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第1-12课)(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正确或符合题意)1.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这说明,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传说B.史料C.化石D.石器2. 右图中的彩陶颇具特色,同一考古遗址中还发现了粟的遗存。它们可用于研究(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居外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2、“三过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A.艰苦奋斗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民族主义精神4.(史事判断)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周平王迁都D.国人暴动5.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下列典故与战国时期史实无关的是( )A.尊王攘夷B.纸上谈兵C.三家分晋D.朝秦暮楚6.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 )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奖励军功D.
3、确立县制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8.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9.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经济繁荣B.国家统一C
4、.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10.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措施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11.(2022湖南怀化中考)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B.“尊崇儒术”的提出C.刺史制度的建立D.“推恩令”的推行12.下列历史事件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直接相关的是(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B.百家争鸣C.尊崇儒术D.焚书坑儒二、填空题(本大题
5、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13.【选贤与能天下为公】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首领是传位给贤德之人,这种首领的产生方式称为 。14.【百家争鸣社会治理】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15.【制度创新继往开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6.【休养生息治世局面】西汉前期,出现了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府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史称。17.【统一铸币经济控制】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6、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篇】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是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种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相适应的,分别产生了以小米和水稻为主的农业文化,从而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基础。李中华中国文化通义(1)距今约7 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哪种居民就已种植水稻?(1分)【制度篇】材料二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制度。(2)禹的儿子启凭借家族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标志着什么制度的出现?(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2分)【改革篇】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7、、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3)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商鞅变法留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工程篇】材料四战国后期,秦国在发展经济中,注重兴修水利。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利用地势和河道,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材料四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1分,共21分)19.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起源篇】材
8、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以较大规模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1分)写出两个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典型遗址。(2分)【发展篇】材料二 图一 图二(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2分)【政策篇】材料三(秦朝)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班固汉书食货志(3)材料三说明秦朝农民面临怎样的处境?(2分)西汉初年统治
9、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紧密地联为一体,夏、商以来林林总总的国、族一统于周天子。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
10、分别是什么?(2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1分)归纳该政治制度的作用。(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1分)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1分)比较以上治国措施所起作用的不同。(2分)(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1分) 参考答案1.C2.D3.B4.B5.A6.C7.C8.B9.B10.A11.D12.C13.禅让制14.孟子 15.郡县制16.文景之治17.五铢钱18.(1)河姆渡人。(2)制度:世袭制。行政制度:分封制。(3)目的:富国强兵。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11、但改革需要谋略和胆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言之有理即可)(4)都江堰。19.(1)标志: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的出现。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3)处境:赋役负担沉重。政策:休养生息。(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要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仁政”;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重视兴修水利;等等。20.(1)东周;战国。建立者:周武王。(2)政治制度:分封制。作用: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3)措施:焚书坑儒。思想:儒家思想。不同:秦朝的措施破坏了文化传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而汉朝的措施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追求大一统。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