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上传人:绅士 文档编号:24932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4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上语文第13课《使至塞上》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塞诗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塞诗 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林,而成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林,而成 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以山水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以山水 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也也创作了创作了4040首首边塞边塞 诗名作,诗名作,甚至比边塞诗人甚至比边塞诗人高适的高适的2020余首余首还多还多。今天我们今天我们来欣赏来欣赏王维惊艳了整个大唐王维惊艳了整个大唐一首边一首边 塞诗塞诗使至塞上使至塞上,领略北方边塞的别样风领略北方边塞的别样风 光光,体会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体会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导入新

2、课导入新课 王维(王维(701701-761761),唐代诗人,),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 称王右丞,素有称王右丞,素有“诗佛诗佛”之称。他之称。他 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现存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现存 约约400400首,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 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他也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他也 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苏苏 轼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轼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五年(737737年),河西节度

3、副使年),河西节度副使 崔希逸大破吐番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崔希逸大破吐番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 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此次命王维出塞,实际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此次命王维出塞,实际 是将他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赴边途中是将他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作者在这样的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作者在这样的 情况下写下了传诵不衰的诗篇。情况下写下了传诵不衰的诗篇。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使至使至塞塞上上 单车单车/欲欲/问边,属国问边,属国/过过/居延。居延。征蓬征蓬/出出/汉塞,归雁汉塞,归雁/入入/胡天。胡天。大漠大漠/孤烟孤烟/直,长河直,长河/落日落日/圆。圆。萧关

4、萧关/逢逢/候候骑骑,都都护护/在在/燕燕然。然。读音停顿读音停顿 sisi jj dd ynyn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具体说明。从诗题从诗题“使至塞上使至塞上”,诗句中,诗句中“边、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属国、都护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等词语(地名、官名)看 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出这是一首边塞诗。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诗的每一联分别写了的什么内容?诗的每一联分别写了的什么内容?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首联:轻车简从,出使边塞。首联: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叙事叙事)

5、颔联:颔联:自比自比蓬雁,内心郁愤。蓬雁,内心郁愤。(抒情抒情)颈联:边塞风光,奇特壮丽。颈联:边塞风光,奇特壮丽。(写写景景)尾联:战斗紧张,战事繁忙。尾联:战斗紧张,战事繁忙。(叙事叙事)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首联叙事交代了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的什么信息出使的什么信息?“单单车车”和和“过过”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 点。点。“单车单车”出使边塞表现了诗人出使边塞表现了诗人被排被排挤出朝廷挤出朝廷的失意、苦闷和孤寂的失意、苦闷和孤寂;“过居过居延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情

6、。人孤寂的心情。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颔联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耐人寻味,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赏析。寻味,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赏析。运用运用对偶、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这两个这两个意象,意象,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被排挤出朝廷零落寞之感和被排挤出朝廷的的内心抑郁内心抑郁激愤之情。激愤之情。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选取了哪选取了哪些意象?些

7、意象?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传达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出怎样的情感?意象: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写出写出了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塞外风光,境界开阔雄浑境界开阔雄浑。这两句这两句体现体现了王维诗歌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的特点,被王的特点,被王国维赞叹为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千古壮观”。寓情于景,寓情于景,表达孤寂之情。表达孤寂之情。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颈联的颈联的“直直”和和“圆圆”两字历来为人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一个一个“直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字,

8、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劲拔、坚毅之美;一个一个“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特壮美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诗奇特壮美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诗人的孤寂情绪。人的孤寂情绪。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燕然勒功燕然勒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表达诗人表达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叹对戍边将士的赞叹以及为以及为国建功的雄心壮

9、志。国建功的雄心壮志。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表现表现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激愤、抑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激愤、抑郁、思乡等幽微难言之情郁、思乡等幽微难言之情;对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的赞美;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颂扬;颂扬;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与与达观之达观之 情。情。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主主 旨旨 这首这首边塞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风光,传达出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诗

10、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孤寂忧愤的孤寂忧愤,也,也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爱国精神的赞美及及豁达情怀。豁达情怀。(1 1)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意境雄浑。(2 2)比喻贴切,遣字用词精妙传神。比喻贴切,遣字用词精妙传神。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除了除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之 外,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1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李贺马诗 (2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1、3 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王昌龄从军行从军行 (4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其三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 1、用原文语句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1 1)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_,_。(2 2)表现飘零之感:表现飘零之感:_,_。(3 3)由范仲淹的由范仲淹的“千嶂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落日孤城闭”可联想到可联想到使至塞上里与之意境相似的句使至塞上里与之意境相似的句 子子:_,_。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

12、圆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单车单车欲问边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归雁入胡天胡天 (4 4)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情感:_,_。(5 5)描绘塞外荒漠奇特壮美风光描绘塞外荒漠奇特壮美风光,画面开画面开阔阔,气势雄浑气势雄浑:_,_ _。(6 6)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表现他们为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国戍边战斗精神:_,_。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征蓬出汉塞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都护在燕然然 2 2、“征蓬征蓬”“”“归雁归雁”两词用得很好,两词用得很好,试作分析。试作分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又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内心情感。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