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57926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第1课 光源.4第2课 光的传播.4第3课 光的反射.5第4课 七色光.6第二单元 热传递第5课 热传导.7第6课 热对流.8第7课 热辐射.9第8课 物体的传热本领.11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第9课 地球的表面.12第10课 火山和地震.13第11课 地球的内部.14第12课 地表雕刻师.16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13课 云和雾.18第14课 露和霜.18第15课 雨和雪.19第16课 水滴的“旅行”.21第五单元 人体“司令部”第17课 刺激与反应.22第18课 从刺激到反应.24第19课 我们的大脑.24第20课 大脑的

2、开发与利用.25专项学习 向科学家那样.26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第1课 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1)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2)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工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4.按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1)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通过发热激发出光的光源叫热光源。(2)不需要发热就能发光的光源叫冷光源,如萤火虫、LE

3、D灯等。5.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1)蜡烛燃烧发光:化学能转化为光能。(2)给细钢丝通电,让钢丝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6.通电时千万不要摸钢丝。第2课 光的传播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玻璃容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3.当三张硬卡纸的小孔与手电筒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4.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射击瞄准、排齐队列、皮影表演等。5.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6.做小孔成像实验。(1)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2)

4、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3)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第3课 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2.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镜面、玻璃表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静的水面等物体的反光效果都很好。3.月球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时,在月球表面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一部分光进入人眼,因此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亮的。 4.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像就越多。5.平面镜中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是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6.制作一个潜望镜:潜望镜

5、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7.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第4课 七色光1.彩虹是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2.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3.彩虹从外圈到内圈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4.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5.制造“彩虹”。(1)用镜子制造“彩虹”: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2)用水雾制造彩虹: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

6、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3)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手持三棱镜,让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整三棱镜的角度,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在地面上形成七色彩带。 6.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7.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光=紫光,绿光+蓝光=靛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8.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此时圆盘呈现白色。9.红、绿、蓝叫色光的三原色。其他色光可由三原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二单元 热传递第5课 热传导1.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

7、心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2.下图中,烧杯里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水槽里的冷水温度逐渐升高,最终温度相同。3.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4.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5.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6.两个物体发生热传导的条件:两个物体要直接接触,两个物体要有温度差。7.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烙饼、量体温、电热毯、冷敷或热敷、电烙铁作画等。第6课 热对流1.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红色的热水会上升,遇到顶部的冷水后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

8、下流动。2.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遇到水面的冷水后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烧杯壁下降,到达杯底后再次聚向杯底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当水烧开沸腾时,木屑也一同上下翻腾着。 3.线香冒出的烟先向上流动,再四散向下流动,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4.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5.热对流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6.制作简易走马灯。(1)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2)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2)在杯底穿一根细绳,用牙签固定。(4)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5)

9、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7.走马灯原理:“走马灯”是通过蜡烛将空气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使“走马灯”转起来。第7课 热辐射1.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几乎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2.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3.做一个简易太阳灶。(1)用纸板做一个支架。(2)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3)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4.太阳灶与太阳光的角度、锡纸的凹陷程度都会影响太阳灶的加热速度。5.使用热熔

10、胶枪时注意安全。6.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7.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三种传热方式中,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8.如图1所示,炉子和水壶的主要传热方式为热传导;水壶中水的主要传热方式为热对流;小朋友坐在炉子旁边感到温暖的主要传热方式是热辐射。 9.如图2所示,炉灶与锅外壁之间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和散发出的水蒸气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焰、锅等向周围物体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第8课 物体的传热本领1.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传热快慢程度:铜铝钢塑料木头。2.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

11、;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3.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蓬松的棉被和双层窗户中都有空气做隔层,有助于保温。4.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其次是地板,站在地毯上会感觉温暖。三者的导热能力:瓷砖地板地毯。导热能力越强,脚底的热散发越快,感觉就会越凉。5.厨房里用的锅一般选择铝、钢、铁等金属材料,这是因为这些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铲子或锅的手柄一般选择用木头或塑料等材料,这是因为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6.冬季,用塑料薄膜和草绳把树干包起来,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帮助树木保温,使树更容易过冬。7.在寒冷的地区建造房子时,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12、8.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在设计制作保温盒时,应尽量选择一些热的不良导体作为材料,这样做出来的保温盒的保温效果会好一些。(1)锡纸表面像镜子一样光亮,可有效阻挡热辐射。(2)泡沫板内有很多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热传导。(3)塑料管中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热传导。锡纸保温盒 泡沫保温盒 塑料管保温盒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第9课 地球的表面1.常见的地球仪有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两种。(1)政区地球仪展示区域行政划分,表面一般是光滑的。(2)地形地球仪用来描述陆地海拔变化和不同的海洋深度,表面一般高低起伏不平。(3)这两种地球仪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

13、颜色的含义也不同。2.我国地势特点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 3.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4.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5.海底的地形同样起伏不平,有山脉,也有盆地、平原,以及深浅不一的海沟。6.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盆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7.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地形海拔特点高原海拔较高,在10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

14、,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平原海拔较低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第10课 火山和地震1.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2.模拟火山喷发:用番茄酱模拟岩浆,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山体,用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用玻璃管模拟火山通道。 3.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4.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5.火山喷发的好处: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火山分布地区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火山活动可以改变地形形成美丽的景观等。6.模拟岩层

15、褶皱和地震的形成。(1)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2)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7.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8.地震的危害: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9.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10.地震逃生口诀。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厨房有危险,厕所

16、把身藏。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11.报警电话:110;求助电话:119。第11课 地球的内部1.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约12千米。2.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1)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壳是最薄的圈层。(2)地慢: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温度和压力极高。外地核是液态,内地核是固态。 4.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一个煮

17、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5.一些科学家认为,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而最外层的地壳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随之运动起来。6.地震是人们直接感知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更普遍的地壳运动则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8.在“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的实验中,泡沫块的运动模拟的是地球板块的运动,淀粉糊的运动模拟的是岩浆运动。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9.喜马拉雅

18、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系。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第12课 地表雕刻师1.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1)内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些是猛烈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有些是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地隆起。(2)外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往往是缓慢的,如温度、风、水等的作用。2.冷热变化会对坚硬的岩石产生影响,导致岩石被破坏,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反复的变化下会逐渐破碎。3.风的侵蚀和堆积。(1)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中挟带的沙碰

19、到岩石会磨蚀岩石,形成独特的风蚀景观,如敦煌雅丹地貌。(2)风会将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形成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在风的速度减慢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或沙漠。4.水的侵蚀和沉积:水流会带走泥土,产生沟壑,造成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同时,水还有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5.冰川、海浪等也能改变地表的形态。6.地表形态的改变与影响因素:破碎的岩石温度变化;岩石女王头像风的侵蚀;海边沙丘海风和海水搬运的沙砾堆积;弯曲的亚马孙河水的侵蚀;海蚀拱桥海浪冲刷侵蚀;溶洞水的侵蚀。 破碎的岩石 岩石女王头像 海边沙丘 亚马孙河 海蚀拱桥 溶洞7.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

20、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如玄武岩、花岗岩都是岩浆岩。岩浆岩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玄武岩 页岩(2)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如石灰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3)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如大理岩是变质岩。(4)岩石不是永恒不变的,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因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发生相互转换。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13课 云和雾1.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

2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云和雾的本质是一样的。2.云的形成: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3.做“人造雾”实验。(1)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2)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3)在量筒中倒温水是为了更容易观察到雾的形成过程。如果加热水,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加冷水,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4.雾和云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5.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为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6.霾是当下存在的一种比较严重的

22、大气污染现象,和雾并不是一回事。第14课 露和霜1.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露 霜2.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3.露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4.形成霜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5.“人造露和霜”实验。(1)垫湿毛巾的目的是增加杯子周围的水蒸气含量。(2)加盐前,杯子外壁出现的是小水滴;加盐后,冰水温度急剧降低,杯子外壁出现的是小冰晶。(3)将杯中加盐的冰水倒掉,杯子外壁的小冰晶会慢慢融化成小水滴。 6.白露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7.霜降为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23、,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8.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第15课 雨和雪1.雨是液态的水,雪是固态的水,雨和雪是自然界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2.“模拟雨的形成”实验。(1)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可以使培养皿底部的温度降低。(2)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培养皿底部。(3)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落到烧杯中。3.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4.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5.冰晶在

24、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6.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边形。7.雨夹雪是固液混合形式的降水,冰雹是固态形式的降水,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雨夹雪 冰雹 冻雨8.我国有句关于雪的谚语“瑞雪兆丰年”。大雪盖在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可以保护农作物不受冻,还能将土地表面和农作物根部的害虫冻死。9.下雨和下雪都能增加降水量,缓解旱情,增加生活用水的储量。第16课 水滴的“旅行”1.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2.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

25、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3.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4.红色箭头代表上升的过程,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蓝色箭头代表下降的过程,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引力。水循环示意图5.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1)组装好水循环模型。(2)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3)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4)“小池”内的水会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罩子附近,在罩子内侧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会掉落到“小池”内,如此循环往复。第五单元 人体“司令部”第17课 刺激与反应1.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

26、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2.听到闹钟响时起床,闹钟响是刺激,起床是反应。3.肚子痛时跑向厕所,肚子痛是刺激,跑向厕所是反应。4.看到绿灯亮时通行,绿灯亮是刺激,通行是反应。5.听到“秋游”时欢呼,“秋游”是刺激,欢呼是反应。6.不同的人,反应快慢是不同的。通过专业的训练,可以提高人在某些方面的反应速度。7.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起跑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8.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如听到爆竹声捂耳朵,脚、手被扎时迅速缩回。听到爆竹声捂耳朵 脚、手被扎时迅速缩回9.人

27、的反应存在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需要脑的复杂工作;另一种是不需要脑的简单工作,即由脊髓做出直接反应,这种情况的反应速度比前一种快。第18课 从刺激到反应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 脑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2.脑和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 脊髓中心。3.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 周围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4.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做出反应。5.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6.神经传递示意图。7.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过程:感受器(眼睛)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组织

28、(如手臂、腿部、腰部等处的肌肉)。8.分布在全身的神经是不同的,有些地方分布多,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敏感;有些地方分布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模糊。9.按皮肤敏感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指尖皮肤、手背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处皮肤。10.橡皮落在手背上的反应时间比落在脚背上的反应时间短一些。11.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12.视觉错觉是指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出现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13.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14.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柱中间,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15.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16.

29、保护脊髓: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等。第19课 我们的大脑1.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2.认识大脑的轻重与模样。 脑的质量 大脑的大小和形状 大脑的表面(1)成人脑的质量约1400克,其中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的80%。(2)大脑的大小、形状与并拢的双拳差不多。(3)大脑表面像核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4)大脑的软硬程度与豆腐差不多。大脑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粉色的。3.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4.大脑具有记忆功

30、能、识别功能、控制功能、推理功能、创造功能等。5.大脑的分工。(1)左脑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2)左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右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3)大脑在工作时,不是所有部分都参与同一件事情,它的各个部分是有不同分工的。如果大脑分管相应功能的区域受到损伤,该功能就会受损。(4)面对复杂情况时,大脑的不同部分也会合作。第20课 大脑的开发与利用1.脑科学发现了神经之间的联结方式,学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等。(1)气泡图可以表示各项间的并列关系。(2)鱼骨图从“尾”至“头”的轴线可以表示

31、各项间的逻辑顺序。2.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3.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人工智能未来可运用在生产、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5.大脑的保护。(1)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2)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一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产生疲劳感,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3)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4)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利于大脑的健康,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1.现代科学研究的分支越来越细,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

32、、技能,很难满足一项工程的全部需要。因此,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需通力合作,才能使一项工程圆满完成。2.计算机工程师:主要负责维持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负责空间站与地面的稳定联系,负责控制空间站的机械臂等。3.材料工程师:寻找适合制造太空飞行器的各种材料,跟踪研究这些材料处于外层空间站时的表现和变化。4.食品工程师:研究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要的食用方便、营养丰富而又美味的太空食品。5.心理咨询师:追踪、干预宇航员在外层空间生活的心理活动,以及在他们回地面后提供及时的心理治疗等。6.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合作也很重要。成员间的交流碰撞可以集思广益,激发创意;组内形成的共识可以促使组员相互配合,主动地完成分内工作。7.工程师一般的工作流程: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五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