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638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设计第一章 机械运动 分课时设计课题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分为两个课时)课型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科学思维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从而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3、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物体运动快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4、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探索科学问题的态度。二、教学内容解析速度的定义:介绍速度是描述物体

2、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通过公式来计算速度。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测量并计算物体的速度。速度单位:介绍速度的常见单位,如米/秒和千米/小时,并解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运动快慢的区别。影响速度的因素:讨论影响物体速度的因素,如物体质量、运动状态、介质阻力等。三、教学建议讲授法: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结果,生动形象地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速度,增强其直观感受。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分析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素。2.学习者分析

3、认知障碍:由于速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尤其是在速度的计算和理解上可能会出现混淆。数学基础:速度的计算涉及分数和比例的知识,学生如果数学基础薄弱,可能会影响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实际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的概念接触较少,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课标分析(第一课时):1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课标分析(第二课时):1知道匀速直线

4、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第二课时):4.教学评价评价体系评价维度内容评价方法学科知识评价理解程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将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解决有关物体运动快慢的简单问题,例如计算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速度等。通过设计实际计算题目,要求学生课堂完成检验其应用能力。小组合作评价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是否能够有效地分配任务,合作完成测量活动。观察小组合作过程,记录每个成员的贡献和互动情况。沟通能力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能够

5、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小组成员是否能够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自评和互评,了解团队合作的氛围和质量。5.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 回顾并讨论“赛跑比赛”的真实情境,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新问题,激发探索欲。通过实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为引入速度概念做铺垫。任务二:了解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 阅读课本内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3. 参与讨论

6、,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换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任务三:机械运动的分类阅读课本内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1. 展示列车在平直路面上前进和过山车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3.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6.板书设计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5.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按速度对机械运动分类 思考并找出运动的不同之处,知道机械运动的分类。交流讨论:找出甲、乙两辆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s-t及v

7、-t图像,知道其表示的物理意义。能区别s-t及v-t图像。会通过图像比较或计算速度、路程及时间等问题。任务二:速度的测量引导学生知道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理解平均速度。通过例题,总结出解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任务三:课堂拓展学生根据真实情境思考开车时的反应时间、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了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板书设计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安排:在教授运动的快慢这一节时,我意识到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吸收。尤其是在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上,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方法与手段:虽然我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发现学生在面对抽象

8、的物理概念时,依然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此外,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从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运用较为熟练,但在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二、教学改进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的内容,我计划将教学重点放在速度的概念、计算和应用上。同时,将复杂的概念分解为简单的步骤,让学生逐步理解。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入实验:通过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的变化,从而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媒体手段,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形

9、成直观的认识。(3)课堂互动:增加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答疑;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拓展阅读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定期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附作业设计1. 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

10、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 B. C. D. 2.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3. 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km/h B. 168.75km/h C. 2.25m/s D. 2.81m/s 第3题 第4题4.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

11、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5. 如图所示,速度表的读数为 ;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再经过 h能到达南京。6.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 m,第2s内通过 m,前5s内通过 m,再过4s又通过 m。7. 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8. 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5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某驾驶员想测试车速为90km/h的安全距离。现若汽车正以90km/h的速度在某公路上匀速行驶,该驾驶员突然发现前车(塑料模型车)有紧急情况,经过1s(反应时间)后立即制动刹车,又经过4s滑行60m后车停止,则:(1)该次测试过程中的安全距离至少是多少米?(2)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