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21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岛市2023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汉代鸿沟水系分布图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大沟,即“鸿沟”的前身。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沟”的说法。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鸿沟以黄河为水源,呈西北 东南流向,包括涡水、涣水、睢水、派水等分支,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经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将水引至都城大梁,后又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城东,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

2、支流颍水。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与淮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展,河水流淌过诸多富庶地区,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国都大梁,从原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四通,条达辐辕”的富饶之地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

3、远近闻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的南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北方的文化风俗悄然走进南方民众的生活。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令人唏嘘的是,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公元前228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很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的车轮之下。其实,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航运带来的“香饽饽。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骜伐韩,先后取成皋、荥阳,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教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

4、储粮,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敖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毗邻鸿沟,享航运之便,依傍敖仓,据天下之粮,多重光环下,荥阳也成为秦时的军事重镇,更成为后来楚汉的必争之地。也正是一场楚汉争霸,让鸿沟有了真正“名垂青史”的机会。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于是,刘邦与项羽“讲和”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自此,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因着卓越的经济贡献,逢

5、着一场机缘,在狼烟四起的乱世,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线,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 两物之界线,不可逾越。就在项羽领兵东去途中,刘邦单方面撕毁条约,大力追击楚军,其后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如今,象棋的棋盘上都赫然画着一道“楚河汉界”;前往汉王城遗址的路途中,名为“鸿沟”的石碑悄然屹立。它们都不会说话,却见证着千百年前的那场烽火狼烟,记忆着属于中华大地的一段过往。严格来算,“鸿沟”不算长寿。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20年就发生一次决溢。由此,开封东南的广大地区饱受水淹之苦,鸿沟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淤塞。眼见苍生遭难,“鸿沟”受害,人们没有坐以待毙。

6、永平十二年,东汉王景奉命治水,对鸿沟的支流汴渠进行疏浚。整整一年缠斗,大量人力投入,百亿钱财消耗,终于换回汴渠正常通航。可惜的是鸿沟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或再不见记载,完整的“鸿沟”水系就此与世人告别。但某种意义上说,“鸿沟”又从未远去。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年运六百万石粮食,被统治者作为“建国之本”置于心头。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

7、,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翻开成语词典我们能找到“判若鸿沟”的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做“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今穿梭间,“鸿沟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线,反而创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途径。1983年,美国哲学家莱文在论文中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外在的科学视角与内在的经验视角之间存在一条无法弥补的沟壑。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一份报告中阐释了一种现象,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存在差距。在我们的话语里,前一种现象,叫作“解释鸿沟”,后一种差距,意为“数字鸿沟”。或许在未来,“鸿沟”还会有新的打开方式,新的内涵意指。“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8、(改编自念缓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没有开凿鸿沟时,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互不沟通。B“热好盒饭”在文中是指秦国很快就要灭掉魏国,使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C.“香饽饽”在文中是指“鸿沟水系便利的航运条件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D.“解释鸿沟”在文中是指外在科学视角与内在经验视角之间的巨大差距。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鸿沟是由魏国经历几个阶段、经过几番修整建成的大规模人工运河,它最早沟通了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B. 鸿沟在给魏国带来富庶的同时,也给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9、,秦国一计黄河淹城,让大梁不攻自破,魏国灭亡。C. 鸿沟水系在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成功化身为政治符号。D. 完整的鸿沟水系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一段时间,战国时期形成,东汉时期便不复存在,但有些支流直到宋代仍在发挥作用。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不仅改善了中原地区的交通状况,而且增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交流促进了鸿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B. 凭借鸿沟水系带来的优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带动整个中原地区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 黄河泛滥,鸿沟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

10、鸿沟分离,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支流。D. 如今,虽然“鸿沟水系已经消失,但“鸿沟”又焕发了新生,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4. 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鸿沟”在历史变迁中的丰富内涵。 ( 4 分 )5. 本文兼具历史性与文学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不如归去”谈”卞之珊槐花满地,时节又近初夏了。刚才读芦焚先生的里门拾记,见有一条注,解释文中的光棍抗锄:文人们叫做“不如归去”的那种鸟。虽只是乌的叫声,一种人听了奋起耕作,一种人听了伤春思乡,连耳朵也竟有这样大的差异。我觉得很有意

11、思。“光棍抗锄当然就是割麦插禾”。书本里说布谷与杜鹃有别,不过也说很相似,辞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麦插禾不如归去两种乌相混了,即使有考据癖的文人骤然间也不会分得清楚吧。记得我曾经想写一篇历史小说,其中的核心,一个场面,是如此: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割麦插禾”,农人想。不如归去,旅人想。我想写这篇小说是在去年此时,读了李广田先生的桃园杂记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说在他的家乡以为是叫的“光光多锄,令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人仿佛说是“花好稻好”。花,读 ho大约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无问题,即水稻,江乡自然有水田。这两种说法,与芦焚先生的“光棍抗锄”俱未见于典籍。典藉中有的,除“布谷”割麦插禾”以外,

12、还有“麦饭熟”脱却布裤郭公”等。而在我们的活书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样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样搜集起来该有如何一个大观!不过千差万别,都由于耳朵不同吗?其实,芦焚先生之意,在于环境,在于生活环境的差别吧。农人在田间,旅人在道旁。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割麦插禾”,农人想。“不如归去”,旅人想。这里有两个人,虽然在一处,毕竟环境不同。但在我看来,即便“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是两种观念,也未尝不可以联在一起:春去也。见麦浪滚滚,旅人想起了多风波的江湖。你看,那边一个农人在檐前看镰刀哪。数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乡收麦早,或许庄稼人已经赤脚下水田了。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来着?叶落归根,不如归去

13、吧。“不如归去” 一语,不见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见得不是俗子的口头语。即使是雅士说的我也有话可说:当此时也,道上的过客或许是一个坐在轿子里的官老爷,不禁想,人生一梦耳,四处奔波,所为何来?为五斗米折腰实在犯不着,即使位居一品,在京华尘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君不见那个庄稼汉倒快乐自在,坐在茅屋的门槛上,捧一碗黄梁。你闻闻看,多香!真不如回去种田好,守拙归园田。然而,“割麦插禾多少带点振作的情调,而“不如归去”却不免消极呢。不错,这还是环境差异,不过哀乐是相依为命的。我曾经说过,这可以作为补充,而“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要知道:谁说杜宇归去乐,归来处处无城廓。更不要说这个,就连你“郭公,哪怕你

14、“郭公”:郭公,郭公!天雨蒙蒙,促农耕陇。城南战骨多,野田变作丘与垄。郭公,郭公!何地播种?弄到这个地步,哪怕你“郭公”,就连你“郭公”也无可奈何吧?感时花溅泪,即使不“恨别”,乌亦“惊心”。这又归于一,同归于悲了。不过,时至今日,啼血的子规到底是绝种了也说不定,因为“不如归去”现在仿佛只活在书本里,而“割麦插禾”的子孙戚族还活在各地农人的口头。各地农人的口头开出了一朵朵各式各样的小花。哪一天把它们搜集起来当标本,作一个系统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这一朵朵单纯的小花将是一个个小窗子开向各种境地:水田,桃园我想从你的里门望望看,芦焚先生,你的门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经拟过一篇社会论文的题目:布谷声里听

15、出的各地社会背景。可是为什么不能从旁的鸟声里听出来呢?为什么从旁的鸟声我们听不出这许多花样?这种鸟声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应乃小异大同了。人总是人。想起人,我真想起个别的人来了。芦焚先生与我有过好几面之缘,此刻想必在河南乡下吧?李广田先生,齐人也,是我的熟人,现在正陪我在此地吃他的家乡饭,住在东邻,和我天天见面。过几天可以听到布谷声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芦焚先生在这里,我们三人同行,忽听得一声布谷:“光棍抗锄”,芦焚先生想。“光光多锄”,李广田先生想。“花好稻好”,我想。唉,江里的鱼汛该过了好几种了;竹笋该已经老了,高过人头了;青蚕豆该已经上市了吧?这里倒已经上市了。我不喜欢北方

16、这种讲究办法,把青蚕豆去皮,疏疏几瓣的炒肉片,就不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莱,细葱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来一碗吗?也许毕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不如归去。(有删改)文本二:“真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的文字,文章毫无生机,是呆滞的。那么怎样到达散文的“真”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语言本身,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场”。“在场”既指身体在场,也指心灵敞开,与现实同在。(节选自耿立的散文的在场与见证)【注】作者1936年写于济南。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日夜鸣啼。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善于体察生活,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情景“杜鹃鸣啼

17、”进行创作,其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B. 作者认为“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两种观念可以联在一起,但毕竟雅士、俗子有别,在古代不如归去属雅士之言。C. 作者认为,“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这与唐代诗人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中“杜鹃”的意象内涵一致。D. “天雨蒙蒙,促农耕陇”原有振奋之意,但战乱频仍,“何地播种?”又令人悲伤无奈,暗合作者身处动荡时代的感受。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初夏时节、槐花满地开篇,营造氛围,以芦焚先生的注解,巧妙点出杜鹃鸣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B. 作者在文中多次写故乡的杜鹃鸣啼之音,结尾提及家乡的事与物,以

18、小见大,字字关情,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情结。C. 文中加点词“活书本”,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现实生活里有丰富鲜活的内容,意在批评文人们对生活缺少观察。D. 文章想象丰富,画面感强;语言特色鲜明,既有口语化的表达,也有生动形象的描述表现手法灵活多样。8. 文本一 “不如归去”谈 一线成文,层层深入,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6 分 )9. 文本二主张散文创作要“在场”,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 ( 6 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淳风,歧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

19、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 阴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邮,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 :“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则是古以浑天仪考七曜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阔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逵、张衡各有营铸,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因令造之,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十五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

20、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踏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亨初,官名复旧,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有删改)注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七曜:多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

21、大行星)。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B. 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C. 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D. 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阙,缺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相同。B. “因”,于是,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相同。C.

22、“除”,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意思不同。D. 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在此读书的学生称“监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淳风自幼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撰写和推演的作品大多流传于世。B. 李淳风撰写法象志评论前代浑仪得失,得到了太宗的称赞;后来他又参与撰写晋书 五代史等。C. 陆绩、王蕃对前人铸造的浑天仪进行了修正,并用它推验七曜的运行,李淳风认为这样得到的测验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D. 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之后,奉命为五曹孙子等书作注解;后来他改撰的麟德历获得术者称赞。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23、汉语。 (8分)(1)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2)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郎,直太史局。14. 请分别概括李淳风在天文学、数学两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河上亭壁 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筛。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蝉鸣日正树阴浓”写烈日当空,蝉声急促,鸣叫不断,用

24、盛夏时节的标志性景物,烘托作者焦躁烦乱的情绪。B. “避暑行吟独杖筛,写作者手执竹杖,行吟避暑,与定风波中苏轼“竹杖芒鞋”“吟啸徐行的形象有相似之处。C. 其四最后两句,作者写景视野开阔,河岸上有几处村庄,依山傍水,远山清浅,寒雪未消,仿佛一幅美妙的山水画。D. 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夏、冬之景,以简笔勾勒画面,意象简淡;语言洗练,不事雕琢;营造的意境高远不俗。16.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1) 陈情表中,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用比喻的手法向晋武帝

25、提出了 ”的请求,言语恳切、谦抑,措词委婉、得体。(2)“春光”一般是指春天的风光、景致, 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用春光作为背景来表达自己郁闷与惆怅心境的句子是 。(3)古诗词中,常借斑白的鬓发表情达意,如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不断涌现,往往可以促使新词新语的产生。这些新词新语来源丰富,有的是吸收外来词、方言词、专业词而形成,有的是原有词增加了新义,有的则是由词缀化产生的新词。其中,词缀化是指作为词或词根的原词汇意义逐渐虚化,在构词中产生了附加意义的倾向。比如“山寨”是一个词缀,慢慢虚化为

26、“冒牌仿制”的意思,和其他词语共同组成新词语,如“山寨机”“山寨新闻联播”等。又如“化”这一词缀组成的“科学化,一个“化”字就说明了渐变的过程。这种本来繁复的社会现象用一个词缀来表示,简单准确,符合简省的原则。18. 下列词语全都是词缀化新词的一项是(3分)A. 老朋友 老地方 老年人B. 中国风 复古风 龙卷风C. 南天门 凯旋门 推拉门D. 成就感 安全感 归属感19.有人用“中国式现代化”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词好在哪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为全面深入了解居民家庭财富变动

27、状况,某机构做了相关调查,调查报告主要包括2022年家庭财富和收入、家庭资产配置、家庭消费等方面的结果分析。在家庭资产配置部分,报告分析个人养老金账户时发现:在储备个人养老金产品选择方面,多数人偏爱商业养老保险和理财产品,中低收入群体更愿意购买低风险养老产品,高收入群体则更愿意购买中高风险养老产品;在个人养老金投资咨询服务模式的选择方面,超10%倾向于选择专业投资咨询服务模式且低收入群体的选择比例高于中等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中超7成愿意为此付费。20. 下图是关于家庭消费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乐型消费指数折线图,请结合该图分析2022年第四季度家庭享乐型消费的特点,写出结论。要求使用包含

28、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 4 分 )21. 为更好提供个人养老金融服务,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1小题,4分)22. 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语言艺术的著作,阅读红楼梦能够提升我们的言语交际能力。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文中小丫头是如何巧妙说服薛姨妈的。 ( 4 分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贾母因为大儿子要娶鸳鸯动怒,薛姨妈等人急忙回避了。等贾母发完火,又想玩牌,便命丫头们去请薛姨妈。薛姨妈不想去。这位小丫头道:“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我们老太太生气呢

29、。你老人家不去,没个开交了。只当疼我们吧。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现代文阅读I 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告诉我们,“鸿沟”是界线,是隔闽,也创造着对话的可能与沟通的途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1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1.C 2.C 3.A4.鸿沟在战国和秦汉时代是一条连通

30、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水运河道,后来曾作为项羽楚国与刘邦汉国的分界线;现在“鸿沟”只剩下少数干涸的河道,“鸿沟”这个词代表着隔阂和差距。5.历史性: 材料以时间为轴,向读者纵向介绍了鸿沟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丰富了读者的历史知识;文学性:材料夹叙夹议,叙述楚汉相争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多处使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6.B 7.C8.文章以“杜鹃鸣啼”为线索,在文中反复出现,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整体。文章首先提出杜鹃的鸣啼声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接着指出其原因;然后进一步指出复杂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可以使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甚至能够归一;最后指出杜鹃的

31、叫声独特,而人心更复杂,鸟声中可以反映社会背景、生命状态;由“鸟声”及“人心社会”,由物及人,层层深入。9.文章以现实生活中的“杜鹃鸣啼”为写作对象。真实地表现了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命状态下对鸟叫声的真切感受,反映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言真挚朴素。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10. C 11. B 12. D13.(1)(李淳风的父亲)因为官位低下,志向不能实现,舍弃官职做了道士,很有才华。(2)贞观初年,(李淳风) 因为反驳傅仁均的历法观点,(而李淳风的观点)大多合理,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供职。14.(1)天文学方面:制造出新的浑

32、仪,撰写天文历法方面的相关书籍,修订前人历法书籍。(2)数学方面: 负责注释编订多部算经。(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 2 题,9分)15.A16.其二中的“野云”居无定所、来去自由,是作者自况,既表现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的情感,又表现其旷达自由、独立不羁的精神;其四中的“冻云”难以移动,顾虑重重,是诗人被贬处境的真实写照,以此反衬作者高远不俗的情怀。(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17. (1)乌鸟私情,愿气终养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示例一:塞上长城空自许,中衰鬓已先 事例二: 艰难苦恨繁霜,倒新停浊酒杯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8.(3分) D1

33、9.(4分)“式”是特色鲜明、个性化的,这里突出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化”传达出中国已经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弱变强的过程。两个词语便于国际友人了解当代中国现状,表意简洁准确。20.(4分)第四季度的享乐型消费虽然比前三个季度明显向好,但依然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消费水平。21.(5分)多向客户推荐商业养老保险和理财产品,依据不同消费层次客户的心理意向,推荐心仪的养老产品或服务模式。22.(4分)首先,摆明事情的重要性,“老太太生气呢”,然后,“你老人家不去,没个开交了”,让薛姨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然后,“只当疼我们吧”,将薛姨妈摆在体恤下人的主子位置,最后,“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提出解决办法,虽有点夸张,但如此连撒娇带恳求,自然有效。四、作文(60分)23.参考 2022 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