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338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文学发展史角度看,雅文学比较明显地吸收、化用俗文艺的素材与技巧大概从屈原的“楚辞”作品开始。其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也标志着文人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到了唐代,唐传奇与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作品显示出雅文学对俗文学的兼容性逐步增强。以唐传奇而言,这一种体裁的作品大都出自士大夫之手,语言典雅、文采斐然;其实不少作品含有民间故事传说的成分。换言之,民间口头文学为唐传奇提供了不少素材。唐代以后,俗文学迅猛发展,士大夫对俗文学的存在视而不见

2、者固然有之,也有一部分人如唐传奇、新乐府的作者那样采取兼容的态度。事实上,唐五代以降,起源于民间的词的创作逐步兴盛,它的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比较接近口语,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士大夫借用这种俗文学的形式写自己过去没有写过的私人活动和内心体验,这是文学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尽管他们在词里所写的生活或有格调不高的问题,但就“文学即人学”的命题而言,他们以俗为雅的词作,比起他们注重“载道”的文章来,更富于文学的意味。在雅文学借鉴、吸收俗文学的同时,俗文学也以雅文学为参照系,不断将雅文学的一些优点化为己有,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达到较高品位。古代俗文学的产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论,是在劳

3、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的结果(门外文谈)。它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一种升华,真诚淳厚,质朴灵动,充满着生气与智慧。诸如率真的爱情、痛苦的经历、不平的世道等,均为俗文学抒写、描述的主要对象。因而它无矫饰、去虚伪,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我们读古歌谣、汉乐府、六朝民歌、唐代民间歌赋等都会被俗文学清新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爱憎感情所打动。俗文学没有“载道”的“义务”,不受雅文学规范的约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鲜明的“原创”特色。但无庸讳言,俗文学大多出自无名氏的口与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字的粗糙芜杂,表述的幼稚浅露,时有所见,这是客观事实。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俗文学要为自身在文

4、苑中争一席之地,必不可免地应在俚俗与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摘编自董上德论古代雅、俗文学的互补与交融)材料二:“俗文学”有好几个特质,但到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一支的时候,那些特质便都渐渐消灭了;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俗文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文人学士们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她的第二

5、个特质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我们不知道其作家是什么人。他们是从这一个人传到那一个人,从这一个地方传到那一个地方。有的人加进了一点,有的人润改了一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真正的创作者与其正确的产生的年月的。也许是流传得很久了,也许是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传述与修改了。到了学士大夫们注意她的时候,大约已经必是流布得很久,很广的了。像小说,便是在庙宇、在瓦子里流传了许久之后,方才被罗贯中、郭勋、吴承恩他们采用了来作为创作的尝试的。她的第三个特质是口传的。她从这个人的口里,传到那个人的口里,她不曾被写了下来。所以,她是流动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到了她被写下来的时候,她便成为有定形的了,便可以成为被拟仿

6、的东西了。她的第四个特质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妍的色彩,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斫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也有其种种的坏处,许多民间的习惯与传统的观念,往往是极顽强的粘附于其中,任怎样也洗刮不掉。所以,有的时候,比之正统文学更要封建的,更要表示民众的保守性些。又因为是流传于民间的,故其内容、或题材、或故事,往往保存了多量的民间故事或者民歌的特性;她往往是辗转抄袭的。有许多故事是互相模拟的。但至少,较之正统文学,其模拟性是减少得

7、多了。她的模拟是无心的,是被融化了的;不像正统文学的模拟是有意的,是章仿句学的。她的第六个特质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凡一切外来的歌调、外来的文体,文人学士们不敢正眼儿窥视之的,民间的作者们却往往是最早便采用了,便容纳了它来。(摘编自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雅文学向俗文艺学习在屈原的“楚辞”作品和东汉的古诗十九首都有体现,后者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B. 起源于民间的词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唐五代以后,也有士大夫借此表达过去没有写过的内心体验。C. 古代俗文学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产生的,真诚质朴,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

8、征。D. 郑振铎认为,俗文学的特质有好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瑕疵,不过这些瑕疵的存在有着其客观的原因。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俗文学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升华,且没有“载道”的“义务”,因此文字粗糙,表达幼稚。B. 从相关论述看,在俗文学“俗”的特质是否应该雅化与正统化的问题上,董上德与郑振铎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C.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都有民间集体创作的痕迹,并且在民间流传了许久之后,才被文人编定成书。D. 俗文学所拥有的富于想象力、勇于引进新东西等特质,使得俗文学发展到鼎盛之后,正统文学便无法与之比肩。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载道”意味最为

9、突出的一项是(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C.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D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游园(皂罗袍)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雅俗文化的艺术精品。请结合红楼梦有关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俗文学哪些方面的特质。(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乡下法国莫泊桑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蒂瓦什、瓦兰两户庄稼人为了养活各自的一群孩子,终年辛苦劳作。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强可以认

10、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常常要叫错三个名字才叫对自己的孩子。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坐在那张用了50年的木桌子前,每人面前的盆子里盛着土豆、白菜、洋葱煮的汤。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八月里的一天下午,有一辆轻便马车突然停在两所茅屋前面,一个年轻女人从车上跳下来,向孩子们跑过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间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把他抱起来,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儿、沾满泥土的黄金色鬈发和为了躲开她讨厌的爱抚而不停挥动的小手。以后她每天都来,口袋里总是装着糖果和零钱。她叫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一天早上,来了以后,她的丈夫跟她一起下车,径

11、直走进了蒂瓦什家的茅屋。那个年轻女人用发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开始说:“我好心的人们,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那个乡下女人问:“您想带走我们的夏洛?不行,绝对不行。”于是德于比埃尔先生出来调停:“我的妻子没有说清楚。我们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会来看你们的。我们也考虑到你们,我们要送给你们一笔终身年金,每月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那个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你们是要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行。这种要求根本就不应该对做母亲的提出来!啊!不行!那简直是太卑鄙了!快给我出去,以后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夺走人家的孩子!”德于比埃尔太太朝外走着,忽然想起顶小的男孩一共有两个,于

12、是她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到他们家去。”说完他就回到自己的屋里,从屋里传来了他的妻子气愤不平的声音。瓦兰夫妇正在吃饭;饭桌上在他们两人中间放着一碟黄油,他们用刀子挑一点,十分节省地抹在面包片上,慢慢吃着。德于比埃尔先生又一次提出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头拒绝,但是知道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以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使着眼色互相询问,决心已经有七八分动摇了。德于比埃尔太太急得浑身哆嗦,她跟他们谈起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以及他以后可能给他们的钱。那庄稼汉问:“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在公证人面前立字据吗?”德于比埃尔先生回答:“当然

13、,从明天就开始。”那乡下女人想了想,说:“每月一百法郎换咱们一个孩子太少了一点,再过几年这个孩子就可以干活儿了;我们要一百二十法郎。”已经急得跺脚的德于比埃尔太太立刻答应了。村长和另一位邻居也很乐意当证人。年轻女人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一声不响,也许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从此,蒂瓦什夫妇和邻居闹翻了。蒂瓦什大婶大骂他们无耻,有时候她抱着夏洛,炫耀地说:“我没有钱,可我不卖我的孩子!”一连好几年,她天天含沙射影地骂。到最后,蒂瓦什大婶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人们也以她为榜样,都说:“那条件可是非常吸引人的。蒂瓦什大婶真

14、是个好母亲。”夏洛长到18岁了,他从小听惯了别人不断重复的话,也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高出一等,因为他没被卖掉。瓦兰夫妇靠着年金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夏洛二十一岁那年,有一天早上来了一辆华丽马车停在两所茅屋门口,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搀扶着一位贵妇人走进了瓦兰的茅屋,就像走进他自己家一样。年轻人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瓦兰夫妇惊讶地立起来。那乡下女人激动得连肥皂都掉在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老头儿全身哆嗦着,说:“你回来啦?”他们相认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的人。他们领他去见村长,见村

15、长助理,见教堂神父,见小学教员。夏洛站在自己的茅屋门口,望着他们走来走去。晚上吃饭的时候,夏洛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我们的孩子。”蒂瓦什老大爷生气地说:“你要责备我们把你留下吗?”年轻人粗暴地回答:“对,我要责备你们,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这也是你们自作自受。”老妇人眼泪哗哗流到汤盆里,她低声哭着说:“累死累活把孩子们养大了,落这么个下场!”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像现在,还不如不生下来。我刚才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对自己说:瞧,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两个老人垂头

16、丧气,流着眼泪,却一声不响。他接着又说:“不行,想到这件事太痛苦了。我宁可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他打开门,一片说话声传进来,瓦兰一家正在庆祝孩子的归来。于是夏洛跺了一下脚,朝他的父母转过身来,嚷道:“土包子!”他消失在黑夜里。(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两家人就餐场景的描写,突出他们的贫穷,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不满。B. 瓦兰夫妇将自己的亲生骨肉当做商品一样出售,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爱。C. 瓦兰夫妇带着荣耀归来的儿子出去见当地有身份的人,感谢他们曾经帮助过自己。D. 蒂瓦什大婶对靠年金过得很舒适的瓦兰夫妇充满了愤怒,反映了她内心的不平衡。7.

1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曲折,出人意料。“卖”了孩子的瓦兰一家,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而坚持留下孩子的蒂瓦什夫妇却一直贫困,最后还“失去”了儿子。B. 小说行文缜密,注意铺排情节。例如,德于比埃尔太太初见孩子们的反应,就为下文她提出收养一个孩子,并且开出优厚的条件埋下了伏笔。C.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心理。例如,原本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的蒂瓦什大婶,在小瓦兰回来之后,反而羡慕起邻居一家来。D. 小说的结尾寓意深刻,发人深思。“他消失在黑夜里”,消失的不仅仅是夏洛这个人,还有夏洛那颗为人子女的心、作为一个人正常的灵魂。8. 小说多次变化对

18、同一人物的称谓,试举两例简析它们的作用。9. 作者想借在乡下蒂瓦什、瓦兰两家人的经历表现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

19、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

20、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上益厌之,罢相。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B. 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C. 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

21、者/D. 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者,指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后泛指一般读书人。我国古代读书人推崇“儒者风范”。B.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或泛指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C. 风俗,指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在古代,风俗多与法度相悖,立法度须变风俗。D.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三公”之一。始于西周,东汉后各朝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中,王安石先阐明给司马光回信的原因和目的。既直陈二人

22、分歧所在,也向司马光解释了为什么上次简短回复而这次“具道所以”。B. 文本一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责难进行了辩驳。他先立后破,认为在名实相符这个前提下,司马光对他的种种指责都是没有根据的。C. 文本二中,面对国内严重旱灾,王安石认为这些都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应以治理人事应对,皇帝对此表示赞同,并说自己也正为人事而忧虑。D. 文本二中,王安石两度为相,两度被免。第一次被免,与变法招怨、被人诋毁有关;第二次被免,与自己心境变化、皇帝不再信任他有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2)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上益厌之,罢相。14.

23、 王安石传中说王安石“有矫世变俗之志”,何以见得?请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注周鼎:指周代传国的九鼎。刘项:即刘邦和项羽。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古代,“周鼎”代表国家政权。第一句是用借代手法指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B. 颈联的“黔首”与“独夫”形成对照,讽刺了秦始皇推行愚民政策反令自己被囚困。C. 尾联引述一牧童为寻

24、羊而将秦始皇陵墓中的殉葬品烧毁的传说,更增添讽刺的意味。D. 本诗与阿房宫赋创作意图相似,都是劝谕秦始皇关爱百姓,以免引起人民反抗。16. 对于颔联的理解,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天下百姓都变得贫穷了;也有人认为此联主语应为刘邦、项羽,他们“辛勤地”推翻秦朝统治,而其身份不过是“道旁穷百姓” 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符合作者本意?请结合本诗或阿房宫赋有关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指出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直接带来的好处。(2)在六国论里,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

25、法求得一夕安寝的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_,_”。(3)“乾坤”一词常在杜甫的诗歌中出现,有时指日月星辰,有时指天地之间,有时指天下形势等,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同是落雪,书里书外的场景,就有着 。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也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大观园是红楼众儿女 、吟诗作词的桃花源,没有了宝玉与女儿们栖身其中, ,这园子自然也就空落落的,感觉不到那纸墨上流出的属于红楼梦独有的气韵声息了。但,你还是能在某一瞬间发现那永恒的刹那时光的。记得在五十回还写到访妙玉乞红梅,栊翠庵里

26、虽没了妙玉,乞不来红梅。然而,我还是依稀看见了山坡上着凫靥裘的宝琴和披着大红猩毡的宝玉,与那粉妆银砌世界里的红梅相映衬,就如同看到了贾母房中挂着的仇十洲的双艳图一般,美得 。世间的美常常如此,即便万事淡化凋零,它却还是梦一般的存在着,并在某一时刻跳进你的眼帘里,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只是如今,园子还在,她们却香消玉殒,一个一个的都去了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壤之别 怡心养性 谈笑风生 让人心醉B. 云泥之别 怡心养性 谈古论今 让人心动C. 天壤之别 修身养性 谈古论今 让人心动D. 云泥之别 修身养性 谈笑风生 让人心醉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7、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眼前的大观园虽然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B. 眼前的大观园虽然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书里当日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C. 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也与热闹无干,与书里当日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D. 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20.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众所周知,咖啡提神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类似于中枢神经兴奋剂,有着特别强烈的苦味,能

28、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 ),促进消化液分泌。那么,咖啡因提神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咖啡因的作用,实则就是阻断疲劳信号物质的接收。 ,会通过一种叫腺苷的信号物质来告诉大脑,让大脑知道“我累了”,并且越疲惫腺苷这种物质就越多。咖啡因的作用就是 ,这样大脑就接收不到疲惫物质传递来的信号,也就不会觉得累了。当然,会让人感觉到疲惫的腺苷并没有减少,所以 ,并不代表体力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恢复。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适量的咖啡因可减轻肌肉疲劳B. 肌肉疲劳可因适量咖啡因减轻C. 这种肌肉疲劳可以被适量的咖啡因减轻D. 适量的咖啡因甚至可以减轻肌肉疲劳22

2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材料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察传)材料二:2020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交友互动、购物消费,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改变,但是海量的、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

30、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文学发展史角度看,雅文学比较明显地吸收、化用俗文艺的素材与技巧大概从屈原的“楚辞”作品开始。其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也标志着文人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到了唐代,唐传奇与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作品显示出雅文学对俗文学的兼容性逐步增强。以唐传奇而言,这一种体裁的作品大都出自士大夫之手,语言典雅、文采斐然;其实不少作品含有民间故事传说的成分。换言之,民

31、间口头文学为唐传奇提供了不少素材。唐代以后,俗文学迅猛发展,士大夫对俗文学的存在视而不见者固然有之,也有一部分人如唐传奇、新乐府的作者那样采取兼容的态度。事实上,唐五代以降,起源于民间的词的创作逐步兴盛,它的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比较接近口语,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士大夫借用这种俗文学的形式写自己过去没有写过的私人活动和内心体验,这是文学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尽管他们在词里所写的生活或有格调不高的问题,但就“文学即人学”的命题而言,他们以俗为雅的词作,比起他们注重“载道”的文章来,更富于文学的意味。在雅文学借鉴、吸收俗文学的同时,俗文学也以雅文学为参照系,不断将雅文学的一些优点化为己有,提高

32、自身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达到较高品位。古代俗文学的产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论,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的结果(门外文谈)。它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一种升华,真诚淳厚,质朴灵动,充满着生气与智慧。诸如率真的爱情、痛苦的经历、不平的世道等,均为俗文学抒写、描述的主要对象。因而它无矫饰、去虚伪,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我们读古歌谣、汉乐府、六朝民歌、唐代民间歌赋等都会被俗文学清新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爱憎感情所打动。俗文学没有“载道”的“义务”,不受雅文学规范的约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鲜明的“原创”特色。但无庸讳言,俗文学大多出自无名氏的口与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字的粗

33、糙芜杂,表述的幼稚浅露,时有所见,这是客观事实。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俗文学要为自身在文苑中争一席之地,必不可免地应在俚俗与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摘编自董上德论古代雅、俗文学的互补与交融)材料二:“俗文学”有好几个特质,但到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一支的时候,那些特质便都渐渐消灭了;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俗文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文人学士们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

34、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她的第二个特质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我们不知道其作家是什么人。他们是从这一个人传到那一个人,从这一个地方传到那一个地方。有的人加进了一点,有的人润改了一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真正的创作者与其正确的产生的年月的。也许是流传得很久了,也许是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传述与修改了。到了学士大夫们注意她的时候,大约已经必是流布得很久,很广的了。像小说,便是在庙宇、在瓦子里流传了许久之后,方才被罗贯中、郭勋、吴承恩他们采用了来作为创作的尝试的。她的第三个特质是口传的。她从这个人的口里,传到那个人的口里,她不曾被写了下来。所以,她是流动

35、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到了她被写下来的时候,她便成为有定形的了,便可以成为被拟仿的东西了。她的第四个特质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妍的色彩,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斫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也有其种种的坏处,许多民间的习惯与传统的观念,往往是极顽强的粘附于其中,任怎样也洗刮不掉。所以,有的时候,比之正统文学更要封建的,更要表示民众的保守性些。又因为是流传于民间的,故其内容、或题材、或故事,往往保存了多量的民间故事或者民歌的

36、特性;她往往是辗转抄袭的。有许多故事是互相模拟的。但至少,较之正统文学,其模拟性是减少得多了。她的模拟是无心的,是被融化了的;不像正统文学的模拟是有意的,是章仿句学的。她的第六个特质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凡一切外来的歌调、外来的文体,文人学士们不敢正眼儿窥视之的,民间的作者们却往往是最早便采用了,便容纳了它来。(摘编自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雅文学向俗文艺学习在屈原的“楚辞”作品和东汉的古诗十九首都有体现,后者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B. 起源于民间的词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唐五代以后,也有士大夫借此表达过去没有写过的内心体验。C. 古

37、代俗文学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产生的,真诚质朴,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D. 郑振铎认为,俗文学的特质有好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瑕疵,不过这些瑕疵的存在有着其客观的原因。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俗文学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升华,且没有“载道”的“义务”,因此文字粗糙,表达幼稚。B. 从相关论述看,在俗文学“俗”的特质是否应该雅化与正统化的问题上,董上德与郑振铎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C.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都有民间集体创作的痕迹,并且在民间流传了许久之后,才被文人编定成书。D. 俗文学所拥有的富于想象力、勇于引进新东西等特质,使得俗文

38、学发展到鼎盛之后,正统文学便无法与之比肩。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载道”的意味最为突出的一项是(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C.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D.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游园(皂罗袍)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雅俗文化的艺术精品。请结合红楼梦有关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俗文学哪些方面的特质。【答案】1. A 2. C 3. C 4. 围绕古代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关系,先列举古代雅文学向俗文学学习所取得的成

39、绩;然后点明它们之间存在互补与交融(或“相互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引出下文;最后阐述俗文学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其应该在俚俗和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发展。 5.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率真的爱情、宝玉家道中落的痛苦经历、贾府主子与奴才之间的不平等,都是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体现了俗文学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红楼梦关于宝黛的爱情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一众女子的命运等都是民众喜欢听的故事,寄托着民间大多数人的悲欢,体现了“俗文学”大众化的特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太虚幻境的描写,以及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故事等,都极具想象力,体现了俗文学想象力奔放的特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

40、文中信息的能力。A.“后者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说法有误。原文“其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也标志着文人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只说古诗十九首是文人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的标志,并没有根据说其艺术成就更为突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且没有载道的义务,因此文字粗糙,表达幼稚”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但无庸讳言,俗文学大多出自无名氏的口与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字的粗糙芜杂,表述的幼稚浅露,时有所见,这是客观事实”可知俗文学并不是因为没有“载道”的义务,所以文字粗浅,表达幼稚。B.“董上德与郑振铎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

41、,俗文学要为自身在文苑中争一席之地,必不可免地应在俚俗与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但到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一支的时候,那些特质便都渐渐消灭了;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可知,在俗文学 “俗”的特质是否应该雅化与正统化的问题上,董上德与郑振铎两人的观点并不一致。D.“使得俗文学发展到鼎盛之后,正统文学便无法与之比肩”说法有误。文中只是说“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并没有说俗文学发展到顶峰后,正统文学无法与之比肩。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

42、析、比较材料信息的能力。C. 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 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这实际上是对北宋当局的警告,“载道”的意味较突出。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能力。材料一共三段,第一段,根据段首“从文学发展史角度看,雅文学比较明显地吸收、化用俗文艺的素材与技巧大概从屈原的楚辞作品开始”“他们以俗为雅的词作,比起他们注重载道的文章来,更富于文学的意味”可知,材料先列举古代雅文学向俗文学学习所取得的成绩。第二段,根据原文“在雅文学借鉴、吸收俗文学的同时,俗文学也以雅文学为参照系,不断将雅文学的一些优点化为己有,

43、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达到较高品位”可知,材料一在第一段基础上进一步点明它们之间存在互补与交融(或“相互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引出下文。第三段,原文“它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一种升华,真诚淳厚,质朴灵动,充满着生气与智慧因而它无矫饰、去虚伪,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都会被俗文学清新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爱憎感情所打动不受雅文学规范的约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鲜明的原创特色”主要论述俗文学的优点。而“但无庸讳言,俗文学大多出自无名氏的口与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字的粗糙芜杂,表述的幼稚浅露,时有所见,这是客观事实”则论述了俗文学的不足。而最后一句“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

44、,俗文学要为自身在文苑中争一席之地,必不可免地应在俚俗与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则在此基础上,最后指出其应该在俚俗和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能力。红楼梦所描述的,主要是宝玉和黛玉率真的爱情、宝玉家道中落的痛苦经历、贾府主子与奴才之间的不平等。宝玉和黛玉率真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本真的情感。而宝玉家道中落的痛苦经历、贾府主子与奴才之间的不平等则道出了封建社会最终腐朽落寞的真相。这一切,都是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根据原文“因而它无矫饰、去虚伪,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可知,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率真的爱情、宝玉家道中落的痛苦经

45、历、贾府主子与奴才之间的不平等,都是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体现了俗文学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红楼梦中,最广为人知,大众也最爱听的,是关于宝黛的爱情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一众女子的命运等。而根据原文“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可知,红楼梦关于宝黛的爱情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一众女子的命运等都是民众喜欢听的故事,寄托着民间大多数人的悲欢,体现了“俗文学”大众化的特质。红楼梦中,除了描写贾史王薛这人间世家的故事外,还描绘了太虚幻境,以及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等神话传说故事,充分展现了

46、作者的想象力。而由原文“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可知,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太虚幻境的描写,以及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故事等,都极具想象力,体现了俗文学想象力奔放的特质。(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乡下法国莫泊桑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蒂瓦什、瓦兰两户庄稼人为了养活各自的一群孩子,终年辛苦劳作。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强可以认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常常要叫错三个名字才叫对自己的孩子。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坐在那张用

47、了50年的木桌子前,每人面前的盆子里盛着土豆、白菜、洋葱煮的汤。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八月里的一天下午,有一辆轻便马车突然停在两所茅屋前面,一个年轻女人从车上跳下来,向孩子们跑过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间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把他抱起来,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儿、沾满泥土的黄金色鬈发和为了躲开她讨厌的爱抚而不停挥动的小手。以后她每天都来,口袋里总是装着糖果和零钱。她叫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一天早上,来了以后,她的丈夫跟她一起下车,径直走进了蒂瓦什家的茅屋。那个年轻女人用发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开始说:“我好心的人们,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那个乡下女人问:“您想带走我们的夏洛?不行,绝对不行。”于是德于比埃尔先生出来调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