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单元教学)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977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单元教学)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单元教学)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单元教学)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单元教学)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单元教学)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册语文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

2、憬。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1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2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4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1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难点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少年闰土2课时好的故事2课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课时有的人1课时 习作2课时语

4、文园地2课时24少年闰土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对“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不同,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1结合

5、本单元导语和查阅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鲁迅先生。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3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的这些特点的。4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教学时也应有所侧重。5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写作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6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两处描写闰土外貌的写法,描写一下老师或同学的外貌。7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迅的作

6、品故乡。【知识与技能】1会写“胯、郑”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家景、郑重”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重点1会写“胯、郑”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家景、郑重”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2感受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

7、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作者及当时的生活背景,以及文中所涉及的动物等;搜集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2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胯、郑”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家景、郑重”等词语。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初步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重点1会写“胯、郑”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家景、郑重”等词语。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难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初步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

8、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3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4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给生字正音,巩固生字的音、形、义。5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些稀奇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闰土语言的句子。(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6其中你最喜欢哪件事?为什么?7你

9、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吗?说说理由。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闰土长什么样子?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3谁来说说闰土的特点。(1)当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

10、”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闰土很“健康”。(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会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脸上的皮肤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4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四、研读第1自然段1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来。(出示图)(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夜景?这样的夜景给你怎样的感觉?(2)出示句子,对比:句子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句子二: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哪个

11、句子让你感觉更美好?明确:“深蓝”“金黄”“碧绿”都是鲜艳、明丽的词,这些色彩鲜艳的词语往往能给我们轻快的视觉感受。“我”一想起闰土,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这些亮丽的色彩,可见在“我”心中,与闰土相处的时光是美好的,暗示了“我”的情感也是美好的。像这种以明丽的色彩表现情感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能找找看吗?(3)除了美丽的夜景,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结合图片,这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捏”“刺”两个动词写出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而“扭”“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而且反衬出闰土的机敏勇

12、敢。这位少年是充满生命活力的。)2让我们把夜景和人、物结合起来再体会这段话,夜是静的,而人与物是动态的,在描写上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背诵第1自然段。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1背诵第1自然段。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我”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重点1背诵第1自然段。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我”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难点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

13、点的写作方法。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请同学们读读文中对闰土外貌、性格的描写,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发言)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我”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部分1学生畅谈。(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中重点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两次,写得最详细。(2)因为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一读课文,眼前便浮现出少年闰土在月夜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4)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2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

14、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部分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谁能向大家说说其他两件事又分别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性格特点?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1)从捕鸟这件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由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认识好多鸟。(3)由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4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件的学习、讨论,进一步熟识了这位海边农村少年。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1现在请同学们想

15、一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因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我”跟闰土就认识了。)2“我”为什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因为“我”早听说过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3“仿佛”在这里怎么理解?(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五、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1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画出来。3学生默读勾画。4指名朗读闰土的话。5在闰土讲的这些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

16、感兴趣?请在小组内向同学讲讲。6小组讨论。7全班探讨。(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给人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这样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而且还使“我”爱上了海边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虽然“我”和他身份不同,但闰土直爽地邀请“我”去,表现出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17、”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8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同时也表明了“我”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我那时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这一段话有什么作用?(说明“我”知识贫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2读第18自然段。(1)“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作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师: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

18、两个脚的跳鱼儿。生: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而“我”从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跳鱼儿。(2)小组讨论、交流。“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七、学习“分别”部分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

19、我”和闰土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分别心情。(急、躲、哭、托、送)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告别的,说一说。(板书:难舍难分)八、小结学习情况,巩固延伸1反馈对重难点的质疑。2谈谈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3评一评:少年闰土。4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少年闰土 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是体会句子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闰土的外貌描写初步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比较闰土和“我

20、”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爱,同学们也能很快地说出“我”喜爱闰土的原因:正因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为了进一步理解“我”和闰土之间的感情,我指导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四件事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25好的故事本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

21、、细腻,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学生们在学习了课文少年闰土后,对鲁迅先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写作者在梦境中看到的美好的故事,文字精美,联想新颖,构思独特,在学习中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细心体会水中倒影及水波荡漾的美丽、幽雅、有趣。文中有些词语比较难懂,需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或查阅相关工具书理解。【知识与技能】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错综、萍藻”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2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读课文,品悟本文

22、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重点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错综、萍藻”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2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难点1诵读课文,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作者及当时的生活背景,搜集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2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错综、萍藻”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初识鲁迅,了解鲁

23、迅先生的文学成就。重点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错综、萍藻”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难点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上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认为课文重点部分在什么地方?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找出哪些自然段写现实,哪些自然段写梦境,将课文条理理清。)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3利用课件检查学

24、生掌握的情况。给生字正音,巩固生字的音、形、义。4默读课文,梦境中哪些地方令人难忘。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5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课文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晰的展开。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照应开头,执着的追求。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的语句。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可划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25、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的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是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3“好的故事”开始前的部分写了什么?(1)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2)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全班齐读并思考:描写现实这部分中,哪一句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昏沉的夜。)这样的夜作者会有怎样的情感呢?可不可以省略掉呢?(学生结合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交流,讨论)明确:灯火渐小,“石油”把灯罩熏得很昏暗,四周鞭爆繁响,烟雾弥漫,是“昏沉的夜”

26、。“我”一边看书,一边蒙胧睡去,“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里,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四、总结回顾师:整篇文章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对理想的追求。好的故事 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3诵读课文,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内心对美好世界的表露。重点1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内心对美好世界的表露。难点诵读课文,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体

27、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一、复习导入1作者在沉沉的黑夜里,梦见了什么?(好的故事。)2找出全文的中心段,并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二、赏析梦境的美好1作者是怎样展开自己的“好的故事”的?作者集中写了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先总写这故事“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梦境的美妙。3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

28、:这段话中最能表现的美好是哪句?并展开联想说说看到的景象。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三、赏析句子,体会情感1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明确:“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先是在昏沉的夜里恹恹欲睡,再接着“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都表达出了“我”的情感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明确:作者运用了“美丽,

29、幽雅,有趣”等词语描绘他的想象世界和世界中清晰的故事,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也进入了超我的境界。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明确:在好的故事里任“我”的思绪飞扬和思想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我”一旦从梦境中回到现实,淡淡的怅惘油然而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4再次朗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昏沉的夜”反复出现的作用。明确:将文章从开始到结束时的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5带着这种认识,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你认为鲁迅先生要追回的、完成的、留下的和向我们描

30、述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提炼升华结合散文背景,指导学生课后阅读鲁迅的作品野草,再次感受鲁迅的内心世界。整篇文章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引导学生在赏析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学生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望。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

31、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五年多的学习经历,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文章所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着力打开学生的视野,从而了解和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心灵,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1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

32、资料,让鲁迅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并学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3理解课文时,可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二是从文中所写的事例可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4指导学生揣摩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5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等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知识与技能】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33、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重点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难点1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对其生平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2课时第一课时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

34、要内容。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重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师: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抢!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同学们,他是谁?(鲁迅。)(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前面我们学习了他的两篇课文,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在亲人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

35、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部分。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层意。(第一部分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部分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部分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部分讲除夕夜伯父为“我们”放花筒。第五部分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第六部分讲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

36、标题。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7教师小结。(板书:追悼伯父;谈读书;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抓住中心,体会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画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追悼伯父谈读书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女佣回忆第二课时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

37、作方法。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难点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1)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一)谈读书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

38、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但记性比“我”好。“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囵吞枣,结果张冠李戴。“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4临走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二)谈“碰壁”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都哈哈

39、大笑起来?(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释感到好笑。)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当时黑暗的社会。(2)“碰壁”指与反动势力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势力,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反动势力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3)这句话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

40、争的革命精神。)(三)燃放花筒1指名概括第四部分主要内容。(鲁迅先生和父亲除夕放爆竹和花筒。)2师提问:从中看出这是一个 ()的伯父。3生汇报: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慈祥开朗”的伯父。(四)救助车夫1快速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1)体会车夫伤势严重:“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2)

41、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1)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2)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爱。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1)“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情绪。(2)“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

42、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关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五)关心女佣1默读课文第六部分内容。2说说鲁迅先生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自由回答)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的品质。)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43、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2)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四、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句子仿写几句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

44、事:畅谈读书、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涵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朗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教学效果显著。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进行了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基础上,

45、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所以对于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并不难。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存在一定难度。1教学本课,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3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4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

46、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白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义: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难点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师:鲁迅像。名人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