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汇编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内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字形沉甸甸din麦穗su篝gu火宿s营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柯岩(1929714201112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2、人物简介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
2、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会说(听懂)6种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和中文。3、创作背景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念7月28日唐
3、山大地震,24万多生命殁于废墟,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伤亡巨大的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1976年10月,在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决绝反制中,四人帮的丑恶把戏终于灰飞烟灭。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三、夯实基础研读分析,理解内容1学习第1小节
4、(1)分析“我们的好总理”一句中“好”字的作用。明确:“好”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2)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明确:“我们”就是“你的人民”,通过反复倾诉,强调怀念之情。2学习第27小节(1)“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明确: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2)诗人为什么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明确:通过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追问及回答,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
5、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哀思和热爱。(3)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明确: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3学习第8小节第8小节在全诗有何作用?明确: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一小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显得很完整。4学习第9小节说说“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这句话中“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明确:两个“永远居住”是说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太阳升起的地方”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使人联想到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深入研读,探究
6、写法1. 讲解拟人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1) 让学生找出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教师纠正和总结。明确: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形象,是通过人民呼唤和高山大海等的回答,构成一幅幅画面表现的。总理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一生教育了人民,也感动了高山大海。人民热爱、怀念、呼唤自己的好总理,高山、大海、大地、森林、广场都一一作了回应。山海大地等的深情,体现了亿万人民的深情。这种拟人手法,收到了更加真挚动人的艺术效果。(2) 学生找出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教师纠正和总结。明确: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间
7、隔,叫做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做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2诗歌中有很多画面,比如“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
8、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上的大衣”“他正在中南海会见外宾”你认为诗歌中的画面是实写还是虚写?请说明理由。明确: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诗歌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对总理的追忆。这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的出现,正是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品析语言诗歌多处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试举例分析。(预设:1、拟人:诗歌中的山川、大地、松涛、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这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2、反复: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
9、,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亿万人民对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使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拓展延伸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1、 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不仅学习好,还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
10、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同学和友人,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2、 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3、 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4、 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万隆会议、莫斯科会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