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328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视剧锦绣未央演绎了南北朝时期,北凉与北魏之间的恩怨情仇。北凉是内迁各族建立的十六国之一,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怎样的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了解北方各族之间斗争与交融的历史。新课探究一、淝水之战1.

2、前秦的建立【人物链接】苻坚【具体解读】苻坚,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2.战争概况项目前秦东晋领导人苻坚谢石、谢玄兵力80多万8万结果失败胜利胜利、失败的原因民族矛盾尖锐,士气低落;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士气高昂;指挥得当影响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问题探究】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苻坚拥有80多万兵力,却不能统

3、一江南,这是为什么?答案提示:从前秦方面看: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劳师远征,苻坚指挥失误。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图片链接】【问题探究一】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潮流?答案提示: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潮流。【问题探究二】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何时统一的北方?答案提示:鲜卑族;439年。2.孝文帝迁都【史料链接】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

4、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平城地处塞北,气候寒冷干燥,变化无常,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差。北魏尚书令王肃写了一首悲平城的诗,诗中这样描述平城的景象:“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苍松无罢风。”早在太武帝时期,就有过迁都邺城的打算。【问题探究一】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北魏的都城有什么特点?答案提示:北魏的都城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孝文帝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平城气候干旱,经济落后;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构成威胁;同时平城也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首都。【问题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有何历史意义?答案提示:有利

5、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继续进行改革;有利于控制整个国家,同时也避开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民族的交融。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措施材料一(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二 材料三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材料四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材料五北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吏没有固定的薪水,只靠战利品作为奖励。统一黄河流域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

6、活,大量贪污,残酷搜刮百姓,这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统一北方后50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为此北魏政府向汉族统治者学习,发给官员俸禄以缓和社会矛盾。材料六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问题探究】结合以上材料,列举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答案提示: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2)影响材料一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

7、,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材料二“汉人胡食”“胡人汉服”。【问题探究一】结合材料一、二,说一说孝文帝改革起了什么历史作用。答案提示:少数民族与汉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取得巨大进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问题探究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答案提示: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三、北朝政权更替四、北方地区的

8、民族交融【图片链接】【问题探究】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答案提示:一方面,当时居住在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改变了过去本民族的游牧生活习惯。汉族人民也向少数民族人民学习了很多东西,如汉族妇女学会了蒸馍和烙饼技术,北方少数民族妇女学会了采桑养蚕。总的趋势是黄河流域的生产关系逐渐封建化。课堂小结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439年,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由于北方各族的内迁,各民族杂居相处,民族交融成为历史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迁都洛阳,并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统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