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4769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检测卷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姓名:_班级:_学号: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B通过筛管运输水分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2如图为菠菜叶横切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3是表皮,有保护作用,所以光线不能透过B4是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

2、物质C2是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D5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3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选取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A和B和C和D和4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下列关于新疆棉花种植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B补充氧气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在傍晚移栽可以减弱蒸腾作用D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促进根吸收水分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植物体内无机盐的运输ABCD6“山中多雨”,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水分多D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蒸气多7“

3、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A调节气候B提供足够的木材C维持空气中碳一氧的平衡D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8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D无机盐能被成熟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9某生物小组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下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

4、是一组对照实验B甲放黑暗处,乙放阳光下C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10在下图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中,为“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应选择哪两部分作对照()A与B与C与D与11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B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D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物圈中起到生产者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

5、错误的是()A为生物圈中的植食动物直接提供了食物来源B参与构建植物体结构的各个层次C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D参与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调节气候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防风固沙,消除噪音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4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关于植树造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C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D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15下

6、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B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少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6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该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是生产者C蛙和田鼠之间存在捕食关系D蛇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引发鼠害17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其中的生物数量将会()A逐渐减少B保持相对稳定C逐渐增多D保持不变18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下列曲线图中可表示蝗虫的数量变化的是()AB

7、CD19“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是()A火山爆发B多喷洒农药防治害虫C适度利用资源D物种多样性的丧失20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少;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 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21水是生命之源,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不分昼夜地循环流转。绿色植物对维护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

8、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多的是_装置。(2)通过对照A、B两个装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比较C、D两个装置,_装置能较准确地测定植物体散失的水分。(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_散失到植物体外的。(5)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通过_作用能够降低大气温度。 22下图是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叶片中的_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2)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密闭玻璃容器甲内放一只小白鼠,在另一密闭玻璃容器乙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将两个装置放在_(填“光照”或“黑暗”)环境中。一段

9、时间后甲中的小白鼠死亡;乙装置中的小白鼠存活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_,供小白鼠利用。(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_,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2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兔和食草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关系。(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示的成分以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_。(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比例总保持着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_能力。(4)若该生态系统受DDT(一种难以分解无法排除体外的农药)污染,则图中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24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用培养好的小麦苗为实验材料,设计并实施实验证

10、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请分析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本实验应采纳图1中_(多选)同学的建议。(2)比较分析图2中的结果可知,只有_组的小麦苗进行了光合作用。通过比较图3中的实验数据究其原因:实验初始时,甲组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乙组;随着实验进行,只有_组的小麦苗逐渐消耗了二氧化碳。本实验的结论是_。(3)有同学认为实验结果中,图2中A点的数据有误,对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选填数字序号)将该点数值改为18.4删除该点数据重复实验参考答案1B【分析】(1)水循环: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水圈中,也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

11、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充。【详解】A根尖的结构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植物主要通过根的成熟区吸收水分,A不符合题意。B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B符合题意。C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C不符合题意。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

12、D不符合题意。故选B。2A【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如图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详解】A1上表皮和3下表皮合称表皮,有保护作用,主要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构成,光线就能透过,便于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B4是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C2是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C不符合题意。D5是气孔,由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因此,气孔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

13、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详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两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而和则控制了变量的唯一,一个有叶,一个无叶,其他条件都一样,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4B【分析】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通

14、过补充二氧化碳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详解】A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及时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利用根的呼吸作用,A正确。B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补充氧气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错误。 C一般选择在晚时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C正确。D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B。5A【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详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有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4、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

15、成良性循环等。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是呼吸作用的意义,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6A【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能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有效地散热;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详解】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因此,有“山中多雨”的说法。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故选A。7B【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6、、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详解】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是“地球之肺”,每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但不属于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ACD正确,B错误。故选B。8B【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

17、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详解】AB花瓣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再通过筛管运输到花瓣,A正确,B错误。C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处所。二氧化碳则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C正确。D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其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D正确。故选B。9B【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

18、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C乙中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乙无二氧化碳;甲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有二氧化碳,所以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AC正确。B该生物兴趣小组是想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甲与乙均放在阳光下,B错误。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D正确。故选B。10C【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

19、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该同学设置的实验装置可以形成三组对照实验:叶片的绿色部分和叶片的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的绿色部分和叶片的遮光部分以光照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叶片的绿色部分和叶片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详解】A与对照,处为非绿色部分,不含叶绿体,处为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实验变量为有无叶绿体,甲与乙对照可以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B与对照,

20、实验变量为是否有光照条件和有无二氧化碳,多组变量无法达到题中要求的实验,B不符合题意。C与对照,为黑暗处无光照,为有光照,实验变量为有光照,可以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C符合题意。D与对照,为黑暗处无光照、有二氧化碳条件,为有光照无二氧化碳条件,多组变量无法达到题中要求的实验,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可见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转化,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

21、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详解】A绿色植物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A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落叶及排泄等活动,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B正确。C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正确。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D错

22、误。故选D。12D【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参与构建植物体结构的各个层次,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能量转化: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3、因此参与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调节气候,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错误。故选 D。13B【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据此解答。【详解】A绿色植物在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A正确。B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B错误。C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C正确。D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D正确。故选B。14

24、C【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3)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正确。B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B正确。 C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C错误。D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

25、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D正确。 故选C。15B【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

26、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A正确。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故B错误。C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C正确。D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故选B。16C【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

27、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A正确。B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该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是生产者,B正确。C蛙和田鼠都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D蛇以田鼠为食,当蛇减少时,田鼠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

28、,引起鼠害,D正确。故选C。17B【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其中的生物数量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8C【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详解】

29、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被杀光,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没有天敌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光,短期内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长期看,随着蝗虫的减少,水稻的数量又会增加,蝗虫数量随之增加,由此循环,又会形成一个新的动态平衡,C符合题意。故选C。19C

30、【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影响的因素,例如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详解】A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影响大气环境;火山灰、火山熔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故A不符合题意。B农药不仅能够杀死害虫,还会对其他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包括益虫、蜜蜂、昆虫等对生态系统起重要作用的生物。过度使用农药还可能导致农田土壤的质量下降,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适度利用资源是指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适

31、度利用资源侧重于平衡人类需求和生态系统延续的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C符合题意。D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当物种多样性丧失时,生态系统面临着食物链中断、生态位空缺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D【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详解】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都属于生产者,鱼类属于消费

32、者,错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稻田养鱼,植物是生产者,鱼是消费者,可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正确;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大鱼是该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错误;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因此,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正确。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故选D。21(1)A (2)

33、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C (4)气孔 (5)蒸腾【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A、B两个装置中,A的叶多,B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A。(2)由(1)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

34、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D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说明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C装置由于在植物的茎处扎紧,花盆土壤蒸发的水分不能进入塑料袋内,因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C装置。(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片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所以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散失到植物体外的。(5)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

35、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大气温度。22(1)叶脉(2) 光照 氧气(3) 有机物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分析】图可知,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气孔。【详解】(1)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其中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所以,图中叶片中的叶脉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照,甲装置内没有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小鼠因缺少氧气,成活的时间较短,乙装置内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氧气,氧气供小

36、鼠呼吸作用利用,小鼠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密闭玻璃容器甲内放一只小白鼠,在另一密闭玻璃容器乙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将两个装置放在光照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白鼠死亡;乙装置中的小白鼠存活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利用。(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即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3(1) 4/四 竞争(2) 非生物部分(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4)鹰【分析】(1) 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起点

37、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详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兔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兔和食草昆虫都以草为食,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若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还应该具备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生态系统

38、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4)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鹰。24(1)甲、乙、丙和丁(2) 甲 甲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3)【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

39、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本实检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变量是二氧化碳(一组有二氧化碳、另一组无二氧化碳),其余条件(植物生长状态、数量、生长环境、光照条件)需相同目适宜。因此,结合分析可知,题图中甲、乙、丙和丁同学的建议都是正确的,而戊同学的建议是错误的。所以,本实验应采纳图1中甲、乙、丙和丁同学的建议。(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图2中,甲组氧气含量明显上升,乙组的氧气含量先不变后下降。说明:只有甲组的小麦苗进行了光合作用。通过比较图3中的实验数据,究其原因是:实验初始时,甲组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乙组;随着实验进行,只有甲组的小麦苗通过光合作用,逐渐消耗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氧气,而乙组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本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3)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所以,有同学认为实验结果中,图2中A点的数据有误,对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重复实验,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苏科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