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72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朗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诗词朗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诗词朗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诗词朗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词朗诵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清代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把辛酸泪。都云怍者痴,谁解其中味!”此后,诗人杜甫也叹息“百年歌肉苦,未见有知音”。宋代的黄庭坚则慨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荇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闷。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赏识。ABCD2下列各项文学知识表述中有误的是()A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B史记与汉书虽都是纪传体,但二者在体裁上也有差异,

2、史记是“通史”,而汉书是“断代史”。C鲁迅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他的小说作品相对集中地收集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册之中。D词牌是我们辨认词的格式、音韵、节奏的重要依据,词牌与词的内容往往并不相关,如“桂枝香”“登快阁”“望海潮”都是如此。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D拟行路难(其四)起首两句作者运用的

3、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4下列对陆游六十二岁时写的临安春雨初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写出了这位长期宦海沉浮,命途坎坷的老人的悲叹,说出了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B颔联点出“诗眼”,写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带给他抚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C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在作书品茶中消磨时光。“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指品茶。D陆游的众多诗篇,大多为壮怀激烈的爱

4、国忧民之作,而该诗没有豪唱,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5我国有“四大文化名楼”,下列对联与名楼对应的一项是()祢衡洲上千年恨,崔浩楼头一首诗。高楼出云千里目,黄河入海一蓑翁。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鹳雀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B滕王阁 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C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 滕王阁D岳阳楼 鹳雀楼 滕王阁 黄鹤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

5、自居,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_。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_的细腻与体贴,使社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_。新婚即别的夫妇,老无所依的征夫,颠沛流离的百姓,_的亲人,面对普通人的命运,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软;而对那些泡着温泉品着驼羹的权贵,杜甫的君子之心则是无比的激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为己,不是乡愿儒的附势,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苍生。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胜数将心比心息息相关杳无音信B屈指可数将心比心息息相关杳无音信C不可胜数设身处地利害相关遥遥无期D屈指可数设身处地利害相关遥遥无期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是把

7、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B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C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D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8下列在文章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A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没有在文中多次出现,他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为杜甫所认同B杜甫所称道的除了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还包括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C但杜甫所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智慧与巧算

8、机谋,而是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D但杜甫所称道的只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非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经常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但“操千曲”“观千剑”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还远远不够。老舍曾说,“我以为写小说最保险的方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岛行为,(),学识首先来源于火热的人民生活。“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作品必然是隔靴搔痒。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

9、蕴,才能把真实的生活变成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优美的旋律,作品也才能打动人心。学识的获得还需要艺术工作者多读书识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陆游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但凡艺术莫不如此。艺术工作要“专”,“专”可以让我们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如鲁迅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9依次替换文中加点处的成语或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B捕风捉影或向壁虚构C劳而无功D概莫能外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要修

10、炼学识,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B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即要修炼学识C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D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炼学识11正如陆游所说“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结合你的体悟,对下列诗句中划线的意象进行品鉴,选出内涵或寄托的情感相同的一项()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C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D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

11、沙鸥。题型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快阁黄庭坚【北宋】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快阁:在今江西泰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痴儿:作者自比。朱弦: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佳人:美人,此处引申为知己、知音。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比“痴儿”,办完公事后登阁,沐浴在晚晴的余晖里,倚栏远眺,体现了轻松舒

12、畅的心情。B颔联描绘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净,月色清明,营造了一种高远壮阔的意境。C颈联借用典故抒情,既使诗歌语言精练,又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含蓄隽永,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D尾联点明全诗意旨,“与白鸥盟”表明诗人想与白鸥结盟,一同高飞,从而获得功名利禄的政治追求。13请简要分析颈联中两个典故“朱弦”和“青眼”在文中的抒发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释: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杜甫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汉魏以

13、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C全诗使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待客的兴味与心境。15客至与登高的“潦倒新停浊酒杯”,都通过“酒”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

14、不敢言。注鲍照:字明远,东海人,行路难,是乐府杂曲,鲍照拟做 18 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此诗为第四首。吞声:声将发又止。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受汉乐府的影响,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B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因此诗人已安于命运,不再愁苦。C第七句“岂无感”慷慨激昂,第八句“不敢言”又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极度的矛盾、痛苦。D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再添愁,让读者读之自然生愁。17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本诗,并指出全诗表达了

15、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18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B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颇惬意。C颈联表面上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实际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D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的意思,所以要早回家。19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

16、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题型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从论语尧曰篇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论语尧曰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

17、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在先秦时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

18、周易乾卦象更是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提出“太和”这个重要概念。“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家的基本道德原则。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

19、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摘编自光明曰报,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2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对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C“和”意味着和谐,“同”意味

20、着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和谐与单调应兼容并包。D音乐之“乐”和快乐之“乐”密不可分,所以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2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述思路。B文章写先秦时期“和”“同”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二者截然不同。C文章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三个角度,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采用了引证的方法。2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时代关于“中”的思想的继

21、承与发展。B若早期音乐未被赋予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早期的艺术精神就不会体现在音乐中。C“中”侧重人道真理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艺术价值,三者一同担起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之任。D由对“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的阐释可知,儒、道、佛三家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题型四:语言表达23下面是一则拟好的启事,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修改。 说起陆游,想必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000多首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达到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 由衷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与。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

22、信箱。参考答案1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题:通读整个语段,它是分总结构:句借用一句诗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体现了知音的重要,可作为第一句;由“此后”和“也”辨析与上衔接最紧密为第二句;“更”字体现了语意的进一层,体现了觅知音的“迫切”可作为第三句;读句可知语气一转,另举事例,可作为第四句;是总结句,然后通过读来确认。由上分析可排

23、序为:。答案B。2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D项,“登快阁”不是词牌名,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3A【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

24、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鲍照为南朝诗人。故选A项。4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态度情感、表达技巧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25、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表述有误,颔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用明媚的春光和比较明快的字眼表达出自己的郁闷与惆怅。故选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

26、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

27、、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5C【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然后具体分析词句,运用联想加以确定。句由“崔浩楼头一首诗”提示可知登黄鹤楼,故是黄鹤楼;句由“黄河入海”可知是鹳雀楼,因为鹳雀楼位于山

28、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由“云梦”想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即联想到岳阳楼;由“水天一色”想到“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滕王阁序 ,得出滕王阁。故选C。6B7D8C【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不可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二者语意不同。文中讲杜甫“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说明“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少,该用“屈指可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二者语意侧重点不同。“设身处地”侧重想的是处境。用来修饰“细腻与体贴”的该用“将心比心”。息息相关:呼吸也相

29、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利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二者搭配对象不同。强调与“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不存在很多利害关系,该用“息息相关”。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二者语意不同,搭配对象不一样。修饰“亲人”应用“杳无音信”。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 结构混乱,应说“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或“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不合逻辑,前句不是杜甫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的原因,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而应当是转折关系,用“却”字更合适。全部修改正确的是D项。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

30、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文语境是“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后文说的是杜甫“反复吟咏”的内容。文段并没有针对诸葛亮的“智慧与巧算机谋”来写,选项说“只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和“除了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还包括”都是不合语境的。排除BD。对比AC,用“但”作转折,用“不是而是”表明杜甫表意侧重的角度,前后语言更连贯。故选C。9A10D11B【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A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弱水(河流名)有

31、三千里,水虽多,但我只舀其中一瓢来喝。寓意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现也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专一。而“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是指写作要有广泛的积累,然后瞄准其中的一个点来写。这两个词语的对象不同,含义也有差别,故不能相互替换。B项,“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而“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依据。两者的落脚点都是“没有根据”,所以可以替换。“闭门造车”多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向壁虚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所以这两个词语也可替换。C项,“隔靴搔痒”比喻说话

32、或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语段中此处可替换。D项,“莫不如此”的意思:没有不这样的,比喻都差不多一样。“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两者也可以替换。故选A。10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所要填写的句子,由前面的“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一句阐释生发而来。由“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可知,所要填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写好一个内容,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或背景

33、作衬托或铺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加上括号后,为“学识”故排除AC两项,D项表述比B项更简洁,排除B项。故选D。1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结合诗歌的主旨,明确形象特点,体会诗歌塑造形象所使用的方法技巧。然后考察每一选项,进行比对斟酌,找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来。A项,前者以长江水的奔流不息表达光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后者以长江的茫茫无际表达离别的愁绪。B项,都以“菊”表达高洁品格的追求。C项,前者以浮云象征变幻莫测的人间世事;后者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邪恶势力。D项,前者以水中鸥表达闲适之情;后者以孤零零的沙鸥表达漂泊无依的愁思。故选

34、B。【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

35、真的连贯、贴切、严密。12D13“朱弦”运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抒发了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借以表达自己寄情山水、厌倦俗务的心情。【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获得功名利禄的政治追求”错误。尾联写自己愿意与白鸥相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是说“友人远离,我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我眼中才流露出喜色,可以像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结合注释“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可知,

36、“朱弦”运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借此慨叹世无知己,自己怀才不遇,所以如伯牙之“绝弦”不复鼓琴,抒发了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结合注释“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可知,“青眼”运用了阮籍的典故,承接前两联内容,诗人写出了在良辰美景中,感慨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因此只有借酒消愁,寄情山水,暂借美酒来遣怀自娱,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烘托了出来。诗人借“青眼”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厌倦俗务的心情。14C15“樽酒”“旧醅”,表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37、。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余杯”,表现诗人、客人和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残酒作陪,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C.“第二人称”错误,全诗使用第一人称,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自然亲切。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能力。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

38、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1

39、6B17参考答案:本诗开篇一二句以泼水于地各自横流起兴,以习见的平常无奇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以引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百般感慨。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借以喻指人生命运的不可测,生动形象,自然引出其后的基于人生感慨的抒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叹,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抨击了黑暗不公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解析】1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

40、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诗人已安于命运,不再愁苦”错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意思是“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诗人虽声称安于命运,其实是满腔愁苦。并非真的“安于命运”。1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本诗,并指出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既考查诗歌的技巧,又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要明确“比兴”这一概念,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同时分析诗歌的情感。诗歌开头两句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

41、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

42、,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尽情宣泄,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

43、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诗人借助这些内容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抨击了黑暗不公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8B19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

44、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闲适心情”“颇惬意”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诗人一夜未眠,表达的应是他的郁闷之情。故选B。19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两首诗都写于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启用到严州

45、赴任,而皇帝并不想真正重用他之际。(皇帝召见他说:严陵山水盛处可以赋咏自适)2、书愤兼有追怀往事和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草的闲适生活,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牢骚。写

46、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下册