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9642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第47课)课 题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素养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性质和局限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美日侵略台湾的史实;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经过、意义,知道中法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性质和局限性。【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中。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降服了大清帝国。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资本主义列强。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力图自救,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想一想】洋务派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有哪些活动?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二

3、、新课讲授(一)洋务运动1.概念任务:阅读教材,思考:何为洋务?何为洋务派?何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教师简单分析“洋务”“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概念,指导学生找出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概况任务:阅读教材,根据课本结合图片归纳洋

4、务运动的背景?教师展示图片、图表:中英海战 太平军 火烧圆明园背景:内忧外患陷困境。3.目的、性质任务:阅读教材,依据材料,概括清朝统治阶级“师夷长技”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和性质。教师展示材料:材料: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结合史料分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直接目的: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对外:抗击西方侵略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4.成就任务: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梳理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填写下表。5.结果、性质任务:阅

5、读教材,结合提示说出洋务运动的结果?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结果: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展示材料析原因:材料一: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原因1: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原因2:洋务派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6.评价任务:阅读教材,根据材料,对洋务运动客观的评价?教师提醒学生评价事件

6、要客观,从积极与消极方面进行评价。材料: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1)积极影响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开端)。材料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材料2: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材料3:1895年 天气 倾盆大雨和日军较量了近两年。今天,日军攻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而盛极一时的北洋舰队居然全军覆没!

7、我苦心经营20年的心血老佛爷赶紧命我赴日议和。我 摘自李鸿章手记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局限性: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进行自救,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知识总结】用表格的形式对洋务运动做个总结,方便学生系统掌握。(二)美、日侵略台湾任务:阅读教材,思考:美、日是如何侵略台湾的?结果如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阅读教材找出基本史事,知道美、日侵略台湾是中国的海疆危机。结果:在英、美“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三)收复新疆1.背景任务:阅读教材,结合地图说一说西北的边疆危机?面对危机清政府是如何处理的?危机:1864年阿

8、古柏侵入新疆,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了伊犁处理:海防VS塞防2.历程任务:阅读教材,自主梳理收复新疆的历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收复新疆成功的原因:(1)策略得当(2)人民支持3. 意义任务:阅读教材,思阅读教材结合相关事实说一说收复新疆的意义。提醒学生阅读较次啊不能忽略人物扫描、相关史事等辅文内容。(四)中法战争1.概况任务:阅读教材,归纳中法战争的概况?(原因、经过、结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重要战役:马尾海战、刘铭传抗法、镇南关大捷)2. 台湾建省(时间、意义)【素养提升】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洋务运动不是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

9、败的根本原因。(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3)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能改变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启示: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三、课堂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掀起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

10、势严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四、随堂练习1.1871年,左宗棠说: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这表明当时他主张( )A.拒签马关条约 B.收复新疆保障国家安全C.驱逐新疆的俄军 D.新疆建行省以加强国防2.如表为晚清洋务企业部分简表,这些企业地点的分布()A.集中在东南沿海 B.均在长江中下游C.围绕政治中心开展 D.体现被侵略的烙印3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每月的经费开支中“洋员匠薪”“监工、总办薪水”等项占全部经费的60%以上。一般工人杂役几乎没有报酬

11、,仅有一定的伙食、口粮。据此可知,江南制造总局()A能增加财政收入 B是封建官办企业C属于传统手工业 D实现了自主经营4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l中国落后局面 B促进中国近代化发展C为了维护清王朝统始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练习册本课内容;拓展性作业: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素养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2、通过比较马关 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大大加深。(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时空观念)3.学习邓世昌 等人的英雄事迹,感悟他们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思考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家国情怀)【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朗诵闻一多的诗歌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

13、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二、新课讲授(一)战争爆发的原因阅读教材26第一段页,结合材料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展示资料:“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索)一、 战争爆发的过程任务:阅读教材24-26页页,概述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14、教师展示地图:教师强调主要战役、主要人物黄海大战 民族英雄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拓展】旅顺大屠杀史实“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后考察生还者约800余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英国法学家胡兰德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三、战争爆发的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协议任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展示材料:【结合史料分析】材料一: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

15、。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主观原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根本原因)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清军装备落后材料三: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战事准备充分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借鉴启示:大力发展生产,增强综合国力等三、战争爆发的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协议任务:阅读教材,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如何(一)结果:1895

16、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进行和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二) 影响:任务:对比前几次不平等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材料:“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评论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1) 三国干涉还辽展示材料:马关条约签定的当天,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向德国、法国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

17、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并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如果不接受,三国将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的军事行动,切断它在中国大陆与日本岛之间的联系,让他孤立无援。甲午战争图志(2)瓜分中国狂潮“瓜分”狂潮: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间、内容、影响任务:中国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了日本。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康有为和梁启超走上变法之路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三、课堂小结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

18、族英雄,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再一次遭到践踏,也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四、随堂练习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1894年12月,世界报记者发表日军大屠杀的文章,该报评论:“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件事中重新回到了野蛮。”这篇报道提及的是(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海战 D

19、.旅顺大屠杀4.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练习册本课内容;拓展性作业: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第6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素养目标】1.阅读史料,了解戊戌变法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了解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以及各地的重要报纸,了解维新派早期的活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从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列举戊戍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给中

20、国带来的影响。结合相关评论,分析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谭嗣同等戊戍六君子的事迹,感悟他们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精神。(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

21、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二、新课讲授(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30正文内容,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及其材料。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学生回答:反应: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教师提问:公车上书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教师提问: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维新

22、人士又进行了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学生回答:报刊地点代表人物思想观点时务报上海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天津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二)百日维新1教师讲解:这些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推动了人们觉醒,激发民众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为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获知此事的康有为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深感担忧,于是上书光绪帝。光绪帝为其感动,接见康有为,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23、事宜。教师提问: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学生回答:光绪帝希望巩固封建统治,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光绪帝自身的爱国保国、抵制列强侵略的情感。2师生总结:阅读教材第32页文字,以表格形式归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由表格看出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变法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学生回答: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3教师讲解:戊戌变法想要学习西方,兴民权,发展资

24、本主义,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但它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掌有实权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4师生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戊戌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什么还会失败?维新变法的失败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学生回答:原因:顽固派力量强大,掌握实权;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获得群众的支持。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

25、挽救民族危亡,企图不触动封建根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5教师提问: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三、课堂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四、随堂练习1.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

26、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3.右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4.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

27、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练习册本课内容;拓展性作业: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题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程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素养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扶清灭洋” 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回顾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不同,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义和团团民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28、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抗击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问题】展示图片:1860年,英法列强第一次侵占北京城40年后,外国列强再次侵占北京,灾难再次降临.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紫禁城师:北京城再次沦陷,发生了什么?中国是如何抗击侵略的?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二、新课讲授(一)义和团运动1. 义和团运动-背景任务:思考什么是义和团运动?结合材料概括原因、口号、性质?

29、【概念解析】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00年前后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所有在华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暴力排外事件。展示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结合材料分析:原因:列强的侵略、洋教活动猖獗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师: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任务: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展示材料:皇太后

30、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态度: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利用义和团,并承认其合法地位。(借刀杀人)3.义和团运动-口号任务:思考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展示材料:(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扶清”: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灭洋”: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盲目排外。迷信色彩“扶清灭洋”: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

31、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口号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1.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任务:结合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时间和主要国家?展示材料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直因);进一步瓜分中国(根因)2.时间:1900年3.国家:俄、德、法、美、日、奥、意、英2.八国联军的经过任务:根据京津地区形势图,结合课本内容,梳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并对以下事件进行排序。西摩尔率兵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廊坊大捷大沽炮台战役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

32、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北京失陷,慈禧太后挟光绪狼狈西逃3.八国联军的暴行任务:阅读课本归纳八国联军的暴行?展示材料: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瓦德西暴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4.中国人民的抗争了解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事迹材料: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绘画) 聂士成材料: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

33、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后壮烈殉国。4.清政府的态度任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对义和团态度变化。展示材料:“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近日京城内外,拳匪仇教,与洋人为敌,教堂教民,连日焚杀,蔓延太甚,剿抚两难。” 上谕1900年6月20日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矣。”上谕1900年6月26日“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 1900年9月7日态度

34、变化:剿抚剿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5.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任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影响?材料: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材料:“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义和团运动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辛丑条约-背景任务: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一说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

35、国家。时间:1901年9月签订双方:中国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利时、西班牙、荷兰)2.辛丑条约-内容任务:结合课本,指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教师帮助分析条约的影响【思维升华】有人认为“两个甲子已经过去,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识与感悟。【回顾总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设计一张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图【拓展提升】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三、课堂小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6、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四、随堂练习1(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这两句话主要说明义和团运动(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反抗清朝腐朽统治C带有封建迷信色彩D具有盲目排外性质2(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1900年,列强再次入侵北京。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复兴之路中的这段解说词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列强火烧圆明园C马关

37、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3.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练习册本课内容;拓展性作业: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40 页 共 4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