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802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实现了家国一体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周的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战国到秦朝的选官制度为军功爵制;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主流选官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制占据主流。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出()A.选官权力逐渐下放到地方B.选官方式越来越公平公正C.选官标准越来越依据血缘D.选官制度越来越趋于固化

2、3.秦汉时期,政府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道”。道制是秦汉政府适应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风俗的一种制度,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道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B.防止了少数民族的起义和叛乱C.有利于民族制度和文化的延续D.推动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形成4.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级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

3、衡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5.曹操对两汉以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租调制,革除了两汉税法中的算赋、口赋等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收实物税,田租也由比例税改为定额制,税赋形式更为简化。曹操的税赋改革()A.折射了自然经济强化的现实B.解决因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解体趋势D.为九品中正制实施打下基础6.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主要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7.北宋初期,中央更多地剥夺州县的行政权、

4、财政权、司法权等,通过通判、巡检、县尉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以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这反映出北宋()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完善乡村治理的制度C.地方官丧失了治理权D.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8.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9.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有如下记载,这表明()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

5、,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抗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清朝(1840年前)在台湾设府。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一口通商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通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阶段特征1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

6、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据此可知()A.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B.局势推动官制变革C.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11.孙中山认为,“民国之政治,若普问于国民之可否,岂不是行极繁之手续?故欲简而捷,必赖政党。今与二三政党商量妥协,而国之政治即举”“欲求有安全国家,必先有完全议院,必先有完全政党”“政争为绝好之事也,须知政争也,非争势力,乃争公道”。材料表明孙中山()A.反对实行平民政治B.主张实行多党合作C.主张实行政党政治D.赞同民国政党竞争12.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

7、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3.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C.有利于中国快速战胜所有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14.1

8、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间3月18日,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由于官员没有薪俸,所以穷人难以为官;显贵家庭的子弟从经验、门路和财力等各个方面都在取得官职和执行公务上享有极大优势。这些人对官职的垄断虽然没有法律条文的保证,但实际上成为罗马政治生活的特征”。从材料中可得知这一时期()A.罗马官员都出身显贵B.罗马社

9、会矛盾尖锐C.贵族政治色彩浓厚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16.16世纪的欧洲,“在各种暴力活动和血腥屠杀中,世俗政权不断地向前推进政府接受了以前教会人员占有的大多数财产,取得了任命或至少批准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力”。材料所述现象对西欧发展的影响是()A.王权专制取代宗教自由B.推动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17.19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明确文官的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不得兼任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政治活动。之后,欧美其他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其去留不受政潮的影响。这一变革()A.是西方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10、B.阻碍了西方民主政治发展C.充分体现分权制衡的特征D.保证了施政措施的连续性18.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但同时又承认了另一类政治实体,即承认德意志各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A.成为国际法初步形成的标志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C.是欧洲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D.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19.在英国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福利保障水平和具体福利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

11、布莱尔政府()A.极大提高了民众生产积极性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多元化程度C.进一步削弱了政府行政权限D.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20.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但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为诟病。2015年12月,全球迎来了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D.旧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在遭遇挑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60分)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作出了“与士大

12、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策,将为万代讥笑!”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为之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地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材料二1689年,

13、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4、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制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材料二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15、。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考试,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请评析这一现象。(15分)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则更加严重。1834年,英国议

16、会通过的济贫法修正案对原有的济贫法做了重大修订。依据该法,英国在议会中成立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济贫委员会,后来又改为专门的济贫部。同时还规定了各地方政府济贫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济贫工作从此就变成了政府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新的济贫法更加严酷,它规定设立劳动院,所有领救济金的人必须到劳动院参加劳动才能领取救济金。劳动院的劳动任务极其繁重,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许多人把它称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绝大多数贫困者对劳动院都望而却步。摘编自刘玉安告别福利国家?西欧社会政策改革的大趋势材料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规模之大、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17、,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 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 588元。700多万名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3 689万名贫困老年人生活和服务保障显著改善。这个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截至2020年底,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在扶贫一线。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济贫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8、概述中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原因与历史意义。(4分)2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时间名称主要内容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赋、徭役(田赋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

19、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15分)(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与解析全书综合测评1.D2.B3.C4.B5.A6.A7.D8.A9.D10.B11.C12.B13.D14.D15.C16.C17.D18.C19.B20.D一、选择题1.D根据材料中“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2.B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从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

20、再到九品中正制,最后到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选官标准从重视门第变为重视才学,选官方式从世袭或推举变为公开考试,这说明选官方式越来越公平公正,B正确。3.C材料“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体现的是秦汉时期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道制,此举有利于民族制度和文化的延续,C正确。4.B材料“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体现了西汉政府对官僚权力的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对官员权力的制约,没有体现官僚制度的完善,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能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1、故C项错误。西汉实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故D项错误。5.A据材料可知,曹操的赋税改革反映出从货币税到实物税的趋势,体现了商品经济衰退、自然经济加强的现实,A正确;材料无法看到该税赋改革实施后的效果,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税收形式的变化,无法得知其对自耕农的影响,排除C;该税赋制度与九品中正制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6.A题干反映了商鞅在变法中实行严格的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设立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加强了地方管理,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只涉及基层管理,故B项排除。加强基层管理,有利于维护社

22、会秩序,与土地兼并、地方传统文化无关,故排除C、D两项。7.D依据材料可知,中央通过剥夺地方权力、设置相关官员、利用相关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体现出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强调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意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调整基层治理的方式,并非完善乡村治理的制度,故排除B项。8.A据材料可知,明代颁行了大量的“例”以弥补“律”的不足,旨在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此举体现了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A正确;“杜绝”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不一定能够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排除C;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

23、D。9.D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外之间既有交流又有对抗,面对西方的殖民扩张,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交流与封闭的特性,故D项正确。10.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有志之士呼唤改革,于是有了维新变法、改革选官制度、增设经济特科等,B正确;“发生根本改变”的说法错误,A排除;清政府迫于局势进行改革,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排除C;通过题干无法判断经世致用成为当时的主流,排除D。11.C据材料“今与二三政党商量妥协,而国之政治即举”“欲求有安全国家,必先有完全议院,必先有完全政党”等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议院和政党是民主国家的需要,体现其主张实行政党政治,C正确。12

24、.B材料表明周恩来认为少数民族区域自治适合中国国情,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正确,排除C;周恩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A与材料无关,排除;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系统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排除。13.D2020年8月,国家表彰在抗疫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等人,宣传了正能量,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故D项正确。14.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因此材料“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体现的是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成为独立

25、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15.C从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官员没有薪俸,所以形成了显贵之家的子弟垄断官职的情形,实质是贵族执政,C项正确。16.C材料反映的是世俗政权占据主导地位,但并不是指王权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政权问题,且这一时期主要是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是推动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政府接受了以前教会人员占有的大多数财产,取得了任命或至少批准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力”说明这一时期教会权力让位于世俗权力,有利于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故C项正确。奠定近代民主政治基础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建设,故D项错误。17.D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各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规定了文官的职权与责

26、任,其去留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此举有利于保证政策措施的连续执行,故D项正确。西方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权力的分配与制约,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西方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对施政过程的影响,没有体现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故C项错误。18.C根据材料“又承认了另一类政治实体”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C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19.B根据材料“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并结合所学

27、可知,布莱尔政府扩大了英国社会保障的多元化程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布莱尔政府并没有有效提高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说法绝对化,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20.D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金融机构,但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为诟病,表明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存在弊端。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有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中亚投行的设立不足以认定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世

28、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故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1.答案(1)表现:抵制皇帝的命令;利用史官之权制约皇权;控制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利用神权制约皇权。(4分)原因:重文轻武的政策;士大夫的历史责任感(忠君思想);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4分)(2)手段:宋代士大夫们主要通过传统甚至是迷信手段限制皇权,体现人治特色;近代英国则主要是通过议会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蕴含法治精神。(4分)结果:宋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皇权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近代英国国王权力逐渐减小,最终成为虚位元首。(4分)22.答案示例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洋

29、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开展,大量近代工厂和新的政府部门得以出现,其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然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陆续出现也冲击了科举制度。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新式人才的培养,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考试选官的原则得以保留。(6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趋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英国国内出现了借鉴中国科举制、以考试方式选官的呼声。由此,英国开始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

30、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分)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中国则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双方不同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例证。(3分)23.答案(1)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社会状况进行修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管理严密;新济贫法更加严酷,并规定领取救济金的人必须参与劳动,带有惩戒性质;未能有效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10分)(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广大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从实际出发。(2分)意义

31、:消除了绝对贫困;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2分)24.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2分)从征收的标准来看,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从地租的形态来看,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赋役征银既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又推动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从代役方面来看,由必须服徭役到可以代役,以租庸调制的“庸”为标志,使农民劳动时间有了保证,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税种来看,从繁多到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简化了税种,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11分)总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越来越趋向公平合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