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古文专讲专练:诫子劝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247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 小古文专讲专练:诫子劝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6 小古文专讲专练:诫子劝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6 小古文专讲专练:诫子劝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6 小古文专讲专练:诫子劝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6 小古文专讲专练:诫子劝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06 诫子劝学篇(学生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纽带。从小学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何为文言文?美好的意思。文 美好的语言文章言文言文表述,记载等意思。文作品、文章等意思。要根据劝说情境,注意劝说对象,进行劝说。劝说技巧紧扣劝说的目的,进行劝说。要选择合理的劝说方式。劝说方式一般包括:设喻说理、正话反说、直言劝说等等。诫子劝学篇正面劝说,直陈道理。做到有理有节,层层深入.劝说方法引经据典,借例言理,使对方信服

2、。直话曲说,委婉相劝。以小见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有关劝学的名言警句: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劝学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2022浙江金华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注释】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规:圆规。 有,

3、通“又”。 槁,枯。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1)学不可以已:_(2)水为之,而寒于水:_(3)虽有槁暴:_ (4)使之然也: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2.(2023云南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子之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注释:选自荀子劝学。箸:同“著”,牢记。布:分布。引中为表现。四体:四肢

4、。形:体现。动静:举止。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法则:榜样。曷:同“何”,怎么。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乎耳,箸乎心。_2“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3“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古文:_;今义:_4本文拿_和_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021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5、,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势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炳烛:点燃火把。安:怎么。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夜晚迟,晚年暮,年老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 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 ABCD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夸张、排

6、比、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C“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君。D“善哉”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 4.(2022山西运城五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1】之所学也;吾尝跂【2】而望矣【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4】也,而闻者彰【5】。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1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2跂:踮起脚。3矣:语气词,可不解

7、释。4疾:声音宏大。彰:听得更清楚。1本文选自_。2请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吾:_尝:_终日:_跂而望矣:_3论语中有一句与画直线的句子意思差不多的,请把它写下来: 5.(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淡泊:性情恬淡不慕名利。致远:高瞻远瞩。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险躁:罪恶暴躁。意与日去:意志同时间一起消磨。接世:与社会连续。1解释下列各

8、句中加点的词。A意与日去_B年与时驰_2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B宋何罪之有C水路草木之花D愿借子杀之3有两个成语,一个是_,一个是_。4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6.(2019山东济南六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

9、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注释】任末:人名。笈(j):书籍。庵:茅草小屋。麻蒿(h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7.(2021浙江绍兴四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诵:背诵。辍:停止。喧:忘记。引:拿来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 ) 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诫之( )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

10、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3翻译画线的句子。 8.(2022四川乐山五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注释:竟年:终年,一年到头。辄:就咸:皆,都。憾:怨恨。卒:死亡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2)

11、屋舍衣物皆尽( )2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和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B对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C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D跟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1) ;(2) 。 4刘儿“悟”出的道理是 。 9.(2019全国三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小古文,并完成习题。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

12、不复喧矣。注释诵:背诵。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喧:遗忘。引:拿来。1解释加点的字。其母方织( )以此诫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C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1.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

13、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棰策也,操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孔子劝学)【注】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柔,同“揉”,使木弯曲或伸直。犀革:犀牛的皮制品。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装上箭羽。

14、镞:箭头,作动词,装上箭头。砺:磨。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1)卿今当涂掌事。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 (4)岂可及乎?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斩而射之B康肃笑而遣之C其入之不亦深乎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只是应当用心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C吾非此之问也。译文:我不是问这个方面。D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译文: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射得更深更远吗?4孔子劝学与孙权劝学的主旨都是劝人学

15、习,孙权劝学中孙权主要用_的方式,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做对比,以此说服吕蒙,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等;孔子劝学中主要用_的方式,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用如何让箭射得更远的道理教育他努力学习,认真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16、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走送之 走:_ (2)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_(3)援疑质理质:_ (4)白首方悔读书迟 方: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讲述了作者年轻时艰苦求学的经历,一个“_”字表明了作者读书的愿望之强烈;劝学中的“_”字道出了不勤奋读书的后果。(用原文中字词填空)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和劝学在写作手法上

17、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师旷劝学刘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18、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B但当涉猎/但微颔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日出之阳D盲臣安敢戏君乎/国泰民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每空三个字)4如果在师旷劝学文末补写一句话,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平公曰:“善哉! ”A你说得太好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 B欲学,何暮之有?C想要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D盲臣未敢戏君乎?

19、5两篇选文都是劝学,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在生活中怎样劝说容易让人接受你的观点。 4.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

20、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汉书烈女传)【注释】趋,快步走向捐,抛弃亡,通“无”,不足懿,美好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1)见往事耳( )(2)当日知其所亡( )(3)遂七年不返(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中道南归,何异断斯织乎? 4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但劝学方式不同,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21、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张咏劝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注释】张咏:宋朝初年名臣,寇准的友人。准:寇准,宋初宰相。出陕:出

22、任陕州知州。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1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自称、对他人的敬称等。【甲】文中的“孤”是孙权的_,【乙】文中的“_”是对他人的敬称。2解释下列划线词。(1)及鲁肃过寻阳( )(2)咏徐曰( )3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寇准是个奇怪的人才,只可惜学问不够啊。B寇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学习不努力啊。C寇准是个奇特的人才,可惜学习不努力罢了。D寇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学问不够罢了。4以下对【甲】和【乙】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张都善于劝导,并劝学有效。B在“劝”的方式上,孙权对部下吕蒙委婉劝导,而张咏对友人寇准直接劝导。

23、C在“学”的态度上,吕蒙由推辞到接受,而寇准始终虚心接受。D【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寇准虽身居高位,在接受劝导之后仍认真学习。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_蒙辞以军中多务_卿言多务,孰若孤_及鲁肃过寻阳_2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_,意思

24、是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任意一个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 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诗歌或名言,请写出一句。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咏劝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注释】张咏:宋朝名臣。准:寇准,宋朝宰相。学术:学问。出陕:出任陕州知州。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

25、)寇 公 奇 材 惜 学 术 不 足 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 3本文和孙权劝学劝学方式是否相同呢?请结合两篇原文谈谈你的观点。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26、”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 见往事耳(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及鲁肃过寻阳( )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炳烛之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D结友而别博学而笃志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