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章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共2节)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143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章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共2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章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共2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章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共2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章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共2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章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共2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2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5章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教案(共2节)第1节真菌、细菌和病毒教案一、教材分析真菌、细菌和病毒是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重要章节,也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和功能之后,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只要旨在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还涉及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物探究能力的重要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2.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并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方式。3.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

2、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利弊。【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3.增强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和分类。2.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理解病毒的特殊性质,包括它们既不是细胞也不是生物的特性。2.认识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双面性。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

3、已经接触过细胞的基本知识,但对微生物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微生物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法】:1.讲授法:讲解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学法】:1.观察法: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有关微生物的信息。2.比较法:比较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归纳法:归纳总结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

4、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真菌、细菌和病毒相关的图片,如蘑菇、发霉的水果、感冒患者、消毒场景等。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现象分别与哪种生物有关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二)新课讲解1.真菌(1)展示各种真菌的图片,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多细胞真菌有菌丝和孢子,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的形态)。(2)讲解真菌的生殖方式,如孢子生殖。(3)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真菌(蘑菇、木耳等)、药用真菌(灵芝、冬虫夏草等),以及真菌引起的疾病(脚气、皮肤癣等)。2.细菌(1)展示细菌的形态图片,

5、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介绍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集中区域等)。(2)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3)强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以及一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乳酸菌发酵、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等),一些细菌会导致疾病(如肺炎双球菌引起肺炎等)。3.病毒(1)展示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介绍病毒的组成(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2)讲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3)举例说明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新冠等,同时介绍疫苗的作用原理。(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2.给出以下讨论问题:(1)如何区分真菌、细菌和病毒?

6、(2)真菌、细菌和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3)怎样预防由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3.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四)课堂总结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2.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如真菌和细菌的结构差异、病毒的寄生生活等。(五)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2.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由真菌、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并写出其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预习下一节内

7、容。七、板书设计真菌、细菌和病毒板书微生物的定义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特征:1.真菌:细胞壁、多细胞结构、繁殖方式 2.细菌:单细胞、无细胞核、繁殖方式 3.病毒:非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繁殖微生物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利弊)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相关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讨论引导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

8、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第2节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教案一、教材分析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是对之前生物多样性、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传染病等内容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微生物。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并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2.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等。3.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在食品、医

9、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4.学生能够认识到微生物可能引起的疾病,并了解预防和控制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生物的特性。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够培养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2.学生能够意识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了解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2.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教学难点】:1. 微生物的微观结构和生命活动原理。2.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四、学情

10、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对微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和生命活动原理缺乏直观了解,可能对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感到陌生。此外,学生可能缺乏实验操作经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和探究。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3.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六、

11、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微生物的视频,展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多样形态。2.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接触过哪些与微生物有关的事物?”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二)新课讲授1.微生物与食品制作(1)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发酵食品图片,如面包、酸奶、泡菜等,提问:“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的作用,重点介绍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原理。(3)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或发酵面团,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微生物与疾病

12、防治(1)教师讲述一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肺炎、艾滋病等,介绍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2)提问学生:“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疾病防治的关系。(3)教师讲解疫苗的作用原理,介绍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以及微生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注意什么?”3.微生物与环境保护(1)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污水排放、垃圾堆积等,提问:“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能发挥什么作用?”(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垃圾降解、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3)教师介绍微生物在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

13、树立环保意识。(三)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微生物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强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微生物,趋利避害。(四)课堂练习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巩固所学知识。(五)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2.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应用技术,并写一篇简短的报告。七、板书设计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板书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 真菌 病毒微生物的作用: 自然界:分解有机物、物质循环人类生活:食品、医药、工业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与预防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讲解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担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良好的卫生和健康意识。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苏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