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732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专题14:记叙文之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好一朵木槿花宗璞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

2、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

3、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

4、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

5、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好”字一语双关,既指木槿花外形的美好,又指它内在的品质优美。B第一段的“偶然”,前两个是漫不经心的意思,后一个是出乎意料的意思。C文章写紫薇娇气没有开花,写木槿两度开花,是为了反面衬托木槿的坚强。D本文用语优美,句式灵活,意蕴丰富,体现宗璞语言诙谐,明白如话特点。2阅读全文,把握作者对木槿花态度的变化:不在意_欣赏、赞美_期待3请赏析句子。(1)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

6、,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赏析加点字)(2)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4第段作者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5本文与紫藤萝瀑布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所寄托的情思。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语言张蕾含着热泪看完了电影了不起的老爸,当一直陪伴视障儿子奔跑的老爸肖大明决定松开父子间连接的红绳,放手让儿子独自奔向终点时,从那坚定、自信的眼神中我读到了父亲深远而厚重的爱!这种放手意味着亲情的解绑,戳中泪点的同时却引人深思,虽然肖大明用力抛开了绳索,却抛给了孩子独立奔跑的能力。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

7、就像影片中的肖大明,以他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陪伴我们姐妹仨成人成才。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虽说山清水秀,但落后封闭。父母都是镇上小学的老师,工资微薄,生活清贫。我们姐妹仨就在他们任教的学校上小学。每天清晨,晨读开启了充实的一天,坐在三张小板凳上,我们扯开嗓子读课文,只等到母亲叫一声“吃饭了”!中午到了,父亲打开收音机,开始了每日一听。评书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高山下的花环等,一部又一部,一天又一天夜幕降临,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姐妹仨奋笔疾书,因为父亲说:“我和你母亲除了供你们上学,也给不了你们更多了。你们能上到哪儿,我们就供你们到哪儿。”我们知道路要靠自己走,但路上一定会有父

8、母追随的目光。后来我们姐妹仨都到县城读中学了。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县城读书,作为12岁的孩子十分不舍和不适应。于是,为了排解我们的思乡之情,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荣县中学校门口便时常出现一个矮矮胖胖拎着大包小包的身影,那就是我们的父亲。从家里的咸菜、辣酱,到父亲自制的充电灯、床用小书桌、再到他自己梳理的初三、高三复习提纲,包里无所不有。因为这个时常出现的身影,我们虽然是住校生,但我们姐妹仨依然过得自信而快乐,也先后考入理想大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张家三千金”,父亲乐呵呵地说:“一人一张大学文凭,就是父母给你们的嫁妆。”是的,父亲能给我们的就是自立自强好学的品格。别人问父亲教育孩子的秘诀是什么,父亲说:

9、“没有秘诀,只有爱!”等我们有了孩子后,父亲依然说的是:“你们要爱孩子、疼孩子、关心孩子!”依然记得每个新学期开学前,父亲都要把我们姐妹仨召集在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父亲说:“来,老大先说说数学怎么提升呀?”“二娃,这学期的目标是什么呢?”“三儿,你这个爱乱跑的毛病怎么克服?”依然记得我们姐妹仨考上大学后,不管路途有多远,父亲都要亲自把我们送到学校,还反复叮嘱:“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作为学生,就是要读好书、学好本领,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依然记得大学毕业后大姐回到母校荣县中学教书,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召开家长会,爸爸去了。在大姐还没有说开场白时,他老人家站了起来,“我是张老师

10、的父亲,请相信我的孩子会尽心尽力教好你们的孩子,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知道教师的天职是什么!”因为父亲的相信,大姐30年来一直扎根于基层教育,尽心尽力教导学生,成为省特级教师和省首批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只是衰老和时间是人类永远无法战胜的东西。父亲退休后不久就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虽然家人一直精心照料,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一点一点失去正常的沟通能力。在经历多次走失、摔跤、手术后,他再也未能回到家。“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的这句诗让我感慨万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年轻过,他们奋斗过,他们贡献过,虽然时间困住了他们,虽然他们可能已经忘记了吃饭、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甚至已经

11、忘记了回家的路,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爱你。无论何时何地,父亲曾经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向我们表达的爱,我们会永远铭记。6本文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有同学说文章第段多余,删去更好。请说说你的看法。8第段画线句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是的,父亲能给我们的就是自立自强好学的品格。9请结合全文,谈谈第段中加点词“永远”的表达效果。无论何时何地,父亲曾经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向我们表达的爱,我们会永远铭记。10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父亲与“我们姐妹仨”的故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简要概括。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在松林里睡眠李汉荣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

12、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凤凰山离我家有十几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风凰山掩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13、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有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

14、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进着任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

15、,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11阅读选文段,理清文章脉络,补全内容。段落概括内容“我”走进松林,看见小蘑菇。A松林中“我”看见蘑菇,它们在“我”熟睡时“醒”来。B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中的画线句子。13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14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阅读我是一抹青稞,完成下面小题。我是一株青稞六月中旬,站在青稞地边,麦浪波海汹涌,天空云朵翻卷,大地一派生机。省著名军旅作家一行数人深入门源调研青稞种植基地。阳光正浓、他们深情

16、地眺望着无垠的绿野。【甲】成千上万的麦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齐整地律动着,摩挲着,交织着,洋溢着田野应有的活力。看着远方客人眺望天地的热切目光,一文友调侃道,这有什么看头,我就是在青稞地里长大的。我也情不自禁冒出一句来,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几人领首附和,是啊,我们几人都是门源这块水土养大的。这样一说,一抹温情袭上心头,那是由来已久的情感,是对青稞深情的回顾,似那旋绕的袅袅雾岚在心里悄然升腾。几人移步,沿着青稞地边缘小路而上。在一环形高地上,举目四野,我对那滚动着远去的绿浪行注目礼。天地辽阔,一抹朴素的青绿铺天盖地,两三家红瓦白墙的人家散落在青绿之间。麦浪起劲地向一个地方滚滚而去,几

17、分静谧恬适的油画感,一派兴旺丰收之气象,令人心旷神怡,神思飞扬。从青稞地边回来,眼前不时闪烁着那如大河般翻卷的蔚为壮观的景象,恰似有无数鱼儿在宽阔的大海里翻着波浪,欢快喜庆,宁静祥和。暗自忖度,写作多年,吟咏着家乡的一草一花,却对养育了一方苍生的青稞一直以来着墨寥寥,有意无意间忽视了。朴素讷言的青稞长期以来作着油菜花的陪衬,就像生活中,我们常常钟情于那一轮玉盘,深情款款地注视着,而对寥落的星星很少投去多情的目光。如果不是今天远方客人造访,特意去青稞地边转转,我还没有这样用心地关注过这片土地上的这个古老如青铜、沿着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的农作物,就如很多时候一样,熟悉的东西往往被忽略了。感谢这样的机

18、缘,让默默陪我多年、哺育我多年的青稞再次纳入我的视野,重新走进我的心里。一种别样的情愫开始在心中纠缠,恰似与一位故友又重新开始交接,回首多年来对彼此的牵挂。又一个清晨,我信步来到城外,踽踽独行在青稞地边。在苍茫气韵的笼罩下,风簌簌作响,有些微冷。青稞摇晃的幅度不大,抒情地弯下身去,又以舞者的妙曼回过身来,没有在艳阳下的那般激情,而是沉郁的,在铅块般沉重的天空中,在水汽稠密中,停下了摇曳的身姿,静止那么一时片刻。我与它们在同一地平线上,倾听扑捉着静如画面之中的声响。那一株株轻仰的半透明的穗头在停止下来的时刻,用心地竖着耳朵在倾听,似乎进入了对天地聆听的状态;那穗头恍若小兽们竖起的支支灵敏机警的耳

19、朵,似乎在揣测大自然的风云变幻,要随时做出反应的样子来。此刻,我似乎窥探到了它们的秘密,窥视到了它们的忧伤、欢乐。不觉感悟到,生命都是一样的。警觉的,防范的,面对狂风骤雨时是凌乱的,惊慌失措的,但又是坦然的,勇敢的,接纳着冰雹、风霜、命运的差遣;在随风东倒西歪中,那根须却始终吸附着大地,吸盘一样咬定不放,是固执的,坚守的。细细打量,青稞正是以这紧贴地面的生存姿态,在时间无声的流逝中展示着生命的无言与坚守。远处巍峨的祁连山在铅灰的云团里似隐似显,偶露峥嵘。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象,属于高原,属于高天厚土。过了数日,心里牵着什么。在一次晚饭后,兴起,又一次漫步于田地边。【乙】墨绿的原野中,一株株青稞

20、在时日推进中,在劲风吹拂下,茎杆渐趋粗拙,身子慢慢倾斜,谦谦君子般向大地垂下沉甸的头,鞠着腰身致意。穗首的麦芒向同一个方向微微领首,在轻微的抖动中,吟出清越悠扬的声调,随风飘扬。在地塄边坐下来,一股清甜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心里涌起无边的亲切来。山坳间,浅绿嫩绿洗染的村落,稀稀疏疏中显出一份简洁沉静;田野里,枝枝叶叶也拥挤,也疏朗,纠缠着亲情与婉约,让人遐想。这是一块氧气稀薄、贫瘠寒凉的土地,有些挑剔的生物是不愿落脚此地的。多少年来,这个学名叫裸大麦的生命用并不饱满的收成,竭力滋养着这方土地上百姓寡淡的生活,养活着清瘦的日子,让人感念。深情地抚摩着无边无际的田野,扪心自问,我怎么能与你生分呢?

21、在沉甸甸的岁月里,唯独青稞是万万不该忘却的呀!我为自己的忘却深感愧疚,愧疚于我生长的土地,愧疚于给予我食物、哺育我成长的青稞。凝神静思,童年的时光流转,在青稞毕剥的拔节声响中,在浓冽的麦香中,稚嫩的我,与青稞一起成长。正如作家艾青的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我的亲人满山遍野,守候着这方高天厚土。我们选择在此落脚,在此生生不息,在青稞地滋养下,日复一日,创造着属于这块天地的幸福。万物生,万物荣。眼前的青稞地,还如当年一样茂盛青翠,它们饱饱地吸纳着日光和地气,体现出高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质感,坚韧而独特。举目四野,六月间的青

22、稞正在结穗灌浆,瘦弱矮小,多像一路走来的我!少年时的那份纤弱、轻狂、不知深浅,经季节之风吹日晒,受世俗之熏染陶冶,不再挚着轻飘飘的头颅,而以饱满成熟的色泽伫立于天地间,懂得了深植泥土、脚踏实地,走向成熟之季,结出生命之果(取材于马玉珍的文章,有删改)15文章记述了作者对青稞的认知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全相关内容。在青稞种植基地调研时,客人热切的目光引起“我”对青稞的关注,“我”注目的青稞,发现了它的朴素讷言,它重新走进“我”的心里;又一个清晨,在青稞地边,“我”细细打量紧贴地面生存的青稞,认识到了它的_,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慨叹;数日后,“我”又一次漫步于青稞地边,看着向大地致意、竭力滋养百姓的青

23、稞,感受到了它的_,心生感念,也让“我”扪心自问,对青稞充满_之情。16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体会其表达效果。17文章第段写到“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第段写到“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8作者在文中打写了很多感悟,请选择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阅读心得。阅读文段,完成练习。妈妈的特异功能高小宝我喜欢在网上购物,看到好的东西,也不管实用不实用,自己会不会用,总是先买回家再说。前段时间,我买了一台烤箱,看到网上介绍的那些功能,想到自己买回来就能烤各种健康美味的面点,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东西买回来后,只烤

24、了一次,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因为不但要自己发面,而且要消耗大量时间,面点的口感也差,我只得将这些东西束之高阁。妈妈来看我,看到烤箱上布满了灰尘,便怪我乱买东西。结果,我前脚去上班,妈妈就围着烤箱研究起来。等我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充斥着面包的香味。这台烤箱我当初并不怎么会用,也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把那些开关设置弄明白的。一问,妈妈倒挺淡定:“有说明书啊。”我被妈妈广博的见识所震惊,因为说明书上的大部分文字都是韩文。妈妈努努嘴:“不还有图呢。”我一时语塞,可转念一想,妈妈的确有这样的才华,她总能把别人搞不明白、做不好的事,用自己的方式和思维处理好,令人刮目相看。比如,妈妈会用多到你记不住的针法织毛衣,她

25、会记得我们家几乎所有亲戚的生辰八字,我们家的人情往来、每月开销,她不用本子记账,随口说来,准确无误。妈妈的这些表现,在我看来就像拥有特异功能一般,可直到有一年国庆节,我和妻子开车回老家才发现,有些事并非如此。进我们村有两条路,一条是柏油路,一条是土路,任谁都会选择柏油路走。可是那天在柏油路口,我们竟遇到了妈妈,这里距离我家其实并不近。我问妈妈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妈妈说:“早上咱家飞来只喜鹊,我就估摸着你要回来。”回去时,妈妈说:“村里要安装自来水管道,柏油路挖断了,咱们得走土路。”我笑道:“多亏在这里遇见了你,不然我们又得绕个大圈。”到家后,碰上隔壁邻居,她和我开玩笑道:“怪不得你妈天天顶着

26、太阳往大路上跑,就是在等你啊,总算没让她白跑。”原来,妈妈为了给我指路,自己每天来回折腾,与喜鹊没有半点关系。上大学那会,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一个人正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输液,妈妈打来电话,怕她担心,我没有告诉她自己生病的事。挂掉电话后不久,和我在同一个城市的表姐就打来电话,问我在哪家医院住院。我心里奇怪,她怎么知道我生病了。表姐说:“你妈打电话跟我说的,让我一定要来看看你。”我讶异极了,难不成妈妈有千里眼?表姐为我解开了谜团:“你妈说,平时给你打电话,你总是说不了几句话就挂断,而且给你打完电话,隐约听见有人喊35床,还说你说话的语气很平静,不像一贯那么大声,你妈就猜你生病了。”我听后阵阵惭愧,妈妈

27、说得很对,每次她给我打电话,我都烦她一句话反复说,嘘寒问暖,唠唠叨叨,好像我这么大了都不会照顾自己,会上当受骗。所以跟她说话时,我既没有耐心,又没有好脾气。就算她意犹未尽,我也会粗暴地打断,或者以急着上课、吃饭为借口搪塞她。正因为我以往的急躁表现,才让妈妈对我今天能和她心平气和地通话感到反常。那一刻,我的头脑中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电话那头的妈妈,一边小心翼翼地和我说话,一边聚精会神地捕捉我的动静,即便觉察到异常,她也担心触怒我而不敢直接问,只能靠自己判断、猜测,再托人前来印证,那时的妈妈一定很焦虑、很煎熬吧。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妈妈都是普通人,她们一样会茫然无措,生病衰老,需要被保护和疼惜,而那

28、些所谓的特异功能、坚强忍耐,不过是对我们满满的爱,对家的全心付出。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设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妈妈怎么会有特异功能?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异功能?B妈妈会用“我”买的烤箱,是因为她精通韩语。C第段通过具体叙述妈妈可以将一些琐事处理得十分妥帖的表现,突出了母亲像是有特异功能一般打理着家里的事。D妈妈在“我”生病后敏锐地捕捉到“我”的异样,“我”知道后十分惭愧。因为每次妈妈给“我”打电话,“我”都嫌她啰嗦、唠叨,还会粗暴地打断她的关心。20妈妈的“特异功能”指的是什么?21请补写出第段中妈妈接电话时的心理活动。2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3结合

29、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的妈妈有什么“特异功能”。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笔缘丁立梅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我是被他店里的古朴吸引住的。店门口,青花蓝布之上,悬一支特大号的毛笔。笔杆是用青花瓷做的。谁舍得用这笔来写字啊,得收着藏着才是。这是边陲古镇。一街的鼎沸之中,它仿佛一座小岛,安静得不像话。我也才从那大红大绿的热闹中走过来。看见这店,身旁的大红大绿全都走远了,喧闹声响也都走远了,人自觉静了。怎么能不静?看他,静静的一个人,像支悬在墙上的狼毫。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捡。他每捡一根,都要对着光

30、亮处仔细看一下,分辨出毛的成色、锋颖、粗细、直顺等等。复低头,再捡。这样的动作,他不厌其烦地做,一做十五年。店堂狭窄,只容一人过。两边墙壁上,悬着字画。笔架上,各色各样的毛笔,或插着,或悬着,或躺着。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总有成百上千支吧。这些,全都出自他的手。一根毛一根毛地挑出来,然后,浸泡于水中,用牛角梳慢慢梳理,去绒、齐材子、垫胎、分头、做披毛,再结扎成毫。他说,做成一支毛笔,要一百二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从前他不是做笔的。他父亲是,他父亲的父亲也是,算是祖传了。父亲做笔,名声很大,方圆几百里,都叫得响。有个顶有名的书法家,专程跑上几百里,去买他父亲做的笔,一买几十年。书法家说,不

31、是他父亲做的笔,那字,就不成字了,总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父亲临终前,难咽气,说断了祖宗手艺。他当时在一家机械厂任职,还是个副厂长呢,多少人羡慕着啊。可是,为了让父亲能闭上眼睛上路,他选择了辞职,拿起镊子和牛角梳。这一做,就放不下了。说是热爱,莫若说是习惯了吧。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镊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这种感情,不能笼统地说成执着或是热爱。它是什么呢?就好比你饿了要吃饭,你渴了要喝水,你打个喷嚏会流眼泪,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哎呀,说不清啦,最后他这么说。他辗转过不少地方,带着他的手艺。“我这卖的不是笔,卖的是懂得。”他说。现在,能静下心来写字画画的人少,懂得欣赏这

32、种手工艺的行家,更少了。他来到这边陲小镇,一年四季观光客不少,也总能碰上一两个懂笔的知己。所以,他住了下来。有个安徽的书法家,问他订制了十万块钱一支的羊毫。那得在上万只羊身上,挑出顶级中的顶级的毛,没有任何杂质,长短色泽粗细都一样。他为做这支羊毫,花费了半年时间。遇到懂它的人,值!他笑了。房租却越来越贵,原来的店铺有两大间呢,宽敞明亮的,好着呢。现在只剩下这么一小间了,他说。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念初中了。孩子却对做笔没兴趣,有时放学回来,他苦心劝说,让他们帮着拣毛,他们却弄得乱七八糟的。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他姓章,叫章京平,江西人。他在他做的每支笔上,都刻上了他的名字。

33、我不懂笔。但我还是问他买了两支,八十块钱一支。笔杆上,镶了一圈青花瓷,很典雅。我带回来,插在书房的笔筒中。外面的桂花或是梅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我会掐一两枝回家,和这两支毛笔插在一起。(选自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删改)【注】狼毫: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羊毫: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24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边陲古镇里小店“安静得不像话”,来衬托章京平“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B文中第段用插叙的手法,使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富有变化,人物形象更饱满。C房租越来越贵,章京平为自己只剩下一小间的店铺,赚不到钱而愤愤不平。D文章的最后段既与标题“笔缘”

34、相照应,又深化了中心,表达了我对章京平的敬佩。25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我进店攀谈,章京平介绍做笔工序。父亲临终嘱托,章京平_。书法家订购羊毫,章京平_。孩子对做笔没有兴趣,章京平苦心劝说。我不懂笔,仍购买两只典雅的毛笔。26请任选下列一个句子品析表达效果。(1)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2)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镊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从词性的角度)27第段说:“我这卖的不是笔,卖的是懂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8联系文

35、章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或感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织在锦上的风景李星青车子在弯弯曲曲的村道间穿梭着,槟榔树的绿和稻谷的黄交相辉映,秋风送来阵阵稻香,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正赶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乐东黎族自治县一个叫永益的村子,去拜访慕名已久的容亚美老师,她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笔记中写道:“如果非要选一样东西来代表黎族女人,那一定是黎锦。盛大节日穿上被誉为光辉艳若云的黎锦,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一颦一笑都美丽动人。黎族女人出嫁之时,要穿上自己亲手织的筒裙;黎族人去世时,需要用一段上好的黎锦来盖棺。在日常生活中,黎锦也

36、随处可见。有女人的地方,就有黎锦。”提到黎锦,我想起我的外婆。外婆是十里八寨远近闻名的织锦能手。她11岁会织棉纺纱,12岁会摇动纺车,13岁会做针线活计,14岁会缝衣,15岁会织布,16岁心灵手更巧,一点儿也不比孔雀东南飞里的兰芝逊色。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唱山歌,讲述鹿回头的故事。外婆说:“年轻的时候,凡是14岁以上的女孩子,都能纺织花纹比较简单的筒裙。心灵手巧的阿妹织出精致的锦,其他村寨的阿哥慕名来求亲。”小的时候,依稀记得外婆每天穿着绿色的上衣和红色的长裙,长裙上织着细细密密的各种图案,有动物、花纹还有人物图像,逼真又漂亮。无论是下田劳动还是平时忙家务都穿着它,黎锦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

37、深刻的印象。黎锦上花的颜色和村头那棵木棉树一样,火红又热烈,外婆说这些布料都是从木棉花树上采下的,所以颜色才如此鲜艳。怪不得大家都说它“光辉艳若云”。外婆有一套宝贝,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珍藏在柜底。小姨出嫁的时候,没有穿上传统的黎锦,而是披上了现代款式的婚纱。外婆很失落地把它从柜子底端拿出来,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对我们说,这是她当年的嫁妆,年轻的时候就是穿着这样一套美丽的黎锦嫁给你外公的,往事在眼里闪着幸福的光。上大学后,我加入学校的社团学习起了织锦技术,每次回外婆家,闲暇时和她坐在古树下,婆孙俩席地而坐,拿出手中的腰织机,一针一线挑出美丽的花纹。80岁的外婆眼睛已经看不清,她固执地戴上老花镜,

38、穿线、挑花的技术还是那么好,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安慰,她说等将来孙女出嫁了,可以穿上她亲手织出的黎锦,做一个美美的新娘,听了外婆的话鼻子酸酸的,一位老人对年轻人、对黎锦的希望终于有了寄托。千千万万个我的外婆,在她们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依旧喜欢拿出腰织机,娴熟地织出她们古老的图案,锦上是她们漫长一生中的记忆与符号。稻香扑鼻,把我从关于外婆的记忆中拉回来,车子已经拐进村子。即将见到的容亚美老师,如同外婆一样和黎锦相依相伴过了半个世纪。只见她头戴碎花头巾,动作娴熟地正在门口打稻穗。脚下还沾着泥土,听闻我们到来,她早早从田里回来,农忙耕种,闲时织锦,这就是她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看到我们来了,她露

39、出亲切而温暖的笑容。容老师的普通话说得并不流利,大部分时间用黎语交流。提到黎锦她有说不完的话。“我是跟我妈妈学的,我妈妈是跟她的妈妈学的。”8岁开始学习织锦,12岁掌握了全部的技艺,今年62岁的容亚美依然紧握着手中的纺锤,50多年过去了,她对黎锦的热爱有增无减。草屋之前,树影之下,心灵手巧的阿婆们以青山为靠,以大地为垫,采林木之精华,撷大地之色彩,捻线纺纱、絣染晾晒、通经断纬一根根丝线织进了她们对大地和山川的依恋,织进了她们对家园和生活的热爱,织进了她们祖祖辈辈的图腾与信仰。时光从她们翻飞的手指间悄悄流走,而黎锦却为曾经流逝的岁月永恒定格。容老师的两个女儿都学到她精湛的织锦技术,现在也是传承人

40、队伍的中坚力量。随着黎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它从一个个黎锦村庄走出去,从一个个织娘手中走出去,被更多人知晓。“远处的锅炉里/飘来染料的味道/只要人还在/火种是不会灭的”我想起那首名为火种从未熄灭的诗。(选文有删改)29请分析文章题目“织在锦上的风景”的含义。3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请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外婆很失落地把它从柜子底端拿出来,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一根根丝线织进了她们对大地和山川的依恋,织进了她们对家园和生活的热爱,织进了她们祖祖辈辈的图腾与信仰。3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段的作用。32文章第段运用

41、了插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藤王剑冰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她去宫中,入京的

42、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又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头发。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

43、桩。藤,看着疼,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据悉,藤依然六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

44、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儿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挽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

45、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选自古道秋风,有删改)【散文脉络】33阅读全文,根据作者关于“藤”的见闻和感想,补写下面的思维导图。【散文语言】34请从用词、句式、修辞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赏析下面句子,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

46、,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散文笔法】35第段叙述何仙姑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散文情思】36作者在第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赞成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阅读卖橘翁,回答下面小题。卖橘翁清晨,一眼看见停在树下的电瓶车倒在地上,我突然就慌了神。这种情况已不止一次发生。因为车身重,加上自己力气小,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扶它起来。雨淅淅沥沥下着,我咬牙试了试想弄它起来,可车头被旁边的树干卡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力,车也只是晃了晃。此时街道路灯昏暗,人迹

47、寥落,阵阵冷雨扑面而来,一排排店铺都紧闭着门。看见一辆电瓶车经过,我刚想开口,它已呼啸而过。听见一扇卷帘门拉开,一回头,老板已倏然消失在昏暗的门后。任凭我怎样努力,地上这头“困兽”也没能起身。但此时的我看起来比它更像困兽,身上衣服早已淋湿,阵阵寒意袭来。我决定弃之而去。“需要帮忙不?”一个苍老而浑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位戴草帽的老人突然出现在树下,我激动地连连答应。在老人的帮助下,困兽终于“站”了起来!可是,因为地面凹凸不平,撑开的小脚架无法让车身稳妥,我只得请他继续扶住车身,但我的钥匙却怎么也打不开轮上的铁锁,被雨水打湿的锁孔似乎生了锈,急得我脸上直冒汗。“这锁不大好开!”我一边费力开锁,一边用手擦着脸上的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