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569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美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ng( ),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美丽和谐的新时代画卷。【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体育

2、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1. 阅读“开篇画面”解说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张yng( ) (2)和谐( )2. “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欢聚一堂(2)潜心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八桂团结谱新曲 四海风云增光辉 九州奋发奏华章 五湖气象呈祥瑞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

3、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B. 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C. 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D. 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自然诗人_(人名)登临碣石山,写下“_,百草丰茂”,让我们一览草木的茂盛;白居易漫步钱塘湖畔,写下“_,_”,让我们看到了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观沧海钱塘湖春行品性刘禹锡虽身在陋室,但“谈笑有鸿儒,_”,交往的都是品性高雅的

4、朋友。陋室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学习苏轼“归去,_”的豁达乐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陆游以“零落成泥碾作尘,_”来寄托自己坚守高洁品格志向。卜算子咏梅情怀送别友人,我们常吟诵王勃的“_,_”来表明真挚的友谊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志士秋瑾“算平生肝胆,_”的济世情怀。满江红(小住京华)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

5、,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

6、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

7、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材料三】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种类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万吨)稻谷2945208497.08小麦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8、统计公报)7.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 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 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 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8.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B. 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C. 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

9、位。D. 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9.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长的山路沈念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

10、,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

11、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父亲说,祖

12、祖辈辈。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

13、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10. 了修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行动过程行动结果找乡长申请修路拦住县长请求修路县长实地调查路况

14、召开村民大会修成柏油新路11. 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1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13. “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B. 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

15、诗人的行踪。C. 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D.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15.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16、。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

17、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蚤:同“早”。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B. 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C. 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D. 臣始为太子之时 康肃笑而遣之17.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B. 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C. 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

18、了自己“弃国”的原因。D. 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1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是犹秋蓬。19. 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20. 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三、综合(10分)21.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班级召开“播撒想象的种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名著中知想象】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会

19、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我们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了一个魔幻世界,赋予孙悟空多种超凡本领,比如_;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_,带领团队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艾青诗选中,艾青曾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_的感情。(2)【任务二:想象中话未来】班会上,同学们就“未来生活”的话题发挥想象,积极发言。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主持人:同学们好!未来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畅所欲言。小广:_小西:没错,人们只要报名参加星际旅行团,就能乘坐太空飞船到达火星。壮壮:大家都说太空,我来说

20、说未来地球吧。_,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美美:我也来说说,未来海底会建立“鲲龙”科考站,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主持人: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让我们_。(3)【任务三:实践中谈想象】班会上,因小发明获奖的壮壮分享了他的心得:“想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壮壮的发言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就“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四、写作(5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点点滴滴,本是平常,却于某一瞬间、某一经历,让你突然感悟到原来这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请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把题目抄写

21、到答题卡指定位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600字。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美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ng( ),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美丽和谐的新时代画卷。【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

22、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体育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1. 阅读“开篇画面”解说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张yng( ) (2)和谐( )2. “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欢聚一堂(2)潜心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

23、确。八桂团结谱新曲 四海风云增光辉 九州奋发奏华章 五湖气象呈祥瑞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B. 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C. 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D. 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答案】1. . 扬 . xi 2. 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居乐业(任写三个即可) 3. (1)欢聚一堂:快乐地聚集在一起;(2)潜心:用心专而深。 4. 上联: 下联: 5

24、.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yng扬。张扬:宣扬,声张;谐xi。和谐:协调而匀称。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开篇画面】中的成语有: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居乐业,任意写出其中三个即可,注意字词书写正确。【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欢聚一堂:欢乐的相聚在一起。文中指广西各族人民在节日的时候,都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节日。潜心:用心专一。文中指广西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区域都在用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配对。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两句开头四字“八桂团结”“九州奋发”都是主谓

25、短语,是一副对联。两句开头四字“四海风云”“五湖气象”都是偏正短语,是一副对联。横线前的文段以“广西歌圩”为主要内容,故两句的对联更符合语境。【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搭配不当,“体育项目丰盛”搭配不当,可将“丰盛”改为“丰富”;故选C。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自然诗人_(人名)登临碣石山,写下“_,百草丰茂”,让我们一览草木的茂盛;白居易漫步钱塘湖畔,写下“_,_”,让我们看到了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观沧海钱塘湖春行品性刘禹锡虽身在陋室,但“谈笑有鸿儒,_”,交往的都是品性高雅的朋友。陋室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学习苏轼“归去,_”的豁

26、达乐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陆游以“零落成泥碾作尘,_”来寄托自己坚守高洁品格的志向。卜算子咏梅情怀送别友人,我们常吟诵王勃的“_,_”来表明真挚的友谊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志士秋瑾“算平生肝胆,_”的济世情怀。满江红(小住京华)【答案】 . 曹操 . 树木丛生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往来无白丁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只有香如故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因人常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渐、蹄、涯。二、阅读(39分

27、)(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

28、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

29、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材料三】2022年

30、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种类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万吨)稻谷2945208497.08小麦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 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 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 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8.

31、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B. 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C. 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D. 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9.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答案】7. D 8. A 9. 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

32、容的理解。D.有误,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原文“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可知并非是“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此项强加因果;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A.有误,材料二开头介绍五谷的概念,是为了引出“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结合材料一“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

33、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可得: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结合材料二第三段中“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而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可得: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结合材料三中的数据对比可得:水稻的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长的山路沈念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

34、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

35、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

36、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父亲说,祖祖辈辈。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

37、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

38、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10. 为了修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行动过程行动结果找乡长申请修路拦住县长请求修路县长实地调查路况召开村民大会修成柏油新路11. 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1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13. “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

39、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答案】10. 乡长以缺乏资金为由拒绝;村民修路热情高涨;修路启动,村民投工投劳 11. 淡泊名利,一心为公;耿直倔强,有胆有识;富有智慧,有号召力。 1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又平又宽又长的特点,表达了对父亲和村民们的赞美之情。 13. 山路修好前,坑坑洼洼,湿滑难行;山路修好后,更平更宽,景色宜人。“长长的山路”象征着村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可得:乡长以缺乏资金为由拒绝;结合第段“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

40、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村民修路热情高涨;结合第段“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可得:修路启动,村民投工投劳。【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第段“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写父亲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第段“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第段“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写父亲耿直倔强,有胆有识;第段“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

41、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写父亲富有智慧,有号召力。【1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路比作飘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又平又宽又长的特点,结合第段“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可知,表达了对父亲和村民们的赞美之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考查的是象征意义。结合第段“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

42、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可知,山路修好前,坑坑洼洼,湿滑难行;结合第段“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可知,山路修好后,更平更宽,景色宜人。再结合最后一段“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可知,“长长的山路”象征着村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4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B. 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C. 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D.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15.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C.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

44、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此句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体现山水的静态美”有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

45、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