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 光的世界 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258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 光的世界 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 光的世界 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 光的世界 学情评估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举办了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听写的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原理解释相符的是()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2如图所示为日落的咸阳湖,晚霞弥漫整个天空,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用手机拍此美景时,手机上的彩色画面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A.红、黄、蓝B.红、绿、紫C.红、黄、绿D.红、绿、蓝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能达成该

2、目标的光学元件有()A.B.C.D.4手机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但是不控制看手机的时间,会影响人们的视力。长时间看手机可能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造成近视。下列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A BC D5关于光学显微镜和光学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凹透镜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C.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6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同学们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B.小孔必须是圆形的C.

3、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D.塑料薄膜上形成的像是虚像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C.将两个面分别朝上放在桌子上,更容易被发现的是磨砂面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82023绵阳期末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可以用手机扫描张贴在收银台上的“付款码”。手机扫描“付款码”相当于给“付款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A.扫描时“付款码”可以放置于手机摄像头3倍焦距以外B.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似C.摄像头上落了一

4、颗小砂砾会导致传感器上成像模糊D.将手机远离“付款码”时,成的像将变大9多选某录播教室装有一种单向透视玻璃,这种玻璃可将教室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因为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10多选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 cmB.

5、当u8 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C.当u1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距变小,像也变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1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在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现象。12医院、门诊专用的消毒灯主要是利用进行消毒工作的。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源泉,太阳主要通过(前两空均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把温暖带给地球。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

6、(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13传统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名扬世界,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缕缕茶香随着杯口的“白气”升腾扩散,绿茶看起来是绿颜色的,是因为茶叶(填“反射”或“吸收”)绿光;透过玻璃看到水中茶叶片变大了,是因为加水后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片处于(填“2倍焦距以外”或“小于1倍焦距”)的范围。1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增加光线。(第14题)15为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球的

7、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未画出),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第15题)(1)若只将蜡烛缓缓地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填“近”或“远”)处的物体。(2)若只将光屏缓缓地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远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具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162024常州期末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较为麻烦。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

8、过程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采用了(填“长”或“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接近(填“1倍”或“2倍”)焦距处。17模型构建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角为,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应适当(填“增大”或“减小”)。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8如图甲是小刚在家对着镜子做健身操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小刚看到镜中自己膝盖上A点的光路图。192023四川遂宁请根据图中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

9、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02023东莞一模如图所示,从水中向空气中发出一条光线,折射光线为OA,OA又刚好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请作出水中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8 mm和3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中出现两个像,导致重影,影响实验效果。(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3)把白色光屏移到像的位置,(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4)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

10、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222024泰安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由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1)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观察到纸板F上的反射光“不见了”。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其目的是探究。(2)在实验中小明还发现,随着入射光位置的不断改变,反射光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它们始终位于ON两侧,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入射光的位置进行实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3)如图甲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

11、原来的反射光OB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中。(4)如图乙所示,标有角度的半圆形硬纸板ENF竖直放置,平面镜紧贴硬纸板水平放置,用激光笔贴着硬纸板射出一束光沿着A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填“OB”“OC”或“OD”)方向射出。232024成都青羊区期末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小明不小心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了少许,则他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透镜置于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2,

12、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位置A之间的距离为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3)实验中小明找到一个凸透镜,想探究其焦距是否准确。如图3,他先将凸透镜固定,再把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位置,然后将光屏逐渐远离透镜,移动过程中,若光屏上光斑的大小(填“逐渐变大”“几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则说明点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4)在测量焦距时,小明发现在光屏上光斑的外侧还有一个暗环,他猜想可能是凸透镜的边框造成的,于是拆除边框将凸透镜固定在原位置,进行实验发现暗环仍然存在。他认为暗环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形成。若光源在左焦点

13、处,光屏在右焦点处,如图4所示,则暗环的面积为(用、D表示)。答案1D2D3D4C5B6C7D8A9ACD【点拨】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对比明显,观摩效果更好,故A正确;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在玻璃上会发生折射和反射,故B错误;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说明光线能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故C正确;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正确。10ABC【点拨】当物距与像距相等时,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2f10 cm,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f5 cm,故A错误;当u8 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

14、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当u15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20 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小,像也变小,故D正确。11三棱镜;色散12紫外线;红外线;等于13反射;小于1倍焦距14缩小;虚;入射15(1)远(2)前;发散16短;1倍【点拨】照相机的焦距较短,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1倍焦距,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1745;45;增大【点拨】如图,1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3,而3902,则901

15、,由题知洞口朝向正东方向,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则反射光线朝正西的水平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入射角为45,即145,所以901904545;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角1减小,根据901可知应增大。18如图所示【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作出膝盖上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与眼睛B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OB,则AO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9如图所示20如图所示21(1)3(2)位置(3)不透过;虚(4)不变22(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分居在法线的

16、两侧;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具有偶然性(3)光路是可逆的(4)OD【点拨】(1)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其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随着入射光位置的不断改变,反射光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它们始终位于ON两侧,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寻找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避免结论具有偶然性。(3)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OB射向镜面时,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体现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用激光笔

17、贴着硬纸板射出一束光沿AO方向射向平面镜,可知AO为入射光线,由图示可知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为60,因DON60,故OD为反射光线,则沿AO方向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OD方向射出。23(1)左(2)L02L(3)几乎不变(4)34D2【点拨】(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小明不小心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了少许,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烛焰“移动”的距离应小于像“移动”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2)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位置A之间的距离为L,交透镜置于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第二次实验的像距应等于第一次实验的物距,即B到光屏的距离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3)把点光源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此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会在光屏上出现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即光屏上光斑的大小几乎不变。(4)透镜边缘以外的光线沿直线传播,以内的光线会发生偏转,二者之间会形成一个没有光线的黑色区域,这就是暗环,如下图所示:图中凸透镜正好相当于大三角形的中位线,那么大圆的直径就是2D,半径是D,小圆的直径就是D,半径就是12D;那么暗环的面积为D2(12D)234D2。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教科版(2024)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