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581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怜是一种自珍,对自我性灵的珍摄。南朝裴子野说:“若悱恻芳菲,则楚骚为之祖。”楚辞是中国艺术中的唯美派。楚辞是清香四溢的,又是缠绵悱恻的。楚辞的香中有冷,冷中孕香,可谓一剂冷香之丸。屈原有洁癖,史书上说他“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是外在的。屈原还是个精神上的洁癖者。古语有所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楚辞的精神气魄足可当之。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蝇

2、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用玉石俱焚的决心来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他的诗满溢着这种洁净情怀。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他“_,_”,真像庄子中所描绘的“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大鹏,他用生命护持洁净的精神。楚文化中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在那个泽国的水上岸边,生长着无数的香花异卉,自古以来,采香草以赠美人,悬香花以避邪逆,储异卉以净身心,形成了丰富的楚地风俗。楚辞吮吸着这样的文化,将其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出落为一种自珍的精神。唐李善说:“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王国维说,楚辞的传统在“要妙

3、宜修”。这样的评价很有见地。从美学观念的发展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一个美人香草和美意灵心融合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楚辞的“自怜”,就是“自爱”。庄子也追求性灵的独立高洁,但庄子并不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在中国,楚辞几乎成为美的化身。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在美与丑的拔河中,在净染、污染两种力量的较量中,楚辞强化了中国文化中美和净的力量。楚辞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影响,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影响。从美学上看,它不是启发后人喜欢香草美人,而是珍摄自己的精神。这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摘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材料二:生活在战国的屈原和生活在唐代的杜甫同

4、为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与忠君思想。屈原在橘颂中,借颂橘之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查志兮。”在离骚的结尾处,屈原以“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也不离开故国。生活在大一统时代的杜甫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对开元盛世赞美有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代的一场内乱,杜甫为此写下了不少诗篇,反对分裂,支持平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当得知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时,他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

5、若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屈原和杜甫既是爱国的,又是忠君的,但二人却不是愚忠。“爱国”的内涵是丰富的,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表现为抗击外敌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捐躯,而且还在于能为民富国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屈原和杜甫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爱国志士大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处处为国家利益和前途着想,忧国忧民,坚持正义,敢于针砭时政,具有批判精神,不惧怕打击迫害乃至牺牲生命。屈原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等。屈原不但敢于批判“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的腐朽黑暗的政治,还敢于批判昏君“怨

6、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知道他的批判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但为了存君兴国,造福于民,他也就无所顾忌了,他表示为了国家,为了“美政”理想,“_,_”,充分表现他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正是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高尚的人格、不向腐败黑暗政治低头的骨气,赢得了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的高度赞扬。杜甫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早已被世人所公认,杜甫的忠君观念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决非愚忠之人。杜甫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后不久,房琯得罪肃宗被罢相,杜甫因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结果被肃宗赶出朝廷,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凡事要从国运民生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难免不与统治集团发生矛

7、盾,往往会“犯上”、“逆龙鳞”;只有那些为了个人荣华富贵的佞臣群小,投机钻营者或明哲保身者,才会有愚忠的表现。(摘编自吴贤哲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追求内美和外美相融合的美好世界,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去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B. 对香草香花的热爱,是楚地由来已久的风俗,对楚辞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C. 无论是对开元盛世的赞美,还是对安史之乱的忧虑,都体现了杜甫爱国爱民的情怀。D. “屈平辞赋悬日月”,表明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赞赏和创作精神的继承。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屈原的思想,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B. 屈原在“芙蓉”“木兰”“秋菊”等代表美好高洁的事物中寄托了主观情感。C.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说理,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D. 不同于那些迎合圣意、一味愚忠的佞臣群小,屈原和杜甫是真正的爱国者。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香草美人”美学意义的一项是( )A.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C.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D.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辛弃疾蝶恋花)4. 请引用离骚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横线处

9、补全论据。5. 学校公众号设计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专栏,小盐同学建议推出“屈原杜甫陆游”专题,请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作品,代小盐阐述将陆游置于此专题的理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大团圆鲁迅赵家遭抢四天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他才有些清醒了。进城已是正午,阿Q被搀进一所破衙门,推在一间小屋里。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

10、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他的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你的同党在那里?”“什么?”“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来便愤愤。“走到那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头子更和气了。“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11、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于是一个人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

12、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第三次抓出栅栏门,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老头子很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许多人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他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

13、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见了一个吴妈。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他同时想将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采声中,轮转眼睛去看

14、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节选自阿Q正传,有删改)文本二:阿Q正传第七幕陈白尘舞台现出咸亨酒店。是次日夕阳西下时分。柜台外站着五位老酒客: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王胡

15、和小D。航船七斤正在讲述新闻。酒客们热心又似淡漠地倾听着。七斤 砰的一声枪响,他就倒下去,死了!城里人都稀奇,叫做“枪毙”,这还是第一回!众酒客 (似赞赏又似惋惜)哦!掌柜的 你说,有没有杀头好看?七斤 城里人都说,没有杀头好看。还说,他游街游了半天,也没唱一句戏,白白地跟了一趟!众酒客 (似表示惋惜又似不满)唉!七斤 他呀,就不该满街嚷嚷造反!我早劝过他!老拱 我说哩,他先不该嚷嚷姓赵!阿五 真的!他到底姓不姓赵呀?掌柜的 谁知道呢?(长长的一声叹息)唉!众酒客都以为掌柜的要发表高见,看着他。掌柜的 (取下水牌,用抹布擦去一行字)该死的阿Q,还欠我四十五文酒钱呐!众酒客 (似乎表示同情,也都

16、轻轻地叹声)唉!只有小D一直不吭声。小D (突然发问)七斤,你先前不是说,阿Q也喊过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么?七斤 是喊过的。可是城里人说,他到底没唱一句戏!小D 2020(独排众议)我看啦,阿Q哥他(走出酒店离开众人)还是一条好汉!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象阿Q了。解说词:“阿Q死了!阿Q虽然没娶过女人,但并不象小尼姑所咒骂的那样断子绝孙了。据我们考据家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写阿Q被捕的情节,官兵、警察等人全副武装包围土谷祠,悬赏之下方敢进入,把尚未睡醒的阿Q抓了出来,兴师动众的

17、场面十分滑稽。B. 文本一中的“老头子”看似“和气”,三次审讯阿Q,都未对他采用刑讯逼供的手段,但却哄骗阿Q签字画押,最终将他送上刑场。C. 文本一中阿Q在游街示众的人丛中发现了吴妈,但吴妈只是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有意忽略阿Q,可见吴妈与那些喝采的人们不同,她对阿Q充满同情。D. 文本二整合了呐喊不同篇目中的人物,如咸亨酒店的掌柜、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暗示了阿Q的生存环境。7. 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叙述视角富于变化。阿Q被押上刑车示众前,作者以全知视角叙述阿Q与众人的情形,其后都转向了阿Q一人的限知视角。B.

18、鲁迅笔下的文言词汇常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中的“行状”庄词谐用,有着独特的内涵,耐人寻味。C. 文本一中阿Q自然“便跪了下去了”“也仍然下了跪”“也照例的下了跪”,反复出现的下跪细节,强化了阿Q身上的奴性特征。D. 文本二末尾的“解说词”意味深长,是作者在理解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再创造,融汇了自己的感悟思考,揭示了作品的时代意义。8. 文本一写阿Q想喊“救命,”,“然而没有说”。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用意。9. 文本二最后写“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象阿Q了”。这样的安排符合鲁迅的原意吗?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完成下面小题。亮少有逸群之才,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

20、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故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太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二年秋,亮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

21、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节)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A使B功C业D陵E迟F太G义H不I及J邪K盖L天M命N有O归P不Q可R以S智T力U争V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委质,文中指臣服归附,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委质”意思相同。B. 丁宁,文中指嘱咐,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中“丁宁”意思相同。C.

22、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D.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备得到东吴协助,大败曹军,在平定江南和益州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B. 诸葛亮辅佐后主时,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裁决,对外结盟,对内平乱,赏罚分明C. 诸葛亮颇有理政才能,但身边缺少像韩信和王子城父这样的名将,功业不及萧、管。D. 诸葛亮的文辞和意旨都不能到达偏远的地方,是因为他言说的对象都是普通百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2)而所与对敌,或

23、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故未能有克。14. 与三国演义中“多智而近妖”(鲁迅语)的诸葛亮相比,本文中诸葛亮的形象有何差异?请指出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武侯庙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侯庙前两句描写所见之景,庙中壁画剥落,庙外草木茂盛。B. 武侯庙后两句道出了武侯放弃早年隐居的生活、以身许国的行迹。C. 蜀相

24、一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全诗格调深沉悲壮。D. 两首诗都从祠庙美景入笔,追述武侯生平,景、事、情、理融为一体。16. 两首诗都以诸葛亮为抒怀对象,请简要概括两诗对武侯情感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部分。(1)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愤,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两句,借李存勖宠用伶人导致身死国灭的史实,阐释了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近的道理。(3)鸥鸟在古代诗歌中,往往寄寓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7次收割机陷泥、48次农机维修、收获62.66吨水稻与以往文艺作品所描述的唯美浪漫的田园生活不同,劳作纪实互动综艺种地吧让“种地”真正成为动词,扎扎实实地种,不是_、装腔作势的“体验”,也别跟我扯什么组CP,你真正需要的是和土地进行踏实深入的沟通。当然,把“种地”这门古老的手艺写成文字、搬上屏幕,不是真正的农民做的事,农民甚至不是这类作品的目标观众。10个青年也终将回归城市,但土地、阳光、雨露,在四季轮回的时空变化中带给大家一个_的真理认真干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有回报。然而,因“割稻谷”等问题,节目组动辄被扣上“糟蹋粮食”的帽子,如此上纲上线,乍一看是尊重劳动、农

26、民,实际上是将“三农”问题_,反而切断了普通人了解“三农”的重要路径。进而言之,把田园作为舞台,把种地作为才艺,也有助于那些生活在云端里的有闲阶层,打破对“三农”的傲慢与偏见。大多数农民对读书人拥有敬畏,但很多掌握学识和文化话语权的人,对“三农”缺乏尊重和认识,更别谈了解。希望种地吧能够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看清楚自己的“幸运”和“局限性”。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蜻蜓点水 一成不变 束之高阁B. 走马观花 亘古不变 置之不理C. 蜻蜓点水 亘古不变 束之高阁D. 走马观花 一成不变 置之不理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也不是一味追求综艺效果,而是真正地深入

27、田间地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神舟十六号的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成功入驻“天宫一号”。作为载荷专家,桂海潮主要负责载荷的管理,从事空间科学实验,包括实验设备的操作,实验条件控制,数据的收集、整理,乃至分析。随着空间科学技术活动的深入,空间科技活动越来越专门化,职业航天员大都是飞行员或试飞员出身, _,难以胜任这些科学技术工作,于是载荷专家应运而生。_对其称呼不同,如美国在阿波罗登月阶段称为“科学家航天员”、在航天飞

28、机阶段称为“载荷专家”,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阶段称为“研究航天员”等。神舟十六号任务中,载荷专家的加入标志中国“飞天”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着眼未来,如何让更多的科学家拿到太空“门票”,甚至让普通人也享受一把“太空旅游”, _,而是展现在不远处的新征途。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22.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载荷专家”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放翁诗学所以绝胜者,固

29、由忠义盘郁于心。”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是他的行义,不是他的文采。”闻一多楚辞研究论文集上述材料将诗人的精神和德行作为诗歌品评的核心取向,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怜是一种自珍,对自我性灵的珍摄。南朝裴子野说:“若悱恻芳菲,则楚骚为之祖。”楚辞是中国艺术中的唯美派。楚辞是清香

30、四溢的,又是缠绵悱恻的。楚辞的香中有冷,冷中孕香,可谓一剂冷香之丸。屈原有洁癖,史书上说他“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是外在的。屈原还是个精神上的洁癖者。古语有所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楚辞的精神气魄足可当之。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蝇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用玉石俱焚的决心来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他的诗满溢着这种洁净情怀。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他“_,_”,真像庄子中所描绘的“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

31、,非醴泉不饮”的大鹏,他用生命护持洁净的精神。楚文化中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在那个泽国的水上岸边,生长着无数的香花异卉,自古以来,采香草以赠美人,悬香花以避邪逆,储异卉以净身心,形成了丰富的楚地风俗。楚辞吮吸着这样的文化,将其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出落为一种自珍的精神。唐李善说:“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王国维说,楚辞的传统在“要妙宜修”。这样的评价很有见地。从美学观念的发展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一个美人香草和美意灵心融合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楚辞的“自怜”,就是“自爱”。庄子也追求性灵的独立高洁,但庄子并不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在中国,楚辞几乎成为美的化身。这是中国美学发展

32、史上的重要现象。在美与丑的拔河中,在净染、污染两种力量的较量中,楚辞强化了中国文化中美和净的力量。楚辞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影响,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影响。从美学上看,它不是启发后人喜欢香草美人,而是珍摄自己的精神。这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摘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材料二:生活在战国的屈原和生活在唐代的杜甫同为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与忠君思想。屈原在橘颂中,借颂橘之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查志兮。”在离骚的结尾处,屈原以“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也不离

33、开故国。生活在大一统时代的杜甫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对开元盛世赞美有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代的一场内乱,杜甫为此写下了不少诗篇,反对分裂,支持平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当得知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时,他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屈原和杜甫既是爱国的,又是忠君的,但二人却不是愚忠。“爱国”的内涵是丰富的,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表现为抗击外敌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捐躯,而且还在于能为民富国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屈原和杜甫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爱国志士大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处处为国家

34、利益和前途着想,忧国忧民,坚持正义,敢于针砭时政,具有批判精神,不惧怕打击迫害乃至牺牲生命。屈原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等。屈原不但敢于批判“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的腐朽黑暗的政治,还敢于批判昏君“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知道他的批判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但为了存君兴国,造福于民,他也就无所顾忌了,他表示为了国家,为了“美政”理想,“_,_”,充分表现他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正是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高尚的人格、不向腐败黑暗政治低头的骨气,赢得了李

35、白“屈平辞赋悬日月”的高度赞扬。杜甫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早已被世人所公认,杜甫的忠君观念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决非愚忠之人。杜甫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后不久,房琯得罪肃宗被罢相,杜甫因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结果被肃宗赶出朝廷,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凡事要从国运民生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难免不与统治集团发生矛盾,往往会“犯上”、“逆龙鳞”;只有那些为了个人荣华富贵的佞臣群小,投机钻营者或明哲保身者,才会有愚忠的表现。(摘编自吴贤哲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追求内美和外美相融合

36、的美好世界,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去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B. 对香草香花的热爱,是楚地由来已久的风俗,对楚辞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C. 无论是对开元盛世的赞美,还是对安史之乱的忧虑,都体现了杜甫爱国爱民的情怀。D. “屈平辞赋悬日月”,表明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赞赏和创作精神的继承。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屈原的思想,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B. 屈原在“芙蓉”“木兰”“秋菊”等代表美好高洁的事物中寄托了主观情感。C.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说理,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D. 不同于那些迎合圣意、一味愚忠的佞臣群小

37、,屈原和杜甫是真正的爱国者。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香草美人”美学意义的一项是( )A.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C.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D.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辛弃疾蝶恋花)4. 请引用离骚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横线处补全论据。5. 学校公众号设计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专栏,小盐同学建议推出“屈原杜甫陆游”专题,请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作品,代小盐阐述将陆游置于此专题的理由。【答案】1. D 2. C 3. B 4.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 陆游和屈原、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美丽”精神中的“美与净”:自珍精神。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高洁理想、爱国精神。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批判精神。如陆游关山月:“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书愤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D.“创作精神的继承”错误,曲解文意,与文无据。由“

39、正是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高尚的人格、不向腐败黑暗政治低头的骨气,赢得了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的高度赞扬”可知,原文只是说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赞赏,不能表明李白继承了屈原的创作精神。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C.“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错误,材料一没有对比论证,“可谓一剂冷香之丸”是比喻论证;材料二没有比喻论证,屈原和杜甫的事例不是对比论证,“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等是引用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松菊的坚贞不屈符合“香草美人”美学意义。B.“美人”指跳舞的歌女,不符合“香草美人”美学意义。C.“桂”“兰”代表高洁

40、的精神品格,符合“香草美人”美学意义。D.芳菲指芳草鲜美,可以用来做佩饰,代表品格高洁,符合“香草美人”美学意义。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第一处,前文是“诗人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可见空缺处诗句与兰、菊等相关,故填写“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或“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是: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运用了比兴手法,借木兰、秋菊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行,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意思是: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诗人采集木兰、宿莽,可见

41、其以香为生命滋养。第二处,前文说“为了国家,为了美政理想”,后文说“充分表现他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可见空缺处要填写能表现屈原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的句子。故填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或“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或“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是: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意思是: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题

42、干的关键词是“美丽精神”和“屈原杜甫陆游”,材料已经阐述了屈原和杜甫的美丽精神,即自珍、爱国和批判精神。因此,需要结合屈原和杜甫,以及陆游的诗词、生平等分析其美丽精神的体现之处。由材料一“这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楚辞吮吸着这样的文化,将其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出落为一种自珍的精神”和材料二可知,屈原和杜甫都有自珍精神,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意思是: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表现了诗人厌恶京中恶浊,不做长留,恐久居为其所化的自珍精神。由“屈原在橘颂中,借颂橘之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生活

43、在大一统时代的杜甫热爱自己的祖国”可知,精神美丽还表现在爱国上。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的爱国之情。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由“屈原和杜甫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爱国志士大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处处为国家利益和前途着想,忧国忧民,坚持正义,敢于针砭时政,具有批判精神,不惧怕打击迫害乃至牺牲生命”可知。屈原和杜甫的爱国不是愚忠,他们还具有批判精神。陆游关山月:“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揭示了

44、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体现了其批判精神。书愤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体现了其批判精神。(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大团圆鲁迅赵家遭抢四天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

45、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他才有些清醒了。进城已是正午,阿Q被搀进一所破衙门,推在一间小屋里。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他的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你的同党在那里?”“什么?”“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来便愤愤。“走到那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头子更和气了。“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

46、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于是一个人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