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320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 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lng)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 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蔓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 B)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

2、到社会理性的约束(s)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 l)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 C)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表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

3、 D)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jun)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凌(lng) B.束(s) C.率(l) D.镌(jun)(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_ A.弥蔓 B.恐慌 C.潜移默化 D.坚韧不拔(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给神通广大个性树立B.给无所不能特点建立C.使神通广大特点树

4、立D.使无所不能个性建立(4) 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_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B.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C.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表现出来了。 D.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B.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

5、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C.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D.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3. 名篇名句默写。 (1) _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1) 可怜身上衣正单, _ 。(白居易卖炭翁)(2) 马作的卢飞快, 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策之不以其道, 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4)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

6、是: _ , _ 。(5) 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砥砺奋进,虽然道路曲折,但前途却是一片光明,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 _ , _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冠军;人工智能在大规模人脸识别中超越人类一般水平;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和专业速记员不相上下 材料二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数据快速积累,运算能力大幅度提升,算法模型持续演进,行业应用快速兴起,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混合型智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第三次站在了科技发展的浪潮之巅。 材料三科技的发展改

7、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1) 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内容做简要概括。(2) 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说说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5.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会,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他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据说,如果他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1) 名著回顾:上面文字选自红星

8、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 _ 。文段中的“他”是 _ 。(2) 阅读交流:请你结合如图,给大家介绍图中人物。(不少于60字) 6. 书写与鉴赏。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正楷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7. 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也叫正楷,特点是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字体结构整齐,格调和谐。B.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兼善隶、草、楷、行各体。C. “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D. 隶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大小兼收,收

9、放结合,疏密得体。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展现的画面。(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

10、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 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张盖:张开的车盖。剔牙松:一种针叶松。黄思立:人名。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晓雾将歇 _ 夕日欲颓 _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_ 思立亦以为然 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3

11、) 【甲】文“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做简要分析。(4) 【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青少年书法教育要“眼高手低”王世国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后,当代书坛好事连连:书法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一级学科”,彻底改变了长期“寄人篱下”的被动局面;接着又公布了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到目前全国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 147所;今年广东“两办”联合发文,将书法等艺术类科目纳入中高考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可以预见,一个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重

12、视书法教学的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能够进入高校书法专业学习的学生当然还是少数,大量的青少年都是在中小学或校外书法培训机构里学习书法,而且这一阶段的学习经历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这些地方的书法教育担负着青少年的美育责任。美育对于一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民国教育家蔡元培早就倡导以美育来教化国人,甚至要把美育作为国人的宗教,认为欣赏艺术之美,可以感受人间的温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产生守护生命的责任,甚至避免战争灾祸。然而,我们看到,现在青少年书法教育十分重视书写和技法教学,并以此作为书法的基础。其实,这不过是古代私塾教育的翻版。 而我认为,在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应当以意见确定的“

13、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主要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教会他们怎样去感受、发现、认识和欣赏书法之美,培养起他们的审美眼光。我相信,对书法之美的新鲜发现,将会大大激发青少年书法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书法教育成为真正的美育,而不仅仅是书写训练。这要比教会他们书法基本的技法,以及如何临帖更加重要。 汉字书写枯燥乏味,那些由笔墨点画组成的汉字既无生动的形象,又无缤纷的色彩。所以,对书法美的认知和欣赏,别说是青少年,就是对成人来说,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在这方面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有类似之处,不过,与后者不同的是,书法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积累下来丰富而又明确的美的规

14、律和法则。这就使得原本抽象、仿佛高深莫测的书法美,变得人人都可以学而知之。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法则告诉学生。 东晋时,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卫铄)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从留传下来的卫铄笔阵图可见,她教书法与众不同,她是从教育学生如何去认识和感受书法的点画美开始的:“点如高峰坠石”一点之美就像是从高峰上直坠下来的石头,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横如千里阵云”一横就像是广阔地平线上,缓缓向两边伸展排列开来的云层;“竖如万岁枯藤”一竖就像是山间垂下的坚韧、顽强、有力的老藤我相信,少年王羲之听了以后,一定对书法点画的美有了深刻的认识,留下难忘的印象。 书法的审美特征之一是线条美,书法家用看

15、似简单抽象的线条,表现出类似自然万物的生命感和质感。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认识和感知书法线条的美:中锋行笔,写出来的线条清晰明利,丰劲圆润,“如锥画沙”;自上而下、时走时停且直且曲、顿挫有力的线条,犹如屋漏水下的痕迹,即“屋漏痕”;字的转角处浑圆的笔画线条,就像金钗一样宛转流畅,毫无凝滞,一气呵成,就像是“折钗股”;而生动流畅的线条则像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再看那些败笔,就像是“墨猪”“钉头”“鼠尾”“蜂腰”“鹤膝”“柴担”这些千百年来关于书法线条美的历史记忆和常识,生动形象,应当传授给学生,他们会终身难忘。 对于正处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阶段的学生来说,教会他们感知和把握书法的字

16、形美也是非常必要的。古人便是常讲“夏云奇峰”,就是指那些奇特的惊心动魄结字造型,如同夏天的巧云、黄山的奇峰。这样一说,学生更容易理解。就拿正书(篆、隶、楷、魏碑)来说,一个字的结体造型怎样才美?这就是要告诉学生注意掌握几个基本的审美法则。 首先是均匀:字的点画分布要均匀,笔画的基本格调要调和。其次是平正:字的间架结构看起来要平衡稳当,不要歪斜。再次是和谐:字的部首、偏旁,以及点画之间,要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关系。最后是变化:结字造型时还要注意笔画的长短大小、虚实斜正、姿势神态的变化,不雷同。这些是千百年来对书法字形美的高度概括,初学书法就是要遵循法度,树立审美标准。 教会学生欣赏书法章法之美:既

17、有布局简单、平正、规整的章法这是一种“秩序之美”;又有排列复杂、错落、变化的章法这是一种“和谐之美”。总之,从章法上看,“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所以,青少年书法教育就是要寓教于美,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要把他们带到书法的点画美、线条美、字形美和章法美的意境中去,激发他们的爱美之心,充分感知书法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懂得识别美丑、优劣。这样,他们才会受益终身。 (选自2022年9月14日第15版书法报,有删改)(1) 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结合自己练习书法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眼高手低

18、”?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舌尖上的母爱维丰放假,回老家,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山那水让我徜徉其中。再次推开家门,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了,陈设如旧,灯光如旧,老屋前的石榴树挂满了果。父亲的书架还是倚在我小卧室的东墙,一半是父亲的书,一半是陪伴我读书的课本。靠在窗边的书桌上,偶然看到一本厉彦林散文集,随手翻了翻,也没有按顺序读,读到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时,被作者那朴实无华的真情深深感动。一个小长假,我竟然把厉彦林的两本书都读完了。从书中世界回到现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乡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闪过 小时候第一次坐大巴车出县城,车窗外的山是那么高那么重,山顶的石头牢牢地立在那里,仿佛任何力量都

19、推移不动。我的家乡多山,回家的汽车总是翻山越岭、上坡下坡,下了高速还要在盘山乡道上一圈又一圈地绕。 现在从省城驾车回家只需三个小时,疾驰在熟悉的山路上,蓦然望去,青山依旧,只是感觉路好像窄了,山也低矮了许多。这次回家,一是看望父母和生病的姥姥,前一阵子姥姥住院,等出院后母亲才告诉我。二是母亲希望我给刚满周岁的儿子带回一些她自己种的菜,还有去山里买的核桃和鸡蛋。我开着车还没到家门,就远远看见在路口等我的父亲,我下车接他上来,说:“爸,这么冷的天,你还在这里等我。”父亲笑了笑:“走,回家,你妈做着饭呢。” 餐桌上已经摆了几个炒好的菜,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从地里割了韭菜、摘了南瓜,调馅儿、和面,正在

20、厨房烙我爱吃的塌包子。等我到餐桌旁,母亲把热乎乎的包子端上来,转头又扎进厨房。每次我想进厨房帮忙,母亲总嫌我碍手碍脚,让我先吃饭。 饭菜都做好了,母亲也不上桌,站在餐桌旁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问我菜的口味,像是觉得菜做得还不够好。母亲说自己不饿,却总是嫌我吃得少,把我的碗盛得像座小山,一会儿让我吃这个菜,一会儿又说多吃点那个菜。我知道,母亲不是不爱坐下来吃饭,而是习惯了等我们都吃完后,再看剩多少,她再吃一点。这多么像厉彦林散文中的母亲,总是反复劝儿女:“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 回济南的那天,母亲早早起来去地里择菜,各种食物和水果把后备厢装得满满当当,父亲杀了好几只土鸡,

21、买了两箱鸡蛋,还有一些东西在济南也能买到。母亲埋怨车子后备厢太小,总是说这些东西在济南买太贵呀,带着就不用花钱买了,能省一点是一点。母亲边装边叮咛我,回到城里要记得把菜和鸡蛋拿出来放在阴凉处,土豆要盖上黑色袋子,以免生芽。 末了,母亲回屋里抱出来一摞热乎的煎饼,对我说,你吃不惯外面卖的煎饼,我今早给你做好了,回去慢慢吃。我看着弯腰放煎饼的母亲,一排排密密的银线已经悄悄爬上她的头顶,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样深,猝不及防的一瞬间,我的母亲矮了也瘦了。清冷的早晨,母亲的眼睛有些闪烁,却催我早些出发,让我路上开车慢点,到了打个电话。我在车里摆手,有些哽咽地回答:“妈,再放假,我还回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

22、三春晖。感谢厉彦林的散文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唤起了我们心中那久违的感动,儿时的情感回来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离开家乡的年轻人总是不停地奔跑,每天都在忙,为理想、为事业、为家庭不停地奋斗着,如果有条件,回老家陪父母吃顿饭吧,他们已经等很久了。 (选自2023年2月3日大众日报,有删改)(1) 认真阅读全文,梳理概括相关内容填在下面横线上。 (2)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第段写道:“这次回家,一是看望父母和生病的姥姥,前一阵子姥姥住院,等出院后母亲走,回家,你妈做着饭呢。”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分析“母亲说自己不饿,却总是嫌我吃得少,把我的碗盛得像座小山,一会儿让我吃这个菜,一会儿又说多吃点

23、那个菜”中“总”字的含义。(3)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我看着弯腰放煎饼的母亲,一排排密密的银线已经悄悄爬上她的头顶,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样深,猝不及防的一瞬间,我的母亲矮了也瘦了。(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回家吃顿娘做的饭”的理解。12. 题目:守望 要求: 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不少于600个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13. 题目:那堂特别的语文课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不少于600个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B【小题2】

24、A【小题3】D【小题4】C【解析】答案: (1)B (2)A (3)D (4)C(1)本题考查字音。 ACD.正确。 B.有误,“约束”的“束”应读作“sh”。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 A.有误,“弥蔓”应写作“弥漫”。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第一空结合上一句“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可知选择“使”更通顺;第二空“神通广大”和“无所不能”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本领大”的意思。“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指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结合“时代”一词可知选择“无所不能”恰当;第三空结合“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可知选择“个

25、性”;第四空“树立”意思是建立;建树。“建立”让某种事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结合宾语“文化基础”一词可知选择“建立”恰当。 故选:D。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BD.正确。 C.有误,“显现表现”用词重复啰嗦,可以去掉一个。 故选:C。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答案】D【解析】A.有误,应改为: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B.有误,应改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

26、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C.有误,应改为: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3.【答案】【小题1】烽火连三月【小题2】心忧炭贱愿

27、天寒【小题3】弓如霹雳弦惊【小题4】食之不能尽其材,伤心秦汉经行处【小题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沉舟侧畔千帆过【解析】(1)烽火连三月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弓如霹雳弦惊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重点字:阙)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

28、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4.【答案】【小题1】答案: (1)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与人脑不相上下;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讽刺了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过程中,人类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忘却了自己作为家长对子女教育与关爱的责任。【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材料一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都说明人工智能与人脑水平不相上下;材料二的前半部分在说人工智能发展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后半部分才是结论,即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本题考查漫画内容、主旨的理解。观察漫画,一位智能机器人抱着快乐的孩子,旁边一位母亲拿着手机在快乐地玩着。孩子

29、应在父母爱的怀抱中长大,现在却由智能机器人代替,很明显漫画是以此讽刺对人工智能过于依赖,甚至忘却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5.【答案】【小题1】埃德加斯诺【小题2】贺龙【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名著人物的识别。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结合“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他。据说,如果他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

30、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可知是贺龙。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回答本题,要认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全书,且结合自己对伟人的了解,并且结合右图,给大家介绍图中人物,参与到专题阅读交流活动。1936年6月,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写出系列报道和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世界介绍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轰动了世界。在历时3个多月的采访中,斯诺拍摄了很多照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幅毛泽东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八角帽的照片。照片中的毛泽东年轻、潇洒、沉着、睿智,眉宇间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

31、采和魅力,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好感和信任。 答案: (1)埃德加斯诺 贺龙 (2)示例:这张经典照片是斯诺把自己的八角帽摘下给毛泽东戴上拍摄的。照片中的毛泽东上半身微侧,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缀了红星的八角帽,年轻、潇洒、沉着、睿智,眉宇间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和魅力。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

32、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6.【答案】答案: 示例:真 人 者 周 行 千 里 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7.【答案】D【解析】ABC.正确; D.有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应该是行书。 故选:D。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辨析。解答这道题,要了解书法字体的分类知识和每种字体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中,

33、注意书法字体的积累,必要时可以背诵其书法特点。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

34、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答案: (1)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2)“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或者揭示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

35、波荡漾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小题2】【解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是作者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诗的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

36、。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9.【答案】【小题1】消散【小题2】坠落【小题3】大约【小题4】这样【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句意: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可:大约。 句意: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然:这样。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

37、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交辉,交相辉映。句意: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重点词:若,像。句意: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猿鸟乱鸣”句意: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从而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文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文抓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这些句子,即可看出作者盛赞自然之美,表达热爱自然的感情;结合乙文中“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这一句子可看出作者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消散。坠落。大约。

38、这样。 (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3)它写出了猿鸟交鸣的状态,展现出晨景的热烈欢跃气氛。 (4)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

39、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

40、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第段,“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后,

41、当代书坛好事连连”“可以预见,一个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重视书法教学的时代即将到来”,由时事和教育现状引出了要注视青少年书法教育的论题。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段列举了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卫铄)教授王羲之书法的故事,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可知有力地论证了第段的“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法则告诉学生”这一道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觉得此题可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联系实际作答。结合文章“在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应当以意见确定的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主要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教会他们怎样去感受、发现、认识和欣赏书法之美,培养起他们的审美眼光”“所以,青少年书法

42、教育就是要寓教于美,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要把他们带到书法的点画美、线条美、字形美和章法美的意境中去,激发他们的爱美之心,充分感知书法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懂得识别美丑、优劣”等内容可知,学习书法要“眼高”,“眼高”指的是审美眼光要提高;结合“汉字书写枯燥乏味,那些由笔墨点画组成的汉字既无生动的形象,又无缤纷的色彩。所以,对书法美的认知和欣赏,别说是青少年,就是对成人来说,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法则告诉学生”“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认识和感知书法线条的美”“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感知和把握书法的字形美”“青少年书法教学

43、应当教会学生欣赏书法章法之美”等内容可知,“手低”指的是汉字书写枯燥乏味,需要认真领会书法的线条美、字形美、章法美,经常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再结合自己的练习经历进行补充即可。 答案: (1)引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书法教育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引起重视的实际,引出论述的话题。 (2)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法则告诉学生”这一道理。 (3)学习书法要“眼高手低”,“眼高”指的是审美眼光要提高;“手低”指的是汉字书写枯燥乏味,需要认真领会书法的线条美、字形美、章法美,经常练习才能有所进步。比如我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先带领我欣赏书法的美,然后

44、教会我怎样去学习这种美,领略这种美,并告诉我要有王献之“十八缸水”的精神,要强加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小题2】【小题3】【解析】文章第段引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书法教育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引起重视的实际,引出论述的话题。第段提出学生练习书法的误区。第段引出观点:在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教会他们怎样去感受、发现、认识和欣赏书法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第段举例论证了“书法教学就是要把那些书法美的规律和法则告诉学生”这一道理。第段论述了“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认识和感知书法线条的美”,第段论述了“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孩子感知和把握书法的字形美”。

45、第段论述了“青少年书法教学应当教会学生欣赏书法章法之美”。最后深化论点,总结全文。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段

46、“餐桌上已经摆了几个炒好的菜”“正在厨房烙我爱吃的塌包子”“每次我想进厨房帮忙,母亲总嫌我碍手碍脚,让我先吃饭”和第段“饭菜都做好了,母亲也不上桌,站在餐桌旁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问我菜的口味”可知,母亲为“我”做饭、看“我”吃饭;根据第段“末了,母亲回屋里抱出来一摞热乎的煎饼,对我说,你吃不惯外面卖的煎饼,我今早给你做好了,回去慢慢吃”“清冷的早晨,母亲的眼睛有些闪烁,却催我早些出发,让我路上开车慢点,到了打个电话”可知,母亲为“我”做煎饼,并嘱咐“我”小心开车。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根据“这次回家,一是看望父母和生病的姥姥,前一阵子姥姥住院,等出院后母亲才告诉我。二是母亲希望我给刚满周岁的儿子带回一些她自己种的菜,还有去山里买的核桃和鸡蛋”“我开着车还没到家门,就远远看见在路口等我的父亲,我下车接他上来,说:爸,这么冷的天,你还在这里等我。父亲笑了笑:走,回家,你妈做着饭呢。”可知,第段交代了“我”这次回家的目的,并由父亲在路口等“我”告诉“我”母亲在家做饭一事,自然地引出下文:“我”回到家就吃到了母亲做的饭。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下文“我知道,母亲不是不爱坐下来吃饭,而是习惯了等我们都吃完后,再看剩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