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329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图片:江南风情师生齐读:忆江南(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向我们描绘了风景如画的古代江南,那么,江南地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溯早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吧!新课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建立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后,公元317年,镇守

2、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2.统治【史料链接】材料一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世说新语崇礼材料二元帝对王导,以“仲父”相尊。成帝时给王导手诏,用“惶恐言”“顿首”“敬白”,中书作诏则用“敬问”。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政治的特点。答案提示:特点:“王与马,共天下”;依靠大贵族进行统治(门阀政治)。3.北伐【图片链接】【问题探究】“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典故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有什么愿望?这一愿望最终实现了吗?分析原因。答案提示:与“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祖逖,他怀揣着恢复中原的崇高愿望,渡江北伐。由于东晋朝廷对

3、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4.繁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5.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政权更替2.疆域变化3.共同特点(1)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定都,都是偏安的朝廷。(2)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3)各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齐朝23年。(4)疆土越缩越小,到陈时缩至最小,力量也很弱,最终灭亡。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史料链接】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

4、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问题探究】(1)据材料一,分析西汉时江南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何时?(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答案提示:(1)西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2)南朝时江南地区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原因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劳动力、生产技术北方人南迁,

5、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生产工具和先进技术社会环境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地理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人民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图片链接】【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提示:农业:(1)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南方稻米产量超过北方,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2)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水碓、水磨广泛使用。(3)围湖造田。手工业:(1)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高。(2)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3)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课堂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时期。在此期间,北方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地区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统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