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59444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1.区分定义(定义了解,能够区分举例中的为哪一种天体类型即可)名称定义举例恒星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太阳行星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水金地(地球)、火木土、天王和海王星卫星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分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月球(天然卫星)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由近及远)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月系3.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质量、体积适中有液态水外部条件(宇宙环境)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太阳光

2、照温度适宜存在大气1957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1961年,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1969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1977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1990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1997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2010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世 界 太 空 探 索 重 要 成 就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宇航员是杨利伟2003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

3、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2007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2016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2021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2022中 国 太 空 探 索 重 要 成 就中国航天家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天问系列-行星探测器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宇宙空间站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有助于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的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人类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中国天眼天宫空间站二、 人

4、类的太空探索-太空探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1.2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太阳和月亮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直觉猜想)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边看船( 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4.地球的大小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赤道地区。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极半径:6

5、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5.地球仪地轴:假想轴,始终是倾斜的北极点南极点纬线经线二、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 圆 (除极点以外) 半圆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变短 ,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方向 南北 方向数量无数条无数条1.经度和纬度东经西经度数向东增大度数向西增大(1)经度:从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分别划分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度数变化规律:经度向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反之,向

6、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北纬南纬度数向北增大度数向南增大(2)纬度:从赤道(0纬线)向北、向南分别划分90;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度数变化规律:纬度向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反之,向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南大南纬,北大北纬”2.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度数小于20W和160E的在东半球,度数大于20W和160E的在西半球)例:60E160E,在东半球;5W20W,在东半球;170E160E,在西半球;25W20W,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例:10N,在北半球

7、;60N,在北半球;15S,在南半球;70S,在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例:5N处于低纬度;45S处于中纬度;78N处于高纬度。ABCD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方向相反;度数相加等于180。例:右图中A代表的经线的经度是30E,那么与它组成一条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B的经度就是150W。图中C代表的经线的经度是45E,那么与它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D的经度就是135W。三、经纬网的判读1.常考查点:可以准确判断并写出某点的经纬度;判断图上两点的方向;判断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读纬度的划分;判断图上点所位于

8、的温度带;与地球公转相结合。2.常考题型ABCWWNNNSSS西大西经北大北纬南大南纬方格状左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30W,30N)。B点的地理坐标:(0,30S)。左图中C点在B点的 西北 方向。位于西半球的是A、C 。NS南大南纬北大北纬西大西经东大东经图中阴影区实际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丙甲、乙丁。(跨经纬度数相同的网格,越接近赤道,纬线越长面积越大)俯视图左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60N,60W);B点的地理坐标:(0,0)。B点位于A点的 东南 方向;B点位于C点的 西北 方向。(判断两点的方向时,哪个点在后面,就在后面点的身上画指向标。例如上题中A在后面,就在A身上画,C在后面,在C身上

9、画)A点位于 北温 带;B点位于 低 纬度。升级版-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NW逆时针018090E45E135E45W90WE(1)如何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判读东西经度和方向?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极点是北极点“N”还是南极点“S”“北逆南顺”E地球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在自转箭头处标出东和西。判断经度:一圈=360,图中划分了8个等份,所以1份等于45。度数往东增大则为东经,往西增大则为西经。结合经线圈的特点(相加等于180,东西经度相反)判断其他经线。 判断方向:沿着经纬线划出指向标。(2)南极在上的经纬网图注意:此时南极在上,我们做题时要把方向倒过来了。按照“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来判

10、断。或者也可以在遇到此类题目时把试卷倒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例:上方左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170W,60S,乙点的经纬度是150E,60S。丙点位于甲点的西南方向。右图中同样是南极在上,除了可以画自转方向来辅助外,也可以画指向标来辅助。那么甲点的坐标是 170W,60S ,乙位于丙的 西北 方向。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自转与公转区别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轴地轴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五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2.昼夜更替(1)成因:由于地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为昼半球,没有

11、照到的另一半为夜半球,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由于地球的自转,昼夜不断交替,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昏线:昼半球进入夜半球。(3) 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春分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无夏至6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23.5N)昼 长 夜 短 (北半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为极 昼 ,南极圈及以南为极 夜 秋分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无冬至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23.5S)昼 短 夜 长 (北

12、半球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以北为极 夜 ,南极圈及以南为极 昼 (1)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对于北半球来说,从春分-夏至-秋分期间:白昼黑夜;从秋分-冬至-春分期间:白昼黑夜。昼夜春分-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时白昼到达最高峰;夏至-秋分:昼渐短,夜渐长,但此时白昼仍大于黑夜。昼夜同理,秋分-冬至:夜渐长,昼渐短,白昼开始小于黑夜。冬至-次年春分:夜渐短,昼渐长,白昼仍小于黑夜,直到春分那一天,白昼=黑夜。拓展: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影子的长短冬至夏至一年之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太阳始终在北回归线以南。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一年之内旗杆影子长

13、短的变化当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之内影子最短。太阳直射点处,影子成一个点。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的影子一年之内最长。(2)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北极圈以北(665N - 90N)为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5N -665N)为北温带,一年四季分明。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 235S)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一年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一年直射1次。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

14、- 665S)为南温带,一年四季分明。南极圈以南(665S - 90S)为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4.五带的划分第二章 地图2.1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语言- 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 。八个方向指向标二、学会阅读地图1.方向(1)普通地图:通常是按照“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 ”来判断方向;(2)指向标地图:按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北 ;地图上方向判断顺序:若有经纬网,按经纬网判断;若无经纬网,有指向标,按指向标判断;若无经纬网和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经线指示 南北 。2.图例3.比例尺(1)计算

15、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方式:数字式: 如1:100000 或1/100000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3)如何计算:计算比例尺时,实地距离单位先换算成“cm”。厘米cm换千米km,数值后面去掉5个“0”,如1000000cm=10km; 千米km换厘米cm,数值后面加上5个“0”,如2km=200000cm。 厘米cm换米m,数值后面去掉2个“0”,如1000cm=10m。2.2地形图的判读世界上对“海拔”概念的最早运用者-郭守敬一、等高线地形图(作用:表示地表高低起伏)1. 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

16、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高海拔-低海拔)例:右图中甲的海拔是1500米,乙的海拔是500米。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1500-500=1000米2.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等高线形态等高线示意图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常用 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判断方法:凸 低 为脊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可能发育河流。判断方法:凸 高 为谷陡崖等高线 重合 的地方鞍部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拓展: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爬山路线的选择:选择等高线相对稀疏的路线,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省力。河流一般发育在

17、山谷地区,遵循从高向低流的原则。当山谷里发生泥石流时,应向与泥石流的流向垂直的两侧高处跑。瀑布、攀岩:陡崖。大坝的选址:选在河流聚集的盆地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集水面积大。如下图中A处。交通路线的修建: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修建,如盘山公路。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高的点-海拔低的点。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差值。自来水厂选址:河流的上游,因为远离城镇,水质好,污染小。同理,化工厂选择在河流的下游。村庄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等。陡崖山峰鞍部山脊山谷大坝选址河流流向注意指向标山区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

18、含义: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 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2.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上 200 米500米 200 米以下地表起伏外围 陡 ,高原内部起伏较为平缓 有山峰和陡坡起伏较大四周 高 中间低较平坦,起伏不大2.3地图的选择和应用一、 选择适用的地图导游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公园游玩,查看景点交通图外出旅游,确定行程路线世界国家、地区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查看国家或城市位置行政区划图了解一个地区的行政区划河流湖泊图了解一个地区的河流、湖泊分布状况数字地图查找

19、地理位置、实现实时路线规划和导航;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 越大 ,表示的范围 小 ,内容 详细 ;比例尺 小,表示的范围 大 ,内容 简略 。 “大小详,小大略”在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3.1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海陆面积比较(1)整体面积: 三分 陆地, 七分 海洋。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2)分布: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无论我们怎样等分地球,始终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上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

20、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二、七大洲1.七大洲(名称、面积排序、轮廓、位置、大洲分界线)乌乌里大黑土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德雷克海峡(1)名称: 亚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南极洲、 欧洲 、 大洋洲 (2)面积排序(由大到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 亚洲 、 欧洲 、 非洲 和 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是 北美洲 和 南美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欧洲 、 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非洲 、 亚洲 、 大洋洲 、 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

21、 非洲 、 亚洲 、 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 非洲 、 大洋洲 、 南美洲 。0经线穿过的大洲: 欧洲 、 非洲 、 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是 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亚洲 。(4)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乌乌里大黑土”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苏非亚”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美白亚”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三、四大洋1.名称、面积排序、轮廓、位置(1)名称: 太平洋 、

22、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2)面积排序:“太大印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像“S”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比较大的陆地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远,面积广阔大洲: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海是洋的边缘部分2.区分概念3.2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 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地形类型地形区名称大致位置地形类型地形区名称大致位置山脉(多呈条带状分布)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海拔最高)亚洲中南部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世界屋脊”)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南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冲击而成)亚

23、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东欧平原欧洲东部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南美洲西部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面积最大)亚洲西北部高原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南美洲中部盆地刚果盆地(世界面积最大)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最低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美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脉,东部平原、高原交错分布南

24、极洲:以高原为主,地表覆盖厚厚冰雪,平均海拔最高大洋洲: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东欧平原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2. 世界七大洲的地形分布特点二、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油气资源丰富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洋盆: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海水深度3000-6000米洋中脊: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顶部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易发生火山、地震。海沟: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水深大于50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地形

25、3.3海陆的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壳运动 、 海平面升降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填海造陆、围海造田等) 。例: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运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森林、河道遗迹-海平面上升;荷兰围海造陆-人为活动。2.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 魏格纳( 德国)。(2)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3)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南美洲东南部和非洲南部发现的2.5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相似

26、;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3.板块构造学说(1)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其中, 太平洋 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多发 火山地震 。例: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 太平洋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等。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陆地上常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

27、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和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红海扩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日本多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或者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4.1多变的天气1.天气: 概念特点举例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时间短、变化快如晴

28、空万里、夜来风雨声、风和日丽等2.天气预报中常见天气符号单位:;测量仪器:百叶箱 4.2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点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 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 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低温中心海拔高,高温中心海拔低。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

29、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1.等温线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从 低纬 向 高纬 逐渐降低(由赤道往两极递减);影响因素是 纬度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相反;影响因素是 海陆因素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 (海拔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降低0.6)。影响因素是 地形因素 。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平行,比较平直,原因是因为南半球大部分都是海洋。3.拓展:如何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越向北气温越低;南半球:越向南气温越低。左图中气温向北,越来越低,所以判断该地为北半球。判断海洋和陆地画一条辅助线,

30、得知甲地气温:10甲15乙地气温:5乙10 甲气温高于乙由题目得知是“某地7月份”,加上第一步判断的北半球,所以是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某地七月份等温线图4.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一、 降水的变化1.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 、 雪 、 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 和 降雪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的季节变化单位:mm;测量仪器:雨量器 二、降水的分布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降水 多 ,两极降水 少 ;影响因素是 纬度位置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 较多 ,大陆西岸降水 较少。 影响因素是 海陆位置

31、。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影响因素是 海陆位置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 少 ,影响因素是 地形 。4.4世界的气候一、气候概念特点两大要素举例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时间长、稳定气温和降水四季如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终年寒冷、终年炎热多雨等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气候类型的判断(1)判断南北半球: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1月气温高为南半球。(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月均温度确定温度带最冷月均温15 为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均温在0-15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最冷月均温0 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类

32、型;最热月平均气温10为寒带气候类型。(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终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湿润型:温带海洋气候。终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夏季多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2.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特点:时间(全年、夏季)+气温+降水气温:15-高温/炎热;0-15-温和;0-寒冷降水:100mm-多雨;50mm-100mm:湿润/少雨;50mm:干燥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地区温度带气候类型及图示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景观热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刚果盆地、马来群

33、岛、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及大陆西岸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0)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除南极洲之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下)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中纬度40-60地区的大陆东岸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40-60地区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降水比较均匀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内部、北美大陆内部地区我国内陆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冬冷夏热,降水少,温差大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寒带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苔原南极洲、格陵兰岛南极洲、格陵兰岛终年酷寒、降水稀少冰原高原山地气候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青藏高原、乞力马

35、扎罗山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自然景观从山脚到山顶垂直差异显著三、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一般说来,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2.海陆位置: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变化小;距海远,降水少,气温变化大。3.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海拔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降低0.6);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四、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能够举例,理解即可)1.气候与日常生活-服饰、饮食、民居和交通工具有明显差异。服饰藏族-藏袍,原料多为动物皮毛,用于保暖;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服饰单薄等饮食印度人喜欢辛辣咖喱(气候湿热,增

36、加食欲,排除体内湿气);我国四川、重庆喜欢辛辣火锅(气候湿热,排除体内湿气);我国南方地区主食以米饭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等。民居西亚地区-平顶、小窗、墙厚(干燥少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高脚屋(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或养牲畜,通风散热、防潮)交通工具降水丰富地区,河运发达;降水少地区,陆运为主。2.气候与农业生产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影响农作物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水稻,耕地以水田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种植各种旱地农作物(如小麦),耕地以旱地为主。地中海气候-有利于柑橘等水果和油橄榄等油料作物的生长。夏季降水较少,需要引水灌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

37、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合发展乳畜业。例如欧洲西部。受光照和温度的限制,该气候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麦类。3. 气候异常变化-导致洪涝、干旱灾害。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们长期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变化导致两极冰川 融化 ,海平面 上升 , 沿海低地 被淹没。可采取的对策有 植树造林、车辆限号、乘坐公共交通等 。(2) 工厂等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产生臭氧层空洞和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3)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

38、,局部气候恶化。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5.1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增长特点(1)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2)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3)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因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很多。2.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1)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 出生 率人口 死亡 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证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2)地区分布: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亚洲人口最 多 ,大洋洲人口最 少 。3.人口增

39、长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等。4.人口增长问题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产生影响资源:资源短缺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环境: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社会: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等措施计划生育鼓励生育人口可持续增长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该区域人口总数该区域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2)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 东部和南部 、欧洲西部以及北美

40、 东部 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 中低 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农业或工业发展较早、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 沙漠 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 雨林 地区、终年严寒的 高纬度 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三、世界不同的人种划分依据:根据体质方面的不同特征三大人种体貌特征黄色人种皮肤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白色人种肤色、发色很浅,头发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黑色人种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所有人种平等,无优劣之分5.2 城镇与乡村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1.景观不同类型人口生产活动建筑特点基础设施交通自然景观乡村较少主要从事耕种、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房屋密度小且低矮,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交通线路狭窄、稀少村落周围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自然景观保留较多城镇较多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方面工作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多样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呈现网络状、立体化原有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改造。城镇一般建有各类绿地城镇: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