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

上传人:基**** 文档编号:25115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279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279页
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279页
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279页
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279页
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2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3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目 录第一单元11沁园春长沙1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7红烛7峨日朵雪峰之侧7致云雀7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143百合花23哦,香雪30第一单元综合测试37第二单元50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50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50“探界者”钟扬50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736芣苢82第二单元综合测试89第三单元1017短歌行101归园田居(其一)1018梦游天姥吟留别108登高1089念奴娇赤壁怀古1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4声声慢(寻寻觅觅)114琵琶行并序120第三单元综合测试127第五单元综合测试141第六单元15210劝学15211反

2、对党八股(节选)15912拿来主义16513读书:目的和前提174上图书馆174师说183第六单元综合测试192第七单元20414故都的秋204荷塘月色20415我与地坛(节选)21716赤壁赋224登泰山记233第七单元综合测试239期中综合测试252期末综合测试266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湘江/镶嵌染色/点燃飞翔/享受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峥嵘/征兆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D.舟船/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答案:B解析:A项,分别读xing/xing,rn/rn,xing/xing;B项,分别读f/f,ku/k

3、u,zhng/zhng;C项,分别读mo/mio,ch/shi,l/l;D项,分别读zhu/zhu,qi/qi,/ji。2.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流:争相行驶。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这里指盛衰。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这里指游泳。答案:C解析:C项中,“挥斥”在词中的意思是“纵放、奔放”。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立志革命的人绝不能,寸功不展。(2)国庆节期间,许多老将军相聚北京,共同回顾创业初期的那段。(3)叶将军勇迈绝伦,倜傥不群,忠贞不屈,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

4、气概。A.蹉跎岁月光风霁月峥嵘岁月B.蹉跎岁月峥嵘岁月光风霁月C.峥嵘岁月蹉跎岁月光风霁月D.光风霁月峥嵘岁月蹉跎岁月答案:B解析:“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可以从成语的意思和适用对象的角度进行区分。4.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毛泽东的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无数青年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C.日本学者竹内实,

5、不仅翻译毛泽东诗词,而且长期孜孜不倦地研究;他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内容丰富,很有现实感。D.自屈原以来,历代诗人上下求索,抒情言志,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并以诗词的形式反映时代和百姓的心声。答案:D解析:D项,成分残缺,在“时代”后加“的要求”。二、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57题。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注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

6、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仗工稳,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一方面说明了游泳的地点。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的描写,也显示出诗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C.“风樯动,龟蛇静”,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阕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直接描写,通过神女的眼睛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而又新颖

7、别致。答案:D解析:D项,这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6.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参考答案:“舒”字最富有表现力。“舒”,舒展,开阔。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解析:在这两句中,“舒”字最能体现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诗人的心情。既写景又写情。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含义?参考答案:比喻、引用。引用孔子名言,形容祖国建设事业的日新月异。解析:孔子用河水比喻时光的流逝,是比喻。毛泽东引用孔子的话,是引用。对其含义要结合整首词来理解,不要孤立地翻译。(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89题。采桑

8、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本词作于1929年10月。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进攻。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农历九月初九,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

9、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答案:D解析:D项,此句表现了诗人开阔、乐观的革命情怀。9.下阕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并非繁花绿叶这一特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同时红军打了胜仗,诗人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解析:前一句可以从具体

10、的秋天的景物角度理解,后一句是诗人心情的写照。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

11、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创造奇迹。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

12、且传唱到了国外。C.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答案:D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使主语残缺,应删除“由于”;二是“熏陶并吸引”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吸引并熏陶”。只有D项把两处语病都修改正确了。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B.“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

13、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慨叹。C.开原“73”龙卷风灾害给当地造成了不小的损失。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答案:B解析:B项与题干中说的引号都标示直接引用。A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C项,引号的作用是标明带月、日的事件。D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反语。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B.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C.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的,就是这些警句D.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答案:B解析:

14、括号前面列举了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经过分析可知,括号里的内容表述的应是这些警句的作用,因此所填语句的主语为“这些警句”,据此排除C、D两项。由括号后的“创造奇迹”可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应放在后面与之相连。据此排除A项。13.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哲人、诗人歌咏的对象。阅读例句,根据情境,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诗句的句子。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搏击风浪的伟大气魄和襟怀。面对泰山,漫步西湖,答案示例: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写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白居易喜吟“最

15、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解析:本题所给例句中,歌咏的对象是长江,句中引用了诗句,末句点出诗人的情怀。要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进行仿写。14.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学习完沁园春长沙后,班里举行了一次以“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为主题的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100字左右。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和

16、“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B.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C.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答案:A解析:A项是比喻,其余是拟人。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美感作为一种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着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对于一个

17、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着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美感就失去寄托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心灵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一旦丧失这些对象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可采用比较选项法。比较两句,句可与前文构成辩证分析的关系,这样就可排除C项和D项;第二个横线处,填入第句,紧承第句中的“特殊的对象”;接着从假设的角度引出“丧失这些对象”的后果即句。据此可以确定答案。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好的文艺作品能触动人的灵魂,具有润物无声、的渗透力量;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有

18、的精神追求,努力创作出一批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确保中华文化。A.潜移默化精益求精绵延不绝B.耳濡目染锦上添花不绝如缕C.耳濡目染精益求精绵延不绝D.潜移默化锦上添花不绝如缕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与“润物无声”共同形容“渗透力量”,应用“潜移默化”。“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一般不做定语。“绵延不绝”,形容连接不断,合乎语境。“不绝如缕

19、”,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句子。比喻之花开在了李白的眼中,他便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观;,;,。答案示例:比喻之花开在了东坡居士的手下他便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比喻之花开在了南唐后主的心中他便吟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解析:从所给的示例看,要写的语句必须引用含有比喻的诗句,并指明这句诗的作者和描述的对象。符合这个意思即可。二、现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

20、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920年1、2月间作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诗句中的“殷勤”是“殷切”的意思,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B.诗的第2节通过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鲁莽直率,但胸中有“火

21、一样的心肠”。C.诗的第3节交代煤的出身,诗人以煤自喻,不只是表现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还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D.诗的第4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诗人在这里把个人命运跟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答案:C解析:C项,“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理解错误,应是隐喻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6.诗中“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年青的女郎”比喻自己的祖国。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解析:从“眷念祖

22、国的情绪”可知,“年青的女郎”比喻自己的祖国。作用结合内容分析。7.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的含义?参考答案:煤虽是黑的,且经过了千年的埋藏,但依然能燃烧成熊熊烈火,释放出无穷的热量。诗句的寓意是:别嫌我外表难看,其实我这一类人对祖国拥有无限的忠诚和热爱。解析:关键要理解“黑奴”这一比喻。诗人将自己比喻为煤,比喻为黑奴,既是说明自己的苦难之深,更是为了说明自己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正是因为苦难之深,所以愿为祖国献身。(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色彩闻一多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

23、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8.联系诗歌内容,诗中的“色彩”包含了什么哲理?参考答案: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仅有快乐也有悲哀;生命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正因为如此,才要更加珍惜生命。解析:诗中各种色彩给人以不同的生命启迪,“溺爱于我的生命”则表明诗人对生命的珍惜。9.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参考答案:生命的色彩完整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辩证看法,体现了生命的可贵,告诉人们要更加珍惜生命,以正常心态看待生命中的欢乐或悲哀,坦然地面对死

24、亡。解析:这是一首阐发人应该如何理解生命含义,如何对待生命的诗歌,把握住这一点,本题就很好理解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钟声可以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只有在清晰的历史的天平上,生命的长度才能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北斗。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我们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

25、人拥有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意不清晰,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在清晰的历史的天平上,生命的长度才能显示出它本来的价值。B.生命的长度,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价值。C.只有在清晰的历史的天平上,生命的价值才能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D.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答案:D解析:画线句有两处应修改:句间语序、陈述对象。从语

26、序看,“清晰”修饰的对象应是谓语“显示”,排除A、C两项。陈述对象的确定应结合段意:起始句用“是不是”和比喻的形式,引出话题焦点,或生命长度,或生命价值;横线后将“过客”与“北斗”进行对比,段末再收束照应,全段论述的主体和对象均是生命的价值而非生命的长度,排除B项。故选D项。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盛极一时微不足道置之不理南辕北辙B.盛极一时不足挂齿置之度外背道而驰C.显赫一时微不足道置之度外南辕北辙D.显赫一时不足挂齿置之不理背道而驰答案:C解析:本题应注意分别从词义和用法等方面进行区别比较。“盛极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内特别兴旺或流行,也形容一时盛况空前。既可

27、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显赫一时”指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联系后文的“潦倒”,语意上选“显赫”更妥帖。“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置之度外”指放在考虑之外,即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因前面的“其”指代的对象是“得失”,谈不上理不理睬,故选“置之度外”。“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辕北辙”一般比喻“人的行动和目的恰好相反”,与前面的“自以为而其实”相对应,“背道而驰”则没有此

28、意,应选“南辕北辙”。综合比较,故答案选C项。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过有不少的人至死都没有考虑生命价值的转化是怎么回事B.但是有不少的人即便寿命很长也忽略了提高精神境界的问题C.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D.只是相当多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未深入考虑生与死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应注意联系情境,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语意看,短文由“生命价值”到“生命转化”,再到补写句前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可确定衔接句的话题应是“生命”,而非“生命价值的转化”“精神境界”和“生与死”,故答案为C项。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9、,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想象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古时人们看见天上的明月,就想象月中有宫殿和嫦娥,还有玉兔、桂树和吴刚。于是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人们看见天上的飞鸟,就想象自己也要插上翅膀,在空中自由翱翔,于是后来就发明了飞机。这说明,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世界。从手摇唱机到立体音响,从电扇到空调,从冰块到电冰箱,从珠算到电脑等,都是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想象,人类的智慧之泉就要枯竭。可见,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论是搞科技还是搞艺术,。答案示例:想象是文艺创作的

30、起点想象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解析:这段文字写想象的作用,联系上下文,文段开始讲想象的定义和想象对文艺和科技的影响,第处是从文艺方面得出的结论,所以这里应填“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第处联系下文,讲想象与科学的关系,所以这里应填“想象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最后是总结: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想象。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因为风,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31、,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却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了出来。随着黄叶渐渐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便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本段文字中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每幅画面不超过8个字)参考答案:(

32、1)风舞炊烟图;(2)风吹莲荡图;(3)风摇树木图。解析:解答此题,要先从整体上把握大意,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切分层次,最后再根据要求概括。如文中先后写了炊烟、莲荡、秋树。抓住这三个对象,联想所写之景,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即可。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跃入(yo)石砾(l)棕色(zng)嚣鸣(xio)B.罅隙(xi)铆钉(mo)撕裂(s)赐予(ch)C.雕琢(zu)蔚蓝(wi)霓虹(n)荫蔽(b)D.倦怠(di)凯旋(ki)花蕾(li)炽热(ch)答案:D解析:A项,“跃”应读“yu”;B项,“赐”应读“c”;C项,“琢”应读“zhu”。

33、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灰尘,还是的云彩,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展示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A.捉襟见肘不屑一顾变幻莫测精巧绝伦B.相形见绌微不足道变幻莫测精巧绝伦C.相形见绌微不足道讳莫如深巧夺天工D.捉襟见肘不屑一顾讳莫如深巧夺天工答案:B解析:“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根据“相比”的语境,可确定选“相形见绌”。“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

34、不值得一提。形容“灰尘”,用“微不足道”。“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形容“云彩”,用“变幻莫测”。“精巧绝伦”,指精致巧妙,没有可相比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形容“大自然的艺术品”,用“精巧绝伦”。3.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互联网是戏曲传播的新节点,我们要打破行业壁垒,跨界思考,移动互联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戏曲的创新和传承中去。A.我们要打破行业壁垒,跨界思考,把移动互联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戏曲的传承和创新中去。B.我们要跨界思考,打破行业壁垒,移动互联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戏曲的创新和传承中去。C.我们要跨

35、界思考,打破行业壁垒,把移动互联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戏曲的创新和传承中去。D.我们要打破行业壁垒,跨界思考,移动互联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戏曲的传承和创新中去。答案:A解析:画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移动互联”前面添加介词“把”;二是语序不当,“创新和传承”,应先“传承”,再“创新”。比较四个选项,A项最恰当。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的感慨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D.纱窗日落渐

36、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答案:D解析:A项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B项是李白的苏台览古,C项是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其二),这三项中的诗句都表达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的感慨。D项是刘方平的春怨,它只体现出人事沧桑,未能表达自然永恒之意。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云是由水珠凝集

37、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A.B.C.D.答案:A解析:句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意境”与“意象”两个方面,并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句紧承句,前半句是对“境生于象”的说明,后半句是对“超乎象”的说明。句承句中的“意象是材料”与“意境是升华”,用比喻使之形象化。句承句的比喻,句承句的“千姿百态”,两句同时呼应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句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二、现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游子谣戴望舒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游子的家园呢?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沉浮在鲸

38、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意思是游子的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

39、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怅惘的心绪。这些复杂的情感在这首诗中都有所体现。答案:B解析:B项,“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分析有误。第三节突出了“沉浮在鲸鱼海蟒间”的游子因无法归家而导致自己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在着重写游子的乡愁。7.诗人在第三节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参考答案:游子无家,就连乡愁也没有着落;游子对思家而无归期的深深叹惋;游子对家园的花自开自落的无奈和伤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祖国土苏联阿赫马托娃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

40、戴在胸口,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它也不像上天许给的乐土。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8.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祖国土”就像“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它影响了美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祖国土“践踏蹂躏,磨成齑粉”,从而表明诗人想要改革

41、社会的强烈愿望。B.诗人用“不拘礼节”来表明自己已经和祖国融为一体,祖国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这样写更能体现诗人对祖国的亲切感。C.最后两句带有转折意味,是诗人对祖国的理性思索与透彻认识,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D.在诗人看来,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无论祖国多么贫穷落后,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答案:A解析:A项,“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分析有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本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爱国情怀,不是“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9.本诗明明是在抒发诗人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

42、人却用大量诗行描写“祖国土”的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开篇大量诗行渲染了一种氛围“祖国土”普通而又卑微,含蓄委婉地写出了“祖国土”的命运。而诗人只有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才能使最后两句的抒情有所依托,使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背景的反差中达到高潮。(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七层塔顶的黄桷树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许是鸟儿口中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不偏不倚在砖与灰浆的夹缝里萌发了永恒的灾难而它稀疏的丫枝上麻雀吵闹着正在筑巢而它伸直的手臂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捎去并不破碎的盼望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犹如我不知道它摇曳的枝叶是挣扎,还是舞蹈是的,它活

43、得多别扭但绝不会死去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在天空10.诗人塑造的黄桷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孤独寂寞,生命力顽强(顽强抗争),不放弃希望(执着追求)。解析:把握诗歌的形象,要抓住形象的特征。诗中描绘的黄桷树高悬在“七层塔顶”,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它有着“并不破碎的盼望”,它“绝不会死去”,并且“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在天空”,由此可以看出,黄桷树虽孤独寂寞,但它顽强抗争,不放弃任何希望。11.谈谈你对“它摇曳的枝叶/是挣扎,还是舞蹈”这两行诗的理解。参考答案:摇曳的枝叶既是挣扎也是舞蹈,它在逆境中的挣扎已升华为生命不屈的舞蹈。解析:理解这两行诗,要在把握诗

44、歌主旨的基础上,探究“挣扎”与“舞蹈”的含义,了解黄桷树对待逆境的态度。12.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放弃希望,不断奋斗,不因周围的环境而气馁,不因人生的逆境而绝望。解析: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志向。要理解诗文的感情,就要掌握好“物象”与“志向”的内在联系。首先,物象的主要特点要与作者的志向有某种相似点。其次,描述时,作者的志向要以物象的特点为核心。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即可。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的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