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补考历史试题(艺考生)一、选择题1. 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该遗迹表明当时( )A 都城建设业已完备B. 专制权力日趋集中C. 国家形态雏形出现D. 农耕文明高度发展2. 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 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B. 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 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传统D. 儒学
2、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3. 芍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库,有学生收集了关于芍陂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载内容史料来源楚大夫子思家在县东山乡西,去县四十里。子思造芍陂。皇览(三国.魏刘劭等)(王景)迁庐江太守。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吏民,修起荒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王景传(南朝范晔)有芍陂,楚孙叔敖所起。崔蹇月令日:“叔敖作期思陂”,即此。通典(唐杜佑)A. 皇览成书最早故可信度最高B. 可确证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造C. 以上均为二手史料故都不可信D. 芍陂究竟为何人所作目前存疑4. 明清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
3、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如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表明A. 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B. 经济发展使近代平等观念形成C. 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5. 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 )时间大事1623年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领人马“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A. 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B. 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C. 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D. 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6. 海国
4、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 )A. 突破了传统“夷夏观”B. 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C. 孕育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 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7. 清朝建立后,巡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这一局面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才发生变化。据统计,1840年全国15位巡抚中有8人为汉人,1865年全国15位巡抚皆为汉人。这一变化表明清王朝( )A. 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弱化B. 满汉民族矛盾渐趋缓和C. 汉族地主官僚势力提升D. 农民战争影响历史进程8.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议设立经济特
5、科,以选“务实之才”,最后保举者达200余人。同年,这些被保举者却不得不狼狈离京,“经济特科”随即“停罢”。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设立经济特科违背历史潮流B. 维新变法缺乏知识分子认同C. 经世致用思想遭到清廷摈弃D. 政局变动影响科举制度改革9. 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 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B. 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C. 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D. 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10. 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大学及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
6、用科学,充实科学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1933年国民政府更直接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国民政府的做法( )A. 适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B. 坚持了重理轻文的传统C. 推动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D. 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11. 1953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的一小部分,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和国家税收以及扩大生产设备而生产的。”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A.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B. 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C.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D
7、. 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2. 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提出要整理全国各地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不一致的状况,在短期达到全国税政的统一。“要则”的颁布旨在( )A. 稳定全国的物价体系B.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C. 确立个人所得税制度D. 实施“一五”计划13. 如表为古代美洲玛雅人的婚姻习俗。这些习俗( )“婚役”婚前,男子要在女方家里居住六七年之久,帮岳父打“长工,如果表现不好,岳父可将男子赶走,男子就会成为众人的笑柄“聘礼”男方必须要准备比较贵重的聘礼,常常给男方再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A. 助长了玛雅社会的奢侈之风B. 维护了贵族等级制度C. 有利于增强玛雅社会的稳定D.
8、 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14. 马丁路德指出,“在基督里,并不分男、女的、自主的、为奴的、犹太人、希利尼人。就身体而言,他们都是平等的”。路德的上述思想( )A. 提出了建立民族国家的诉求B. 渗透了主权在民的观念C. 否定了基督教信仰的神圣性D. 传播了人文主义的精神15.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 )A. 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B. 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 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D. 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16. 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部分大事
9、摘编”。这反映了( )法 国支持发展核武器, 推行促进欧洲统一的外交政策,退出北约东欧国家掀起改革浪潮,试图改变苏联模式,甚至爆发与苏联冲突中 国中国和苏联两党、两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逐渐产生重大的分歧,走向分裂A. 国际关系逐渐摆脱冷战影响B. 两极格局下国际力量分化调整C. 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抗加剧D. 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发生转移二、非选择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511910年,清王朝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奖的也大多是诸如景泰蓝、丝绸之类的展品。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
10、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中华文化”意味。但西方强国却对晚清中国不屑一顾,除了在会场上刁难中国人外,还将中国视为殖民地和“半开化的国家”。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材料二 1951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在场馆的陈设上,凸显了天安门、国旗等,而在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国旗与苏美英等参加国国旗并列。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于突出的位置,如1956
11、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展会上,重工业品的比重为40%。参加展会的观众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除了工业品,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参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参展的意义并分析新中国与晚清国家形象不同的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1637年东印度公司船只去广州运茶回英国,直接进口武夷茶17
12、世纪中期饮茶风尚在王室传播开来;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尔特为此写诗献给查理二世,成为欧洲最早的饮茶诗;有关茶的其他文学作品也逐渐出现1660年英国上等茶叶每磅售价10英镑,其价格之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买得起18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瓷器的进口,大量中国茶具也输入英国,中国的瓷茶杯是无把手的,其后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将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1799年进入伦敦附近“随便哪家贫民住的茅舍,都会发现他们不但从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饮”19世纪初英国人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需支付巨额白银,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便将印度的鸦片输入中国1820年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和锡兰种植茶树1834年为了
13、抢时间及时运来中国新茶,英国海运公司竞相采用快速帆船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上层社会受法国人影响,按福建方言的发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红茶,习惯将茶叶放在水里煮,喝时加上蔗糖或牛奶,与中国福建饮茶风俗差异大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拓跋氏入主中原后,以原始部落法和汉晋法律结合,“刑重网密”,以致执法官吏多以严刑酷法逼取供词。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两次修律,于太和十六年颁行,即为太和律。太和律一方面废除了鲜卑拓跋
14、氏习惯法中的固有酷刑,另一方面又下诏“罢门房之诛”,废除了族刑连坐之法。太和律将不孝、不敬等入律,对李悝法经以来的法规律令重新洗牌,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结合起来。太和律还将原有的七刑简化为“死、流、徒、鞭、杖”五刑,并为后世北齐和隋唐所继承。太和律修订后,以“律、令、格”为体例,体系较于唐律相差无几。摘编自李书吉论及北朝法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和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和律的影响。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以资本为手段的全球治理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资产阶级首先在一国范围内把落后民族、阶级纳入到资本化的进程之中,“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
15、生活的愚昧状态”。然后,资产阶级把一切资本化过程推向全世界,这一过程首先是借助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其次借助于价格低廉的商品。前者使资本走出了欧洲、走向了世界,后者则使资本在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这样,资产阶级就“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迫使它们推行所谓的文明。一句话,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一个世界”。摘编自胡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全球治理材料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16、。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1)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的全球治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补考历史试题(艺考生)一、选择题1. 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
17、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该遗迹表明当时( )A. 都城建设业已完备B. 专制权力日趋集中C. 国家形态雏形出现D. 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礼制以及国家政权,说明早期国家已经基本形成,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城市建设完备,排除A项;当时还未出现专制权力日趋集中,排除B项;从材料的内容不能看出农耕文明水平的高低,排除D项。故选C项。2. 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
18、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 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B. 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 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D. 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史书之所以重视灾异祥瑞,其实质是借谶纬满足统治者所需,历史服务于政治,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仅仅是祥瑞,还涉及灾变、符命,排除C项;谶纬并非儒家正统,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3. 芍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库,有学生收集了关于芍陂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载内容史料来
19、源楚大夫子思家在县东山乡西,去县四十里。子思造芍陂。皇览(三国.魏刘劭等)(王景)迁庐江太守。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吏民,修起荒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王景传(南朝范晔)有芍陂,楚孙叔敖所起。崔蹇月令日:“叔敖作期思陂”,即此。通典(唐杜佑)A. 皇览成书最早故可信度最高B. 可确证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造C. 以上均为二手史料故都不可信D. 芍陂究竟为何人所作目前存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不同的史料记述有出入,芍陂究竟为何人所作目前存疑,D项正确;成书较早不能成为可信度高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皇览记载子思建芍陂,明显与其余两则矛盾,
20、所以尚不能确证芍陂为孙叔敖所造,排除B项;二手史料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 明清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如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表明A. 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B. 经济发展使近代平等观念形成C. 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D项正
21、确;材料仅表明明清小说的特点,并未涉及打破传统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平等观念的内容,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小说蓬勃发展,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5. 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 )时间大事1623年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领人马“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A. 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B. 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C. 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D. 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谨慎防守”“不得擅越”可知材料主旨,当政者对边界管理都有了相
22、关规定,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D项正确;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割据东北地方,不可能与明朝藩属国朝鲜发展关系,而且“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与材料主旨边界管理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表达的是对外关系的内容而非处理民族事务,排除B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强调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认同,处在17世纪的努尔哈赤大汗和康熙皇帝不可能形成这些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6. 海国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 )A. 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B. 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C. 孕育了
23、中体西用的思想D. 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分类提到了两类“大他者”,说明突破了传统华夏中心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并未提及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B项;中体西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排除C项;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表述过于绝对化,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 清朝建立后,巡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这一局面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才发生变化。据统计,1840年全国15位巡抚中有8人为汉人,1865年全国15位巡抚皆为汉人。这一变化表明清王朝( )A. 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弱化B. 满汉民族矛盾渐趋缓和C. 汉族地
24、主官僚势力提升D. 农民战争影响历史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朝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汉族地主官僚势力有所上升,C项正确;汉族巡抚增加并不意味着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弱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满汉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权力格局变化在鸦片战争前后就已发生,并非是农民战争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8.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议设立经济特科,以选“务实之才”,最后保举者达200余人。同年,这些被保举者却不得不狼狈离京,“经济特科”随即“停罢”。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设立经济特科违背历史潮流B. 维新变法缺乏知识分子认同C.
25、 经世致用思想遭到清廷摈弃D. 政局变动影响科举制度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科的设置本是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部分内容,但是随着变法的失败,这一变法措施也随之流产,这说明政局变动影响科举制度改革,D项正确;设立经济特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而非违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知识分子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无法得出维新变法缺乏知识分子认同,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思想,而且“摈弃”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9. 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
26、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 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B. 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C. 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D. 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系的“两段”之所以改名意在借改名之机否定国民党、否定武昌起义,进而强化专制统治,这反映出民初民主共和转型任重道远,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北洋军阀干涉政治的问题,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项。10. 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大学及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用科学,充实科学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1933年国民政府更直接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
27、然科学和工科。国民政府的做法( )A. 适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B. 坚持了重理轻文的传统C. 推动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D. 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重视理工科等实用人才的培养,这有利于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中国当时并未形成重理轻文的传统,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高等教育体系并未实现发展完善,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科学救国并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 1953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的一小部分,大
28、约只有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和国家税收以及扩大生产设备而生产的。”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A.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B. 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C.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D. 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由人民政府管理,且其利润主要用于工人福利和扩大再生产等,说明资本主义工商业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故选A项。从材料信息看,资本家还占有一部分利润,不能说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排除B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C选项错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也是在1956年而非1953年,排除D项。12. 1950
29、年1月,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提出要整理全国各地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不一致的状况,在短期达到全国税政的统一。“要则”的颁布旨在( )A. 稳定全国的物价体系B.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C. 确立个人所得税制度D. 实施“一五”计划【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属于我国人民政权巩固时期,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税政就是其中之一,A项正确;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才入朝作战,排除B项;材料无关个人所得税,且该制度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一五”计划始于1953年,排除D项。故选A项。13. 如表为古代美洲玛雅人婚姻习俗。这些习俗( )“婚役
30、”婚前,男子要在女方家里居住六七年之久,帮岳父打“长工,如果表现不好,岳父可将男子赶走,男子就会成为众人的笑柄“聘礼”男方必须要准备比较贵重的聘礼,常常给男方再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A. 助长了玛雅社会的奢侈之风B. 维护了贵族等级制度C. 有利于增强玛雅社会的稳定D. 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为了结婚,玛雅男子要付出多年的体力支出和金钱支出,如果在婚姻关系中表现不好,要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故这些习俗使得玛雅家庭注重婚姻关系,增强了玛雅社会的稳定性,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奢侈”,排除A项;这些习俗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并非贵族,排除B项;这些付出和聘礼,并不是
31、给女子的,无关女性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4. 马丁路德指出,“在基督里,并不分男的、女的、自主的、为奴的、犹太人、希利尼人。就身体而言,他们都是平等的”。路德的上述思想( )A. 提出了建立民族国家的诉求B. 渗透了主权在民的观念C. 否定了基督教信仰的神圣性D. 传播了人文主义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路德的言论实际上提出了基督教徒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就在宗教的范围内肯定了人的平等,由此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家观,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主权的归属,排除B项;路德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基督教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15.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
32、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 )A. 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B. 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 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D. 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官在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也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总统负责行政,立法权掌握在国会手中,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排除B项
33、;据材料“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可知,材料强调了文官的力量,而未涉及垄断政府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文官的力量,而未涉及三权分立的发展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6. 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部分大事摘编”。这反映了( )法 国支持发展核武器, 推行促进欧洲统一的外交政策,退出北约东欧国家掀起改革浪潮,试图改变苏联模式,甚至爆发与苏联的冲突中 国中国和苏联两党、两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逐渐产生重大的分歧,走向分裂A. 国际关系逐渐摆脱冷战影响B. 两极格局下国际力量分化调整C. 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抗加剧D. 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发生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
34、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部分大事摘编”可知,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属于两极格局对抗时期,从材料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均发生分裂,体现了两极格局下国际力量分化,B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冷战时期,看不出“摆脱”,排除A项;材料没有展示美苏之间或者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展示的是阵营内部分裂的史实,排除C项;冷战的重点区域一直在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511910年,清王朝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奖的也大多是诸如景泰蓝、丝绸之类的展
35、品。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中华文化”意味。但西方强国却对晚清中国不屑一顾,除了在会场上刁难中国人外,还将中国视为殖民地和“半开化的国家”。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材料二 1951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在场馆的陈设上,凸显了天安门、国旗等,而在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国旗与苏美英等参加国国旗并列。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
36、于突出的位置,如195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展会上,重工业品的比重为40%。参加展会的观众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除了工业品,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参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参展的意义并分析新中国与晚清国家形象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展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展场突显皇权政治;馆名重在文化,而缺少现代民族国家色彩等。国家形象:传统中国
37、,贫穷落后,缺少独立等。 (2)意义:展示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提升了国际地位;宣传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对外友好交往等。原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出展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根据“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得出展场突显皇权政治;根据“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
38、中华文化意味”得出馆名重在文化,而缺少现代民族国家色彩等。由此可知清王朝塑造的国家形象是传统的中国,贫穷落后,缺少独立等。(2)意义:根据“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于突出的位置”可知展示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提升了国际地位;根据“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可知宣传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对外友好交往等。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国际地位的提高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
39、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1637年东印度公司船只去广州运茶回英国,直接进口武夷茶17世纪中期饮茶风尚在王室传播开来;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尔特为此写诗献给查理二世,成为欧洲最早的饮茶诗;有关茶的其他文学作品也逐渐出现1660年英国上等茶叶每磅售价10英镑,其价格之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买得起18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瓷器的进口,大量中国茶具也输入英国,中国的瓷茶杯是无把手的,其后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将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1799年进入伦敦附近“随便哪家贫民住的茅舍,都会发现他们不但从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饮”19世纪初英国人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需支付巨额白银,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便
40、将印度的鸦片输入中国1820年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和锡兰种植茶树1834年为了抢时间及时运来中国新茶,英国海运公司竞相采用快速帆船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上层社会受法国人影响,按福建方言的发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红茶,习惯将茶叶放在水里煮,喝时加上蔗糖或牛奶,与中国福建饮茶风俗差异大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论题:茶的传播折射中英文化交流。阐释: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历史悠久,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
41、方美学。17世纪以来,中国茶文化随着国际贸易传播至英国,饮茶成为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的习俗,并形成自己的饮茶方式,英国人喜欢在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来招待客人,这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出现。同时,英国人也在仿制中国茶具的同时,创新了茶具,并将其传入中国。总之,从茶叶在英国的传播可以看出,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变迁。示例2论题:茶的传播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阐释: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中国茶叶随着贸易进入英国,中国茶成为一些特权贸易公司的重要产品,如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些特权贸易公司的贸易活动,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2、。随着英国人饮茶文化的形成,英国人对茶叶的需求猛增。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在殖民地引种中国茶,增强了这些殖民地与英国的经济联系;为了扭转中英茶叶贸易的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进一步增强;英国为代表的殖民者在中国与殖民地掠夺包括茶叶在内的原料,随着新交通工具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总之,中国茶的传播见证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史。(以上“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如学生拟定其他论题,阐释合理亦可赋分)【解析】详解】示例1论题:据材料“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19世纪下半期以来
43、英国上层社会受法国人影响,按福建方言的发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红茶,习惯将茶叶放在水里煮,喝时加上蔗糖或牛奶,与中国福建饮茶风俗差异大”等信息可拟论题为:茶的传播折射中英文化交流。阐释: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历史悠久,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17世纪以来,中国茶文化随着国际贸易传播至英国,饮茶成为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的习俗,并形成自己的饮茶方式,英国人喜欢在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来招待客人,这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出现;同时,英国人也在仿制中国茶具的同时,创新了茶具,并将其传入中国;总之,
44、从茶叶在英国的传播可以看出,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变迁等方面阐释。示例2论题:据材料“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18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瓷器的进口,大量中国茶具也输入英国,中国的瓷茶杯是无把手的,其后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将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等信息可拟论题为:茶的传播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阐释: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中国茶叶随着贸易进入英国,中国茶成为一些特权贸易公司的重要产品,如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些特权贸易公司的贸易活动,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随着英国人饮茶文化的形成,英国人对茶叶的
45、需求猛增;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在殖民地引种中国茶,增强了这些殖民地与英国的经济联系;为了扭转中英茶叶贸易的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进一步增强;英国为代表的殖民者在中国与殖民地掠夺包括茶叶在内的原料,随着新交通工具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总之,中国茶的传播见证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史等方面阐释。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拓跋氏入主中原后,以原始部落法和汉晋法律结合,“刑重网密”,以致执法官吏多以严刑酷法逼取供词。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两次修律,于太和十六年颁行,即为太和律。太和律一方面废除了鲜卑拓跋氏习
46、惯法中的固有酷刑,另一方面又下诏“罢门房之诛”,废除了族刑连坐之法。太和律将不孝、不敬等入律,对李悝法经以来的法规律令重新洗牌,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结合起来。太和律还将原有的七刑简化为“死、流、徒、鞭、杖”五刑,并为后世北齐和隋唐所继承。太和律修订后,以“律、令、格”为体例,体系较于唐律相差无几。摘编自李书吉论及北朝法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和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和律的影响。【答案】(1)特点:减少酷刑;援礼入法,礼法结合;体系相对完备等。 (2)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为后世法律发展提供了借鉴等。实质是维护鲜卑贵族统治的工具,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废除了鲜卑拓跋氏习惯法中的固有酷刑,废除了族刑连坐之法”,得出减少酷刑;根据材料“将不孝、不敬等入律,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结合起来”,得出援礼入法,礼法结合;根据材料“以律、令、格为体例,体系较于唐律相差无几”,得出体系相对完备等。(2)影响:根据材料,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太和律减少酷刑,缓解了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政权的法律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