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试题(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706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试题(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8、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试题(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8、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试题(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8、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试题(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8、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试题(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升初模拟测试语文卷(3)一、基础知识(16分)(一)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8分)jn ( )管 jin( )灭 jin( )断 血( ) mi fn( ) 外 徘( ) hui b( )静 zhn( )时(二)比一比,再组词。(每个1分,共8分)庭 累 斓 峦 挺 螺 澜 恋 二、积累运用(共23分)(一) 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意味深长 若无其是 血迹班班 腾云架雾B.天崖海角 永往直前 司空见贯 丰功伟迹C.迫不急待 一股作气 高官厚禄 暗然失色D.落荒而逃 鱼贯而入 煞费苦心

2、满不在乎2.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恐惧 书籍 寂寞 焉之非福 B. 处境 抛弃 悠伤 重见天日C. 肿胀 汤匙 筷子 万象更新 D. 无聊 缺伐 贷款 心平气和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意思不同的是( )A.自愧弗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B. 流水汤汤 及其日中如探汤C.理所当然 非然也 D. 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此事已是残灯末庙,大势难回,不必在苛责自己。B. 听说习近平主席要来学校看望同学们,大家都喜出望外,开心极了。C. 她大学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工作,整天无济于事。D. 作为一名拍摄自然风光者,他的足迹遍及五湖四海。5

3、.下面的句子中,和例句表达方法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例:人们泪如雨下,洒了一地。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B.蝴蝶那扇动的翅膀,就像五彩的画一样美丽。 C.在春雨的滋润之下,大地都换上了新装。 D.回到故乡,我真的觉得天比以前更蓝了,水比以前更绿了,人比以前更美了。6.下面诗句中与中秋节有关的( )A.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二)按要求写句子。(每小题1分,共3分)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2.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3.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 处理问题要有灵活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为一句话) (三)经典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1.托物言志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诗人人文思想的诗歌。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 ”抒发了诗人李贺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 ”表达了郑燮刚正不阿、绝不妥协的人生态度。2. ,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3.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4.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5.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三、读书交流。(5分)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非常值得青

5、少年阅读的书目。结合鲁滨逊的一个具体事例,阐述你的推荐理由。(不少于80个字)。 四、阅读理解(共26分)(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1)见两小儿辩斗 (2)及日中则如盘盂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3.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

6、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 角度出发,一个从 角度出发,得出相反的结论。表现了他们 的可贵精神。(3分)4.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2分)5.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这个句子的语气应该是( )。(1分)A. 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 .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二)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掖好被子,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

7、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

8、,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地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略自揣度,这样的人难道没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吗?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一阵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

9、:“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来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滴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本文围绕“关门”,写了几件包含浓浓亲情的小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A.小时临睡,父亲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并且关门特别轻。B.到父亲卧房取书,我小手攥紧了门把手想轻轻关门不惊忧午睡的

10、父亲。C.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D.我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2.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1分)离开时将门轻轻地一合,发出一声清响。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离开时“砰”的一声关上,发出巨响。A.胆小 / 粗心 / 粗鲁 B.细心 / 粗心 / 不拘小节C.体贴 / 粗心 / 粗鲁 D.胆小 / 粗心 / 不拘小节3.第6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A.反问 B.排比 C.比喻

11、 D.拟人4.以下关于“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1分)A.轻轻掩门,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点滴关怀与温暖。B.轻轻掩门,也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C.轻轻掩门,更可以震撼了彼此的心灵。D.轻轻掩门很好,但有的时候也需要重重关门提醒人门关上了。5.短文第自然段,画线句子里的“蹑手蹑脚”字是什么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2分) 6.文章结尾处写道:“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三)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

12、数万人,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一个放入了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了15%。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他瞄准了伦敦

13、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里,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 ,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捷径。在他们的大脑中 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 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 。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皮作用,确认必

14、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

15、,而会更加旺盛。1.本文具体说明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的旺盛。B.人一上年纪,就会记性越来越差。C.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D.海马是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神经细胞越多,记忆力越强。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第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质疑,统率全篇。B.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马”的位置、直径和长短。C.“人老记性差”是一种错觉,根据“老鼠实验”和麦奎尔的调査,人越老“海马”越发达,所以记忆力越强。D.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重要的事情在记住

16、后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3.第段的四个内应选用的词语是( )(1分)A.选择 储量 储量 放映 B.判断 储量 存储 放映C.选择 存储 存储 回放 D.判断 存储 储量 回放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1分)A.海马具有在环境刺激和主体关注下,其神经细胞会不断增殖的特点。B.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C.人的脑神经细胞刚出生时共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D.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即把外界通过侧头叶送来的信息根据其重要性进行筛选“调度”再送回侧头叶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5.短文第自然段作者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想说明的观点是什么?(3分) 五、习作(30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这学期学到了很多名言警句。拿起你的笔,述说那段经历,那段感受,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题目自拟。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3.字数不少于450字。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