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5 实验目的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5189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5 实验目的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35 实验目的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35 实验目的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35 实验目的 专项训练(含答案)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专题35 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鉴别、除杂)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选项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O2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Cu粉Fe粉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CCO2CO通入氧气点燃D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Fe粉,过滤AABBCCDD2除去下列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实验方案A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B碳粉(CuO)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变CNaCl固体(CaCl2)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至干DFeSO4溶液(CuSO4)加

2、入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BBCCDD3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ACaCO3(NaCl)水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BZn(Cu)稀硫酸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CO2(CO)O2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后收集DCO(CO2)氧化铜缓缓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AABBCCDD4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再把药品放在左盘的纸上称量C测定溶液酸碱度用玻璃棒

3、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D区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直接扇闻气味AABBCCDD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B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观察溶液温度变化C鉴别羊毛和涤纶取样点燃,闻燃烧产物的气味D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Fe分别加入Cu (NO3)2和AgNO3溶液中AABBCCDD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4中混有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B分离MnO2和KC1两种固体加水溶解、蒸发、结晶、烘干C鉴别NH4Cl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

4、,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D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AABBCCDD7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方案)A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气体,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分别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C稀释浓硫酸将水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检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AABBCCDD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编号物质杂质试剂除杂操作方法ACuOC(木炭)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BCaCl

5、2溶液HCl过量CaCO3粉末过滤CCO2COO2点燃DNaNO3溶液NaCl过量AgNO3溶液过滤AABBCCDD9下列鉴别和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打开瓶塞,观察现象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分别通入CO并加热,观察现象C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入足量的锌粉,搅拌,过滤D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nO2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ABBCCDD10科学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取等量的Mg条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B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加无色

6、酚酞,若变红,则变质C除去CO2中的HCl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可溶性杂质MgCl2、Na2SO4和CaCl2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ABBCCDD11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鉴别H2和CH4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B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C除去NaCl溶液中的杂质Na2SO4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D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AABBCCDD12下表为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

7、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一组是()编号物质杂质(少量)选择的试剂除杂操作方法A硝酸钾氯化钠加水后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B水植物油洗涤剂振荡、搅拌C铁粉碳粉足量的水搅拌、过滤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洗气、干燥AABBCCDD13下列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稀释浓硫酸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不断搅拌B鉴别氯化铵固体和碳酸氢铵固体打开试剂瓶塞,直接闻气味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Fe、Cu、Ag和稀盐酸进行实验AABBCCDD14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

8、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CO2(HCl):通过NaOH溶液后用浓硫酸干燥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MnO2(KC1):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KNO3溶液(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AABBCCDD15除杂是很重要的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方法AMnO2KNO3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CO2HCl通过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DCCuO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16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去除铁粉中的碳

9、粉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B鉴别O2与CO2观察气体颜色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D鉴别CO与H2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AABBCCDD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N2气体(O2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BCO2气体(CO气体)通入少量氧气,点燃CKCl溶液(K2SO4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D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无气体产生AABBCCDD1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羊毛纤维和蚕丝灼烧后闻气味B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

10、,干燥C鉴别NH4C1和(NH4)2SO4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AABBCCDD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ACOCO2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B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CCuCuO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NaCl固体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AABBCCDD参考答案1C【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详解】

11、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能,符合除杂要求,正确;B、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能,过滤可以得到铜,符合除杂要求,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可将铜和铁除去,正确。故选C。2D【详解】A、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去除了氯化氢气体引入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被提纯物减少,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引入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题意。D、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

12、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纯净硫酸亚铁,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Z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

13、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4D【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中,即使熄灭,也不能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氮气、稀有气体也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

14、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D、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铵不能,直接扇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气味的是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故选: D。5D【详解】A、鉴别硬水和软水可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能达到实验目的;B、NH4NO3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加水溶解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涤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将Fe片分别加入Cu(NO3)2和AgNO3溶液中,分别有红色、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不

15、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6D【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由于未过滤,因此蒸发、结晶、烘干后无法分离MnO2和KCl两种固体,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C、NH4Cl和NH4NO3都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氨气,因此无法鉴别,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D、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证明活动性铜大于银,铜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证明铜活动性弱于铁,由此证明活动性:铁铜银,故该实验设计合理。故选D。7A【详解】A、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

16、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可以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故选项A正确;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B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C错误;D、检验二氧化碳,应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项D错误;故选:A。8B【详解】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

17、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打开瓶塞,浓硫酸无现象,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选项正确;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分别通入CO并加热,碳粉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被还原为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选项正确;C、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

18、锌粉,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后与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被反应掉,无法达到除杂目的,C选项错误;D、除去固体中少量,加入适量水氯化钾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D选项正确。故选:C。10D【详解】A、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取等量的Mg条和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金属的状态不一样不能通过观察对比反应速率,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氢氧化钠变质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不仅能除去杂质,也能除去原物质,

19、不符合除杂原则,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1D【详解】A、由于H2和CH4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所以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都能看见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B、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可与

20、稀硫酸反应而除去,但是长时间浸泡,也会导致铁与稀硫酸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硫酸钠溶液可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硫酸钠,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可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故选D。12A【详解】A、 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采取的方法正确;B、加入洗涤剂,振荡、搅拌,洗涤剂起乳化作用,植物油会被较均匀的分散到到水中

21、,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采取的方法错误;C、加入足量的水,铁粉和碳粉均不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碳粉,故采取的方法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13B【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方案不合理;B、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有刺激性气味,该方案合理;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反应,则将主要物质也除去,该方案不合理;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只能说明铁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

22、金属活动性顺序,该方案不合理。故选B。14A【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且不与N2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D、K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A。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是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

23、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5D【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分离出固体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错误;B、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错误;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想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D、碳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分离出固体碳、洗涤、干燥,得到碳,正确;故选D。16C【详解】A、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铁粉和碳粉均与氧气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选项错误;B、O2与CO2均为无色气体,不能通过观察气体颜色鉴别两种气体,选项错误;C、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选项正确;D

24、、CO与H2均可燃,点燃CO与H2,生成的火焰颜色为蓝色、淡蓝色,不易区分,不能鉴别,选项错误。故选C。17A【详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燃烧,且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氧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K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过量的氯化钡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和稀盐酸反应,不仅除去杂质,而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25、则,故选项错误。故选A。18B【详解】A、羊毛纤维和蚕丝均含有蛋白质,灼烧后均有烧焦羽毛味,不能鉴别,错误;B、加入足量稀盐酸和氧化铁充分反应,木炭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木炭,洗涤,干燥,正确;C、氯化铵和硫酸铵均含有铵根离子,加入熟石灰,研磨,均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不能鉴别,错误;D、氯化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杂质,错误。故选B。19C【详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