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0194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影子的变化一、选择题1一天中,()时候我们的影子最短。A早上B中午C傍晚2傍晚,弟弟背着太阳向你跑来,他的影子在()。A南面B东面C西面3下列计时工具中,出现得最早的是()。A日晷B石英钟C摆钟4关于光与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皮影戏是利用了光与影呈现的传统艺术B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影子C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测地理方向的工具5早晨,小楠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是5米,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大树的影子()。A不变B大于5米C小于5米6下列利用了影子的原理的是()。A照相机B电视机C皮影戏7下列现象中不是运用了影子的原理的是()。A日暑B照相机C无影灯D皮影戏8人在

2、太阳底下会有影子,傍晚时人的影子会朝向()。A东B西C北9影子形成的条件是()。A光源B挡光物体C屏D以上都是10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的原理不一样的是()。A湖光倒影B立竿见影C形影相随二、填空题11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照射的 有关。12行进中的光被 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 。13早上物体的影子方向朝( ),到了傍晚影子方向朝( )。14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 太阳的一面。三、判断题15日晷的缺点是不方便。不够精确。没有太阳时不能使用。( )16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17没有光照也可以产生影子。( )18自制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3、)19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正午时分最长。 ( )四、简答题20古人在研究竖直立杆的日影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21你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吗?请你说说一天中,阳光下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五、综合题22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录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最短。下面是他们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测量时间(次数)123456789影长(厘米)125100775740254057771.该小组是在一天

4、中的9:30开始测量的,由上面的数据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 结束测量的。2.由上面的数据表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 厘米。3.由上面的数据表可知,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 。参考答案1B【详解】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B选项符合题意。2B【详解】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傍晚,弟弟背着太阳向你跑来,太阳在西面,他的影子在东面。3A【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

5、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下列计时工具中,由早到晚出现顺序是日晷、摆钟、石英钟。计时工具中,出现得最早的是日晷,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计时工具,要求学生掌握计时工具中,出现得最早的是日晷。4C【详解】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A、皮影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光的物体,从而产生影子,是光与影呈现的传统艺术,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光是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光的物体,会形成阻挡物的影子,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计量时间的工具,而不是测地理方向的工具,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5C【详

6、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早晨,小楠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是5米,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大树的影子小于5米。6C【详解】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皮影”挡住,在皮影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与皮影形状完全相同的影子,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7B【详解】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就会产生影子。日暑、无影灯、皮影戏都利用了影子的原理,照相机没有运用影子的原理。8A【详解】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

7、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人的影子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与太阳的位置相反,傍晚时人的影子会朝向东方。9D【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10A【详解】立竿见“影和形“影”相随中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不符合题意;湖光倒“影”中的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11位置【详解】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照射的位置有关,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光源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12 阻挡 阴影【详解】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是直线

8、传播造成的。13 西 东【详解】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到了下午太阳西下,影子朝向东。所以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西-北-东。14背着【详解】阳光下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所以影子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故答案为:背着15【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和方向来计时的一种工具,日晷的缺点是不方便、不够精确、没有太阳时不能使用。16【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

9、,即是影子,所以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17【详解】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 遮挡物、 屏,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没有光照是不会产生影子的。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影子产生的条件,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 遮挡物、 屏。18【详解】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并在物体的西侧,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西向东转动。19【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正午时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短。20人类很

10、早就注意到竖直立杆的日影,每天正午时刻都指向正北方向。但在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正午以外),竖直立杆的日影会有偏差。日子相隔越多,偏差越大。【详解】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竖直立杆的日影,每天正午时刻都指向正北方向。但在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正午以外),竖直立杆的日影会有偏差。日子相隔越多,偏差越大。21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位置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22 13:30 100(答案不唯一) 变短【详解】1. 9:30开始测量,每30分钟测一次,推算出该小组是在13:30结束测量的。(2)从数据中可以推测,在第六次测量时的数据最小,也就是影子最短,这个时刻应该是正午,然后随着太阳西移,影子逐渐变长,且和上午变短的数值相对应,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就相当于第二次测量的数据,这时竹竿的影子长度大约为100厘米。(3)从数据表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的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变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湘教版 > 四年级上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