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

上传人:分****文 文档编号:2418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巩固强化母婴安全,保障优化生育政策实施,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根据XX市卫生健康委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为主线,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专科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提升,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高质量妇幼健康服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健康更有保障。二、行动目标到2025年,母婴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危重孕

2、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高效联动,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更好保障优化生育政策顺利实施,为如期实现“健康XX2030”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如下: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到10/10万以下,全区婴儿死亡率控制到3.64以下,努力消除可避免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强化生育全过程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率达到90%以上。三级助产机构椎管内分娩镇痛率达到60%以上,二级助产机构椎管内分娩镇痛率达到40%以上。三、行动范围辖区内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简称助产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XX保健院和妇产医院。区

3、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XX医院)要全面组织实施。四、行动内容(一)妊娠风险防范水平提升行动1.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针对优化生育全程服务,以适龄怀孕、科学备孕、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产后康复为重点环节,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通过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图画、拍摄科普视频等形式,加强妇幼健康教育。依托孕妇学校、生育咨询门诊、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将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大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强化孕产妇“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逐步提高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率。区XX保健院新媒体平台每年发布不少于30篇科普作品,单篇科普作品平均阅读量不少于2

4、000人次。2. 做好备孕咨询指导。各助产机构要设立生育咨询门诊,有条件的要设立重点疾病专病门诊,为育龄妇女规范提供备孕指导和生育力评估服务。对高龄高危孕产妇、再生育孕产妇和流动孕产妇等人群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最大限度降低妊娠风险。3. 落实妊娠风险评估。加强母子健康手册推广使用,严格落实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注重多学科联合评估和动态管理,强化产后风险评估。积极推广使用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加强孕产妇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有序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严格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对患有疾病

5、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规范终止妊娠技术服务,加强产后、流产后避孕服务和咨询指导,减少非意愿妊娠风险。(二)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提升行动4. 严格高危专案管理。助产机构应当规范妊娠危险因素筛查,及时识别高危孕产妇,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及时转诊至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服务;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接收转诊对象的医疗机构应安排产科高年资医师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并在妇幼健康信息平台上报专案管理的相关情况。区XX保健院应

6、当及时跟进掌握辖区内高危孕产妇转诊及专案管理落实情况,确保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5. 完善危急重症救治网络。XX医院按照XX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持续加强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及规范化管理。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在持续提升救治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划片分区责任落实,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加大危重救治中心对责任区域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强化救治中心、助产机构与院前急救、血液供应等机构的密切协作,畅通危急重症转诊绿色通道,建立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网络。6. 建立危重救治协调机制。强化助产机构产科安全管理办

7、公室职责,由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完善院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制度及协作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小组,鼓励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救治医患沟通机制,救治抢救期间医疗组应当指定1名产科医师负责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严格执行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对本医疗机构处理确有困难的危重孕产妇,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有序进行转诊,不得出现推诿、延误救治或发生让孕产妇自行转诊的现象。接受转诊的助产机构应立即启动院内绿色通道和多学科联合救治团队,确保孕产妇入院后获得快速、及时、有效救治。7. 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各助产机构要针对羊水栓塞、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常见危重症,每季度至少开展

8、1次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将紧急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OI)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逐步缩短。各助产机构要强化多学科协作,每半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包括产科、新生儿科、急诊、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联席会议,完善抢救流程与规范,强化急救设备、药品、用血、转运等保障机制,持续改善救治薄弱环节,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区妇保院要针对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主要死因,每年至少组织1次区域性危急重症救治应急演练或专题培训,定期开展孕产妇危急重症评审,从早孕建档、孕期保健、分娩到产后随访进行全程分析,梳理各个环节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和管理流程。(三)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

9、升行动8.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各助产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在产科、儿科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9.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准入,建立助产技术考核培训体系,加强随机抽查,强化警示教育,依法依规开展助产技术服务。严格遵守产科专业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重点强化首诊负责、三级查房、术前讨论、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开展临床诊疗行为。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急诊、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围绕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考核指标,每月开展自我评估与分析,持续落实质量改进措

10、施。全面建立产房分娩安全核查制度,规范填写产房分娩安全核查表,并将其作为医疗文书纳入病历管理,降低产房医疗差错及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10. 严格医疗安全管理。强化产科探视管理,完善新生儿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识别准确、交接登记完整。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胎盘等医疗废弃物。严格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加强门急诊、产科病房、产房、新生儿及儿科病房、检验、影像等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11.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孕产妇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健全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孕

11、产妇、新生儿就医工作预案,加强辖区救治医疗资源统筹调配,规范新冠肺炎确诊孕产妇定点救治医院建设,强化助产机构孕产妇建档规范化管理,完善规范临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就诊服务流程和救治预案,做好远程服务与指导,切实保障疫情期间母婴安全。12. 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严格落实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各助产机构发生孕产妇死亡或自动放弃治疗出院时,第一时间报送区XX保健院。严格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加强数据分析和评审结果应用,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各助产机构的救治能力,减少可避免死亡的发生。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四)妇幼专

12、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13.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孕产期多学科协作诊疗试点和产科亚专科建设试点,提升产科、新生儿专科诊疗水平。探索建立市县两级妇幼专科联盟,推广“云上妇幼“远程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妇幼健康”大手拉小手”行动,促进优势资源下沉,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发挥综合医院多学科资源优势,着力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发挥妇幼保健机构的专科优势,发挥国家孕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孕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促进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融合发展。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孕期保健服务能力,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14. 推广中医药服务。积极推广妇

13、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建立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区XX保健院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做优做强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专科,逐步提高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15. 加强人才队伍和科研能力建设。加强复合型妇幼健康人才和产科、儿科、助产、麻醉等岗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妇幼健康人才结构。各助产机构要加强人员能力培训,保障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和护士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加强院前急救人员产科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危急重症孕产妇早期识别、快速抢救能力。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加强

14、科学研究和临床转化,加快推进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各助产机构要加大妇产科、儿科等领域科研经费投入。(五)分娩友好服务提升行动16. 优化诊疗资源配置。各级助产机构要科学评估承接能力,精准测算群众就医需求,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疫情期间鼓励适当调整延长产科、超声等科室门诊时间,有条件的机构可探索开设周末门诊、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减轻集中接诊压力。合理设置门诊候诊区域,充分利用各类就诊系统、叫号系统、检查预约系统分流患者,严格落实一人一诊一室,保障有序就诊。17. 完善便

15、民利民服务。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提供自助打印、网络查询、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完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等区域设立母乳喂养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全面预约诊疗,到2025年,产科预约诊疗率达到70%,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推进孕产期全程预约诊疗,引导孕产妇在助产机构建档时确定主管责任医师,鼓励由1名产科医师或1个产科医

16、疗组为未转诊转院的孕产妇提供全程系统保健服务。18. 促进安全舒适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规范开展导乐分娩、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积极推行药物镇痛分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加强高品质、普惠性产科床位设置,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产科病房以单人间和双人间为主,切实改善产科住院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五、工作要求(一)细化行动措施。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将保障母婴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夯实工作责任,确保保障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区妇保院要建立重点联系单位制度,督促医疗机构认真落实母婴安全保障措施。(二)加强组织协调。区卫健局积极与

17、财政、医保、人社等部门沟通,争取在妇幼健康服务价格、付费方式及人才培养、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支持,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产科、新生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的薪酬水平,完善危急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经费保障机制,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撑。(三)强化监督指导。区妇保院要加强对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督导和评估,动态监测母婴安全形势,及时总结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区卫健局对母婴安全保障措施不落实、工作严重滑坡的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指导、重点督查,加大约谈追责和通报力度,确保提升计划取得实效。(四)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发挥综合医院、XX保健院“龙头”示范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分娩友好服务提升行动,开展母婴友好示范医院建设。加强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的宣传,及时通报工作进展,表扬母婴安全成效显著的地区(单位),宣传典型机构、人员和事例,营造良好舆论范围。积极宣传扎根基层、情系群众的妇幼一线医护人员,增强妇幼健康工作者职业荣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 > 工作范文 >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