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34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周礼大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A. 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 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开始出现C. 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D. 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2. 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之母”,下图为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其出现的重大意义在于A. 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B. 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C.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D. 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3. 下

2、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 秦朝、汉朝B. 汉朝、唐朝C. 秦朝、宋朝D. 汉朝、元朝4.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A. 儒生干政B. 儒家约束皇权C. 儒术独尊D. 儒学影响司法5.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会稽等4郡50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豫章等4郡54县 6郡58县

3、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郡9县 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6.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标准客观上( )A. 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才学之人B. 动摇了九品中正制的政治基础C. 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巩固D. 结束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7.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

4、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下列有关材料中唐代赋税制度的转变表述正确的是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征税时间由基本定时到不定时C. 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8.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A.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C. 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 平民入仕欲望强烈9.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

5、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A. 彰显了法律权威B. 提高了监察效率C. 保证了社会秩序D. 强化了君主权力10. 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 江南开发B. 民族交融C. 政权并立D. 南北统一11. 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A. 理学重规范轻自律B. 理学重礼轻法C. 礼制繁琐严苛D. 礼制趋向世俗化12. 清末,北京城“

6、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由此可见,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A. 政出多门互相推诿B. 缺乏日常秩序维护C. 触动官吏既得利益D. 亟需打破百姓习惯13. 以下出自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所制定的策略路线。当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发动工农群众巩固根据地苏维埃政权B.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C. 总结民主革命经验加强全党团结统一D. 调动一切力量夺取民主革命最后胜利14.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

7、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 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 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 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 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15.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量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民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B.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

8、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16.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 对公务员队伍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大B. 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C. 从源头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D. 极大提高女性社会地位17. 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2009年的9.

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额管理。这是由于( )A. 我国急需扩大进口增加内需B. 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C. 我国经济与世界开始接轨D. 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的责任和义务18.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开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俅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A. 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B. 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

10、系C. 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19. 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A. 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B. 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20. 梭伦改革开启了雅典民主的进程。针对城邦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梭伦宁愿遭受双方仇视也要为城邦订立最优良的法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立场:“我屹立于此,为双方挥舞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

11、上风。”这说明A. 法制是雅典城邦的民心所向B. 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保障C. 梭伦主张武力消除双方矛盾D. 梭伦改革旨在维护平民利益21.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A. 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B. 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C. 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D. 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22. 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

12、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A 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B.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C. 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D.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23.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A. 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B. 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C. 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D. 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24.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

13、他的公共保护。”关于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资产阶级提出自己的法律原则B.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和原则C 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D. 资产阶级注重维护私有财产25. 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A. 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B. 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C. 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D. 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26.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

14、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A. 三权分立原则B. 联邦制原则C. 中央集权制原则D. 人民主权原则27. 美国疫情严重,但没有官员因此被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材料意在说明A. 美国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B. 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C. 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D. 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28.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

15、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A. 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B. 联合国带有强权政治色彩C. 国际联盟更有利于世界和平D. 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29. 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于A. 罗斯福新政B.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C. 欧共体成立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二、非选择题部分30. 自古以来,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

16、,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律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

17、。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它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地位。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

18、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

19、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32.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近代国际法和外交制度源于西方,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阅读下列材料,

20、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以来,欧洲就在民族国家发展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近代外交制度。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维也纳和约,欧洲各国签订了许多条约或协议,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进步,但是,弱肉强食一直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法的公平性。摘自国家统编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1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的地区分布示意图(单位:个)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70年:实践特

21、点和理念演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维也纳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总原则和三条外交方针。(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周礼大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A. 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 集体商讨国家大事

22、开始出现C. 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D. 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定期朝觐是诸侯对周王臣服的象征和基本的礼仪,也是王室监督诸侯的一种方式。材料“都是为了国家大政”,说明诸侯朝见天子为了商讨国家大事,实质上都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体现了对地方控制的加强,A项正确;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在夏、商、周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诸侯朝见天子是基本的礼仪,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法体现周王集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诸侯见天子的制度,是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方面之一,不能说明全面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 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

23、之母”,下图为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其出现的重大意义在于A. 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B. 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C.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D. 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答案】C【解析】【详解】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之母”,铸钱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由中央统一铸铜钱范颁发给各地方铸造钱币,统一钱币的形制和标准,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排除AD;材料反映东汉中央统一铸铜钱范,无法体现钱币铸造效率是否提高,排除B。3.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 秦朝、汉朝B. 汉朝、唐朝C. 秦朝、宋朝D.

24、汉朝、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有丞相,且无所不管,应是秦朝,图二有三司和枢密院,应是宋朝,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4.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A. 儒生干政B. 儒家约束皇权C. 儒术独尊D. 儒学影响司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案例判决中,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之义,父为子隐是人之常情,并未违背人伦,因此释放了甲,说明儒学影响司法审判,D正确;董仲舒对司法案例进行解

25、读判决并不等于干政,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5.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会稽等4郡50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豫章等4郡54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郡9县 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从西汉到唐前期,南方各省地方的郡县设置数量增多,说明这些地方人

26、口增加,经济发展,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影响,故选D;郡县数量增加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的表现,排除A;郡县数目增加不代表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也不能说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已经成熟,排除BC。6.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标准客观上( )A. 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才学之人B. 动摇了九品中正制的政治基础C. 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巩固D. 结束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

27、等”可知,汉代的察举制以儒家经典及价值观为选官依据,有利于巩固儒学独尊地位,C项正确;客观上利于选拔真正有才学之人,排除A项;察举制在汉朝实行,而九品中正制始于魏晋,排除B项;世家大族垄断政权局面还没有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7.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下列有关材料中唐代赋税制度的转变表述正确的是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征税时间由基本定时到不定时C. 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赋税改革

28、便利了赋税征收,征收货币的做法也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两税法是按照夏秋两季征税,时间固定,故排除B项;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和商业受到压抑,所以赋税制度的变革并不能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降低,故排除C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说明唐代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8.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A. 社会

29、阶层流动加强B.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C. 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 平民入仕欲望强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文举状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详两者占比之和超过了祖辈任官群体,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A项正确;材料反映是科举制功能的强化而非弱化,排除B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经不能把持选才,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D项。故选A项。9.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A. 彰显

30、了法律权威B. 提高了监察效率C. 保证了社会秩序D. 强化了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监察官员服务于皇权,风闻奏事即使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说明皇帝通过监察来强化自己的权力,D项正确;风闻奏事有诽谤之嫌,不能彰显法律权威,排除A项;材料所述风闻奏事是皇帝加强自身权力的手段,风闻奏事有滥奏情形,不能提高监察的效率,而且容易形成冤假错案,排除B项;风闻奏事主要针对大臣,并不能影响社会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10. 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 江南开发B. 民族交融C. 政权并立D. 南北统一【答案】B【解析】【详

31、解】汉族人食用少数民族的食物,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可以用来研究民族交融,B正确;胡人主要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排除A;政权并立在画像砖中无法体现,排除C;画像石更多的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情况,与南北统一无关,排除D。11. 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A. 理学重规范轻自律B. 理学重礼轻法C. 礼制繁琐严苛D. 礼制趋向世俗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士庶接纳”可以推断出礼下庶人,士庶皆用一套礼制程序,体现的是礼制的世俗化趋向,故选D;理学注重

32、格物致知,强调的是自律,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但并非轻法,排除B;材料未言及礼制具体的程序,排除C项。12. 清末,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由此可见,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A. 政出多门互相推诿B. 缺乏日常秩序维护C. 触动官吏既得利益D. 亟需打破百姓习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下令对污秽不堪的北京城进行街道管理改革,但官民都认为不方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这说明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

33、革亟需打破百姓习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出多门互相推诿”,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缺乏日常秩序维护”,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触动官吏既得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 以下出自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所制定的策略路线。当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发动工农群众巩固根据地苏维埃政权B.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C. 总结民主革命经验加强全党团结统一D. 调动一切力量夺取民主革命最后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变过去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以更充分的表明苏维埃自己不但是代表工人农民的,而且是代表中华民族的”可知,把民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是抗日时期团结一切中国抵

34、抗日本侵略的表现,B项正确;“而且是代表中华民族的”说明已经超出工农政权的范畴,排除A项;“而且是代表中华民族的”“改变过夫对富农的政策,对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了封建剥削外,给予保护政策”可以看出其团结的对象为中华民族,因此体现的是民族革命,而不是民主革命,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共产主义主张而奋斗的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入党”这里就排除了国内阶级的区别,超出了民主的范畴,而重在民族对外,因此为民族革命而奋斗,排除D项。故选B项。14.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

35、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 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 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 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 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都强调了法律制定执行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的源泉,B正确;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A;题干主旨是法治而非民主,排除C;题干主题并未涉及公民意识,排除D。15.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量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

36、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民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B.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是为了让人口较少的民族也有代表参政议政,从而有效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答案为C项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不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排除A项;各少数民族主要是对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进行管理,人大代表们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排除D项。16.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 对公务员队伍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大B. 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C. 从源头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D. 极大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答案】C

38、【解析】【详解】根据“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可得出公务员通过考试录用,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这种做法使更多知识分子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对结构改变较大,排除A项;这一做法并不能避免腐败现象,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针对女性,排除D项。故选C项。17. 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2009年的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额管理。这是由于( )A. 我国急需扩大进口增加内需B. 我

39、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C. 我国经济与世界开始接轨D. 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当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配合关税相关要求进行调整,D项正确;“急需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与中国关税的降低无关,排除B项;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断与世界经济接轨,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排除。故选D项。18.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40、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开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俅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A. 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B. 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C. 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这说明的是立法的进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A正确;B是在1982年新宪法修订后,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D排除。故选A。19. 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

41、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A. 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B. 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国际组织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其四项主张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兴国际关系,故选B;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精神”,没有涉及到联合国的信息,

42、故排除C;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外交成就的取得,美国遏制中国的局面被打破,故排除D。20. 梭伦改革开启了雅典民主的进程。针对城邦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梭伦宁愿遭受双方仇视也要为城邦订立最优良的法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立场:“我屹立于此,为双方挥舞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上风。”这说明A. 法制是雅典城邦的民心所向B. 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保障C. 梭伦主张武力消除双方矛盾D. 梭伦改革旨维护平民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屹立于此,为双方挥舞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上风”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调和贵族

43、与平民的矛盾,维护城邦内部的团结,为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提供法律保障,故B项符合题意;贵族群体反对法制,故题干不能反映建立法制为民心所向,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反映梭伦主张武力解决双方矛盾,排除C项;梭伦改革旨在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城邦整体秩序,并非仅维护平民利益,排除D项。故选B。21.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A. 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B. 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44、C. 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D. 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法国国王在封建割据的时代背景下仍保留着一些特殊地位,这些特殊地位将法国国王与普通封建贵族区别开来,对于法国国王不断强化自身王权起到了有利作用, A项正确;特殊地位的存在并不能使法国国王直接获得最高政治权利,也无法打击封建贵族的权利,“名义上最高一级封君”的地位与教权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22. 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A. 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B.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C. 启蒙运

45、动推动思想的解放D.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等信息反映的是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说明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封建专制的变化,排除A项;这些变化并非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宣扬民主、科学、自由,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23.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A. 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B. 体系自身存

46、在严重的弊端C. 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D. 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同时,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久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A正确;BCD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24.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关于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资产阶级提出自己的法律原则B.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和原则C. 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D. 资产阶级注重维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详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贝卡里亚提出的社会不能取消对嫌疑人的保护的观点,不是资产阶级维护“私有财产”的表现,D项符合题意;贝卡里亚的观点在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强调法治,反对专制的原则,A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法律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