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者按本资料是在去年编辑的基础上,在这学期做了很大的调整,编写初衷为让大家用的资料更加的方便,并结合个人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和去年相比知识量一些,形式个更加的完美,满足了更多使用者的要求。今后我也会不断进行完善更新,为大家创造出更加精美实用的资料。此外,后边附上了一套期末试题,让大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检验。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总结 超全单元版全册 单元版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8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通常我们把
2、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除此以外: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也属于光源。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这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5.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6.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8.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
3、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9.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10.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11.实验一: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
4、体。(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4)实验结论: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时,能透过透明物体继续前进,比如玻璃;遇到半透明物体时,能部分透过这些半透明的物体;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因为光的去路被不透明的物体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12.实验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1)实验现象:随着水槽中烟气浓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透过烟气的光越来越弱。(2)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光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不透明物体的阻碍。13.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
5、形成日食。14.当地球运行至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15.实验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1)实验现象: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了变化。(2)实验结论: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16.实验二:把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1)实验现象: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将铅笔垂直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没有变化。(2)实验结论: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17.从方形鱼缸的棱角处观察鱼缸里的鱼,能够使一条鱼看上去变成两条鱼。
6、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18.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19.光的折射条件:一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二是光斜射。20.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断了”,海市蜃楼,插鱼时往鱼的下部插,池水“变浅”,从水中看岸上的景物比实际位置高。2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22.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中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23.让一束强光(白光)通三过棱镜照到白屏上,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 、紫。这种现象叫光的
7、色散。24.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25.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26.彩虹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光学现象(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发生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我们用三棱镜得到彩色光带的原理相同。27.实验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1)实验现象:当一束
8、强光(白光)透过三棱镜之后照射在墙上,白光变成了色光。(2)实验结论: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三棱镜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白光分解成色光。28.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29.实验二:制作一个彩色轮,将色光混合成白光(1)实验现象:彩色轮旋转时,红、绿、蓝三种颜色已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2)实验结论:色光经过高速旋转会混合成白光。30.我们照镜子时,能够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31.与镜面反射现象一样,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
9、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32.实验一: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现象:利用镜面进行光反射的时候,当镜面呈一个固定的角度时,镜面会将光反射到同一个位置。33.实验二: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一指定地点实验结论: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反射角。光的反射示意图: 34.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35.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汽车的后视镜。镜子。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手电筒里的反射镜36.潜望镜的结构:潜望镜
10、中有同一方向放置的两个平面镜,代表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37.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体的光线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的情况并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并且都与水平方向呈45度夹角,外面的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让我们从下面看到了上面的景象。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29%。2.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
11、地、高原、盆地。五大地形特点: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小);高原(地势高,地表起伏小);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丘陵(地势中,地表起伏较大);盆地(地势高,地表起伏低)。3.我国地形地貌特点: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因此地形地貌复杂。4.地形地貌记录表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3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降雨)的侵蚀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沉积作用,河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5.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
12、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6.地壳在不断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的涌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7.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圈层名称平均厚度已知特点地壳有厚有薄平均厚度仅17千米,均为坚硬的岩石。地幔厚约2900千米为不同形态的岩浆。地核厚约3400千米高温高压。8.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包括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岩。9.地震
13、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10.地震的危害(1)地震发生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1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2.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
14、们利用。(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3.除了地震、火山喷发之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也发生着缓慢的作用。14.风的模拟实验中,砂纸就相当于自然界中风卷起的沙石,风卷起的沙石从岩石上刮过,就相当于我们用砂纸打磨岩石,如同砂纸会把岩石的表面打磨掉一样,风卷起的沙石也会慢慢的打磨掉岩石的表面,经过几千、几万年的不停打磨,岩石就被打磨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种作用被称为风蚀作用。15.雅丹地貌和风蚀蘑菇形成的原因是风的作用。16.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
15、成了沙漠。17.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球表面物质的动力作用及其相关的过程,主要形式有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堆积作用。 18.在地表变化的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对地表的作用是缓慢的。19.实验一: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结论: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20.乾坤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21.河流通过侵蚀、堆积、搬运等方式改变地表,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序号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16、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3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的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22.水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是降落的雨水的侵蚀作用和众多的河流的冲刷作用使地形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水流的作用是缓慢的。水流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23.地面的岩石、沙土在风、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就叫侵蚀。24.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25.植被对侵蚀的影响比较大。没有植被的裸地被侵蚀的程度很大。而拥有植被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很小。26.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
17、小山丘上的泥沙很少被雨水冲刷,因为植被对侵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不容易发生侵蚀现象。27.植物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要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在裸露的地区多植树,多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1.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去判断时间。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天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3.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4.日晷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
18、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5.问题: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帮助古人计时?方法一:利用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方法二:利用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制作成日晷来计时。方法三:利用燃烧香来计时。因为燃烧相同长短、粗细的香所需的时间基本是相同的。6.古人除了使用日晷、燃香和蜡烛来计量时间之外,还曾经利用水来计时,为此,他们发明了水钟。水钟虽然能够计时,但计时很难十分精确。7.水钟的工作原理:等时性原理。 8.制作水钟的过程: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9.除了水可以制作计时工具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沙子来
19、制作计时工具。10.沙子能够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原因和原理:沙子能够用来制作计时工具,是因为它里面的沙子具有流动性,它像水一样能够匀速流动,并且流下一定量的沙子所需的时间是基本相同的。11.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都是60次。钟摆摆动时是匀速摆动,不会忽快忽慢。钟摆具有等时性特点。12.古代人们为了计量时间发明出了日晷、水钟、沙漏等简易的时钟13.关于机械摆钟的发明历史: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7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14.实验一:自制一个摆,观察摆运动的
20、特点实验现象:自制摆一分钟摆动次数是一样的。实验结论: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15.同样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摆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重力等等因素的影响,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止下来。 16.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而与摆锤的质量没有关系。17.实验一: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实验现象:不管摆锤的质量是多少,30秒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没有关系。18.实验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实验现象:摆绳长,摆动得慢,摆绳短,摆动得快。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的越
21、慢;摆绳越短,摆的越快。 19.不管是哪一个机械摆钟,里面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为60次。20.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绳大概在25厘米左右。21.人类的计时工具从最初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后来的日晷、水钟、燃香、蜡烛,再到后来的机械钟,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表、原子钟等计时工具。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和作出决定。22.计时工具的比较:日晷水钟摆钟手表使用材料石头水金属石英准确性不准确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准确计时原理太阳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水滴的等时性原理摆的等时性原理机械原理方便程度不方便不太方便比较方便很方便缺陷不太准确比较笨重晚上不好用不太准确要有人看守要加水比较笨重携
22、带不方便造价昂贵技术要求高23.日常生活中更为精准的计时工具有:石英钟、原子钟、电子表、手机、电脑等。24.当今世界,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25.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6.精确计时的重要性(1)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需要精确计时,才能保证安全和成功。(2)百米赛跑的时候,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知道是否打破了纪录。(3)交通信号灯需要精确计时,才能保障交通安全。(4)时刻表可以保障交通有序运行,提醒我们准时到达。27.在没有导航仪的年代,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员,曾利用钟表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既然天体间的周期性运动可以计时,那反过来,计量时
23、间可以推测出天体间的运动规律等。原理:地方时0点为正北。太阳在天上转一周手表时针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操作:手表平放,以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点所在方位为北方。示例:以下午14点为例,142=7,7点位置对准太阳,此时12点位置的指向即是北方。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1.健康的含义除了身体上的健康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健康等方面。2.人必须要吃东西,吸入氧气,才能获得能量维持生命。3.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可能有遗传、饮食习惯、运动等方面因素。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除了遗传、饮食
24、习惯、体育锻炼之外,不良的环境也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6.垃圾、抽烟、雾霾、水污染、噪声等不良的环境,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7.噪声标准:在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包括乡村居住环境,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在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8.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9.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他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10.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他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11.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
25、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不同。12.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13.在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候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14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15.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经常运动的人心跳会偏慢一些。 1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让心脏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
26、休息。17.除了测量心跳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感受我们的心跳。在同一时间同一种情况下,心跳的次数与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18.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他昼夜不停的收缩和舒张,以此来推动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19.心脏跳动的力量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20.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因为大脑在指挥着这一切。大脑就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2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22.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袋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23.我们的大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他需要颅骨来保护。在日
27、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大脑。24.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他总是在不断的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25.大脑是身体的“指挥部”,神经系统就是身体的“联络员”。26.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手,会下意识的缩回手,感觉到疼。27.当一束强光忽然照射到我们的眼睛时,我们的眼睛会下意识的闭上。28.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29.做接乒乓球游戏中,当接球的人看到对方把球投出来之后,会把这一信息传入大脑,大脑的神经中枢迅速作出反应,经过传出神
28、经指挥手臂作出反应,接住投出的球。30.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作出反应。31.神经传递示意图32.身体联络的过程: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33.我们突然被强光照射,眼睛会立即将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闭上眼睛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我们的眼睛迅速闭上,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34.游戏中经过反复练习击球可以提高成功率。原因是身体不停的感受刺激经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大脑会对这一过
29、程产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命中率。35.乘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自己被甩出车外或者撞上挡风玻璃,以降低头部及背部受伤的危险性,保护了神经系统。36.当我们高兴、愤怒、惊奇、悲伤的时候,身体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37.体育锻炼、科学合理的作息都有利于我们减轻心理压力,可以缓解和别人的冲突。38.愤怒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愤怒,掌握一些管理愤怒的方法。39.管理愤怒的方法(1)停止你在说的话和在做的事。确保你不会说出让你后悔的话或做出让你后悔的事。(2)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3)思考如何反应。(4)想好了再行动。40.长期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学
30、会管理压力。41.管理压力的常用方法(1)体有锻炼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紧张,还能帮助你拥有更好的睡眠,这都有利于减轻压力。(2)与人沟通、交流,确定压力来源,寻找解决压力的方法。(3)听音乐、练字涂色、读书等,做一些自己喜欢而又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会让人全身心地投人而且有成就感,能缓解压力。42.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43.在众多的健康行为中,体育运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有的运动是终身都可以进行的,例如散步、游泳、慢跑、骑车等等。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且让这些健康的行为习惯伴随我们一生。看图填空总结期末测试卷(一)一、判断题。(每题
31、2分,共20分)1.运动时心跳会加快,所以,为了保护心脏我们应该尽量少运动。( )2.手电筒的光能穿过手继续向前传播。( )3.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的光会被月球挡住,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 )4.制作潜望镜时,两块镜片的反射面应相背且平行放置。( )5.水钟的准确度与滴水的速度无关。( )6.摆的摆动幅度越小,摆摆动得越慢。( )7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其中包括不挑食。( )8.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最内层,由岩石组成。( )9.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模拟实验时,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10在做火
32、山喷发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发光鱼 C.阳光下的镜子2.若在考试前夜感觉到压力比较大,以下方法不适合用来缓解压力的方法是( )。A.向朋友倾诉B.听音乐C.多做几套试卷3.下列情景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的是(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B.光照射到平面镜上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4.某地区地形高低起伏较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平缓山丘。下列地形的特点与这段描述相符的是( )。A.丘陵 B.山地 C.平原5.我们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
33、。A.取材比较方便B.运动有规律C.持续时间比较长6.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7.关于地球内部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可知,地球内部是运动的B.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C.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海啸8.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弱 C逐渐变强9.沙漠中有一些岩石形似拱门(如图所示),它们是由于( )的作用侵蚀形成的。A.风B.水C.海浪10.滴漏实验中,漏完100毫升
34、水刚好用了150秒。请预测,漏出最开始的2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 )。A.大于30秒B.小于30秒C.等于30秒11.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沙漏用来测量时间的原理是( )。A.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时间相同B.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时间不同C.沙子往下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12.路路想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了65次,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A.增加摆锤质量B.增加摆绳长度C.减少摆绳长度13.下列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劳逸结合 课程交替 熬夜学习 适当休息A B C14.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B.大脑、小脑、脑干C.
35、脑、脊髓以及和它们相连的周围神经系统15.人体的每个部位的作用都不同,生活中一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肌肉的作用相似,对下列物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于人体的骨B.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关节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于骨的支撑作用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1.画出光碰到镜子后的传播路线。 第1题图 第2题图2.不移动各物体的位置,使手电筒的光照到挡板后的小球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四、综合题。(共42分)1.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B纸屏圆孔处照入。(8分)(1)如图所示,甲图中A纸屏上_看见光斑,乙图中A纸屏上_看见光斑。(均填“能”或“不能”)(2)这个
36、实验说明光_。(3)下列实例主要运用光的这一性质的是( )。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2.神经系统在人体内担负着指挥和协调工作。(12分)(1)将脑的结构补充完整。(2)上图中控制人体的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的是_,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作用的是_。(均填序号)(3)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都回到教室。这个过程中信号的正确传递顺序为_ (填序号)。神经中枢做出回到教室的指令将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将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脚耳朵接收到铃声信号脚做出回到教室的反应3.根据“降雨给土地带来
37、的变化”模拟实验回答问题。(12分)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研究降雨的侵蚀作用。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自制喷壶、塑料盒、水。实验步骤:塑料盒底下铺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记录土壤样子。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观察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怎样移动,记录土壤样子。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实验结论:_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1)把上述实验结论补充完整。(2)根据模拟实验连线。(6分)塑料盒收集的水 雨水喷壶中的水 自然界
38、中的地形塑料盒中的小山丘 在地面流动的水(3)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_。(4)结合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关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水在地面流动时,会侵蚀土壤B.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变弱C.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4.元元同学对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是否有关很感兴趣,于是她做了个实验,同一个摆每次摆动1分钟,摆动次数如下表。(10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小角度(5度)282728中角度(10度)283527大角度(15度)272728(1)请在表中圈出你认为不正常的数据。(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保持不变的条件有_、_等。(3)从元元的实验记录中,我们可得出结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