切,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又是前两部分的结果。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

15、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唯物史观)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出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教学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难点过比较秦皇汉武的一同认识到对历史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情景导入: 图片展示 汉武帝学生们通过图片议论汉武帝新课教学一、“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登上帝位只有16岁,这位年轻的皇帝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汉武帝和主父偃是如何通过推恩令使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的?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

16、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制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有其长子继承改为由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措施1:实施“推恩令”。措施2:削爵、夺地除国,镇压叛乱。措施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措施4:建立刺史制度

17、,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措施5:确立察举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讲解削弱了诸侯,使他们在实力上不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那么在思想上如何才能使人们从此也服从于中央,听命于皇帝呢。一起看看汉朝初年还有哪些问题?了解董仲舒的强项令汉武帝为什么要听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教师活动措施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措施2: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2)学生活动儒学从此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盐铁专卖“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教师设问

18、:教师讲解: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汉武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发展,都有哪些措施呢?问题探究: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1.诸侯王实力强大2.诸侯王对抗朝廷,企图谋反学生了解推恩令的背景和意义学生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展示推恩令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问题无为而治的政策讨论汉武帝是听从了谁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生讨论并回答:为了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提出的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师生一起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回答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这

19、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导致人们弃农经商,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学生回答:1.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同是在全国各地设立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2.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的许多政策推行奠定了基础。课堂小结本课的四目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表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四个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效果。政治方面的措施表现为“推恩令”的实施,盐铁专卖等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思想方面的措施表现为尊崇儒术,军事方面的措施表现为北击匈奴等。布置

20、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灭亡的原因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创设情境东汉印象多媒体展示图片:马踏飞燕、东汉蜡银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观赏知名的东汉文物图片,说出文物的名称,感受东汉的灿烂文化新课教学一、东汉的建立(

21、一)王莽篡汉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掌握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9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西汉灭亡讲解关于王莽篡汉的历史事实教师讲解:“王莽改制”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

22、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1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二)东汉建立教师讲述:东汉建立的背景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两汉朝代更替的时间轴东汉的兴衰;(一)光武中兴创设情境: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火,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你会借鉴

23、哪些前人的经验?【问题探究一】光武帝以“柔道”治理天下,具体是从哪方面着手呢?【问题探究二】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史料阅读】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后汉书 光武帝纪材料二: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奉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里其一”后汉书教师补充:光武帝还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大力倡导儒学,表彰有气节的人。【强项令董宣】时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行凶杀人,因为躲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去抓他。等到湖阳公主外出时,

24、却用这个杀人的奴仆做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湖阳公主,截住公主的车,拦住公主的马,用刀划地,大声列举公主的过错,呵斥那个奴仆下车,于是杀了他。湖阳公主立即还宫告诉了光武帝,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想用棍子打他。董宣叩头说:“我请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放纵奴仆杀害良民,将怎样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打,请让我自杀吧。”就用头撞柱子血流满面。(二)东汉的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阅读思考:材料一:东汉后期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汉恒帝建和元年,“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七年, “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

25、甚”。后汉书 恒帝纪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问题: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师生活动:七嘴八舌话三国问题: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专权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三、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阅读教材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料回答以下问题:黄巾起义前民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得到天下的响应?教师讲解阅读教材,了解王莽其人及其建立的王朝。阅读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问题: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东汉建立的基础知识(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学习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讨论并回答问题

26、。阅读史料,归纳刘秀巩固政权的措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阅读并归纳: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学生通过阅读强项令董宣的故事,认识光武帝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政治上腐败,老百姓民不聊生学生阅读关于东汉后期宦官专权的资料。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阅读史料,拓展知识,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汉王朝的兴衰史,领略了汉光武帝的“光武中兴”,也为三代而衰的东汉扼腕叹息,虽然在短暂的一课中我们了解的东汉还不够全面,但也要不禁思索,东汉因何而兴,因何而衰。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4课

27、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2013年9月,丝绸之路沉寂1200多年后,新一届政府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开启中亚之旅,倡议用新的合作模式,呼吁 “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再度进入世界的视野。

28、中亚各国也向联合国申请“丝绸之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够得到如此关注,他是怎样的一条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听老师讲解新课教学张骞出使西域1、汉初的西域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问题2: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去了几次,最终结果如何?教师总结,特别要讲到张骞第一

29、次出使西域历经艰辛,中途被匈奴擒获,不忘使命,忍辱负重,最终辗转到达大月氏,让学生了解张骞这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忠心爱国的精神。问题3:张骞出使西域都经历了哪些地方?思考题: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二、丝绸之路提问: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教师总结:1.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2.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

30、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三、对西域的管理张骞通西域后,稀罕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问题:西汉为了便于管理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一机构什么时候设立,有什么意义?【延伸】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1、班超出使西域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2、甘英到达波斯弯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

31、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1.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在地图上找到西域所在的地理位置2.简单描述当时西域各国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之前和匈奴是如何相处的,后来又为何攻打匈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为了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学生以地图为媒介,找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经历的地方。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政治经济间的来往,东西方文化和物品不断沿着这条道路进行交流,这就是闪耀几千年的丝绸之路学生阅读资料,在地图上标注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讨论问题看书上“海上丝绸之路

32、”,了解和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域都护府的相关信息并回答问题。课堂小结秦汉是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争取西域诸国对汉政权的支持,汉武帝利用匈奴与西域诸国的矛盾,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诸国,希望与其建立共伐匈奴的同盟关系。张骞不辱使命,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开拓出一条丝绸之路,开创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双方的联系从此日趋密切。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的基

33、本史实;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两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教学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

34、和都市的新气象。 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新课教学一、造纸术的发明1,关于蔡伦图片:蔡伦和蔡候祠教师介绍蔡伦和造纸术: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6。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

35、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讨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认为电脑可以取代纸质书籍,而且节约资源,你认为可能吗?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36、。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2.华佗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三 、历史巨著史记展示图片:司马迁像和司马迁祠教师适时点拨四、

37、道教和佛教教师简单介绍道教和佛教【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佛教】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

38、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点拨】从经济和传播角度了解和认识张仲景的医学贡献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2。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

39、匮要略刊行于世。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了解华佗的医学成就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

40、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阅读资料并讨论:1.你从司马迁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2.史记的流传对于今天有哪些价值?3.为什么鲁迅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学习和了解道教和佛教。讨论:佛教道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出了佛教,道教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宗教?中国人都信仰哪些宗教?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宗教信仰对维护和谐社会有哪些作用?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苦难,宗教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佛教、道教都宣扬忍耐顺从,符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植。课堂小结黄河滚滚,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中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中,两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璀璨的光辉。布置作业课后活动练习题、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38 页 共 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统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